敦煌研究院保护队伍:大漠黄沙地 奋斗绽芳华

2022-05-30 15:17
作文周刊·高一版 2022年40期
关键词:莫高敦煌研究院前辈

鸣沙山下、宕泉河边,跨越千年的莫高窟静静伫立。在敦煌研究院,有人们耳熟能详的名家大家,也有许多默默坚守的年轻人。他们受前辈感召,追寻艺术理想,从四面八方汇聚而来,各展其才、各尽其能,传承莫高窟的保存、保护、研究事业,让“坚守大漠、甘于奉献、勇于担当、开拓进取”的莫高精神代代相传。

1988年出生的王娇,研究生毕业后进入敦煌研究院,7年来一直从事敦煌石窟考古报告的编写工作;1987年出生的杨金礼,19岁来到莫高窟,成为一名壁画修复师;“90后”的刘小同于2014年加入,专注为莫高窟“画像”……如今的敦煌研究院拥有一支200余人、产学研一体的保护队伍,其中不乏“80后”“90后”“95后”。他们在青春年华来到敦煌、深深扎根,为“把莫高窟保护好,把敦煌文化传承好”而坚守、奉献。

(摘编自《人民日报》2022年7月8日)

◆素材解读

从上世纪五六十年代开始,一批批年轻人来到莫高窟。他们沐月当歌、踏沙而行,守护石窟、传承文明,在文物保护和研究、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方面取得了成就。莫高人身上那份“择一事、终一生”的信念,那种“夜夜敦煌入梦来”的炽热情怀,那份“做好传帮带、传好接力棒”的担当,始终在赓续绵延。

我国是世界文物大国,文物保护工作任重道远,需要一代又一代文物工作者接续奋斗、久久为功。如今,新一代莫高人正从前辈手里接过接力棒,为敦煌文化的永久保存和永续利用继续努力、贡献力量。

◆适用话题

青春奋斗 使命担当 文化传承

【裴亞男/供稿】

猜你喜欢
莫高敦煌研究院前辈
天鹅
他们为黄埔前辈画像
扩宽眼光才能认知更多 拜访南沙区前辈发烧李
青年志 三位青年“创业史”——心思始终“钉”在超越前辈
敦煌研究院与大英博物馆首签合作备忘录
2016敦煌论坛:交融与创新
莫高:助敦煌文博会一臂之力
探春
三十年同行,共铸辉煌:感恩前辈、感恩读者、感恩作者、感恩同行
Effect of cytotoxic T-lymphocyte antigen-4, TNF-alpha polymorphisms on osteosarcoma: evidences from a meta-analysi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