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职学校计算机专业产教融合混合式“金课”的建设

2022-05-30 08:35秦红梅张好
广西教育·B版 2022年6期
关键词:金课计算机专业产教融合

秦红梅 张好

【摘要】本文以南宁市第六职业技术学校为例,阐述当前中职学校计算机专业教学的主要问题,借鉴本科新工科“金课”的建设内涵并结合中职学校计算机专业课改需求,重构中职学校计算机专业产教融合混合式“金课”的建设路径,即通过整合教学内容、建设教学资源与平台、构建课堂教学模式、优化课程考核评价方式等,旨在提高中职教育的课程教学质量。

【关键词】中职学校 计算机专业 产教融合

混合式教学 金课

【中图分类号】G6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22)17-0091-06

课程建设是学校教学基本建设的重要内容之一,加强课程建设是有效落实教学计划,提高教学水平和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保障。“金课”概念的提出源于本科院校建设高质量课程的需要,于2018年由时任教育部部长陈宝生提出。同年,教育部高等教育司司长吴岩提出本科院校“金课”应具备“两性一度(即高阶性、创新性、挑战度)”的建设内涵。其中,高阶性强调的是解决复杂问题的综合能力和高级思维,创新性强调的是课程内容应反映前沿性和时代性,挑战度强调的是课程要有一定难度。

“金课”虽然一开始是为建设高水平本科教育而提出的,但在近年来国家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背景下,其对高质量中职教育的建设同样具有重要的 借鉴意义。基于此,南宁市第六职业技术学校(以下简称我校)借鉴本科新工科“金课”的研究与实践,结合中职学校计算机专业的课改需求,重构中职学校计算机专业的建设内涵,开展中职学校计算机专业产教融合混合式“金课”的建设。

一、当前中职学校计算机专业教学现状

(一)教学内容滞后于行业发展

当前,我国处于产业升级转型时期,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进步,计算机软件、硬件的不断更新和完善,各行业对计算机专业人才的要求越来越高,社会迫切需要大批新一代信息技术复合型、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基于此,中职学校计算机专业课程需要与时俱进,不断加大学生实践能力和知识运用能力的培养力度,为学生升学就业提供坚实的基础。然而,当前大多中职学校计算机专业的教材内容没有及时更新、换代,致使计算机专业的教学滞后于时代发展的需求,其教学内容浅显、单薄、零散,只注重当前就业技能的培养而忽视今后职业发展的需求,致使教学不能适时融入新技术、新方法、新工艺,学生不能更好地适应时代发展。

(二)优质课程教学资源与学习平台缺乏

混合式教学依托互联网技术构建线上教学平台与资源,能够突破传统教学模式的限制,充分融合网络在线教育的优点,有效整合线上与线下的教学资源,实现线上教学与线下教学两种教学模式的结合,在中职学校计算机专业教学中被广泛应用。然而,当前大多中职学校计算机专业的教学资源与平台只注重一次性投入,轻视持续更新,致使教学针对性不强,技术使用率不高,校企之间不互通。优质课程教学资源与学习平台的缺乏,致使混合式教学的开展出现“巧妇难为无米之炊”的窘境。

(三)考核方式单一,重结果而轻过程

应用型人才能将所学专业知识和技能熟练应用于所从事的职业,然而当前大多中职学校计算机专业的课程考核方式多为“一考定终身”方式,期末考试成绩往往决定了学生的课程成绩,学习的过程反而显得不那么重要。这导致部分学生只重视理论学习,不重视课堂学习效果,不注重提升专业素养和专业能力,最终影响就业竞争力的形成。基于此,中职学校计算机专业的课程建设必须优化课程考核方式,纳入对学生知识应用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设置科学的考核方式,改变以往重结果而轻过程的单一考核方式。

(四)课堂教学模式重学轻用

当前中职学校计算机专业课堂教学重学轻用,重知识而轻能力,重灌输而轻探究,大多采取先讲授理论知识后进行技能实践的模式,学生缺乏理实一体化的学习探究过程,对计算机项目工作流程了解较少,更难以掌握计算机项目实际工作过程中应具备的技能及素养,这样的课堂教学模式,严重限制了学生的创新思维。基于此,中职学校计算机专业的课程建设应摒弃重学轻用的课堂教学模式,而是让学生在良好的学习环境以及氛围中主动对新技能与知识进行科学探究,促进其自我学习意识以及学习能力的提升与发展。

