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普向未来

2022-05-30 10:48吴燕
作文周刊·高二版 2022年40期
关键词:科学普及科普科学

吴燕

聚焦热点

近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新时代进一步加强科学技术普及工作的意见》,对新时代加强科普工作作出系统部署,提出具体要求。《意见》提出要“树立大科普理念,推动科普工作融入经济社会发展各领域各环节”“到2035年,公民具备科学素质比例将达到25%,科普服务高质量发展能效显著,科学文化软实力显著增强,为世界科技强国建设提供有力支撑”。《意见》站在时代高度定位科普工作,锚定建设世界科技强国目标,树立起全国“一盘棋”的大科普观。

多维解读

1.普及科学知识,弘扬科学精神

科学作为一门庞大的体系,包含了不同领域的研究成果和研究手段。普通大众的知识水平有限,要在短时间内有效地学习和理解全部的知识是不现实的。现代的科学普及作为一种新兴的运用了大众传媒的科学手段,又称大众科学或普及科学,它的兴起标志着科学逐渐向群众化、通俗化、浅显化的方向发展。现代的科学普及能够使人们在较短时间内通过大众媒介对特定的科学知识进行了解,把握其中的科学思维,领悟并弘扬科学精神。科学普及,最重要的是对科学精神的弘扬,弘扬科学探索中理性客观、贴近实际、锲而不舍、坚持不懈追求真理的宝贵精神。只有具备科学理念和科学精神,才能够建构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指导自身的实践行为和活动。

2.科普点亮生活,科技引领未来

科技兴则国兴,科技强则国强。党和国家历来高度重视科技创新和科学普及工作。习近平总书记曾在“科技三会”上指出:“科技创新、科学普及是实现创新发展的两翼,要把科学普及放在与科技创新同等重要的位置。”科普是智慧之源、力量之源、创新之源。近年来,国家倡导以科技创新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讲好科普故事,弘扬科学精神、普及科学知识,激发科学梦想和科学志向,推动形成崇尚科学的风气,全面提升国民科学素质,为建设科技强国提供坚强支撑。

任务驱动

1.创新方式方法,让科普宣传有热度

要从提高全民素质的高度来认识科普宣传的重要性,进一步创新科普方式方法,着力营造有利于科普工作的浓厚氛围。科学普及的形式有很多,一方面,继续激发报刊、图书、广播、电视等传统媒体的传播活力,另一方面,也要用好新媒体、自媒体,特别是运用好“互联网+科普”的新技术、新形式,不断深化拓展科学普及的速度、广度,提升科普的实效性。

2.引导群众参与,使科普活动有广度

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特别是在科技水平高速发展的今天,引导人民群众参与,有利于科学普及活动的广度的提高。因此,在内容上,既要有主题突出的重大示范活动,又要有互动性强的线下活动。在形式上,要大力应用VR、AR等前沿新技术,增强群众的参与性和体验感。

同时,要树立大科普理念,实现科普主体的多元化。在经济建设、科学技术、教育文化、人民生活等方方面面,充分释放“科普生产力”,最大限度地激发全社会参与科普工作的潜能。

多方观点

做好大科普无须问“出身”

◎战 钊

“创新不问出身”确立了一种效果导向,在“大科普”的语境下,科普同样“不问出身”。科普的赛道向全社会开放,尤其是广大科技企业,他们创新动能充足、科普资源富集,应立足资源禀赋优势,促进科技研发、市场推广与科普有机结合,广泛开展各具特色的科普活动。

随着科普主体的多元化、科普内涵的广义化,科普早已不是什么“副业”,而是一项与科技创新同等重要、为世界科技强国建设提供有力支撑的“主业”,是一项服务人的全面发展、服务创新发展、服务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服务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伟大事业。推动科普高质量发展是全面实施创新驱动战略的必然要求。

对企业而言,在发展过程中不应盲目追求单一的经济价值,而应主动承担科普社会责任,加大科普投入,促进科学普及与科技创新协同发展;企业家要主动参与科普工作,积极开展科普议题设置、场景创新、跨界传播,及时向公众普及创新成果,讲好中国企业创新故事,展示丰富多彩、生动立体的创新中国形象。

桴鼓相应,枝干相持,“大科普”需要“大协同”。在《意见》的指引下,呼吁社会各方以高度的使命感、责任感参与科普工作,做大科普事业的“蛋糕”,引导社会形成理解和支持科技创新的正确导向,使蕴藏在亿万人民中间的创新智慧充分释放,不断增强国家科学文化软实力。

(摘自《光明日报》2022年9月15日)

用“大科普”赶走“伪科普”

◎陈文杰

从整体看,我国科普工作仍不容盲目乐观。一方面,我国公民科学素质总体水平仍有较大进步空间,而城乡、区域发展不平衡导致科普资源配置不均衡、落实科普工作同等重要的制度尚未完善等“老问题”依然存在。另一方面,随着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深入发展,新技术的出现与应用不断丰富,给人们思维观念、生活习惯带来影响的同时,也给科学普及带来“新挑战”。

面对老问题与新挑战,《意见》给出了“树立大科普理念、加快构建大科普发展格局”的解题方向,理清工作思路,制定时间表和路线图,为新时代科普高质量发展规划好详细路径。

布局已定,重在执行。一方面,要贯彻落实好“科普工作与科技创新同等重要”的工作思路,完善相关制度安排与政策措施。如《意见》要求到2025年,我国科学普及与科技创新同等重要的“制度安排”基本形成。只有在认识上扫清偏见,在制度安排上予以同等尊重,科普工作与科技创新才能“双向奔赴”,更好地实现创新发展的“两翼齐飞”。

另一方面,要丰富好科普作品的形态和传播渠道,发挥好网络科普力量作用。一直以来,“如何做好普及”既是科普的重点,也是其难点。如今网络上伪科普流传等现象层出不穷,除了有网络时代信息爆炸的“副作用”之外,也恰恰证明了我们缺乏高质量的科普产品与优质的传播渠道。对此,《意见》特别强调,要充分利用信息技术,深入推进科普信息化发展,大力发展线上科普。比如,多采用短视频、线上知识问答等人们喜闻乐见的传播方式,打破以往“单向输出”的传统科普模式,让公众能在深度体验和互动过程中答疑解惑,不断提高科学素养。

当科技实力愈发成为大国博弈的角力點时,科普作为创新发展“另一翼”的作用将日益凸显。科普不仅仅是实现创新发展的重要基础性工作,更关乎国家发展和民族兴盛。未来要以《意见》为任务书,加快构建大科普发展格局,积极实现科技创新与科学普及两翼融合,让创新发展的潜能振翅高飞。

(摘自《广州日报》2022年9月7日)

猜你喜欢
科学普及科普科学
科普达人养成记
点击科学
科学大爆炸
科普连连看
科普连连看
广州市海洋科普基地活动效果调查研究
民国时期科普教育的开创与探索
利用大数据开展科普工作的设想①
科学拔牙
高校教师参与科学普及工作的激励策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