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政治核心素养的培养策略探究

2022-05-30 17:54薛晓斌
高考·上 2022年5期
关键词:高中政治培养策略核心素养

薛晓斌

摘 要:随着新高考等课程改革的进一步推进,高中诸多课程的教育理念、模式和方法都发生了巨大的改变,其中尤以这一体系中的核心课程——政治所表现出的多维创新最为显著。基于对上述趋势的认知,笔者结合个人工作经验和研究成果,试从核心素养的培养角度切入,围绕“高中政治核心素养的培养策略探究”一题撰文,并从不同角度出发提出一些个人的策略性建议,希望能够对诸位同仁的工作优化起到一定的帮助作用。

关键词:高中政治;核心素养;培养策略

伴随着新媒体和网络的发展,多种形式和内容的思想正凭借诸多渠道快速融入人们的生活当中,其所形成多元化的思潮给人们的精神世界带来了巨大的冲击。高中生的身心发育还没有真正结束,尚不具备成熟的思维辨识能力和自主调控意识,同时由于缺乏充足的社会行为和认知经验而十分容易受到外界信息的影响。与此同时,作为帮助学生塑造正确价值观念的绝对主力,很多高中政治教师的课堂教学和素养培养工作却做得并不到位,面对全新的社会形式和教育改革仍旧沿用传统的教学思路,使得学生的政治课程核心素养无法得到真正提高,同时也导致学生对政治学习倦怠心理的滋生。因此,探索更为有效的教学策略并切实优化学生的课程核心素养,已然成为全体高中政治教师必须完成的一项任务。

一、突出对学生自学能力的强化

高中生已然具备了相对成熟的独立思考、自主探究的能力和意识,在这一方面也有着比较强烈的诉求,这是由他们的发育阶段所决定的。高中政治教师要尊重这一事实,在课堂教学过程中适当减少对知识内容的精细化拆解,不要将所有的要点内容都“一网打尽”,而应有意识地预留出一些内容作为学生开展自我探究的主题;与此同时,高中政治教师可引入小组合作学习的模式,安排学生围绕有关主题进行群体探究和交互论证,使学生一方面可以实现思维和智力资源的能动开发,另一方面也可让学生获得更为积极的课程体验,并在更高程度上促进学生之间思维灵感和学习经验的正向传递[1]。

比如:对“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这一部分的教学,教师可以在完成对这两种哲学观点的基本讲述之后提出这样的问题:“有人认为,世界上的很多神秘事件是科学所无法解释的,因此唯物主义是一种‘残缺的主张。你怎么看待这个观点?又如何解释这句话中所提到的这个问题呢?”而后可组织学生以四人小组的方式开展自主探究,并可在学生遇到思维瓶颈时,从规律的多样性和真实性方面给予他们一些方向性的提示。

二、突出对要点逻辑体系的构建

高中政治的知识容量可谓“海量”,并且知识点之间的联系和考查方式也十分错综复杂,这就很容易使学生在记忆和考试运用中出现概念混淆、要点遗漏的问题,导致他们明明付出了很大努力却无法取得满意的成绩。为了更好地解决这个问题,高中政治教师在带领学生开展课程回顾时,应当突出对课内知识和技能要点的逻辑体系构建,采用不同于新授课阶段的“课时”或“单元”本位教育模式,带领学生结合课程要素内部所具有的逻辑关系和发展次序建立一条条知识链条,而后再以一些经典的例题为“引线”把这些链条组合起来,最终编织出一张清楚、健全的知识网络,以此来帮助学生以更为方便、精准的方式去开展对课内知识、技能内容的回顾和调度[2]。

例如:在带领学生复习“唯物主义”这一方面的知识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绘制一幅思维导图,分别将“唯物辩证法”“辩证唯物論”以及“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这三大板块作为导图元素反映出来;或者按照继承和发展的关系以“古代朴素唯物主义”“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和“现代辩证唯物主义”为导图中的模块链。之后,教师可将各个模块中的重点知识内容以链条节点的形式缀连起来,并在每两个相邻的模块间设置一道具有综合考查效力的例题,让唯物主义的核心概念、主要观点和基础理论等知识点尽收学生眼底。

三、突出对差异化教学理念的践行

绝大多数高中生已经基本走完了身心发育的主体阶段,在各个方面形成了各具特点的整体条件,这就会导致他们在学习政治时会存在能力、态度、习惯等诸多方面的不同点。基于这一事实,高中政治教师要针对具有不同学习条件的学生采取不同的引导方法,在引导的内容、形式,以及学习要求上体现出“因人而异”的原则,使不同的学生都能享受到最适合自己当下水平和发展需要的教育服务,通过这种方式来促进学生整体的成绩提升和素养提高。

