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党史学习中增强斗争精神提高斗争本领

2022-05-30 14:07马元海
客联 2022年5期

马元海

摘 要:我党百年历史,充满了斗争精神、斗争意志、斗争艺术。领导干部在新的伟大征程上,要发扬斗争精神、增强斗争意志、学习斗争本领,就要从党的百年奋斗史中汲取营养和智慧。

关键词:百年党史;斗争精神;斗争意志;斗争本领

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的决议》指出:“敢于斗争、敢于胜利,是中国共产党不可战胜的强大精神力量。”中国共产党的历史,既是一部感天动地的辉煌奋斗史,也是一部可歌可泣的伟大斗争史。一百年来,“党和人民取得的一切成就,不是天上掉下来的,不是别人恩赐的,而是通过不断斗争取得的”。

党的百年历史,充满了斗争精神、斗争意志、斗争艺术,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经验宝库。在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的新的伟大征程上,我们要发扬斗争精神、增强斗争意志、学习斗争本领,从党的百年奋斗史中汲取敢于斗争、敢于胜利的磅礴伟力。

一、从党史中学习伟大斗争精神

我们党在内忧外患中诞生,在磨难挫折中成长,在攻坚克难中壮大,波澜壮阔的百年历史,是一部感天动地的奋斗史,也是一部可歌可泣的斗争史。在应对各种困难挑战中,我们党锤炼了不畏强敌、不惧风险、敢于斗争、勇于胜利的风骨和品质,敢于斗争就是我们党最鲜明的品格。斗争精神已融入党的血脉之中,是我们党领导革命、建设、改革不断取得胜利的力量源泉,是我们党战胜一切风险挑战的重要保证,更是我们党最鲜明的政治品格、政治优势。

在百年非凡奋斗历程中,一代又一代中国共产党人顽强拼搏、不懈奋斗,涌现了一大批视死如归的革命烈士、一大批顽强奋斗的英雄人物、一大批忘我奉献的先进模范,为我们党建立了不可磨灭的功勋。我们党之所以历经百年而风华正茂、饱经磨难而生生不息,就是凭着那么一股革命加拼命的强大精神。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庆祝大会深刻诠释了坚持真理、坚守理想,践行初心、担当使命,不怕牺牲、英勇斗争,对党忠诚、不负人民的伟大建党精神。中国共产党的伟大建党精神以“革命斗争”为特征。“下定决心,不怕牺牲,排除万难,去争取胜利”,这是中国共产党伟大斗争精神的深刻诠释。

翻开党的“百年相册”,斗争精神在不同的历史阶段具有不同的时代特征和丰富内涵。从完成新民主主义革命,到完成社会主义革命,再到改革开放的伟大实践,开辟的伟大道路、创造的伟大事业、取得的伟大成就,都是敢于斗争、敢于胜利的结晶。不论是革命时期的红船精神、井冈山精神、长征精神、延安精神、西柏坡精神、红岩精神,还是建设时期的抗美援朝精神、“两弹一星”精神、大庆精神,改革开放时期的抗洪精神、抗震救灾精神、载人航天精神,新时代的抗疫精神、脱贫攻坚精神……都是敢于斗争、敢于胜利的延续,是斗争精神在接续奋斗、应对各种重大風险挑战过程中的不断完善和升华。这种斗争精神体现为“共产党人敢于斗争的风骨、气节、操守、胆魄”,体现为无私的品格和大无畏的精神。对于革命军人来讲,斗争精神体现为“不怕牺牲、英勇斗争”的精神、狭路相逢勇者胜的“亮剑精神”和“战狼精神”。对于党员干部而言,斗争精神体现为“革命加拼命”“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越是艰险越向前”的精神、敢闯敢干的勇气。“与天奋斗,其乐无穷!与地奋斗,其乐无穷!与人奋斗,其乐无穷!”的著名论断,就是对马克思主义斗争精神的生动诠释。

