莲花山白盆珠省级自然保护区鸟类和兽类多样性调查

2022-05-30 07:11李海滨黎桂星钟德君徐伟宏罗攀峰朱伟钦谢梅英
南方农业·上旬 2022年7期
关键词:兽类莲花山鸟类

李海滨 黎桂星 钟德君 徐伟宏 罗攀峰 朱伟钦 谢梅英

摘 要 物种编目评估是生物多样性研究和保护的基础,开展野生动物多样性监测对更新本底物种编目资料至关重要。为了进一步完善保护区内鸟兽资源多样性信息及鸟兽分布情况,2021年6—12月利用红外相机对莲花山白盆珠省级自然保护区鸟类和兽类进行了调查。调查共在60个位点上布设了红外相机,累计1 665个相机日,共鉴定出野生兽类10种、野生鸟类11种。

关键词 生物多样性;鸟类;兽类;红外相机;莲花山白盆珠省级自然保护区

中图分类号:S759.9 文献标志码:A DOI:10.19415/j.cnki.1673-890x.2022.13.049

我国是全世界生物多样性最丰富的国家之一,我国的生物资源具有遗传资源丰富、物种特有度高等特点[1]。野生动物作为生物多样性评价和保护中的重要指标[2],是生物资源重要组成部分。当自然界野生动物群落组成、动态变化和空间分布等信息匮乏时,必然限制对野生动物资源的深入研究及针对性保护策略的制订,同时会导致野生动物管理和保护的有效性和针对性降低[3]。野生动物资源的本底调查和编目评估是生物多样性研究和保护的基础[4],对构建我国自然保护地体系有着重要的意义。由于我国物种编目研究起步较晚,目前我国各类自然保护地在野生动物本底资源和编目评估方面存在基础数据缺乏等问题[5]。

野生动物资源的调查与监测是保护濒危物种和维持、评估及管理生物多样性的重要手段。传统调查方法存在难度大、主观性强、数据获取质量差等缺点,难以有效监测评估数量稀少和活动隐秘的物种。较传统调查方法而言,红外相机具有隐蔽性良好和全天候可持续工作等特点,使其在调查隐秘、珍稀物种方面具有极大的优势[6]。目前,红外相机技术广泛应用于保护区鸟兽物种本底资源调查和生物多样性编目评估中[7],在野生动物保护、管理和科研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为了进一步完善保护区内鸟兽资源多样性信息及鸟兽分布情况,本研究通过实施红外相机监测技术,于2021年6—12月在莲花山白盆珠省级自然保护区内开展了野生鸟兽动物资源调查,初步分析区内兽类和鸟类资源多样性,基本摸清保护区动物物种的种类和分布情况;构建保护区红外相机管理数据库和管理模块,为保护区的有效保护和管理提供完整、准确的基础资料和决策依据。

1  调查方法

1.1  研究区域概况

莲花山白盆珠省级自然保护区位于广东省惠州市惠东县境内,地理坐标为北纬23°02′48″~23°11′10″,东经115°02′48″~115°15′35″,处于北回归线偏南。保护区于2004年经广东省人民政府批准建立(粤府函〔2004﹞9号),总面积14 034.1 hm2。莲花山白盆珠省级自然保护区主要保护对象为南亚热带常绿阔叶林森林生态系统及其珍稀濒危动植物资源。莲花山白盆珠省级自然保护区作为西枝江一级饮用水源地及相关的湿地生态系统,是重要越冬候鸟及其栖息地,属于森林生态系统和湿地生态系统类型自然保护区。据统计资料显示,保护区内共有脊椎野外生动物321种,隶属93科37目,其中国家重点保护的珍稀濒危动物共43种,占广东省珍稀濒危动物总数的37%。

1.2  样机布设和数据采集

本项目拟采用公里网格法将保护区划分为186个监测网格(1 km×1 km)(见图1),将保护区划分成样区(网格)后,对保护区范围内的全部样区进行系统抽样,样区总体抽样强度为30%,即抽取样区总数量的30%作为调查样区。在监測网格中优先选择山涧水源地附近、有明显动物活动痕迹(足迹、卧迹、粪便等)的地点,以及动物往返取食通道进行红外相机固定监测点布设。保证相邻相机位点之间间距大于300 m,所有位点均不设置引诱剂。红外相机布设需兼顾生境类型、海拔、野生动物活动痕迹和相机自身安全性等因素。

