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粮食安全贡献度测算与分析

2022-05-30 10:48周亮亮杨迎亚
粮食科技与经济 2022年4期
关键词:粮食安全

周亮亮 杨迎亚

摘要:为客观系统地认识河南省在保障国家粮食安全中的地位和作用,利用2001—2020年的相关宏观数据,使用多角度量化对比分析,从生产角度对河南省粮食安全的绝对贡献度和相对贡献度进行了测算。结果显示:在相对贡献度方面,河南省以一定比例的人口和土地资源生产出了较大比例的粮食,对国家粮食安全起到了重要的贡献作用。但是,其相对贡献度在主要产粮大省中仅居于中等水平,对资源的利用效率方面尚存在改进空间。

关键词:粮食安全;绝对贡献度;相对贡献度

中图分类号:F326.11 文献标识码:A DOI:10.16465/j.gste.cn431252ts.20220403

Calculation and Analysis of the Contribution to Food Security in Henan Province

Zhou Liangliang, Yang Yingya

( Anyang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Anyang, Henan 455000 )

Abstract: In order to objectively and systematically understand the status and role of Henan Province in ensuring national food security, using the relevant macro data from 2001 to 2020, and using multi-angle quantitative comparative analysis, the absolute and relative contributions of Henan Province to food security are calculated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production. The results show that in terms of relative contribution, Henan Province produces a large proportion of food with a certain proportion of population and land resources, which plays an important role in national food security. However, its relative contribution is only at the medium level among the major grain-producing provinces, and there is still room for improvement in the efficiency of resource utilization.

Key words: food security, absolute contribution, relative contribution

粮食安全关乎国家安全,也关乎“三农”稳定。2022年中央一号文件明确提出,要牢牢守住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底线,不断提高粮食综合生产能力。河南省作为产粮大省,保障粮食安全、夯实農业“压舱石”作用始终是“三农”工作的首要任务和头等大事[1]。本文利用2001—2020年相关统计数据,使用多角度量化对比分析,从生产角度对河南省粮食安全贡献度进行测算,客观系统地认识河南省在保障国家粮食安全中的地位和作用。在粮食安全贡献度现状分析的基础上,发现存在的问题及可能原因,为破解粮食安全问题提供一定的对策建议。

1 河南省粮食产量变动趋势分析

自2001年以来,河南省粮食产量不断增加。如图1所示,河南省粮食总产量由2001年的4 119.9万t增加至2020年的6 825.8万t,20年间粮食绝对产量增加了2 705.9万t,年均增长135.295万t。这20个年份中,除2003年以外,其余年份均为正增长。

粮食作物可以按照不同的分类方法进行分类,如:按照季节可划分为夏收粮食作物和秋收粮食作物;按照作物种类可划分为谷物类、豆类和薯类粮食作物。在粮食总量分析的基础上,本文还对不同种类粮食作物产量进行了分析。如图2所示,按季节划分来看,河南省夏收粮产量高于秋收粮产量,其中2003年粮食产量减产主要是由秋收粮食作物减产所导致。根据河南农调队的调查结果显示,2003年秋收粮食作物减产主要受到天气、退耕还林、农业结构调整等方面因素的影响。以作物种类划分来看,河南省的谷物类粮食作物产量占总粮食产量的90%以上,薯类粮食作物和豆类粮食作物总产量占比较低。2001—2017年,豆类粮食作物产量一直是3种作物产量中最低的,2018和2019年,豆类粮食作物产量有所提升。薯类粮食作物产量的变动趋势明显比谷物类粮食作物和豆类粮食作物大,主要受到粮食作物种植结构调整因素的影响。

2 河南省粮食安全绝对贡献度测算分析

2.1 河南省粮食生产地位对比分析

如图3所示,2001—2010年,河南省粮食总产量一直位居全国第一。2011年河南省粮食总产量占全国粮食总产量的比重为9.703%,而黑龙江省粮食总产量占比增至9.492%,河南省第一产粮大省的地位被黑龙江省赶超。由此以后,河南省粮食总产量一直位居全国第二,是全国的第二大产粮大省。由上文分析可知,河南省粮食作物以谷物类作物为主,而河南省主要种植的谷物类作物为稻谷、小麦和玉米三大主粮作物,因此有必要对稻谷、小麦和玉米的产量情况展开相应分析。