长征是一次理想信念的伟大远征。在风雨如磐的长征路上,平均每300米就有一名红军牺牲。年仅29岁的师长陈树湘,身负重伤被俘后绞断自己的肠子壮烈牺牲,用生命践行了他“为苏维埃新中国流尽最后一滴血”的誓言。面临艰苦的条件、恶劣的环境,这支红色军队的全体指战员却始终保持着高昂的乐观主义精神。美国记者埃德加·斯诺在《西行漫记》中有这样的描述:“这些千千万万青年人的经久不衰的热情,始终如一的希望,令人惊诧的革命乐观情绪,像一把烈焰,贯穿着这一切。”在两万五千里的漫漫征途中,中国共产党和红军正是凭着坚定的理想信念和不怕牺牲的斗争精神征服了雪山、草地等极端恶劣的自然环境,击败了数倍于己的国民党军队的围追堵截,最终赢得了长征的胜利。

在空前惨烈的抗日战争中,中国军民前仆后继、浴血奋战,面对敌人的炮火勇往直前,面对死亡的威胁义无反顾,以血肉之躯筑起了捍卫祖国的钢铁长城。杨靖宇、赵尚志、左权、彭雪枫、佟麟阁、赵登禹、张自忠、戴安澜等一批抗日将领,八路军“狼牙山五壮士”、新四军“刘老庄连”、东北抗联八位女战士、国民党军“八百壮士”等众多英雄群体,就是中国人民不畏强暴、英勇抗争的杰出代表。

从党的诞生到新中国的诞生这28年取得的胜利,是靠斗争中的牺牲换来的。世界上没有哪个党像我们这样,遭遇过如此多的艰难险阻,经历过如此多的生死考验,付出过如此多的惨烈牺牲。据不完全统计,在革命战争年代牺牲的全国有名可查的革命烈士达370多万人。然而,“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并没有被吓倒,被征服,被杀绝。他们从地下爬起来,揩干净身上的血迹,掩埋好同伴的尸首,他们又继续战斗了”。据不完全统计,在抗击新冠肺炎疫情的斗争中,全国3000多名医护人员被感染,殉职者381名。勇于牺牲、甘于牺牲,是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特质,也是守初心担使命的生动诠释。“为有牺牲多壮志、敢教日月换新天”的大无畏革命精神和气势如弘的豪迈气概始终贯穿于党的百年奋斗历程之中。

共产党员敢于牺牲奉献不仅表现在硝烟弥漫的战场上,也表现在艰苦创业、改革大业的敢试敢闯上,表现在抗洪抢险、抗震救灾、抗击疫情、脱贫攻坚等的急难险重任务中,表现在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

大庆精神和铁人精神是中国共产党人自力更生、艰苦创业的一面精神旗帜。大庆油田的开发建设,铸就了以“爱国、创业、求实、奉献”为主要内涵的大庆精神和铁人精神,集中展现了我国工人阶级的崇高品质和精神风貌。20世纪50年代至60年代,为维护国家安全和世界和平,在艰苦的条件下中国成功研制出“两弹一星”,“两弹一星”具有重要的国际政治价值,“如果六十年代以来中国没有原子弹、氢弹,没有发射卫星,中国就不能叫有重要影响的大国,就没有现在这样的国际地位”。“热爱祖国、无私奉献,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大力协同、勇于登攀”的“两弹一星”精神成为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的一个重要标杆。

在改革开放时期,我党指出,实现四个现代化,要大大发扬“革命和拼命精神”“排除万难去争取胜利的精神”。“没有一点闯的精神,没有一点‘冒的精神,就干不出新的事业”。针对当时社会上普遍惧怕改革的心理,我党提出:“克服一个怕字,要有勇气。”“改革开放胆子要大一些,敢于实验,敢闯。”要“大胆地试大胆地闯”。“干革命、搞建设,都要有一批勇于思考、勇于探索、勇于创新的闯将。”