比如:对“把握思维的奥妙”这一部分的教学,对那些基础相对薄弱或者逻辑思维不够成熟的学生,教师可将引导这些学生正确理解“意识”的基本概念和基础作用为第一目标,以概念复述和单向的概念融合性题目为主要的讲解、引导载体;而对学习进度较快且具有稳定良好表现的学生,教师则可在以上教学目标达成后,试着给出一些存在较多干扰信息或者和前端知识内容同步存在的综合应用型题目来让学生解答,锻炼他们灵活运用自己对“意识”的理解成果的能力。

四、在课程教学中引入案例教学法

不可否认的是,即便是居于同科体系高阶环节的高中政治,其知识内容的主要部分仍与现实生活具有极为密切的关联,和学生的日常认知之间也有着彼此反映的内在联系。基于这一基本认识,高中政治教师在讲解知识内容时应结合实际情况适当增加对真实案例的引入和分析,使原本抽象的理论成分通过更为直观、真实、生动的方式呈现在学生面前,同时引导学生结合自己的实际生活经历和感性认知成果完成对知识理解的深化,并可在客观上起到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的作用[3]。

例如:在带领学生学习“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这一单元的内容时,教师要通过对单元中不同知识点的讲解引导帮助学生具体而深入地了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所具有的根本优越性;不过“社会主义”和“民主政治”的概念对很多高中生来讲显得有些抽象,如果只是以理论讲解为手段并不能使学生形成足够明确的理解。要解决这个问题,教师不妨根据重大突发事件这一话题来做对应解读,将我国为筹备冬奥会而采取的一系列全国性资源部署、人员调配举措,以及这些举措所表现出的超高效率和良好成效生动地介绍给学生,引导学生直观地认识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所具有的“团结一切应对挑战”的巨大优势。

五、在课程教学中落实引导手法的创新

(一)依托热点事件开展思维引导

高中生通常有着自己十分丰富的文化和社会生活,能够通过迅捷的网络接触到很多社会上的时政要闻,并且非常热衷于就某些热点事件而“组团吃瓜”,时常可以对这些事件形成自己独特的看法。利用这些事实,高中政治教师就可以将课程的教学内容从一定的角度、以一定的形式和学生所关心的社会热点有机结合起来,让学生以“吃瓜”的思维去看待这些事件中所蕴含的知识内容,帮助他们建立正确而顺畅的课程理解思路。这样一来,学生的课堂体验感将得到实质性优化,他们学习、吸收知识要点的思维也会变得更加成熟、清晰[4]。

比如:在进行“我国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及宗教政策”这一课的讲解时,教师便可在完成对课本内容的基本串讲之后,引导学生对比并讨论我国五个省级民族自治区和香港、澳门两个特别行政区之间在“地方自治”方面的相同和不同之处,通过这种对比帮助学生从更深层面对我国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形成更准确的理解,并让学生真正学会“透过具体现象解读理论内核”和“根据具体行为而发现内在本质”的思维推进方法。

(二)借助现代教学技术开展知识引导

高中生虽然基本具备了开展多元认知和信息整合的思维框架雏形,但是框架还不是很成熟,在应对大量信息的多维处理任务时仍会显得有些“力不从心”。笔者在前文当中业已提及,高中政治的知识内容具有很强的理论性和抽象性,难免会让学生在学习时感到困惑重重。对此,高中政治教师要在教学时善于利用现代教学技术,借助其在信息呈现方面所具有的形象化、生动化、直观化的优势帮助学生更为直接地理解知识理论内容,使学生构建起具有宏观反映效力的思维逻辑体系。

例如:在带领学生学习“世界文化的多样性”这一部分的知识内容时,教师不妨在学生完成基本知识的学习后,利用电子白板等设备向学生播放一些表现世界不同地区文化传统的影像资料,如日本人民在欣赏富有特色的“能剧”,印度妇女在“大壶节”期间选购自己喜欢的民族服装——莎莉,巴西人民会在一年一度的“狂欢节”纵情跳上一段段奔放的桑巴舞等。而后,教师就可分别以这些内容为素材引导学生感知世界文化的多元性,以及这些文化之间所具有的彼此融合、共同影响的“网”型关系。

六、突出对生活实践资源的开发和利用

(一)利用生活场景增强学生的课堂代入感

笔者在前文当中就已经提到过,高中政治课程内容的生活体现性和应用性都比较强,对学生所熟悉的一些日常场景也有着较深的嵌入层级。高中政治教师应当有效利用这一客观优势条件,在课程教学过程中结合学生的生活经验、理解能力,以及课程的教学内容与目标,积极挖掘、引入一些生活场景,让学生结合这些场景开展知识吸收与技能运用,从而使学生产生更强的主观代入感,并引导学生进一步感受到思想政治学习的巨大现实意义。

