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通高中体育模块教学的校本课程开发与实施

2022-05-30 07:22何杰
广西教育·B版 2022年6期
关键词:校本课程高中体育

【摘要】本文基于高中体育模块校本课程开发的背景,以南宁市第三中学为例,论述依据新课标巧用优势资源开发体育模块校本课程、在各年级设置体育模块校本课程的策略,并以信任背摔动作户外拓展课程为例,探讨户外拓展模块教学校本课程的实施过程,调动学生参与体育运动的积极性。

【关键词】高中体育 体育模块教学 校本课程

【中图分类号】G6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22)17-0079-05

体育与健康课程是学校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笔者在体育课堂教学中发现,有一部分学生在课上不爱运动,但他们在课外却主动和朋友跑步、打球、玩滑板等。经了解,这是因为学生对当前学校体育课堂中的田径、篮球、足球、排球等常见体育项目不感兴趣。要改变这种状况,学校有必要结合本校实际,以健康第一为教学指导思想,采取措施开发和实施体育模块教学的校本课程,让学生通过体育课程学习积极主动地参与体育运动,发展学习兴趣、爱好和个性特长,从而全面提高身体素质和运动技能水平,培养终身体育意识。基于此,笔者以南宁市第三中学(以下简称南宁三中)为例,探讨在高中体育课堂中引入轮滑、网球、篮球、足球、排球、羽毛球、乒乓球、啦啦操、防身术、花样跳绳、户外拓展等11个模块课程,引导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和特长自主选择一项或者一种运动项目,并基于学生的选择进行体育模块校本课程专项化教学,从而增强学生参与体育活动的自觉性,使学校体育校本课程建设更加专业化与科学化。

一、高中体育模块校本课程开发的背景

南宁三中坚持“真·爱教育”的办学理念和“健康第一、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教育理念,致力于让学生接受的学校教育受益终身。体育模块教学校本课程是学校核心文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体育模块校本课程的开发可以借鉴和利用地域体育文化资源、中国传统体育项目等,建设具有地域特色的体育课程。同时,体育模块校本课程的开发突出了学校体育教师的优势和专长,体育教师可以亲自参与分类课程设置的教材编写、实践和研究,而这一过程反过来促进了教师自身专业理论和技术水平的提高。体育是一门综合性学科,学校通过开设体育模块教学的校本课程,可以满足学生多种运动锻炼的需求,全面促进学生的身心健康成长。

基于此,本课题以开发体育模块校本课程为主要研究内容,课题成员均为一线体育教师,他们根据教学实践经验设计出切合实际的教材内容,通过有效的教学方式、教学手段等调动学生参与体育运动的积极性。

二、高中体育模块校本课程开发的策略

南宁三中体育模块校本课程开发涵盖竞技体育、休闲体育、时尚体育、民族传统体育等四个领域,构建了一个体现时代性、教育性、发展性、实用性、多样性、民族性的现代高中体育课程体系,走出了一条有南宁三中特色的体育发展道路。学校把体育模块校本课程开发的任务交给体育教研组,倡导实施“实践—评估—开发”的模式,在实践过程中,课题组对南宁三中体育与健康课程项目库和在校学生的运动兴趣爱好进行调查分析,大量阅读教育学、课程论、校本课程开发和专项化课程书籍及文献资料等,明确整个模块校本课程开发的总体思路,并每两年推出新的模块校本课程(如下页图1所示)。每名学生每个学期至少需要掌握一项运动专项技能,并从中享受乐趣、增强体质、锤炼意志,不断促进高中生学习、生活的协调发展,培养出更多具有顽强意志、身心健康、人际关系和谐的高素质人才。

(一)依据新课标,巧用优势资源开发体育模块校本课程

课题组对新课标和《南宁市体育与健康课程实施方案》进行分析,明确体育模块校本课程开发要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坚持“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大力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和全面发展。通过优化课程内容构建多元化评价方式,在传承中华民族优秀体育文化的同时,设计的课程内容要与时俱进、开拓创新,关注对学生身心发展有帮助的新兴体育运动项目,让学生更好地达成体育与健康课程目标、形成体育学科核心素养,使评价体系发挥重要作用。

