激活家校社协同育人的“细胞”

2022-05-30 09:24于伟
中小学管理 2022年6期
关键词:协同切口育人

于伟

学校、家庭、社会协同育人是提升教育质量,实现高质量育人的重要路径,是“十四五”时期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的新要求。中小学校如何牵住改革的“牛鼻子”,既抓好重要领域、重要任务,又抓住关键主体、关键环节、关键节点,做好家校社协同育人工作?我认为,激活班主任这个“细胞”,是协同育人工作持续推进和保持活力的关键。

首先,协同育人要有育人思维,重在“细水长流”。家校社协同育人工作对小学来说是十分重要的,“细胞”层面活起来离不开学校的总体设计、宏观指导和理念引领。当前,有些学校在推进家校社协同育人工作中过度关注大活动、大场面的铺设,开展了一些看起来“有声有色”、轰轰烈烈的活动,但却收效甚微,且难以经常化、日常化、持久化。

育人工作应该是持续的、日常的、不间断的,不能走形式,更不能是“刮风式”的。家校社协同育人的根本目的是“育人”,因此应该强调育人思维,以“细水长流”的方式推进,而不是以“活动思维”“交差思维”,仅仅从形式上将学校、家庭、社会三方“捏合”在一起。活动只是载体,协同只是途径,不能把活动、协同当目的,这是本末倒置的做法。

其次,协同育人要有减法思维,抓牢“小切口”。“万山磅礴必有主峰”。从改革实践看,凡是改革工作推进得快、落实得好的,都是思路得当、工作得力,善于抓住重点推进改革。家校社协同育人工作同样如此,其最紧迫的任务是寻找一个“切口小、见效快、效果好”的落实途径,产生不脱离实际的社会效益。班主任工作就是比较理想的“小切口”,是做好家校社协同育人工作的重要“细胞”。

班主任工作是联结家庭、社区、社会和学生的中枢纽带。首先,班主任工作是学校绕不开的“必答题”,而且每个班主任几乎每天都要和家长联络,很多时候要与社区、社会各个方面联络。因此在班主任日常管理工作中落实家校社协同育人,是最理想的减法思维。其次,班主任在日常班级管理工作中所面对的各种事情都是和每一个具体孩子直接关联的,他们每天和孩子们生活在一起的时间最长,最知道孩子们需要各方力量帮他们协同解决什么问题。这种“小切口”切入的是孩子们每一天的具体生活、喜怒哀乐,因而更能够实实在在地解决孩子们具体的发展痛点。小切口是“一面镜子”,折射出的是一个个丰富多彩的鲜活的“协同”智慧。

最后,协同育人需要持续激活“细胞”,做实“沟通与合作”。要把家校社协同育人工作做扎实,学校需要引导和支持班主任将家校沟通与合作、社区沟通与合作做扎实,让“细胞”持续活起来,这样协同育人的目的就实现了。2020年7月,教育部办公厅颁布了由东北师范大学附属小学团队研制的《中小学教师培训课程指导标准(班级管理)》,其中将中小学教师包括班主任每天要做的班级管理工作划分为班集体建设、班级活动组织、学生发展指导、综合素质评价、沟通与合作五个方面,具体细化为 22 个二级指标。其中将沟通与合作划分为师生沟通、教师间沟通与合作、家校沟通与合作、社区沟通与合作四个指标,并且对如何做好“沟通与合作”做了具象描述,可以为班主任做好家校社协同育人工作提供具体指导。

当然,要解决社会教育资源的供给、学校及教师权益的保障、家校社边界的明晰等问题,还有待于政府有关部门和社会方方面面的鼎力支持及家长的积极参與,有待于学界的细致研究。我们这里谈的,更多的是如何能在“细胞”层面将家校社协同育人这件事做实做好。

协同育人是系统工程,需要慢功夫、细功夫。“育人思维”意味着要持续探索,要少搞一刀切、少折腾教师家长、少做加法,而是在日常扎扎实实的育人效果上下功夫、花气力,也就是学校宏观指导与班级微观组织相结合、自发与自觉相结合,多方协作,润物无声,形成育人合力,促进学生的健康发展。

(编辑 谢 凡)

猜你喜欢
协同切口育人
文化育人的多维审视
育人铸魂守初心 赓续前行谱新篇
蜀道难:车与路的协同进化
立法小切口破解停车大难题
“四化”协同才有出路
三医联动 协同创新
初中历史“小切口”的教学实践
自制小切口拉钩在腹腔镜手术戳孔切口缝合中的应用
协同进化
后外侧联合内侧切口治疗Ⅳ度三踝骨折10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