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县级融媒体中心责任使命

2022-05-30 20:32谢远道
记者观察·中旬刊 2022年4期
关键词:枣阳枣阳市中心

谢远道

建设好县级融媒体中心,是新时代将党中央声音传到千家万户的“最后一公里”,在宣传思想工作大局中具有重要意义。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扎实抓好县级融媒体中心建设,更好引导群众、服务群众”。抓好最基层最贴近群众的县级融媒体中心建设,是提升基层媒体传播力、引导力、影响力、公信力的必然要求,也是更好地服务群众、满足群众美好生活需求的有效途径。唯有如此,才能切实担负起县级融媒体中心的责任使命。

湖北省枣阳市融媒体中心自2019年3月21日挂牌成立以来,做好“融”字文章,“合”出媒体风采,着力打造“新闻+政务+服务”的新兴媒体矩阵,担负起把党中央的声音传到千家万户的重大责任。枣阳市融媒体中心的“一中心六平台”成为传播中国之声、宣传枣阳、推介枣阳、讲好枣阳故事、展示枣阳形象的重要窗口。

牢记初心使命,触摸时代脉搏。枣阳市融媒体中心挂牌成立三年来,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為指导,紧紧围绕习近平总书记对新形势下宣传思想工作的要求,以党的政治建设为统领,以媒体融合发展为契机,不断加强主流媒体意识形态主阵地建设,为枣阳市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和“保百强再进位”营造了良好的舆论氛围。

2021年底,枣阳市使用“云上枣阳”APP用户跃居湖北省第一方阵;“枣阳融媒”官方抖音号、视频号粉丝突破50万人;枣阳市融媒体中心先后获评“2020年度全省广播电视公益广告优秀传播机构”、湖北长江云“2021年度媒体融合传播最具成长性合作伙伴”和“2021年度襄阳广播电视台新闻通联工作先进单位”。

凝聚改革共识推进融媒建设

作为全国县域经济百强县,枣阳市曾存在传统媒体和新媒体合而不融、思维理念滞后、资金技术短缺等问题,打破制约、推进媒体融合改革势在必行。2019年至2020年,市委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把这项工作连续两年列点改革项目。市委多次召开常委会,就融媒体中心建设给政策,做加法。两年来,市委主要领导先后5次听取中心工作汇报,把关定向,谋篇布局,研究解决办公用房问题。市委分管领导带领相关部门负责人到河南项城、湖北省赤壁市学习考察,借鉴外地成熟经验。枣阳市委成立深化融媒体改革领导小组,同步破解“人”“钱”两大难题。三年来累计投入1600多万元资金对融媒体中心办公楼及周边环境进行改造翻新,对设备进行更新换代。同时,优化采编人员布局,调整办公功能区。2020年8月,顺利通过了省委宣传部的验收。2021年10月,湖北省委常委、宣传部长许正中到襄阳市调研时,专门听取并充分肯定了枣阳市媒体融合改革情况。

强化创新突破形成融媒格局

一是整合现有资源,打造主流传播平台。按照媒体融合发展的新要求,重新进行定编、定岗、定责。2018年7月,“云上枣阳”手机APP正式上线,并完成政府网移交和“两微一端”建设,在襄阳市率先实现融媒体资源整合。目前,已形成“一中心六平台”传播格局,即枣阳市融媒体中心(一中心)下设枣阳市人民广播电台、新闻综合频道、都市频道、枣阳政务网、云上枣阳客户端、枣阳融媒微信微博矩阵(六平台)。

二是统筹科学布局,打造融媒新形象。为打造与全国百强县市相匹配的高标准融媒体中心,由市财政投资对原广播电视台现有4层老办公楼重新装修利用,并对临街住宅楼和院内环境实施综合改造,提升了中心整体形象。同时,高标准建设对外展示服务区、融媒体中心指挥区、采访区、编辑区、电视演播区、广播直播区、数据机房等七大功能区,所有功能区已全部投入使用。

三是优化内部管理,激发内生动力。按照媒体融合发展新要求,中心内设部室由过去的17个调减至11个。重点在人才管理、薪酬分配等方面大胆探索,2020年6月出台了《创收服务奖励改革办法》《新闻采编人员绩效改革考核方案》,干部实行竞聘、员工实行竞岗、双向选择、优化组合,全面推行绩效考核,多劳多得,优稿优酬,变身份管理为岗位管理。