南宁三中地处南宁市青秀区,市区内有广西大学、广西医科大学、广西民族大学等多所高校。依托高校教育资源优势,学校开展“请进来、走出去”“大手拉小手”的教育实践交流活动,将实践期间每月第一周下午的活动课作为高校指导为主的体育规划体验课程。同时,在高校体育科研专家的指导下,设计符合本校实际的体育模块教学课程,完成了轮滑、网球、啦啦操、防身术的前期准备工作。此外,南宁三中还与校外运动俱乐部,如本土广西红树林户外运动俱乐部合作,开展了适用于本校体育课程教学需求的户外拓展课程,将人文资源及自然资源巧妙地融入体育课堂教学中。

(二)各年级体育模块校本课程的设置

高一年级体育模块校本课程设计主要是帮助学生快速适应环境,打破与新同学之间的隔阂。初中阶段大部分的课程是围绕体育中考项目展开,学生刚来到新的环境,教师可以开设网球、羽毛球、乒乓球、啦啦操这四个模块为主的項目课程,激发学生参与有趣课堂的积极性,加强学生之间的交流,以便学生快速融入班级,寻找到志同道合的伙伴。到了高二年级,课程设置的目标在于帮助学生进行分班后的团队建设,在集体合作的体育项目里1+1的结果是大于2的,教师要引导学生选择篮球、足球、排球等体育模块校本课程,以调动学生的才能,充分发挥学生的潜力,从而把班集体的力量凝聚起来。高三年级的课程设置则是帮助学生缓解应试压力,教师结合体育模块校本课程趣味性、休闲减压、挑战自我等特点,引导学生选择轮滑、防身术、花样跳绳、户外拓展模块等为主的校本课程,帮助学生释放压力、放松心情、从容冲刺高考。

由此,教师结合体育模块校本课程进行教学,学生可以在自己感兴趣的体育运动项目中得到更深入的锻炼,激发了学生参与体育运动的兴趣,提高了学生的体育运动能力。

三、高中体育模块校本课程专项化教学实施策略

体育教师作为体育模块校本课程的实施者,要善于抓住体育教学活动中的契机,引导学生将活动中所学的知识或掌握的运动技能适当迁移应用。我校11个体育模块校本课程教学中,户外拓展课程旨在通过各种体育拓展活动创造性地为学生解决问题,让学生在安全的环境中尝试新的运动方法,以发展智力和情感。下面,笔者以户外拓展模块教学校本课程的开发与实施为例进行实践探索。

(一)校情及学情分析

南宁三中青山校区有体育馆1个,馆内有篮球场2个、排球场4个、羽毛球场4个、乒乓球桌20张、拳击房1间、形体房2间等;学校户外场地有羽毛球场4个、排球场6个、标准400米田径场1个、篮球场8个等。学校体育师资方面,有高级教师2人、一级教师5人、二级教师5人。以上资源为校区顺利开发体育户外拓展模块课程提供了重要保障。

在开发体育户外拓展模块课程之前,笔者对学生进行了问卷调查,并对收集的数据进行分析,以便了解学生的基本情况。南宁三中青山校区高中三个年级有3 523名在校生,笔者共发放问卷3 523份,回收问卷3 386份,有效份数3 047份,有效率为90.00%,经过数据整理得出如下结果(如下页表1所示)。

根据问卷调查和统计分析可知,经教师介绍户外拓展课程的基本知识,39.00%的學生对户外拓展课程有了一定的了解,74.00%的学生都愿意选择该模块课程。

(二)户外拓展课程的总体目标

基于以上校情及学情分析,并经过学校课程建设委员会的集体讨论和审议,南宁三中初步确定了体育户外拓展模块课程的总目标如下:

1.在与人交往中学会与人分享、团结协作;

2.能独立学习、学会自信,培养坚强的毅力品质。

(三)户外拓展课程的总体结构

根据国家教育委员会印发的《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课程计划(试验修改稿)》要求,普通高中课程由必修课、选择性必修课、选修课三类课程组成。其中,必修课、选择性必修课为国家课程,选修课为校本课程。我校选修课程要求学生三年内修满12个学分,一个学期为2个学分,学生完成相应课程规定课时的学习并考试(考核)合格,即可获得相应学分。其中,户外拓展课程为选修课程,我校结合校本实际情况,拟定了户外拓展校本课程的安排情况:一是星期二、星期三下午排课,每周的活动量为2个课时,每40分钟为1个课时;二是参加该课程的学生在三年内必须修满4个学分。

