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魅力

2022-05-30 10:48陈盈璇
作文周刊·高二版 2022年39期
关键词:总编辑季羡林叶圣陶

陈盈璇

叶圣陶:语言简约生动感人

叶圣陶是我国著名的作家、教育家,有着“优秀的语言艺术家”之称。叶圣陶家风严谨,在教育孩子方面,更有自己的独特方法。

叶圣陶的大儿子名叫叶至善。叶至善六七岁时,有一次看见厨师用刀将鱼肚子剖开,觉得很好玩,便找来一只小虾,尝试着用小刀剖开虾背。可是那把小刀很钝,虾最后被剁成了几截,他自己还玩得不亦乐乎。

叶圣陶看到后,对儿子说道:“你把虾剁成了这个样子,它的妈妈找不到它该怎么办?”听了父亲的话,叶至善手足无措地站在那里,小心翼翼地问道:“虾也有妈妈吗?”“当然有了!它不仅有妈妈,也有爸爸,还有爷爷奶奶,它们也是一个大家庭。可现在因为你,它们失去了一个成员,该有多可怜。”听父亲这么一说,叶至善难过极了。他手里捧着小虾,眼泪一下子就滚了下来。随后,他诚恳地跟父亲认错,表示自己以后再也不会这样做了。

过了一段时间,叶至善和父亲去河边玩耍,有人送了他们几个小蚬。见小蚬这么小,叶至善想到之前父亲对自己的教导,于是向父亲建议道:“我们不要玩它了,就让它回去找妈妈吧!它的妈妈如果找不到它,会着急的。”叶圣陶听后,微笑着抚摸着儿子的头说道:“你能如此想,爸爸非常高兴,看来你懂事了不少。”最后,父子俩一同将小蚬放回了河里。

◆素材解读

1.语言简约,说理生动。叶圣陶用简约而又生动的语言,运用简单的类比手法,生动地表达出动物之间也有亲情的道理,让孩子产生了共鸣。

2.借事育人,蕴含理趣。叶圣陶对生活中的事情观察入微,并能利用恰当的时机教育儿子。他运用富含理趣的语言对孩子进行教导,让人信服。

季羡林:以风趣幽默的语言化解尴尬

1937年,26岁的季羡林从德国哥廷根大学毕业。在毕业典礼上,校长要为他颁发一个特别奖项。当校长宣读完季羡林所取得的成绩后,老师和同学们都报以热烈的掌声,欢迎他上台领奖。季羡林在掌声中走向领奖台,可就在他走上台阶的时候,一脚没踩稳,在台阶上重重摔了一跤,弄得狼狈不堪。这一幕让全场都安静了下来,旁边的两个老师想要去扶他,不过季羡林自己已经站了起来,所幸他并没什么大碍。他走上领奖台后还在拍打身上的灰尘,气氛尴尬至极,个别同学甚至偷笑起来,更多的人则抬头看他将如何发表这场获奖感言。

季羡林拍完灰尘后,镇定而大方地从校长手中接过奖杯,然后转身对着台下的同学说:“非常感谢老师和同学们对我的认可,非常感谢校长颁发这个奖给我,不过我最感谢的还是刚才所摔的这一跤。对我来说,每一份认可,每一份荣誉,都是一个更高的人生舞台,需要我不停地去努力和攀登,一点也马虎不得,可是刚才我登这几步台阶就摔了一跤,我想应该是命运在冥冥之中给我忠告——日后在学术中要更谨慎地踏好每一步台阶,只有这样才能越登越高!”

◆素材解读

1.风趣幽默,妙解人生。季羡林用风趣幽默的语言,化解了现场的尴尬气氛,而且将现实与人生哲理结合在一起,展望未来,妙解人生之路。

2.淡定从容,直面尴尬。别人的偷笑并不可怕,只要像季羡林一样淡定从容地面对,尴尬也会成为经典。

朱自清:语言有“礼”得体,有“理”有据

20世纪20年代,朱自清在清华大学任教。一天晚饭过后,他在校园内散步,碰到班里的一名学生。

这名学生一脸怒气。他告诉朱自清,他在一家百货商店买了一支价值不菲的钢笔,回来后却发现是坏的,墨囊里甚至还留有墨水的残渍,显然被人用过。他拿着钢笔去百货商店换货,没想到,店员非但没有给他换,还把他赶了出来。“等会儿我还要去,再不给我换,我就把店砸掉!”学生愤愤地说。朱自清摆摆手,说:“我和你一起去吧。”