突出服务功能打造融媒平台

一是聚焦舆论宣传主责。2021年,将开局“十四五”、开启新征程、庆祝建党100周年作为宣传主线,组织策划了百年党史“红色故事”、航天英雄“航天故事”、“保百强、再进位”故事等多项新闻报道。全年开设《党史学习教育专题》《奋斗百年路·启航新征程》专栏20多个,播发《枣阳新闻》259期2062条;在省级以上主流媒体用稿1395条,其中省级以上媒体用稿598条;“云上枣阳”客户端发布稿件16728篇,其中,5个子板块刊发6454篇。2021年下半年,以海胜三次飞天和凯旋为契机,围绕家乡人民欢庆、“聂海胜想吃的襄阳牛杂面”等,采写推送各类稿件作品150多件,中央和省媒体播发有关新闻的阅读量近2亿人次。2022年2月25日,鄂北水资源配置工程枣阳段试通水新闻一天三次被央媒报道;26日晚,该新闻登上央视《新闻联播》栏目,随后学习强国平台还刊发视频报道,全网点击量和阅读量突破2亿人次。

二是强化栏目内容创新。突出内容创新、栏目创新,打造精品亮点。围绕党史学习教育、疫情防控等主题,开办《讲述》《健康枣阳》《疫情防控在行动》《创文总动员》《房产之窗》《美丽乡村行》等专题栏目,累计播出50多期。《党风政风热线》邀请41个职能部门参与,《市民问政》聚焦创文短板进行问政监督。与人大、政协等部门合作,摄制专题汇报片,办活《委员讲堂》《微讲堂》《劳模风采》《乡村振兴,人大代表在行动》等节目,提升了媒体影响力。

三是拓展服务领域。推广“媒体+政务+服务+商务”服务模式,多样化服务,承办好春晚、展会、网络招聘等系列活动,持续增强融媒服务功能。用好政务网站和“云上枣阳”客户端,对全市40多家市直单位和乡镇网站实行集约管理,线上线下一体服务,实现了让企业和群众“多走网路、少跑马路”;市长信箱、市长热线、阳光政务、业务查询等功能,为群众提供了“掌上的便利”。在2020年疫情防控期间,主动扛起社会责任,在湖北省率先策划推出“战疫情·爱心助农”公益活动,并与有关涉农部门、电商销售平台和大型超市进行沟通对接,帮扶促销。全年所属各信息平台发布50多类400余条农副产品销售信息,达成交易额600余万元。

抓住工作重点突出宣传亮点

加强组织调度,强化栏目设置和节目编排,找准宣传报道的焦点、重点、热点,打造新闻宣传亮点和特色,截至今年3月25日,累计在央视、新华社、中新社、湖北卫视、长江云等中央和省主流媒体上发稿250篇;在“学习强国”用稿159件,同比增长3倍以上。

聚焦重点工作,展现枣阳实践。主要开展八大专题宣传。一是宣传好2022年“新春走基层”活动。围绕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乡村振兴、“我为群众办实事”等选题,以微视角展现枣阳新成就、新变革,报道群众对美好生活的热切期盼。二是宣传好县域经济“开门红”。开办《跑好第一棒冲刺开门红》新闻专题栏目,宣传报道企业复工情况;2月20日,聚焦襄阳市农业产业化“开门红”暨一季度农业产业链“三集中”活动,以抖音、公众号、音视频等全媒体形式发布和推送,先后被湖北卫视、湖北之声采用和报道;3月22日,湖北卫视在县域经济新气象专栏报道了《棗阳:米朗科技回家记》,播出时长3分22秒。三是宣传好“春风行动”。线上线下聚焦枣阳“春风行动”,在20多家主流媒体融合报道发稿30多条,活动期间达成就业意向3200人。四是宣传好作风建设“奋进年”活动。在《枣阳新闻》、“云上枣阳”客户端和“枣阳融媒”微信公众号开设《聚焦作风建设奋进年》专栏,集中报道“奋进年”动员大会及其反响,累计播发新闻36篇。五是宣传好春耕备耕。在《半月谈》、中新网等报道枣阳小麦病虫害防治、农机购置补贴等新闻。六是宣传好美丽枣阳。结合春季时令和美景,摄制创作一批反映“枣阳无处不飞花”的精美视频和图文作品,通过全媒体平台展播,并积极对上对外推送。七是宣传好专题节点。围绕“学雷锋志愿服务”“植树节”“3·15”“三八节”等重点,广泛开展专题报道。八是宣传好疫情防控。开办专栏,报道各地各单位防控情况,宣传典型、志愿者值守、健康监测等,筑牢防线。

围绕融合创新,打造宣传亮点。一是打造新媒体亮点。加大短视频和抖音号的内容发布,每天发布2—4条。“枣阳融媒”微信公众号开通新闻周刊,每周六及时推出,成为枣阳人的“双休新闻快餐”。二是打造广播节目亮点。聚焦车市,3月21日《936车友会》开播,为听众、车友提供贴心服务,每周一到周五上午通过广播频率、微信视频号、抖音号全媒体同步直播,吸引公众参与。三是联办《讲述》栏目。与市委宣传部合作,创新《讲述》电视访谈节目形式。改变以往的单一讲述、受众面窄的情况,邀请2—3个嘉宾围绕一个主题,现场从不同侧面讲述具体事例,增强了吸引力和观赏力,扩大了受众群体。

