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中的情感教育策略与实践

2022-05-30 19:43樊继芳高倩
新课程·上旬 2022年5期
关键词:情境情感语文

樊继芳 高倩

随着时代的改革与变迁,语文教育过程不仅注重知识的吸收,还同时关注学生情感、思想的培养。因此,在教育改革中,将知识提升与情感教育相结合,已经成为培养人才综合素质的重点。小学阶段是学生养成良好情感品质的重要时期,作为传统文化和情感教育的传承者,教师应当积极从学生的需求出发,为学生构建充满情感体验的课堂,为他们带来积极的情感体验,完善情感品质。

情感是每个人与生俱来的体验和感受,面对不同的事物和环境,个体会展现出不同的情感诉求和体验,而情感又引导着人的进一步行为,指引着他们的未来成长。随着时代的发展,教育教学不仅注重文化知识的吸收和理解,还关注其他影响人才发展的方方面面。其中,更多的情感诉求被关注,学生的情感能力成为提升综合能力的必要元素。小学阶段既是学生建立人格品质的关键时期,也是塑造情感能力的重要时期,因此,在当前的教育形势下,情感教育逐渐受到重视。

一、情感教育的重要作用

情感教育是一种教育模式,也是一种教学策略,它是指在教学实践过程中结合相应的教学内容和目标,而采取一定的教学活动,从情感角度引导学生体验、理解、收获和建立不同的情感思维,从而不断形成优良的情感品质,促进学生更好地成长。情感教育是基于综合素质下的必备教学活动,它承载了更加细腻的教学元素,因此,情感教育在教学中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首先,情感教育有利于教师更加关注情感体会,了解学生的内心需求,从思想和行为上对其给予正确的引导。传统的课堂注重知识而忽视情感,学生的需求不能有效地得到理解,往往会使课堂积极性降低,而情感教育的融入,使教师开始关注情感教育,更加注重学生在课堂上的情感体验,从而更好地借助情感,引导学生的思想和行为,助力他们健康成长。

其次,情感教育有利于学生理解情感元素,合理地利用和控制情感,从内心思维和认知层面提升学习能力。在教学过程中融入情感教育,学生将能够有意识地去关注自己的情感和他人的情感,并获得相应的情感体验,继而知晓如何合理利用和控制情感,在现实生活中以情感帮助自己更加客观地获得认知和学习。情感丰富了学生的内心,使他们获得了对个体更全面的认知,继而从多元角度提升学习能力。

最后,情感教育有助于联结师生情感,增强师生间的信任与理解,从自主和信任角度提升课堂效果。情感教育的过程是教师和学生互动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相互之间的情感诉求被可视化,使他们的沟通交流更加亲近和顺畅,也增进了学生对教师的信任,增进了教师对学生的理解,使课堂的主体更加团结和谐,从而推进学生更加自信、自主地开展学习。

二、小学语文中的情感教育策略与实践

语文学科作为培养文化和情感的重要学科,不仅激发着学生的文化素养,也引导着学生的人格品性,因此,在语文教学中开展情感教育是必要的。小学阶段学生的思维和情感还未成熟,而优秀的品质立足于有效的情感表达和情感控制,更加离不开情感体验,因此,小学语文教师在教学时应当借助语文知识的特性,融入情感教育,让学生的情感需求有处表达,情感体验有处落实,情感理解有处交流,情感品质能够建立。

(一)优化知识载体,合理推动情感需求

语文是民族文化知识的重要载体,千姿百态的文学知识融入一张张书页,是凝练的文化精粹,也是精选的知识宝库。而文化语言不仅仅是字词的堆砌,加入不同的标点,它就能诠释丰富多彩的情感和思想。由此可见,语文知识在情感教育的加持下,是活灵活现的文化精灵,蹦跳着进入我们的脑海之中。而对于学生而言,书本的情感是书中人的寄托,而自己的情感需求是学习的动力寄托,只有合理地推动学生的情感需求,让他们在语文知识中发现自己的情感,才能够更好地实现主动学习。因此,教师在日常教学中应当优化知识的载体,借助书本及书本外的“知识载体”,推动学生正确、合理地表达情感需求,探索内心动力。

书本是传统的知识载体,而现代化的课堂,知识载体的形式多种多样。比如,基于信息技术的多媒体知识展示平台、师生间互动中传达的知识过程等,都属于新型的知识载体,教师要合理利用,以推动学生合理表达出情感需求。以人教版三年级上册《父亲、树林和鸟》的教学为例,文中“父亲”对树林和鸟儿的情感是深厚的,而通过“父亲”的动作、表情、语言,可以体现得淋漓尽致。而这样的情感学生没有真的接触和看到过,很难产生情感共鸣,教师可以通过多媒体技术,将空灵的自然、幽静的树林展示给学生,将鸟儿的动态和行为也展示给学生,即将知识载体从空泛的文字扩展到更加广阔的立体世界之中,学生就能够深切体会到优美的内容,继而渴望去体会那样的情感,从而推动学生的情感需求,让他们带着情感去探索。