二、从党史中坚定顽强斗争意志

回顾党的历史,我们党是从敌人的强大包围圈中走出来的,是在一次次腥风血雨中绝处逢生的,没有必胜的决心与顽强的斗志是不可能成功的。

发扬斗争精神需要斗争意志的支撑。坚定斗争意志,是发扬敢于斗争精神的基础和保证。坚定斗争意志能够在斗争实践中有效抵制诱惑、排除干扰,不断增强胜利的决心和信心,是取得斗争胜利的关键要素。敢于斗争投射到行动中就是一种意志品质的集中体现。临危不惧、宁死不屈、百折不挠、锲而不舍、愈挫愈勇的斗争意志乃是敢于斗争精神最重要组成部分。

历经苦难方显坚毅,中国共产党百年正道并不总是一帆风顺,而是充满坎坷和荆棘的沧桑之路,其中的艰难困苦程度超乎人的想象、超出人类和生命极限,这从伟大的长征中可见一斑。长征一共穿越了中国15个省区,翻越了20多座崇山峻岭,走过了30多个急流险滩;在不到2年的时间里,一共遭遇了400多场战斗,平均每3天就发生一场遭遇战。但即使如此,红军依然保持着平均每天25公里的行军速度。

在长征中,中国共产党及其领导的英雄军队血染湘江、爬雪山、过草地、卧冰踏雪、风餐露宿、吃草根树皮、时刻准备战斗……在两万五千里的漫漫征途中,中国共产党和紅军正是凭着坚定的理想信念和不怕牺牲的斗争精神征服了雪山、草地等极端恶劣的自然环境,击败了数倍于己的国民党军队的围追堵截。长征的胜利,是中国共产党人理想的胜利,是中国共产党人信念的胜利……艰难可以摧残人的肉体,死亡可以夺走人的生命,但没有任何力量能够动摇中国共产党人的理想信念……长征路上的苦难、曲折、死亡,检验了中国共产党人的理想信念,向世人证明了中国共产党人的理想信念是坚不可摧的”。

抗美援朝战争不仅是武力上的较量,更是意志上的对抗。新中国成立之初,面对世界上经济实力最雄厚、军事力量最强大的美帝国主义对新中国的严重威胁,中国共产党做出了“抗美援朝,保家卫国”的战略决策。在朝鲜战场上,中国人民志愿军面对强大凶狠的作战对手、恶劣残酷的战场环境,以舍我其谁的担当和百折不挠的顽强意志,经过两年零九个月的浴血奋战,最终战胜了武装到牙齿的强敌,谱写了惊天地、泣鬼神的英雄赞歌,彰显了全中国人民克服一切艰难险阻,战胜一切强敌的斗争精神。

以抗美援朝战争中长津湖战役为题材的电影《长津湖》,讲述了中国人民志愿军第9兵团义无反顾赴朝作战,他们凭借超乎寻常的战术设计和过人的意志,与武装到牙齿的美军展开殊死对决的故事。电影《长津湖》尾声讲述了“冰雕连”故事。历史是这样的:一支美军队伍在冰天雪地里搜索前进,眼前的情景令他大惑不解:对面有一排排的志愿军战士举着枪,握着手榴弹,但他们居然没有开火。几个胆大的美军爬上志愿军阵地,才发现整连129个志愿军官兵被冻成了冰雕,枪口却冲着敌人来的方向,依旧保持着战斗的姿势……他们以战斗队形散开,卧倒在雪地中,人人都是手执武器的姿态,怒目注视前方,没有一个人向后。美军想把一名志愿军手里的枪拿走,却怎么也拿不下来,不得不掰断了三根手指头……面对这样的场景,美军指挥官不由向“冰雕连”敬了一个军礼。后来第9兵团司令员宋时轮向毛泽东报告战况,电报中写道:“战斗打响后,该连无一人站起,到打扫战场时发现,全连干部、战士呈战斗队形全部冻死在阵地上,细查尸体无任何伤痕与血迹。”志愿军第9兵团司令员宋时轮所说的就是80师239团3营6连呈战斗队形全部冻死在阵地上。那些在皑皑冰雪之下,被冻成“冰雕”的志愿军战士,让很多人久久不能释怀。

发扬斗争精神需要斗争意志的支撑。斗争意志是调节支配斗争行动,克服困难,实现斗争目标的心理倾向,是人的主观能动性的集中表现,是斗争精神的核心要义。坚定斗争意志能够在斗争实践中有效抵制诱惑、排除干扰,不断增强胜利的决心和信心,是取得斗争胜利的关键要素。

