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河时代”,与莲有缘

2022-05-30 10:48李艾华彭春霆
走向世界 2022年33期
关键词:莲荷菱花先民

李艾华 彭春霆

黄河从青藏高原东流山东入海。偎依黄河的九省区,建立黄河国家文化公园,成立黄河流域博物馆联盟……恰似九莲并蒂,绽放华章。荷花是济南市花,济南符号,我们就以莲为脉络,来讲一讲华夏先民和菱花莲荷结缘的故事。

洪荒初莲,混沌始开

莲,莲属植物,是世界最古老的植物之一。菱,菱属植物。亿余年来,野生莲大多灭绝于冰期,仅余中国红莲、美国黄莲两个原始品种。近年,古植物学家孙革教授在黑龙江首次发现“嘉荫莲”,距今约8300-8600万年,这是恐龙时代的莲叶化石。山东临朐山旺曾发现距今1800万年的莲化石。半世纪前,古植物学家徐仁教授在新疆柴达木盆地发现距今1000万年的古荷花粉化石。

古莲有情,见证人类。北到黑龙江、南至海南岛、东到台湾、西至新疆,中国四至的地域都发现有古老的莲属植物化石。菱、莲在长江、黄河两岸见证人类。据考证180万年前,山西省芮城西侯度遗址的人类,在黄河边最早用火;西侯度遗址距今243万年,这是科学家多轮实验获得的测年数据,突破了西方主导的人类起源“走出非洲”理论。后来还有黄河边的蓝田人,旧石器时代的他们也有用火遗迹。

先民有缘,邂逅古莲。采摘曾经是先民重要的生活方式,“参差荇菜,左右采之”“采采芣苢,薄言采之”“江南可采莲”……菱、莲是历史文化载体之一,它和我们一起走向文明。黄河、长江滋养了古莲菱花,也滋养了华夏人。近万年前莲与先民彼此邂逅:黄河中游, 8000年前的河南舞阳贾湖先民吹着骨笛、采菱食藕;长江流域,浙江余姚河姆渡遗址发现距今约7000年的莲花粉化石;浙江良渚、江苏玗墩的先民也有莲子化石留待我们探究。

与天求火,与“莲”有约。先民学会了用火,泥土共舞水火成就陶器。考古发现,约在6000年前的江、河流域,先民反复试验,由具象而抽象出莲的纹样符号,并制作出近乎写实的实用陶器,比如河南偃师灰嘴、渑池仰韶村、郑州大河村等地的莲蓬头状带流壶;山东莒县陵阳河的莲蓬状封口白陶鬶;浙江慈溪河姆渡遗址的莲叶状陶盘、陶盖。先民制陶,由粗糙到细致再到精致;由生活用器到礼器,到山东章丘龙山城子崖的蛋壳黑陶所代表的“四千年前地球文明最精致之制作”。先民一次次验证“人民创造历史”真理的颠扑不破,是中国史前人类生活、生产、创造等生存状态的缩影。

大象华夏,走进文明

《易经·象传》中有“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这是华夏民族的写照,手胼足胝,告别蒙昧、走向文明。

涂山女叹,“候人兮,猗!” 黄河下游,东夷人创造了距今约3900-3600年的岳石文化;黄河中游、中原,距今约4100-3600年的夏朝,这是大禹治水的时代。涂山女的一声咏叹让我们看见大禹治水东奔西走、三过家门而不入的辛劳。“禹疏九河,沦济漯而注诸海;决汝汉,排淮泗而注之江。然后中国可得而食也。”在济南周边,禹疏济漯,为一方百姓带来福祉。

黄河流域、长江流域是中华民族的龙兴之地,中华先民耒耜耕作、铜石并用,耕种五谷粟黍麦稻豆,驯养六畜猪狗鸡马牛羊,原始农业文明萌发并欣欣向荣。

在山东,泗水尹家城遗址出土有莲籽,科研证明,商朝时期,中原及华北地区的气候曾温暖湿润,动植物等自然资源丰富。近年北京颐和园昆明湖科考,从“昆明湖3500年沉积物中孢粉测定”(刘慧兰,《颐和园昆明湖水生植物景观的研究》,2005)的结果看昆明湖历史上水生植物丰富,其中有莲有菱。

妇好好花,菱荷相依。3600余年前的鸣条之战,商族成汤灭夏桀。商族开启了一段青铜华美、书于甲骨的殷商时代。在河南安阳殷墟,考古工作者发现小屯出土的青铜盆中间,刻绘有龟和鱼的纹饰,龟背上花纹形似莲花。殷墟,华夏民族史上第一女将军、商王武丁的皇后妇好墓中出土了“汽柱甑形器”,盂底正中花柱托起四瓣花朵,仿佛在告诉我们,彼时荷花盛开,妇好勇猛睿智、貌美如花,一如3500年前昆明湖里的那朵莲花。