(二)借助情境探索,深入收获情感体验

情感是基于一定环境或变化而产生的内心体验,适宜的事物或场景往往会激发出独特的情感体验,这对于学生的情感教育有着重要的引导作用。而情境探索是教师设置一定的场景,引导学生参与其中,在体验情境内容时获得不同的情感体验,增进情感能力。由此可见,情境是助力情感教育的关键,没有体验就无法获得情感,没有深入探索就无法收获感受,因此教师在教学时应当借助生动的情境,引导学生探索,在探索中不断深入理解知识,收获情感,强化内心情感能力。

以三年级上册《美丽的小兴安岭》的教学为例,小兴安岭位于我国东北部,是非常美丽的自然花园,如果身处其中,一定会惊叹大自然的美好,惊叹祖国的富饶。而小学生的阅历不足,很少有机会去体验这样的景色,因此教师可以在教学时创设情境,引導学生在情境中体验。如创设探索情境,由学生选择优美的一处景色进行挖掘和探索,通过知识的收集、信息的整理以及情境的展示,学生能够获得更加深入的体验,感受到真实的美丽景色,看到灵动的自然生物,从而收获更加丰厚的情感体验。

(三)引导主体交流,积极促成情感理解

情感是非常虚幻的东西,但它又实实在在地影响着人的行为,厌恶的情感使我们远离厌恶的事物,喜爱的情感又使我们亲近喜爱的事物,急切的情感让行动更加迅速,舒缓的情感让行动更加稳重、平和……这些情感的变化并非独立于其他事物,而是需要一定的对象和环境。对于学生而言,他们日常接触最多的人或事物在校园中、班级中,因此教师要抓住这样的契机,引导班级学生之间进行交流,通过有效的方式和手段,推动他们之间相互协作、相互沟通,继而积极促成学生在协作与沟通中完成对不同情感的理解和接受。

以三年级下册《陶罐和铁罐》的教学为例,文中陶罐和铁罐具有迥然不同的性格,继而产生了不同的结局,然而,每个人对陶罐和铁罐的解读都会有所区别,而这些区别或分歧就是情感提升的关键。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树立主体意识,组织学生相互交流和沟通,选择陶罐或者铁罐为主题进行理解和反思,而后相互之间开展交流、讨论,通过交流碰撞出活跃的思维,激发出情感的元素,从而帮助学生多角度、多范围地去理解文中的情感,促成情感的吸收。

(四)品味生活实践,有效建立情感品质

知识源于生活,而情感也产生于生活。生活是情感体验和情感理解的重要场所,同样也是构建情感品质的有效平台,通过参与生活、品味生活,我们能够接触到纷繁的事物,体会丰富的环境,接受更多的摩擦和碰撞,继而产生更加立体的情感结构。对于学生而言,联系生活的知识学习是将知识与情感、情感与生活相互融合的过程,更有助于帮助他们形成健全的人格和品质。因此,教师应当组织学生积极参与生活实践,带领他们品味生活,在生活体验中有效地建立情感品质,为健全人格的建立打下坚实的情感基础。

以三年级下册《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的教学为例,该首诗饱含了对亲人的思念和对家乡的怀念之情。这是中华民族非常重要的传统文化情感,对家的牵挂和对家人的关怀都让我们的情感有所寄托,具有浓厚的情感本质。而在生活中充满传统文化情感和元素,都是我们表达情感、寄托怀思的有效助力。因此,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开展生活实践,在传统节日来临之际引导学生去品味传统的寄托思念的方式和活动,让他们通过切身感受、体会情感氛围,并在这样的文化氛围中体会民族情感,继而使他们更加热爱祖国和民族,逐步建立优秀的情感品质。

三、结语

语文中拥有丰富的文化,具有深厚的情感,也呈现出优秀的思想,这是学生健康成长和发展的优质元素。而就是在这样丰富的语文知识中,无不渗透着多样的情感,有民族情义,有爱国情怀,有朋友之情,也有亲人之爱。而正是这样丰富多彩的情感元素,才是促成学生建立健全的人格和道德品质的关键。因此教师在教学时不仅要注重知识的教学,还要借助多样的课堂形式引导学生构建情感需求,确立情感理念,积极理解情感,最终逐渐建立全面的情感品质,促进学生的综合发展。

猜你喜欢
情境情感语文
《快乐语文》2022年全新改版!
如何在情感中自我成长,保持独立
创设情境 以说促写
情感
如何在情感中自我成长,保持独立
护患情境会话
特定情境,感人至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