二、中职学校计算机专业产教融合混合式“金課”的建设内涵

职业教育作为就业教育,重在提升学生的综合职业能力,培养学生的岗位职业胜任力,并在此基础上培养学生可持续发展和全面发展的能力。因此,只有持续推进课程体系改革,及时将行业的新技术、新工艺、新规范融入课堂教学,才能满足职业教育的需求。

我校计算机专业围绕“育大国工匠,促人人出彩”的理念,针对计算机专业教学亟须解决的主要问题,率先重构中职学校计算机专业产教融合混合式“金课”的建设内涵:一是高阶性方面,强调知识、能力、素养协调培养,将“只想不做”的机械式动手能力升级为“手脑合一”解决问题的能力。二是创新性方面,一方面体现教学内容创新,即思政引领,适时采用计算机行业新技术、新方法、新工艺教学;另一方面体现教学模式创新,即采取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模式,将单向灌输式学习转变为探究式学习。三是挑战度方面,针对部分中职学校计算机专业只注重当前就业技能培养而忽视学生今后职业发展的问题,基于“强基培优、纵向学深、横向拓宽,为就业升学打基础”的理念,结合行业企业的新需求,在计算机专业核心课程内容的整合方面合理提升挑战度、增加难度、拓展深度。

经过重构,中职学校计算机专业“金课”的建设内涵已与本科院校“金课”的建设内涵存在不同(如图1所示)。

重构后的中职学校计算机专业产教融合混合式“金课”建设内涵,更加强调提升学生的综合职业能力,强调用最适合学生实际的教学方法,向学生传授最新的、最能满足企业需要的知识、能力和素养,促进课堂教学改革理念、内容、资源、平台、模式、评价的全新设计与实践,不仅注重培养学生的技能,还关注学生今后职业发展的需求,切实提升中职学校人才培养的质量,开创新时代工匠人才培养的新思路、新模式,进而助推学生从传统的“就业导向”迈向新时代的“产业需求导向”。

三、中职学校计算机专业产教融合混合式“金课”的建设举措

我校计算机专业围绕产教融合混合式“金课”的建设内涵,率先提出“四维度”打造中职学校计算机专业产教融合混合式“金课”,切实提高中职学校计算机专业课程教学质量。

“四维度”指我校计算机专业结合中职学校计算机专业特点,从课程教学内容、教学资源与学习平台、教学模式、考核方式等四个方面建设中职学校计算机专业产教融合混合式“金课”。

(一)采取“思政引领、三化重构、岗课证赛融通”方式,整合教学内容

为解决知识、技能和素质不能有机融合,教学内容浅显、单薄、零散、更新慢,只注重当前就业技能的培养而忽视今后职业发展的需求,不能适时融入新技术、新方法、新工艺的问题,我校计算机专业在产教融合混合式“金课”的建设过程中,采取“思政引领、三化重构、岗课证赛融通”的方式整合教学内容(如下页图2所示)。

1.思政引领

深入挖掘计算机专业教学内容中隐藏的思政元素,将我校“凝聚、和谐、精致、创新”的铜鼓文化精神、“守正创新”精神以及广西少数民族优秀传统文化有机融入计算机专业教学中,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受到熏陶和感染,做到德技双修。

2.项目化、定制化、模块化“三化”重构

合作企业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遴选适合学生的真实项目,教师根据企业的“专递”项目以及“一企一制”的原则,专门制订相应的教学内容,并围绕项目构建系列主题课程,按照基础知识模块、技能强化模块、实践创新模块三大模块将每个主题课程内容模块化。其中,“项目化”指把计算机行业典型的职业活动设计成若干个项目,一个学期的教学和课程设计均围绕一个或若干个项目展开;“定制化”指实行“一企一制”,根据企业的需求定制教学内容;“模块化”指按照基础知识模块、技能强化模块、实践创新模块三大模块,将每个主题课程内容模块化。如我校与华为技术公司订制了“政企网络系统建设与运维”项目重构“网络系统建设与运维(华为‘1+X初级考证)”课程内容;与南宁市品绘有限公司订制了“虚拟主播制作”项目重构“动漫造型基础”课程内容,与广西塔易信息技术有限公司订制了“广西少数民族文化资源网”项目重构“web前端开发”课程内容。