泺水出趵突,注入济水。济水北流,后因黄河决口被奪道。现在的大辛庄遗址,曾是交通、文化发达的殷商东方大邑,在殷商帝国经略东方的地位非同寻常。除了那些青铜礼器、青铜兵器、甲骨卜辞,还有菱叶穿萍菱花白,山东大学考古发掘出土了79块菱残块(宫玮,《济南大辛庄—刘家庄商代先民食物结构研究》,2016),带着殷商东进时的风声雨声,讲述着贵族将军的金戈铁马,也讲述着贫民百姓菱与荷的故事。

芙蓉菡萏,绿莲红荷

《周书》曰:“薮泽已竭,即莲藕掘”,自古至今,莲荷根藕对于百姓而言是维生的好物;莲荷菡萏之花则是歌咏的对象,《诗经·陈风》“山有扶苏,隰有荷华”,《诗经·郑风》“彼泽之陂,有蒲与荷”,咏荷歌菱,文已尽、情未尽、意有余。长江边“制芰荷以为衣兮,集芙蓉以为裳”“芙蓉始发,杂芰荷些”,屈原又借歌菱颂荷抒发心境志向。

莲鹤方壶,一飞冲天。先秦夏商周三代,历代诸王时尚建苑囿、狩猎郊游,当时的诸侯贵族也紧跟时尚,大建亭台楼榭、花圃苑囿,其中不乏芙蓉菡萏。西周以礼制、礼器来约束规制天下,到西周晚期,更多的人渴望超越时代。“莲鹤方壶”的壶盖上,外侈莲瓣似花朵盛开,居中的仙鹤轻盈向上,让我们看到春秋时期“鹤”的一飞冲天,这一国宝重器给人清新自然、自由奔放的感觉。

到黄河沿线的众多博物馆探馆打卡,或在博物馆官网云观展,都会看到跨越西周晚期、春秋战国时期以“莲鹤方壶”为代表的众多莲瓣捉手、莲瓣纹样的青铜礼器。山东博物馆还展出临淄、沂水等地出土的春秋莲瓣铜簋、战国铜莲花盘豆、仿青铜陶簋、陶豆。它们在传承的基础上,尝试突破西周时期青铜礼器严格的规矩约束。一时间,齐国稷下学宫搭起学术莲台,诸子百家争鸣,一个时代振翅欲来——秦汉中华大一统,华夏文明与黄河、长江同在,浩浩荡荡,勇往直前。

齐国名相《管子》曰:五沃之土生莲。土壤、生态等优质,草木、动物、人便视之为生命乐园。好的自然、人文生态利国利民。山东泗水尼山出圣人,现在曲阜泮池的那一株莲,或许就来自几千年前的黄河畔、泗水边。

开疆拓土,芙蓉菱华。争霸沙场后,秦汉王公贵族的莲荷是另外的场景,《史记·司马相如列传》里借“子虚、乌有”之名描写的秦代旧苑、汉时“上林苑”里美景丽人,“咀嚼菱藕”;云梦泽“涌泉清池,激水推移,外发芙蓉菱华,内隐巨石白沙”;齐国的苑囿“珍怪鸟兽,万端鳞萃,充仞其中者,不可胜记,禹不能名,契不能计”,司马相如虽以“子虚乌有”讽谏汉武帝,却也是秦宫汉苑时菱莲的写照。

君子之花,文脉相连。黄河畔的菱花莲荷有更多内涵,开在汉魏歌赋、唐诗宋词和元明清的“青花瓷”上。道教祥瑞开在汉画像石的仙国里;佛国圣莲开在传入中国的莲花宝座上;开在文人雅士寄情的画作里;开在祈求多子求福的民俗里……“四面荷花三面柳,一城山色半城湖”,开满了鹊华山下几千年的莲子湖,一路开满4600岁的古城济南,开满了“山、泉、湖、河、城”。

大河时代,九莲并蒂。龙嬉菱莲,步步莲开。一眼千年,我们再一次触摸黄河的文化肌理:“骨笛与莲”,在郑州黄河国家博物馆,莲香缭绕着贾湖骨笛的轻吟;“大河古莲”“妇好好莲”,郑州大河村的古莲在黄河国家公园开花结籽;“圣人红荷”“泮池莲花”,山东泗水尹家城的古莲与孔门弟子一起吟唱“山有扶苏,隰有荷华”……

听着菱花莲荷古老的故事,借泉城广场的莲瓣为舟,去黄河冲浪,看黄河龙出三江源、过黄土高坡,一泻千里直入东海,东入大海;看沿途各省区众多各具特色的黄河国家文化公园;到沿途的黄河文化博物馆转一转……然后莲舟归来,大明湖满湖的荷花菱花,为我们衣袖留香。

猜你喜欢
莲荷菱花先民
非遗视域下唐宋元明清瓷器之莲荷装饰研究
论“四方菱花壶”的艺术特征
“菱花石瓢壶”的艺术魅力
邢建设:小满
封面人物
赛加城址先民的生产经营方式
论紫砂壶“菱花提梁”的艺术审美
奇妙的博物馆
将先民们的宝贵财富留给后代子孙——记浙东千年古镇崇仁镇消防安全工作
不生二胎就自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