党的历史经验告诉我们,唯有坚定斗争意志,才能闯过一个个关卡、赢得一次次胜利;一旦失去斗争意志,党和国家的事业就会陷入困境,党员干部就会误入歧途,甚至走上不归路。

三、从党史中学习高超斗争本领

在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不同历史时期,中国共产党人能够在把握这一时期实践主题主线基础上,坚持原则坚定性和策略灵活性的统一,既敢于斗争、善于斗争,又勇于联合、善于联合,从而能够真正认清这一时期的形势、目标、任务、敌人、盟友,从而赢得最广大的同盟军,向着真正的敌人勇敢战斗,不断取得战斗的胜利。

原则性与灵活性相统一。善于斗争展现着斗争本领。斗争既要讲胆识、气魄,也要讲方法、策略。善于斗争,就是要有灵活的斗争策略。井冈山革命斗争时期,我党在斗争实践过程中逐步形成了中国革命特色的军事策略理论。概括而言就是“敌进我退,敌驻我扰,敌疲我打,敌退我追”十六字诀的游击战术。“我们用的战术就是游击的战术,大要说来是:‘分兵以发动群众,集中以应付敌人。‘敌进我退,敌驻我扰,敌疲我打,敌退我追。‘固定区域的割据,用波浪式的推进政策。‘强敌跟追,用盘旋式的打圈子政策。这种战术正如打网,要随时打开,又要随时收拢,打开以争取群众,收拢以应付敌人。”我们既要会打圈,还要会打仗。敌人是强大的,我们硬战肯定是打不过敌人,“来者不善,善者不来”,那么我们就要避实就虚,先领他们兜几个圈子,等到敌人的弱点暴露了,我们就狠狠地打击敌人的要害。“这就像做买卖,赚钱就来,蚀本不干。总之,打得赢就打,打不赢就走。”这种战术的形成,是中共当时领导人集体智慧的结晶,这种战术,一直成为我们革命斗争的主要方法,并且在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时期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成为人民战争思想的重要起源,为毛泽东军事理论奠定了坚实基础。

战略上藐视,战术上重视。在解放战争中,我党运用唯物辩证法,在同国民党政府谈谈打打的斗争中,提出了“一切反动派都是纸老虎”的著名论断。“看起来,反动派的样子是可怕的,但是实际上并没有什么了不起的力量。从长远的观点看问题,真正强大的力量不是属于反动派,而是属于人民。”这极大地鼓舞了敢于斗争、敢于胜利的士气。我党提出“集中优势兵力,各个歼灭敌人”的作战原则,以求全歼敌人和速决战役。革命者必须在战略上、在全体上藐视敌人,敢于同他们斗争,敢于夺取胜利;同时,又要在战术上、在策略上、在每一个局部上、在每一个具体斗争问题上重视敌人,采取谨慎态度,讲究斗争艺术。“当着我们正确地指出在全体上,在战略上,应当轻视敌人的时候,却决不可在每一个局部上,在每一个具体问题上,也轻视敌人。”这些论述,后来被概括为“战略上藐视敌人,战术上重视敌人”的斗争思想,成为中国共产党对敌斗争的战略和策略思想的集中表达。我党还概括了帝国主义和一切反动派的历史逻辑同人民的历史逻辑的根本对立,前者是“捣乱、失败,再捣乱、再失败,直至灭亡”,后者是“斗争,失败,再斗争,再失败,再斗争,直至胜利”。在新中国成立前夕,党中央强调随着党和军队的工作重心转向城市,“必须学会在城市中向帝国主义者、国民党、资产阶级作政治斗争、经济斗争和文化斗争,并向帝国主义者作外交斗争。既要学会同他们作公开的斗争,又要学会同他们作荫蔽的斗争。”