突出特色,讲好枣阳故事。一是围绕鄂北水资源配置工程枣阳段通水新闻展开集中宣传。2月下旬,我们主动配合市委宣传部,积极向央视汇报情况,第一时间对接市水利局和鄂北工程局,邀请中央和省媒体,提前安排新闻采编人员,收集春耕备耕基础资料,全力做好宣传准备。2月25日,枣阳试通水新闻一天三次被央媒报道;2月26日晚,该新闻登上央视《新闻联播》栏目,随后学习强国平台还刊发视频报道,全网点击量和阅读量突破2亿人次。二是围绕人文特色主攻“学习强国”用稿。围绕粮食保供、农业重点产业链、美丽乡村等特色,撰写文稿,共用稿159篇。三是讲好美丽乡村故事。以吴店镇舂陵村为原型,总结枣阳以汉文化打造新时代美丽乡村的经验做法,3月25日在央视农业农村频道以《古村新韵在舂陵》为题播出,时长近25分钟。四是举办“奋进新征程、建功新时代”中央和省媒体看枣阳大型采风活动启动仪式。3月29至30日,23家中央和省媒体记者走进枣阳,采访5家工业企业和一个景点,全媒体发稿40多篇,累计阅读量突破1亿人次。

聚焦关键节点突出民生保障

聚焦灾害天气,提醒群众提前应对。今年1月25日至31日,枣阳市融媒体中心'在做好应对气象灾害天气新闻宣传的同时,还发挥融媒体六大平台的传播优势,充分利用广播电视、云上枣阳APP、枣阳融媒微信公众号、视频号、抖音号和枣阳政务网站,及时发布应对气象灾害天气的预警信息7条,比如《暴雪降温!请收好这份取暖安全提示【1.26】》《连发预警!大到暴雪!27日至28日为降雪最强时段!【1.27】》等,提醒社会各界做好应对气象灾害天气的准备。在随后的半个月时间内,每天在第一时间多平台同时发布应对气象灾害天气相关信息20多条,较好地保障了全市春节期间无重大灾害事故发生。

聚焦疫情防控,提醒群众做好防护。2022年,新冠肺炎疫情又有卷土重来之势,枣阳市融媒体中心严格执行上级党委、政府及宣传部门关于疫情防控最新要求,组织所属台、网、端、微等各发布平台第一时间发布相关的疫情通报、会议精神、领导讲话及批示精神、卫健部门及疾控中心的温馨提示,第一时间将最新疫情和最新要求传递到千家万户,筑起疫情防控舆论引导的第一道防护墙。

在广播电视《枣阳新闻》节目、云上枣阳APP、“枣阳融媒”微信公众号及枣阳政务网站同步开设“疫情防控在行动”专题,一个月共发疫情防控新闻稿27篇。从1月4日起,每天在枣阳新闻节目中播发最新疫情通报并配以字幕,与此同时,在所属台、网、端、微等各发布平台同时发布。云上枣阳客户端还转载上级媒体相关报道82篇,为全市人民“过年不忘疫情防控”提供了及时可靠的信息资讯。

聚焦新春佳节,突出展示新枣阳。枣阳市融媒体中心每年春节期间都要召开外宣专题会议,重点落实对上对外宣传工作,展示枣阳良好形象。今年2月7日至17B,10天时间,枣阳市融媒体中心采写的稿件在中央、省级主流媒体发稿19篇,中宣部学习强国平台用稿16条。一是突出重点,加强策划。精选出“工业经济开门红”“农业春耕备耕田管”“春风行动”“户政礼包惠民”“招商标兵尹晓林服务港利公司”等重大热点选题,有针对性地采写和上传稿件。二是成立专班,责任到人。中心领导、中层干部带头领办落实选题,一线骨干记者全力投入采写,精准对接,有的放矢。三是主动对接大台,邀请上级媒体聚焦枣阳。比如,湖北卫视、襄阳广电都先后三次派来记者报道枣阳重大项目“三集中”活动、招商标兵尹晓林等。四是强化督办,注重实效。对领办选题责任人,一天一过问,三天一督促,确保重点选题精准上投,尽快编发,新媒体跟踪转发,力求产生更大影响。

猜你喜欢
枣阳枣阳市中心
月亮的味道
剪掉和中心无关的
在打造“两个中心”中彰显统战担当作为
我家的老风扇
人大监督持续有力 政府落实迅速有效——湖北省枣阳市贯彻野生动物保护法律法规及“三个决定”精神
蔡伦小可能居住枣阳造纸
枣阳市植烟土壤主要养分分析
别让托养中心成“死亡中心”
湖北省枣阳市王城镇人大代表助力精准扶贫
北上广操心“副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