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点符号,该不该“斤斤计较”?

2022-05-30 10:48
作文与考试·高中版 2022年33期
关键词:标点标点符号网络时代

2022年8月,某文学刊物在其微信公众号发布了一则“通知”,引发文学界的热议。内容如下:

各位作家朋友,自今日起,向《小说月刊》投稿者,请在作品涉及到对话处,自行使用冒号、双引号,例如:他说:“你好,什么时候到的?”否则作品一律不予采用!敬请知情!

针对此事,相关工作人员解释称:“现在很多作者写稿都不加双引号,杂志社这边改稿子改不过来了,给编辑造成了很大的麻烦。我们这边实行校对三校制度,不加双引号会让校对很为难,也影响效率,所以发了上述通知。”

素材延伸

标点符号使用存在个性化、网络化、流行化趋势

“很能理解《小说月刊》这则通知背后文学编辑们的不满心情。”《钟山》杂志原副主编、《扬子江文学评论》副主编何同彬说。他也收到过很多因为标点符号使用不规范导致的句意不明、病句丛生的稿件,编辑起来很是头疼。“投稿作品中出现标点缺失或使用不当,在文学编辑圈里实际上是一个很常见的现象。”

“不仅是标点符号出现错用、省略,还有大量的‘的地得不分,造成编辑要花费大量时间修改。”何同彬说。

青年诗人汗青说:“有的先锋创作确实试图刻意打破标点的传统用法、规则,实验作品也确实具有很强的启发性,但往往完成度堪忧。多做文字实验值得鼓励,但投稿文学期刊时,标点符号、用词等细节还是要认真对待,逐一校对。”

文本解读

角度一:标点符号不必强求,如何使用写作者有“支配权”。

何同彬从文学的角度认为,对于标点符号如何使用其实并没有一套严格的规范。“很多经典的文学作品里面,标点符号细究起来其实也是不规范的。”他认为,作家作品里的标点符号是属于作家本身的,“他们拥有标点符号的‘支配权。”

对于文学期刊的通知,何同彬建议最好还是就作品说作品,由专业的语言类期刊或机构来做这类事情,给文学更多的包容度,这样才能呈现出更为丰富多样的作品。

角度二:标点符号问题要重视,规范使用是公民文化素养的外在体现之一。

在日常阅读与教学中,南京第十三中学语文特级教师曹勇军常常发现标点符号使用不当的情况。曹勇军认为,网络时代文字输入的媒介工具,以及网络即时讯息的文字表达特点,是造成如今标点符号使用退化的重要原因。

曹勇军表示,也有文学大家可以创造性地使用或省略标点符号,但其前提是对标点符号规范使用的熟稔,作为学生或青年,一定要先把规范的使用方法掌握好。规范使用标点,是一个公民文化素养的外在体现之一。

角度三:标点符号的演变,需要时间给出答案。

标点最关键的价值指向,其实就是方便交流、便于理解,标点符号的演变大概率也会朝着这个方向。《XX月报》的通知,倒是把一种规范和习惯的角力突出了。尤其是网络时代,这种矛盾可能会更加突出。杂志社的通知,以一个纸质刊物的严谨,在力求维护一种“规矩”。这种坚持很可贵,在人们习惯电子化阅读的网络时代,甚至显得有些悲壮。但标点符号未来的面貌,人们的語言习惯演变成什么样,谁拥有最终的定义权,这显然比一纸通知要复杂得多,也更需要时间来给出答案。

运用示例

标点符号作为语言文字的重要部分,其主要意义在于“句读”,这对我们来说固然重要,可若人们仅一味地要求标点符号的使用规范,为了标点而加标点,它的形式意义便远大于了实际意义,这是毫无必要的。面对科技的创新,时代的进步,我们也应当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推陈出新,让标点符号适应时代的变化。未来的一切都是未知的,我们需要等待标点经过时间的沉淀与考验,再让它呈现出最终的样子。——江苏省扬州市邗江区公道中学 张佳悦

标点符号在日常的文字表达中扮演了一个不可或缺的角色,细微的变动便可能赋予句子截然不同的含义,所以我们应当规范使用标点,这也是文化素养的外在体现之一。亦如老子所说:“天下大事,必作于细。”文字表达也是同样的道理。细节决定成败,处理好细枝末节,才能更好地顾全大局,不然便差之毫厘,谬以千里。所以我们要重视标点符号的问题,不能因顾及网络即时讯息的文字表达特点,而忽略了规范使用标点符号。——江苏省扬州市邗江区公道中学 李佳昕

(编辑:关晓星)

猜你喜欢
标点标点符号网络时代
[保你平安]网络时代的真相
标点可有可无吗
《辽史》标点辨误四则
小小标点真厉害
我们班的“标点符号”
一场网络时代的围殴
标点符号争吵记
标点符号的争论
有趣的标点
新人教版《逍遥游》中几处标点符号误用例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