3.“岗课证赛融通”

我校将“1+X”游戏美术设计、“1+X”数字影像处理、“1+X”web前端开发、网络系统建设与运维(华为“1+X”初级考证)等职业技能等级认证标准、认证内容、认证真题融入课程内容中,实施课证融通,学生在完成课程教学后便能够直接考证;将计算机专业“WEB应用开发”“网络搭建”“虚拟现实(VR)制作”等12项学生职业技能大赛的技术要求融入教学,使参赛选手的训练内容得到转化并运用于普通班级的教学课程中,带动教学质量的整体提升。

从实践效果上看,基于“思政引领、三化重构、岗课证赛融通”整合的教学内容,在教材内容上打破了计算机专业学科体系、知识本位的束缚,更加注重加强与生产生活的联系,突出应用性与实践性,更加关注技术发展带来的学习内容与方式的变化。

(二)创设“校企定制、虚实结合、持续更新、育训共享”机制,建设教学资源与学习平台

在产教融合混合式“金课”的建设过程中,我校计算机专业针对教材中的重难点、课堂教学中的突破点、学生学习的困惑点、企业需求的知识技能点,与企业合作共建定制化的教学资源,引入企业参与虚实结合的平台建设,根据教学需求持续更新教学资源,拓展线上线下教学空间,不仅满足了教师、学生、企业三方的使用需求,还使校企定制化的教学资源实现了育训共享(如下页图3所示)。

我校计算机专业按照一企一制、虚实结合的原则,开发了12门“金课”课程,构建了仿真教学实践平台12个,建设了网络安全技术实训室、全光网工程技术实训室、物联网智能家居工程技术实训室、影视动漫制作实训室等仿真实训基地8个。同时,我校计算机专业与华为技术有限公司合作建设新一代网络联接信息技术人才培养基地1个,并成立了华六信息技术产业学院,建成了信息化教学资源库、六职“私有云”存储和共享型专业教学资源库、智慧课堂等信息化教学平台,平台融教材、微课、实操视频为一体。

此外,学校重视持续投入人力、物力、财力保障资源持续更新,年均更新资源500个,现拥有5 803个教学资源,覆盖40门课程、24个专业的教学资源平台,开发了信息化一体化教材15本,并配套在線课程资源,师生只需扫描二维码可获取相应的资源,满足师生线上线下学习需求。同时,针对中职学校计算机专业“金课”的教学需求,定制化的课程资源占比85%,其中企业参与建设占比46%,学校吸纳公司的企业导师进行线上授课,使平台资源更为多元、更加丰富。校企育训共享开展社会企业员工培训5 121人次,职业技能鉴定1 714人,对外技术服务24项。2018年以来,在平台上注册的用户达5 000人,平台使用率98%,平台浏览量达17 568人次。建设中职学校计算机专业产教融合混合式“金课”教学资源与平台,推广以在线开放课程为代表的数字化课程,满足了“互联网+职业教育”的新需求。

从实践效果上看,通过创设“校企定制、虚实结合、持续更新、育训共享”的机制,建设教学资源与学习平台,解决了专业教学资源与学习平台注重一次性投入,轻视持续更新,资源单一,且教学针对性不强,技术使用效率不高,校企之间不互通的问题。

(三)构建“项目专递、工学一体、双辅同步、三阶赋能”的课堂教学模式

在产教融合混合式“金课”的建设过程中,我校计算机专业率先构建了“项目专递、工学一体、双辅同步、三阶赋能”的课堂教学模式(如图4所示)。

“项目专递”指合作企业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遴选适合学生的真实项目,学校把计算机行业典型的职业活动设计成若干个项目,一个学期的教学和课程设计均围绕一个或若干个项目展开;“双辅同步”指企业导师与学校教师同步辅导;“工学一体”指采用工作与学习相结合的教学模式,将职业技能训练与岗位要求相结合,将工作岗位上的工作内容转化为学习内容;“三阶赋能”指课前通过基础知识模块的学习掌握基础知识,课中通过技能强化模块的学习强化技能,课后通过实践创新模块的学习掌握企业生产岗位技能,让学生在“课前”“课中”“课后”三个阶段分别掌握不同的知识技能,提升各种不同的能力。