来到百货商店后,朱自清示意学生不要说话。商店里有不少顾客,朱自清走到一名店员身旁,客气地说:“请借一步说话。”店员刚好忙完,便带着他们走到一旁,礼貌地问:“请问有什么事情?”朱自清拿出钢笔,说明了原委,店员听后连连致歉,立刻给他们换了一支新钢笔,还送了一瓶墨水作为补偿。

出门后,朱自清问学生:“前后两次,差别为何如此之大?”此时,学生羞红了脸,其实他早就明白问题出在了哪里。第一次去百货商店的时候,他抱着“讨伐”的心态,觉得自己理直就应该气壮,说话毫不客气,而且丝毫没有考虑这可能造成的负面影响,店员一时心急,态度不免有些强硬,结果自然令人不快。而朱自清态度和气,有礼有节,店员当然以礼回应,并感念他的用心,事情最终得以顺利解决。

◆素材解读

1.态度有“礼”。同样是换钢笔,朱自清用谦逊有礼的态度化解了矛盾。面对人生中的不顺,我们也要“礼”遇对方,善用敬辞,用和善的态度避免冲突的发生。

2.说“理”有力。朱自清在说明事情原委时,清晰有力,让自己的目的通过语言合理地表达了出来。

张友鸾:以讽刺之语直击他人质疑

1925年,时任《世界日报》总编辑的张恨水准备辞职,报社经理吴范寰去找社长成舍我,商议接替总编辑一职的人选。当时张友鸾刚从北京平民大学新闻系毕业,因在学校期间编辑《文学周刊》而引起了吴范寰的注意,吴范寰推荐由他来接任总编辑一职,成舍我同意让张友鸾来试一试。

见到张友鸾后,成舍我不禁犯起了嘀咕。原来张友鸾当时刚20岁出头,看上去是个文弱书生,他挑得起总编辑这份大梁吗?成舍我暗自后悔没有经过慎重考虑,就草草答应让张友鸾来上班。正好这时,张恨水在挽留下同意暂时留下来,成舍我赶紧以“人年轻,恐难胜任”等理由把刚上了3天班的张友鸾辞退了。

这下,可把张友鸾惹火了,刚上班3天就被辞退,面子上过不去不说,他更痛恨这种“用人而疑”的作风,于是一气之下,援笔展纸,洋洋洒洒,写了一封长信臭骂成舍我。文中援引《国语》中“狐埋之而狐搰之,是以无成功”之句,意为狐狸生性多疑,刚把食物埋好,随后又刨开看看,以此讽刺成舍我疑虑过多,出尔反尔,不能成事。情绪激动,言辞多有不敬之处。

谁知成舍我看到这封责骂他的信后,不仅不生气,反而一读再读,十分欣赏。原来,信中张友鸾大胆泼辣的个性,以及嬉笑怒骂皆成文章的斐然文采一览无余,让成舍我见识了张友鸾的锋芒和才情,而这些优点绝不是那些唯唯诺诺、等因奉此的庸俗报人所能比的,《世界日报》需要这样的人才。成舍我当即拍板:“此人非用不可!”趕紧亲自请回张友鸾,让他先干《世界日报》社会版编辑,一年后,张恨水离职,张友鸾立即继任总编辑一职,时年22岁。

◆素材解读

1.刚正率直,彰显性情。张友鸾在信中不仅讽刺了成舍我,而且言辞激烈。这样的语言,这样的胆识,充分展现了其刚正率直的性格。

2.以文交流,真情动人。张友鸾通过书信与成舍我交流,真情流露,化解了成舍我对年轻人的偏见。具有真情实感的文字,是交流互通的最佳方法。

猜你喜欢
总编辑季羡林叶圣陶
我的书斋
听雨
霜的工作
县级融媒体中心总编辑如何做好新闻统筹工作
季羡林的养生启迪
让日本人真正了解中国——专访《日本新华侨报》总编辑蒋丰
咪咪(节选)
我刊总编辑杜振民同志逝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