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文本的某种特色作深度的思考和判断

2022-05-30 10:48李弗不
作文周刊(高考版) 2022年38期
关键词:卡内种子特色

李弗不

应考锦囊

高考语文《考试大纲》实用类文本阅读部分,要求考生“对文本的某种特色作深度的思考和判断”,这一考点属于“鉴赏评价”这一层级中的重点和难点。“文本的某种特色”主要包括人物的形象、文本的风格、语言的特色、表达的技巧等方面。“作深度的思考和判断”首先要指出这种特色,然后联系文章说一说为什么要营造这种特色,还要进一步指出这种特色的好处、效果或不足,最后要提出一些建设性的意见。重点要掌握以下几点:

1.紧扣表达技巧,赏析特定文句

命题者可能会选取文中的一些关键句、有深意句或有意蕴句要求考生赏析。具体题型为“请赏析画线语句(部分)的深意(作用、表达效果等)”,要求考生赏析特定的语句,绝大多数会要求从其表达技巧方面入手鉴赏。

2.联系原文情境,辩证地作出评价

不管是评价人物的形象,还是评价文本的风格、语言的特色、表达的技巧,都要联系原文的语境、情境,结合主题去评价,这是最可靠的办法,否则就会使评价偏离方向。评价要客观公允,要辩证,不能偏袒;要全面,不能片面。

针对训练

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后面的小题。

种子的故事

〔英国〕乔纳森·西尔弗顿

种子萌芽从汲取水分开始,种子首先膨胀,胚部接着生长。发芽就像分娩,一旦启动就是个不可逆的过程,因此发芽的时机攸关生死,种子早已演化成各式各样的手段找对时机。一年中,若季节气候对种子来说太干燥或太寒冷,不利于发芽,种子就进入休眠,等待不适宜的气候过去。如果将植物行为以精巧度衡量,扁蓄的发芽行为只有初級程度。扁蓄是长在耕地和花园中的杂草,种子先天为休眠型,未经冬天不会发芽。没有在五月发芽的种子,又逐渐进入休眠状态,静待另一波寒意来临,准备好再次发芽。扁蓄的行为其实相当合理,称为初级程度好像不太公平,更何况相似的植物还不少,许多杂草也有依季节循环的休眠期和发芽期。另一种相当常见的杂草则要比扁蓄技高一筹,那就是羊腿藜。羊腿藜在年初不休眠的种子,产季时则结休眠的种子。有了年初生产的种子,这年的羊腿藜就有很多子代,后来所结的种子则安然保存至明春。

一年生植物的种子发芽机制就更精巧了,这些植物会打赌冬天冷不冷,许多冬季一年生植物,像麦草,都是在秋天发芽,这样做的风险是冬天的寒霜很可能冻死幼苗。但如果存活下来,就有了回报,比起其他春天才发芽的种子,这些幼苗抢先一步发育成长,能长得比较大,结的种子也多得多。冬季一年生植物也懂得分散风险,让部分种子在冬季休眠、春天发芽。比起熬过冬天的幼苗,这些春天发芽的种子长出的植株比较小、结的种子也比较小,但是存活的几率大一些。由于某几年的冬天比较冷,某几年比较不冷,所以有时不休眠种子长得好,有时休眠种子胜算大。

目前为止所谈的发芽行为,精巧程度都还不及格。种子还能从其他线索得到更精确的讯息,以决定什么时候发芽。许多像莴苣一类的种子,对光很敏感,在黑暗中不会发芽,即使温度和湿度都很恰当。这样的机制可以避免那些被埋得很深的、没有机会到达土壤表层的种子发芽。而只要一丝阳光,就能让种子自休眠中苏醒。

很多种子的招数更了不起。植物可借由远古演化而来的光感受体(即光敏素分子)感知光线。植物利用光敏素察觉邻近植物的位置,调整自己的生长以避开邻近植物。同样,种子如果暴露在透光叶子照射的阳光中,就不会发芽。与其在其他植物的遮蔽下发芽、长出难以存活的幼苗,还不如维持休眠状态。光敏素有个缺点,就是在黑暗环境中无用武之地。因此只有位于土壤表层或接近表层的种子能加以利用,侦测竞争对手是否环伺在侧。不过还有另一种线索,能让深埋土中的种子知道上方有没有一线生机。土壤表层的植物,例如草类,就像一层隔绝物,调节种子土壤内种子感受温度的范围。光裸的土壤表层没有这层隔绝物,所以底下的种子会感受到强烈的温度起伏,许多种子就从这种温度起伏中得知土壤表面是光裸的。如果感受到温度起伏,种子就会在春天发芽;而如果感受到的温度很平稳,没有高低起伏,种子就不会发芽。

(选自《种子的故事》,有删改)

简要分析本文语言特色。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后面的小题。

思维的两种速度

——丹尼尔·卡内曼访谈

问题1:根据您所认为的,我们拥有两种获取信息的方式:速度快的模式一和速度慢的模式二,它们的特点分别是什么?