根据季节划分粮食作物种类来看,河南省的夏收粮食作物总产量近20年一直位居全国第一,是夏粮第一大省。而河南省的秋季粮食作物产量排名则相对靠后一些,如图4所示,2012—2020年,河南省秋季粮食作物总产量全国排名一直稳居在第5名。根据作物种类划分粮食种类来看,河南省的谷物类粮食产量一直稳居全国第一位,豆类作物总产量近10年全国排名一直在6~8名间徘徊,薯类作物总产量近10年全国排名在9~15名间变动。三大主粮作物中,河南省小麦产量在全国一直稳居第一位,玉米产量近年来基本稳定在第5名左右,稻谷产量近5年基本稳定在13名左右。综合来看,河南省是名副其实的全国第二产粮大省、小麦第一产量大省,特征鲜明。

2.2 河南省粮食产量增长速度对比分析

在增长速度方面,2001—2020年,河南省粮食总产量年均增长2.76%,高于全国粮食总产量的年均增长率。2001—2020年,夏收粮食作物产量年均增长2.601%,高于全国夏收粮食作物总产量的年均增长率;秋收粮食作物产量年均增长3.479%,高于全国秋收粮食作物总产量的年均增长率。近20年间,无论是全国还是河南省,秋收粮食作物产量年均增长率均高于夏收粮食作物产量的年均增长率。2001—2020年,河南省谷物类粮食作物产量年均增长率为3.16%,高于全国谷物类粮食作物产量年均增长率;豆类粮食作物产量年均增长率为1.563%,高于全国豆类粮食作物总产量年均增长率;薯类粮食作物产量年均增长率为-2.594%,减产量明显高于全国薯类粮食作物。由表1可知,2001—2020年,河南省稻谷产量年均增长率为4.388%,明显高于全国稻谷总产量的年均增长率;河南省小麦产量年均增长率为2.679%,明显高于全国小麦总产量的年均增长率;河南省玉米产量年均增长率为4.895%,也略高于全国玉米总产量的年均增长率。

将2001—2020年划分为4个时期,分别对应“十五”“十一五”“十二五”“十三五”时期。“十五”时期,河南省粮食总产量的5年年均增长率高于全国水平,各类别粮食作物中除豆类作物产量的5年年均增长率低于全国水平外,其他种类粮食作物产量的5年年均增长率均高于全国相关粮食作物品种的增长率。“十一五”时期,河南省粮食总产量的5年年均增长率高于全国水平,各类别粮食作物中除薯类粮食作物产量的5年年均增长率低于全国水平外,其他种类粮食作物产量的5年年均增长率均高于全国相关粮食作物品种的水平。“十二五”时期,无论是河南粮食作物总产量的5年年均增长率还是各类别粮食作物产量的5年年均增长率均低于全国水平。“十三五”时期,无论是河南粮食作物总产量的5年年均增长率还是各类别粮食作物产量的5年年均增长率均高于全国水平。

2.3 河南省粮食增产贡献度测算分析

省域粮食增产贡献度測算的是某个省份在一定时期内的粮食产量增量占全国在该时期的粮食总产量增量的比重。假设t1年份某省的粮食产量为mt1,国家的粮食产量为ft1;t2年份某省的粮食产量为mt2,国家的粮食产量为ft2。则t1到t2时期某省对国家粮食增量的贡献度,即粮食增产贡献度(CGPIt1-t2)的计算公式如下:

2001—2020年,中国粮食总产量累计增产21 685.5万t,年均增产1 084.275万t。在这期间,河南省粮食总产量累计增产2 705.9万t,占全国粮食总产量增量的12.478%。分阶段来看,2001—2005年,河南省粮食总产量年均增产92.42万t,粮食增产贡献率为14.724%,对粮食总产量增量的贡献度高于黑龙江省;2006—2010年,河南省粮食总产量年均增产64.96万t,粮食增产贡献率为6.706%,对粮食总产量增量的贡献度低于黑龙江省;2011—2015年,河南省粮食总产量年均增产104.92万t,粮食增产贡献率为10.444%,对粮食总产量增量的贡献度低于黑龙江省;2016—2020年,粮食总产量年均增产65.56万t,粮食增产贡献率为36.193%,对粮食总产量增量的贡献度高于黑龙江省(见表2)。