在户外拓展课程的众多教材中,笔者梳理和改编了四大类适合我校校情和学情的户外拓展课程计划(如表2所示)。一是破冰类活动主要为高一年级学生设置,旨在让高一新生尽快熟悉新同学和新的校园环境;二是绳索类活动,属于器械装备类,鉴于其独特性可以单独划分为一类;三是器械类活动,高二年级学生由于完成了文理分科,可以选择冒险类活动,学校开设绳索类活动和器械类活动,让学生结合头脑风暴和适度剧烈的体力活动,进一步增进与同伴的友情;四是信任类活动,到了高三年级,学生面临着考试压力,对此主要开设强度适中的信任类户外拓展实践活动,旨在帮助学生通过体育户外拓展课程运动,进一步信任身边的同伴、与同伴相互激励学习,提升备考和考试的自信心。

(四)户外拓展课程的实施

户外拓展课程以任务+体验为主。下面以信任类活动中的经典案例——信任背摔动作为例,阐述户外拓展课程的实施过程。

1.步骤:

(1)组织学生到背摔台前集合。

(2)背摔者站上背摔台背向大家倒下来,台下的学生用手臂接住倒下的同伴;全班学生依次参与。

2.背摔要求:

(1)站在背摔台上的学生双手在胸前交叉、双腿并拢、头部微含,身体保持紧张状态。做动作前,背摔者向同伴们发出口令“准备好了吗?”,待听到明确的回答后,大声数“1、2、3”并倒下来。(要完全信任自己的同伴)

(2)台下的接摔者相对站立、双手平伸、掌心向上,指尖触及对面站立的同伴,双臂自然微曲绷住,肩膀平等交错,头稍往后仰,眼睛盯着台上将做动作的学生,相邻学生双肩相靠形成一个整体,并根据背摔者倒下的方向及时做出调整。(能安全地接住同伴)

(3)台下的接摔者接住倒下来的同伴后,要先把同伴的脚放下来帮助他站直,一起给他加油。

3.背摔者和接摔者一起填写信任背摔检查表、信任背摔评价表(如下页表3、表4所示),进行教学评价,评价结束后将表格放入小组档案袋。

(五)户外拓展课程的实施效果

2020—2021年,南宁三中有240名高一学生、189名高二学生、126名高三学生选择户外拓展模块这门课程。经过一学年的课程学习,教师对参加模块课程的所有学生进行了问卷调查和访谈,通过比较实验前后的数据,了解学生在上课前后的变化情况,得出调查结果如下页表5所示。

经过一年的课程实践,高一学生在户外拓展模块课程的破冰游戏活动中,对班级同学有了新的认识。65.80%的学生知道同学的身高、体重、兴趣爱好,部分学生甚至记住了同学的鞋码。高二年级,87.80%的学生表示愿意与任何同学组队为班级竞争,大多数学生表示愿意为班级建设贡献力量。到了高三年级,70.60%的学生愿意和同学分享快乐、谈论他们遇到的不开心的事情,这表明他们对同学有了足够的信任,在备考压力下,愿意和同学在课外活动中做一些简单的运动,满足了学生的运动需求。

四、结论及成果

南宁三中开展了11个体育模块校本课程的教学,对高中三个年级的学生都有很大的帮助。教师把学习的权利交给了学生,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喜好自主选择体育课程内容,新颖的教学模式让高一新生快速地适应陌生的环境,消除了与新同学之间的隔阂;对高二年级分班的班级团队建设,也有着显著的教学效果;同时,有效缓解了高三年级学生的学习压力。体育模块课程专项化教学还可以促进学生社会交往能力、运动技能、解决生活问题技能的提升。可见,高中阶段学生的运动兴趣广泛且运动需求量大,学校以传统的体育项目作为学生体育课程体系的基石,开发与引进新兴体育运动项目校本教材,能有效完善学校体育课程体系,大大提高体育课堂的教学效果。

(一)促进学生发展

体育模块校本课程是一门以学生为中心的课程,学生自主选定体育模块课程,对课堂上的练习内容不再感到枯燥乏味,在练习时格外投入,能获得顺畅的情绪体验,逐渐明白了体育锻炼的意义(如表6、表7所示)。