比如:在带领学生学习“树立正确消费观”这一部分知识内容时,教师可以借助网络素材和电子白板来向学生播放一些表现日常消费行为的视频,而后根据这些视频中的具体场景和人物行为引导学生思考不同消费行为所代表的消费观,以及这一种消费观的可取性,如刚刚入读高中的同桌希望报名学习网络哲学课,假期通过勤工俭学为自己筹得了需要的报名费;正在大学读书的姐姐会根据本月的生活和学习需要开列一份购物清单,清单之外的物品几乎从来不去做额外的消费等。

(二)利用生活事物引导学生理解知识概念

高中政治的课程内容中涉及抽象理论和概念的成分所占的比重要比前端课程高出许多,这就会给学生的直观理解和吸收带来不小的困难。针对这个现实性问题,高中政治教师可以通过对一些生活事务的课堂引入,引导学生根据自己的日常生活体验来理解知识概念的通俗化含义,而后借助对这些概念表现形式的观察和思考体会其对日常生活的影响方式,进而让学生获得更加清晰、健全的学习感受。

例如:在学习“马克思的经济危机理论”这一部分内容时,有很多学生对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发生原因和过程都感到有些“云里霧里”,为了更好地解释这个问题,教师可以结合学生日常生活中的一些事来进行类比性讲解。如:由于卫生方面的需要,小区居民对口罩和消毒液的需求量大幅增加,很多商家看准这一商机而纷纷开始进货;随着竞争者的增加,商家开始通过不断降低价格的方式为自己招揽顾客,导致这些商品的均价下降,商家由于利润降低而又开始停售这些商品;因为附近卫生用品下架较多,小区居民不得不去较远的地方购买这些商品——这就可以被看作是一场小规模的“资本主义危机”。

(三)布置社会实践任务,引导学生实现对知识内容的深度理解

“学以致用”是一切学科教学工作的最为科学的指导思想,高中政治自然也不会例外。高中教师在完善生活化的理论教学的同时,还应有意识地组织学生参加一些有关的社会实践活动,引导学生依托于更具场景营造效力和思维带动效果的实践来促进课程内容理解,使学生能够在活动过程中获得进一步理解、消化、应用知识内容的机会,还可以让学生在这个过程中获得更大的满足感和成就感,以此作为提升学生学习维度、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有效手段。当然,这一项工作的开展也可以和小组合作模式有机结合起来,让学生的综合知识吸收、应用效果得到二次优化。

比如:在完成了关于“商品数量与商品价格的关系”这一知识点的教学后,教师可以布置给学生一项长期的实践任务,鼓励学生利用假期时间走访、调查当地一些超市或水果店中莲雾、车厘子、蓝莓等水果平均售价,而后在一段时间后再次调查同类商品在相同超市里的价格情况,根据数据的对比来分析水果产量对其售价所产生的波动影响。如果学生的条件允许,教师还可以调查股市行情、银行利率波动等为主题布置类似的任务。

除了以上几方面主要策略外,高中政治教师还要对作业的设计做出优化。作业能够帮助学生在完成课上学习之后开展具体的知识和技能运用,使他们更为深入、全面、灵活地消化既有学习成果。高中政治教师在设计课后作业的过程中,应以课程教学的重难点为中心,让作业的内容可以从不同角度来表现出关键知识的概念和常规运用形式。除此之外,高中政治教师还要对作业的具体形式进行丰富,并在其中加入更多的实践活动成分,让学生能够在“学以致用”的指导下进一步完善核心素养。

结束语

现实反映、思维完善和实践发展是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关键主题,也是实现课程教学成果优化的主要驱动。高中政治教师要真正认识并努力践行这一认识,在日常教学当中树立起明确的核心素养培养意识,借助具备多元促进性和共向渗透效果的策略和思路来全面改善教学的角度和形式,帮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能够融入实际、开动脑筋,并在具体的实践应用当中取得政治核心素养的优化成果。

参考文献

[1]徐慧敏.基于核心素养的高中政治有效教学策略[J].情感读本,2019(33):36.

[2]孙琪.基于核心素养的高中思想政治课有效教学策略探究[J].辽宁师专学报(社会科学版),2019(3):51-52.

[3]文清泉.新高考改革下对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学的思考[J].教育科学(全文版),2016.

[4]曾源华.基于新高考改革背景下的高中思想政治教学模式分析[J].企业文化(下旬刊),2019(5):270,288.

猜你喜欢
高中政治培养策略核心素养
高中政治教学中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策略初探
高中体育教学中创新意识的培养
高中政治教学中对多媒体手段的有效应用
巧设任务,发展数学思维能力
高中政治教学中的“错题管理”研究
历史教学中学生证据意识的培养策略研究
高中政治互动教学有效应用研究
作为“核心素养”的倾听
“1+1”微群阅读
向着“人”的方向迈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