卡内曼教授:这两个思维模式是互补的。当我们被问到英国的首都在哪里,一个词马上自动从脑中冒了出来,不需要花力气思考,也没有什么企图性,这就是模式一。但如果涉及对世界、欲望,以及想法的诠释,最终转化成信念和决策,那么它就是模式二。模式二更复杂,控制着思维和行动。和模式一不同,它是间接的,不直接连通到记忆里。它是缓慢的,通常紧跟着一系列有目的性的思考。比如,交作文前,对文章的论证和语法进行再次推敲。模式二的运作需要努力,得让自己成为行为的主导人,“是我在行动,是我在思考……”

问题2:我们能认为模式一简化了现实,从而简化了我们的存在吗?

卡内曼教授:我不知道模式一是不是“从而”简化了我们的存在,但是它确实简化了现实,只是时不时会造成认知偏误,而模式二也可能出问题。如果我认为有些事情是错的,或者我无法理解相对论,那得归咎于模式二的运作失败。我对模式一的理解是:它是一个情感模式,是一种自动产生的情感,没有任何目的,是完全主观的,不管在模式二的运作下接受不接受它,都没有关系。模式一除了情感,它还有更多的属性,它与我们对生活的诠释、认知,以及我们大部分行为紧密相关。模式二不仅仅是一种思维,还确保着人们的控制力,这也很重要。

问题3:在什么情况下,模式二必须凌驾于模式一?

卡内曼教授:当我们在发生问题而没有找到解决方法时,或者在矛盾的两端进退两难时,或者必须违背逻辑和行为规则,甚至处于惊诧的状态下时,我们的精神就会全神贯注,思维就会过渡到模式二。但模式一和模式二并不会突然互相转化,因为我们大脑中有一块专门掌管矛盾的区域,让这两个模式之间有一个持续往来的通道。

问题4:大脑中的什么区域牵动这两个模式呢?

卡内曼教授:我想模式二并不隶属于一个特殊的区域管理,尽管它和前额叶有联系。我不想展开这个我知之甚少的话题。

问题5:我们不妨更进一步诠释这个问题,如果我们只有模式一或者模式二,我们的日常生活会是怎么样的呢?

卡内曼教授:如果我们只有模式一,我们会变得冲动很多,把一切脑子里閃过的事物说出来,就像小孩似的。大家可以想象一下醉酒的状态,这就是模式二被弱化之后的效果。因此,社会生活就不会再有互相妥协的和谐了。动物的情感生活很先进,但我觉得它们并没有模式二的约束。相反如果我们只有模式二,那我们的日常生活就什么都不是了,我们每个人都是一台低等配置的电脑。

问题6:艺术灵感或直觉,又是怎么一回事呢?

卡内曼教授:这是从模式一中冒出来的,但却是由企图所驱动的。因为模式二完全有能力带着意图在记忆里搜索,而即使我们停止搜索,有时也能自主地产生灵感和直觉,就像数学家亨利·庞加莱踏上公共汽车的台阶时,突然想到答案的情况。

问题7:您说模式一一直在解释我们所经历的事情,那我们会不会讨厌偶然事件的发生?

卡内曼教授:确实,人生来讨厌一切不确定的事物。但说实话,我们其实认不清什么是偶然性。因为我们长期处在一个创造历史、解释我们周遭世界的过程之中,这就是模式一的伟大之处。至于模式二,则是让人类更有意识,并采用模式一的成果。

(选自《思维的两种速度》)

〔注〕丹尼尔·卡内曼是美国普林斯顿大学心理学名誉教授,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

1.本文是一篇学术访谈,请对卡内曼教授回答问题的特点进行分析。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访谈一般要求:(1)从简单问题入手,启发访谈对象充分发表自己的看法。(2)控制话题,避免谈话离题太远。(3)访谈过程中始终抱着虚心求教的态度,尊重访谈对象。(4)对重要问题可以用不同方式重复提问,看其是否肯定此说法。(5)访谈者应对所问问题持中立态度,不能做引导性提问。请选择其中两条对这次访谈作评价。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猜你喜欢
卡内种子特色
特色种植促增收
桃种子
中医的特色
完美的特色党建
透视眼
什么是真正的特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