体育模块课程的校本教材开发丰富了南宁三中的体育与健康课程教材体系,有效促进学生提高社会交往能力。在体育模块教学校本课程的课堂教学中,除了部分学生由于身体原因不适宜进行体育运动,大部分学生都能参与到团队体育锻炼中,从中收获自信心和同学友谊。

(二)促进教师成长

本课题组成员均为一线体育教师,他们在设计教学时尝试加入新元素,使学生在课堂上大大提高了运动参与度。课题研究的过程促使成员对模块课程有了进一步的了解,其间,何杰、刘俊鹏、李昕等3位教师负责带领其他成员参与了南宁市教育科學微型课题,其中共有关于模块课程的5项课题顺利结题;摄制了10节体育微课(视频形式),方便学生进行提前预习;完成了10个模块182个课时教材的编写等,有效促进了教师的专业成长。

(三)主要成果

1.理论成果

南宁三中开发了11个体育模块的校本课程,主要有轮滑、网球、篮球、足球、排球、羽毛球、乒乓球、啦啦操、防身术、花样跳绳、户外拓展等,每个模块都包含课程简介、课程发展、教学目标、教学重点和难点、培养方向、授课群体、教学内容、教学形式及学时分配、教学大纲、教学进度、考核内容等;形成了高中体育模块教学的校本课程开发策略,即坚持学校性与地方性,充分利用本地资源与学校资源,最大限度地明确高中体育模块教学课程核心要素及体育模块课程主要目标,创编和新编特色课程,创编主题模块或单元内容,实现教学内容的选择、个别教材内容或方法的优化等。

2.物化成果

我校体育模块校本课程的开发形成了多项物化成果,主要有市级教学成果奖1项、市级规划课题B类结题2项、C类课题结题3项;编写11个体育模块校本教材及264个课时教材;制作视频录像课25节;完成课题研究总报告1篇、课题研究方案1篇、课题研究论文11篇、教学设计29篇、教学反思32篇等。此外,还有大量的课堂实践照片及学生课后感想、感悟,等等。

五、存在的问题及今后设想

高中体育模块教学校本课程侧重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让学生进行体育锻炼,并在锻炼过程中针对出现的问题寻找解决办法,但学生在这个过程中需要较长的时间。传统的体育课堂时间为40分钟,时间较为紧迫,不利于体育模块教学校本课程的实施;本课题对学生的应激能力进行了探究,但是鉴于测量工具需要有专业技术部门提供,所以暂时无法进行量化的研究分析,只是进行了学生表征现象的描述性分析,这难免导致研究结果存在一定的片面性。

由于体育模块课程中很多知识点涉及心理学知识,课题组今后的研究设想是将体育活动内容、心理学知识、模块课程核心元素进行三位一体融合研究,还可以选取体育模块和生存教育的部分内容,在学校体育课堂开设的户外生存课上进行教学,或是将奥运会、冬奥会、亚运会中的特色体育项目引入校园等,进一步探索更多符合学生身心发展需求的体育教学项目课程。

参考文献

[1]朱伟强.体育课程模式[M].天津:天津教育出版社,2011.

[2]荣俊杰,阎智力.上海市高中体育专项化教学实施的问题及其优化[J].西安体育学院学报,2018(2).

[3]王登峰.综合改革破解学校体育难题,实现体育教育专业培养目标[J].中国学校体育,2014(7).

[4]徐倩.让学生爱上体育课:行知实验中学探索体育专项化改革[J].上海教育,2014(11).

[5]董翠香.我国中小学体育校本课程开发理论与实践研究[D].北京:北京体育大学,2004.

[6]韩冬.开发民族传统体育成为校本课程资源的研究[J].吉林化工学院学报,2016(12).

注:本文系2016年南宁市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B类课题“普通高中体育模块教学的校本课程开发研究——以南宁三中为视角”(2016B016)的研究成果。

作者简介:何杰(1977— ),广西南宁人,一级教师,主要研究方向为体育教育、体育课程开发。

(责编 杨 春)

猜你喜欢
校本课程高中体育
培养有民族文化根基的现代中国人
高中体育篮球教学优化策略探究
高中体育教学中不同教学内容传授方式改进的实践与探索
新疆高职院校少数民族汉语教学的课程设计及开发研究
农村高中体育教学方法创新
高中体育教学休闲生活化模式探究
新课改下如何建立高效和有效的高中体育课堂教学
高中学校“三心素养特色德育”实施策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