既防左倾,又防右倾。在革命战争年代,我党领导人撰写了《关于纠正党内的错误思想》《反对本本主义》《改造我們的学习》和《整顿党的作风》等著作,揭示了党内“左”、右倾机会主义错误的思想根源,提出怎样防止左倾和右倾错误。如果我们在全体上过高估计敌人力量,因而不敢推翻他们,不敢胜利,我们就要犯右倾机会主义错误。如果我们在每一个局部上,在每一个具体问题上,不采取谨慎态度,不讲究斗争艺术,不集中全力作战,不注意争取一切应当争取的同盟者……我们就要犯‘左倾机会主义错误。反对党内‘左、右倾向,必须依据具体情况决定方针。例如:军队在打胜仗的时候,必须防止‘左倾;在打败仗或者未能多打胜仗的时候,必须防止右倾。土地改革在群众尚未认真发动和尚未展开斗争的地方,必须反对右倾;在群众已经认真发动和已经展开斗争的地方,必须防止‘左倾。”

必须坚持敢于斗争和统一战线相统一,在最大范围、最大程度上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孤立和打击真正的敌人,牢牢掌握斗争的主动权。

建立最广泛的统一战线,是党克敌制胜的重要法宝,也是党执政兴国的重要法宝。我党很早就认识到,弄清楚谁是我们的敌人,谁是我们的朋友,这是革命的首要问题。过去的革命斗争所以成效甚少,根本原因就在于不能团结真正的朋友,以攻击真正的敌人。

近代中国是一个“两头小中间大”的社会,无产阶级和地主、大资产阶级都只占人口的少数,而农民、城市小资产阶级以及其他中间阶级却占了全国人口的绝大多数。我党能否领导革命取得胜利,关键就在于能否团结这“绝大多数”。为此,我党为夺取革命胜利建立了两个联盟:一是工人阶级同农民和其他劳动人民的联盟,主要是工农联盟。中国民主革命的主要力量是农民。忘记了农民,就没有中国的民主革命;没有中国的民主革命,也就没有中国的社会主义革命。如果把农民忘记了,就是读一百万册马克思主义的书也是没有用处的,因为你没有力量。二是工人阶级同民族资产阶级和其他可以合作的非劳动人民的联盟,主要是同民族资产阶级的联盟,有时还包括与一部分大资产阶级的暂时的联盟。在不同的历史时期,针对不同的革命任务,中国共产党相继提出并建立了“国民革命联合战线”“工农民主统一战线”“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人民民主统一战线”,形成了人类历史上规模空前的“人民革命”洪流,所以,才有了北伐时期共产党人的力量显现,才有了长征路上的播种宣传,才有了淮海战役的胜利是“人民群众用小车推出来的”说法,才有了党领导的中国人民解放军的浴血奋战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伟大创建。

在抗日战争时期,为巩固和扩大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我党提出了“以斗争求团结”“斗争是团结的手段,团结是斗争的目的”的斗争原则。当然,团结并不意味着放弃斗争,以斗争求团结则团结存,以退让求团结则团结亡。在阶级分析的基础上,针对国内各阶级相互关系,中共中央提出“发展进步势力,争取中间势力,孤立顽固势力”等灵活的斗争原则和策略。在对顽固势力的斗争中,采取“利用矛盾,争取多数,反对少数,各个击破”和“有理、有利、有节”策略原则,使斗争分寸适度,取得成效。

新中国成立初期,党中央强调,在伟大胜利的形势下,我们面前的斗争很复杂,还有许多困难。因此,在斗争中讲究策略,不要四面出击。如果四面出击,树敌太多,造成全国紧张,很不好。我们必须在一个方面有所让步,有所缓和,集中力量向另一方面进攻。

党百年奋斗的历史表明,坚持大团结大联合,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调动一切可以调动的积极因素,在斗争中争取团结,在斗争中谋求合作,在斗争中争取共赢,促进政党关系、民族关系、宗教关系、阶层关系、海内外同胞关系和谐,最大限度凝聚起共同奋斗的力量,这是我们积累的宝贵经验。

参考文献:

1.《中国共产党历史》第一卷、第二卷,中共中央党史研究室著

2.《中共中央关于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的决议》,人民出版社,2021年11月第1版

3.《邓小平文选》第三卷,人民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