调查使用UML4-CN和M330型号红外相机,设置模式为“拍照+录像”,连续2次拍照最短时间间隔为1 min,采用24 h监测。记录每台相机编号、位置和生物环境信息。利用绳子将相机固定在离地0.6~1.3 m的树上,相机镜头与地面呈小于5°的俯视角,最佳拍摄点离相机机身直线距离为5~6 m。为保证拍摄视野开阔,需清理相机前的干扰物。有4G网络覆盖且野生动物活动痕迹多的样区,使用无线传输红外相机进行时时传输;无4G网络覆盖网格每3个月进行1次照片采集。

1.3  数据分析

参考《中国鸟类野外手册》[8]和《中国兽类野外手册》[9],对红外相机拍摄的照片和视频进行物种鉴定。物种保护等级参照《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名录》和《世界自然保护联盟濒危物种红色名录》。鸟兽的物种分类参考《中国鸟类分类与分布名录(第三版)》[10]和《中国哺乳动物多样性(第二版)》[11]。

通过计算鸟兽物种的相对丰富度指数(Relative abundance index,RAI)来衡量保护区鸟兽物种的相对种群数量。

RAI=A×100/T

式中,其中A表示某种动物的独立记录次数;T表示红外相机正常工作的捕获日。采用60个有效监测位点拍到的所有动物物种来组织兽类和鸟类名录,以60个有效相机位点来统计物种的相对丰富度。

2  结果与分析

2.1  监测情况

本研究共计1 665个相机日,共拍摄到野生动物208次,调查期间拍摄总个体数为440只;记录到可识别陆生脊椎野生动物21种,隶属于2纲9目17科。其中,哺乳纲3目8科9种,鸟纲6目9科12种,包括国家一级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小灵猫,国家二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白鹇、豹猫、红嘴相思鸟和褐翅鸦鹃等(见表1)。

2.2  类物种组成

从表2可知,本次监测共记录野生兽类动物10种,隶属于4目9科。其中,偶蹄目4科4种,食肉目3科4种,啮齿目1科1种,灵长目1科1种。

在调查记录的是兽类中,小灵猫(Viverricula indica)为国家一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国家二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有藏酋猴(Macaca thibetana)、豹猫(Prionailurus bengalensis)和中华鬣羚(Capricornis milneedwardsi),其余6种均为“国家三有”保护野生动物,分别是野猪(Sus scrofa)、赤麂(Muntiacus vaginalis)、花面狸(Paguma larvata)、鼬獾(Melogale moschata)、中国豪猪(Hystrix hodgsoni)和隐纹花松鼠(Tamiops swinhoei)。

2.3  鸟类物种组成

鸟类记录有11种,隶属于6目9科,雀形目3科3种,鸡形目1科3种,鸽形目1科2种,鹤形目、鹃形目和鹳形目均1科1种(见表3)。

在调查记录的鸟类中,国家二级重点保护区野生动物有白鹇(Lophura nycthemera)、红嘴相思鸟(Myophonus caeruleus)和褐翅鸦鹃(Centropus sinensis),其余8种均为“国家三有”保护野生动物,包括紫啸鸫(Myophonus caeruleus)、白喉红臀鹎(Pycnonotus aurigaster)、绿翅金鸠(Chalcophaps indica)、中华鹧鸪(Francolinus pintadeanus)、珠颈斑鸠(Spilopelia chinensis)、红脚苦恶鸟(Amaurornis akool)、白额山鹧鸪(Arborophila gingica)和池鹭(Ardeola bacchus)。

2.4  珍稀鸟兽物种相对丰富度

本次红外相机调查共记录到7种国家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国家一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1种——小灵猫,国家二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6种,分别是藏酋猴、白鹇、豹猫、中华鬣羚、褐翅鸦鹃和红嘴相思鸟。

从独立有效记录数来看,最高的是白鹇,独立有效记录数为29条;最低的是中华鬣羚和藏酋猴,独立有效记录数仅为1次。从相对丰富度(RAI)来看,最高的是白鹇,其RAI值达到14.41;最低的是红嘴相思鸟、中华鬣羚和藏酋猴,其RAI值均为0.6(见图2)。

2.5  干扰因子分析

本次红外相机调查,通过影像资料分析发现5种干扰因子,包括人类活动、羊、牛、家猪和狗。

通过对干扰因子的独立有效记录次数和相对丰富度指数分析,狗的拍摄次数(19次)和相对丰富度指数(11.4),其次是人类拍摄次数(13次)和相对丰富度指数(6.3),山羊拍摄次数(8次)和相对丰富度指数(4.8),家牛拍摄次数(4次)和相对丰富度指数(2.4),家猪的拍摄次数(1次)和相对丰富度指数(0.6)最低。