3 河南省粮食安全相对贡献度测算分析

上述对粮食安全绝对贡献度的分析测算中没有考虑不同地区的人口数量和土地面积等因素,实际上各地的资源禀赋存在明显差异,因此有必要将人口和土地因素纳入分析框架,进一步测算河南省粮食安全的相对贡献度。在借鉴陈璐等[7]研究的基础上,本文从生产角度构建了用来测算不同地区粮食安全的相对贡献度系数。当考虑人口因素时,用不同地区粮食总产量占全国粮食总产量的比重除以该地区农村人口占全国农村总人口的比重。当考虑土地因素时,用不同地区粮食总产量占全国粮食总产量的比重除以该地区粮食播种面积占全国粮食播种面积的比重。当同时考虑人口和土地因素时,则用不同地区粮食总产量占全国粮食总产量的比重除以该地区农村人口占比和粮食播种面积占比之和的1/2。该系数取值大于1时代表该地区粮食生产对全国粮食生产具有正向贡献,值越大,贡献越大;取值小于1代表该地区一定比例的资源生产了相对较小比例的粮食,具有负向比较贡献;取值等于1代表既无正向也无负向贡献。

为了便于比较分析,对全国13个粮食主产区省份的粮食安全相对贡献度进行了测算,结果如表3所示,各年份河南省的粮食安全相对贡献度均为正向贡献。以2020年为例,河南省用了全国8.69%的农村人口和全国9.197%的粮食播种面积生产了全国10.195%的粮食。相对于农村人口、粮食播种面积的粮食安全相对贡献度系数分别为1.173和1.109,具有17.3%和10.9%的相对正向贡献度。综合考虑人口和粮食播种面积的基础上,河南省2020年的粮食安全相对贡献度系数为1.140,具有14%的相对正向贡献度。通过与粮食主产区其他省份的数据对比发现,河南省的粮食安全贡献度系数处于中等水平。仍以2020年为例,在13个省份中,河南省的FSCPP排名第7位、FSCPL排名第6位、FSCPPL排名第6位。这一结果显示,河南省当前的粮食生产仍存在着较大的改进空间。

4 结论与建议

基于2001—2020年的宏觀数据,对河南省粮食安全的绝对贡献度和相对贡献度进行了测算和分析。在绝对贡献度方面,河南省作为夏粮产量第一大省、谷物产量第一大省和小麦产量第一大省,在全国粮食生产中扮演着重要的地位和角色。粮食总产量增量速度高于全国平均水平,对全国粮食的增产丰收贡献较大,切实担负起了农业大省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的使命任务。在相对贡献度方面,河南省以一定比例的人口和土地资源生产出了较大比例的粮食,对国家粮食安全起到了相对正向贡献。但是,其相对贡献度在主要产粮大省中仅居于中等水平,对资源的利用效率方面尚存在改进空间。

粮食生产离不开土地、种子、水资源、农业科技、农业基础设施的投入和农民的勤劳付出,稳产关键在于稳定有效的要素投入[2-3]。造成各地区粮食生产及其对粮食安全贡献度变化的差异因素有很多,既有自然环境条件的制约,又有基础设施、科技等方面因素的影响,更有主观因素的影响。客观环境方面主要受到各地自然资源禀赋的约束,而主观因素方面则与农民种粮意愿等有关[4-5]。下一步的相关工作,河南省需进一步加强耕地用途管制,严守耕地红线。加大农业科技投入,积极培育良种等,同时增加农业基础设施投入,推广节水等技术。进一步压实粮食安全党政同责,运用相关政策等引导农户开展粮食生产,提升农户种粮积极性,努力实现稳产增收的目标。

参考文献

[1] 陈璐,胡月,韩学平,等.国家粮食安全中主产区粮食生产及其贡献的量化对比分析[J].中国土地科学,2017,31(9):34-42.

[2] 李福夺.粮食安全贡献度的测算实证[J].统计与决策,2016(12):50-52.

[3] 何友,曾福生.长江流域粮食大省对粮食安全的贡献度特征分析[J].粮食科技与经济,2016,41(3):14-18.

[4] 聂英.中国粮食安全的耕地贡献分析[J].经济学家,2015(1):83-93.

[5] 龙方,卜蓓,彭澧丽.湖南省对国家粮食安全贡献的测度[J].粮食科技与经济,2012,37(6):5+11.

猜你喜欢
粮食安全
我国的粮食安全及对策探讨
我国的粮食安全及对策探讨
城市化背景下的耕地保护
广义水资源利用效率综合评价指数的
城镇化加速背景下河北省粮食储备形式转变分析
强化农田水利改革 确保粮食生产安全
农地流转“非粮化”及对粮食安全影响研究述评
中国农业需避免落入产业化陷阱
云南省粮食安全视角下马铃薯产业发展
基于区域竞争视角的我国粮食安全与制度创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