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冬日看海人》为例的写作指导

2022-05-30 10:48郝楠楠
语文周报·教研版 2022年31期
关键词:交代悬念小学教师

郝楠楠

本文是作家刘心武创作于1996年的一篇记叙性散文,叙述了一位小学教师為了教学上的需要在冬日自费到北戴河看海的故事。表现了看海人对事业的无限热爱和对美好生活的不懈追求,而且为了学生可以花费五年积蓄,赞美了他敬业的执着精神。

以本文为例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为学生做写作指导:

一、结构

整体结构上采用倒叙的叙述顺序,开头便交代了“我”偶然遇到的来北戴河看海的西北小镇教师,冬季大老远跑来看海,引发了作者的好奇,于是再通过老师之口把时间拉到20年前,顺序展开事件,交代了缘由。倒叙的运用可以让文章更精彩,有看头,诱发读者好奇心,把一件事情的最吸引人的地方首先摆出来,之后再交代这件事情的具体过程和原因,会更吸引读者。学生在日常的写作中,特别是记叙文写作,可以适当运用,但要注意不是把整件事倒过来叙述,而是根据表达的需要,把事件的结局或某个最重要、最突出的片段提到文章的前边,然后再从事件的开头按事情原来的发展顺序进行叙述。

二、主旨与选材

散文力求给人带来真善美,本文塑造的看海人形象,选取西北小镇一平凡小学教师,采用以小见大的手法弘扬“每一个最平凡的小人物,只要以敬业精神点燃执着追求的火把,都能使自己的人生闪烁出童话般美丽的灵光”的主题。小切口选取小镇教师身上的典型事例“看灯”“冬日看海”,为读者展现了身处困境却闪烁执着乐观光芒的敬业精神的典型形象,于小处见宏大,于平凡中见珍奇。学生的经历单纯,很好地运用以小见大的手法,选取典型素材塑造典型形象,可以表现深刻的主旨。

三、手法

1.设置悬念,为下文张本。包括为何从大西北过来选择冬季看海,写“看海”却先宕开一笔,写“看灯”等,后文都予以了解答。前者因为冬季的大海更为雄奇,而且寒假看海省钱省事,后者则由“看灯”交代了看海人小学教师的人生背景(于条件艰苦的地方教学,但对教育有执着的热爱),为下文他亲自看海张本。文似看山不喜平,有效设置悬念,会让文章有波澜起伏,丰富读者的阅读体验。设置悬念一定要有明确的目的,要交代造成悬念的前提才会让读者信服。

2.对比。“仅从这一点上说,我的人生便没有这位西北高原小镇的小学老师丰富多彩!”作者把自己与小学教师对比,突出对这位看海人勇于实践、热情执着、爱岗敬业的敬佩和赞叹。对比能够突出自己想要表现的对象,并给人强烈的差异感受,使作品主题更突出,人物形象更鲜明,思想感情更深刻。对比手法使用时要注意对比鲜明、比照强烈,组合方式新颖多变。

3.细节描写。细节描写是指抓住生活中的细微而又具体的典型情节,加以生动细致的描绘,它具体渗透在对人物、景物或场面描写之中。“他那双眼睛却闪烁出很有劲的光芒”“他两眼闪着异样的光”“唯有他闪亮的眸子”三处抓住看海人的眼睛描摹,表现看海人的精神面貌。“要极俭省地画出一个人的特点,最好是画出他的眼睛。”《祝福》中鲁迅先生对祥林嫂眼睛的七次直接描写,可谓是生动又深刻。在写作中塑造人物的肖像、动作、神态等描写与细节描写是交织在一起的,要抓住一到两个闪光点描摹。

四、语言

本文语言朴实无华,真切自然,如面对面讲故事般娓娓道来,与文章中的主人公和事件特点契合,虽平凡却孕育着力量。学生写作有时会“为赋新词强说愁”,或在考试中堆砌大量事例和辞藻来炫技,使文中有失真情实感。借助本篇让学生体会作者语言风格,感受朴素中孕育的伟大,尝试模仿训练,慢慢戒掉浮夸文风。

猜你喜欢
交代悬念小学教师
巧在开篇设悬念
新时代背景下小学教师专业成长的几点思考
普京记者会留下最大悬念
沙河市二十冶第二小学教师书画作品
枣强县第一小学教师书画作品
平凡教学三十载——一名小学教师的自述
《我是歌手》的悬念构建与悬念表现
交代
交代
盗墓者的“交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