项目实施以来,学校利用与华为技术有限公司、广西塔易信息技术有限公司、南宁市新教计算机服务有限责任公司等企业合作的机会,聘请行业、企业的能工巧匠、管理人员共计33人担任企业导师,年均校企师资互派50人次,有效培养新一代网络联接信息技术人才,共完成企业专递项目30个,为企业培养订单式人才2 000人。

从实践效果上看,通过构建“项目专递、工学一体、双辅同步、三阶赋能”的“金课”教学模式,每个项目都配备有一个项目企业导师和一个学校专业导师,项目企业导师相当于职业培训老师,负责指导学生开展计算机专业项目产品的开发与制作;专业导师则从专业上解答学生完成项目过程中遇到的各种专业问题。此种教学模式整合了行业、企业、学校多方需求,实现了专业设置与产业需求对接,课程内容与职业标准对接,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对接,毕业证书与职业资格证书对接,职业教育与终身学习对接,及时、动态性地补齐人才培养过程中不断出现的能力短板,促使人才培养高度契合企业需求。

(四)采取“多元动态、全程评测”的方式优化课程考核

在产教融合混合式“金课”的建设过程中,为解决中职学校计算机专业传统教学考核方式单一、只注重结果而忽视过程的问题,我校计算机专业采取“多元动态、全程评测”的考核方式。“多元动态”指评价主体包括教师、企业导师、学生、客户多方评价,评价是一个持续的过程,且评价在项目任务完成的互动中进行;“全程评测”指课前学生自学自测基础知识(20%),完成任务准备工作;课中教师、企业导师在完成项目任务过程中对学生职业道德(10%)、职业技能(15%)、作品质量(20%)、工作汇报(15%)四个方面进行测评;课后学生自学自测1+X考证题和技能比赛题(10%),完成实践创新模块的学习(10%)。整体上,课前评价占20%,课中评价占60%,课后评价占20%(如图5所示)。

四、中职学校计算机专业产教融合混合式“金课”的建设成效

(一)课堂教学质量显著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大幅度增强

在产教融合混合式“金课”的建设过程中,教师通过运行“项目专递、工学一体、双辅同步、三阶赋能”的课堂教学模式,把基础模块的内容放到课前线上学习,把实践创新模块的内容放到课后线上学习,从而把40分钟的小课堂纵向学深、横向拓宽,变成“40+”的大课堂。与以往未经雕琢的低阶性、陈旧性、无挑战度的“水课”相比较,“金课”课程教学时数减少了三分之一,课程增容了30%,课堂效率提高了50%,课堂教学质量显著提高。与此同时,学生的学习兴趣大幅度增强,课堂参与度提高了50%,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明显增强,课前预习率达95%,课后复习率达90%,作业完成率达98%,完成率提高了30%,学生由厌学变为好学。

(二)着力培养新时代工匠人才,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在实施产教融合混合式“金课”的建设之后,我校计算机专业学生的职业技能考证通过率由原来的88%提升到如今的100%,就业率由原来的90%提升到了如今的98%以上。同时,企业对学生的满意度显著提高,很多企业主动到我校招聘毕业生。学生在全国、全区、全市技能比赛中取得的成绩逐年提高,达到全区前列水平。近年来,我校计算机类项目荣获全国一等奖1个,二等奖5个,三等奖1个,特别是2016年,学生参加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网络搭建项目”比赛荣获一等奖,实现了广西在该项目国赛奖牌零的突破。