3  小结与讨论

本研究利用红外相机技术调查了莲花山白盆珠省级自然保护区兽类和鸟类多样性,在补充保护区兽类和鸟类名录的同时,掌握了相关野生动物的分布。目前,莲花山白盆珠省级自然保护区已初步建立标准监测网络,并计划利用红外相机开展持续监测工作,未来将通过更多野生动物红外相机影像资料掌握更加全面的野生动物资源信息。但未来的监测工作并不是简单的重复,通过在网格化标准体系下进行更加科学全面的监测布局,监测应覆盖现阶段未涉及到的区域并尽可能多地覆盖不同生境。同时,结合样线法、样点法和足迹粪便痕迹记录等调查方法,以获得更加全面的野生动物本底数据。最后,鉴于红外相机监测数据海量、难以存储管理与科学分析的问题,建议保护区借助大数据协同分析手段,科学助力监测工作管理、数据分析与成果转换,以更加高效、全面、科学地掌握区域野生鸟兽物种资源情况。针对保护区内珍稀濒危物种和特有物种,深入研究其种群、行为和活动节律等特征,为莲花山白盆珠保护区生物多样性保护和长期监测提供更加全面的科学数据。

莲花山白盆珠省级自然保护区是广东省生物多样性保护重点地区之一,该区域优越的自然环境使其成为许多珍稀濒危物种和特有种的重要栖息地。本次调查红外相机共拍摄到国家保护的小灵猫、褐翅鸦鹃、红嘴相思鸟、中华鬣羚和藏酋猴有效照片数都不足10张,说明它们在保护区森林动态监测样地内数量稀少,保护区应对这些野生动物开展专项调查研究,并采取合理有效的保护措施。

本次调查中红外相机共拍摄到10种兽类和11种鸟类,仅占历史记录的10%,表明红外相机监测技术虽然适用于监测和记录地面活动的大中型兽类和鸟类,但是今后需采用不同的技术手段进行调查,以得到保护区全面的物种多样性信息。

此外,我们采集到大量家畜出没的信息。由于家畜会在较大范围活动和采食,故会对野生动物的栖息地、空间分布、行为模式等产生多方面影响。放牧已经成为自然保护区最严重的人类干扰之一,因此有关部门应大力扶持和发展适合于保护区周边村落的相关产业,减少当地居民对自然资源的依赖。在加强对保护区放牧家畜管控的同时,开展家畜放牧数量及范围对保护区野生动物影响的研究,为家畜和保护区动物和谐发展提供科学依据。

参考文献:

[1] Huang, H W. Plant diversity and conservation in China: planning a strategic bioresource for a sustainable future[J]. Botanical Journal of the Linnean Society, 2011(3):282-300.

[2] Muldoon K M, Goodman S M, Sharon G D,et al. Primates as Predictors of Mammal Community Diversity in the Forest Ecosystems of Madagascar[J]. PLoS one, 2015,10(9):e0136787.

[3] 莫锦华,姬云瑞,许涵,等.海南尖峰岭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森林动态监测样地鸟类和兽类多样性[J].生物多样性,2021(6):819-824.

[4] 肖治术,陈立军,宋相金,等.基于红外相机技术对广东车八岭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大中型兽类与雉类的编目清查与评估[J].生物多样性,2019(3):237-242.

[5] 马克平.中国生物多样性编目取得重要进展[J].生物多样性,2015(2):137-138.

[6] 赵定,吕鑫平,吴勇,等.四川雪宝顶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野生鸟兽的红外相机初步监测[J].四川动物,2021(1):23-33.

[7] 肖治术,李欣海,姜广顺.红外相机技术在我国野生动物监测研究中的应用[J].生物多样性,2014(6):683-684.

[8] 约翰·马敬能,卡伦·菲利普斯,何芬奇.中国鸟类野外手册[M].长沙:湖南教育出版社,2000.

[9] Andrew T. Smith, 解焱.中国兽类野外手册[M].长沙:湖南教育出版社,2009.

[10] 郑光美.中国鸟类分类与分布名录(第三版)[M].北京:科学出版社,2017.

[11] 蒋志刚,刘少英,吴毅,等.中国哺乳动物多样性(第2版)[J].生物多樣性,2017(8):886-895.

收稿日期:2022-03-18

作者简介:李海滨(1981—),男,广东惠东人,本科,林业工程师,主要从事生态保护。E-mail:993841758@qq.com。

*为通信作者,E-mail:993841758@qq.com。

猜你喜欢
兽类莲花山鸟类
善于学习的鸟类
莲花山公园真美
我的湿地鸟类朋友
鸟类
景宁大仰湖湿地自然保护区兽类动物多样性调查研究
承载厚重记忆的莲花山老厂区
鸟类的叫声
登莲花山
利用红外相机调查九寨沟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鸟兽多样性
桃花也“任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