同时,我校培养了一批新一代网络联接信息技术人才。学生卢洁杏于2021年12月通过了华为云计算HCIE(华为认证ICT专家)考试,被华为授予顶级的国际认证证书;学生梁涛毕业后创建了广西品绘动漫有限公司,为广西电视台、中国电信、中国联通、南方电网等大型企业提供动画设计服务,2019年度,梁涛创建的品绘动漫有限公司被深圳市腾讯计算机系统有限公司旗下知名网游《王者荣耀》评为年度优秀合作KOL,被著名互聯网企业字节跳动旗下的视频平台西瓜视频评选为优秀创作人;学生叶曌坤毕业进入大学继续学习后,组织团队参加2020年第十二届“挑战杯中国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其主持的项目经过与432个高校项目竞争,最终在乡村振兴和脱贫攻坚组杀出重围,斩获全国金奖。

(三)促进“三教”改革,专业和团队建设成果丰硕

在进行产教融合混合式“金课”的建设之后,我校计算机专业课程建设引领教师专业发展,学校计算机专业“双师型”队伍的覆盖率逐年提高,目前计算机专业“双师型”教师占比由原来的40%提高到70.59%,高级“双师型”教师7人,现拥有名师工作室3个,教师教学创新团队5个,南宁市教学骨干20人,南宁市学科带头人8人。

与此同时,我校科研成果显著,围绕计算机专业课程改革的自治区级、市级结项课题有20个,在广西职业院校教育教学成果评比中,有三个教学成果分别获得一、二、三等奖,成果公开出版相关教材12本,编写校本教材3本,公开发表论文34篇,教师参与各级各类比赛获奖310项,编写了计算机应用、计算机网络技术、计算机动漫与游戏制作、计算机平面设计、网络信息安全五个专业的教学标准,制订了12个专业核心“金课”课程标准,共建设了12门“金课”。

从实践效果上看,经过实施产教融合混合式“金课”建设,我校计算机专业不仅打造了一批响当当的中职计算机专业产教融合混合式“金课”,还建成了广西职业教育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群发展研究基地、广西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资源库、新一代网络联接信息技术人才培养基地以及5G虚拟仿真实训基地,并与华为技术公司合作建立了南宁市中职学校第一个产教融合品牌项目——华六信息技术产业学院,学校被南宁市教育局授予“南宁市中职学校、高职院校、企业三方联合贯通培养应用型人才‘校校企合作示范点”。

综上所述,通过产教融合混合式“金课”的建设,我校计算机专业不断加强学生实践能力和知识运用能力的培养,提升了学生的综合就业能力,培养出一批适应行业企业需求的复合型、创新型、应用型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为学生的升学、就业打牢了基础。

参考文献

[1]吴岩.建设中国“金课”[J].中国大学教学,2018(12).

[2]李琛.基于在线开放课程的线上线下混合式“金课”教学应用研究[D].石家庄河北师范大学,2020.

[3]梁瑞莲,李巍.产教融合背景下的计算机课程改革探究[J].数码世界,2020(2).

[4]梁燕冰.产教融合背景下混合式“金课”建设研究:以客户关系管理课程为例[J].太原城市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21(1).

[5]刘躞瑛,屈鹏程,腾秀梅,吕成绪.基于学习通的《数字图像处理》混合式教学模式设计与研究[J].中国教育信息化,2018,25(13).

注:本文系2021年度广西职业教育教学改革重点项目“新一代信息技术背景下‘项目专递、证赛提升、中高衔接中职计算机WEB应用开发课程群开发与实践”(GXZZJG2021A060)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作者简介:秦红梅(1983— ),广西桂林人,高级讲师,主要研究方向为计算机相关教学;张好(1980— ),广西北海人,高级讲师,主要研究方向为职业教育。

(责编 蓝能波)

猜你喜欢
金课计算机专业产教融合
以本为本“金课”打造之精讲精练与发散思维在微积分中的应用举例
浅谈大思政视域下有机化学课程“金课”打造
“以赛促学,以赛促教”促进计算机专业教学理念创新与实践研究
基于“金课”标准的《管理会计》课程改革思考
探讨如何打造“金课”在中西医结合眼科教学上的实施
产教融合背景下高职院校“双师型”青年教师队伍建设研究
校企协同应用型软件人才培养机制
产教融合提升课程有效性的思考
职业高中计算机专业教学改革浅析
非计算机专业C语言教学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