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好分析切口,让议论精准、透彻

2022-05-30 10:48王淦生
作文周刊(高考版) 2022年31期

王淦生

议论须精准

古来万事强调平衡,做人亦如此。因此,在《尚书》中才会提到要对正直者报以温和,对宽厚者辅以严肅。在文学作品中,人物大致可分为两种类型:“扁平人物”与“立体人物”。前者性格形象单一,如《三国演义》中的“三绝”:“智绝”诸葛亮,“义绝”关羽和“奸绝”曹操,就是明证;而后者的形象则更加多元,也更加贴合生活,如我们非常熟悉的约翰·克里斯朵夫,他一路成长的曲折经历和相互对立而又和谐统一的性情,形成了文学形象画廊中独特的“这一个”。(这段举例论证如果用来评论文学创作的得失很不错,但借此论述做人就不合适了。这里需要调换材料或者通过切换议论的角度,将这些例子与做人对接起来。)

强调立体,并不是要泯灭个性,而是要将不同的个性进行调适。文学作品中有两幅极具象征意味的图景:一幅是白云之下的堂·吉诃德奔向巨大的风车,一幅是黑夜之中的哈姆莱特沉默地站在楼顶。他们都有极具个性色彩的性格特征,但也正是这种性格的个性化导致他们各自的悲剧结果:前者耽于狂想,被过时的骑士文学所毒害,蒙蔽了理性的双眼;后者则因对结果的过度思考而犹疑不决,错失了自己本有的机会。我们要做的,是在二者之间寻找一种微妙的平衡。(这一段选材没有问题,但是议论方面存在较大瑕疵。考生对“个性”一词理解有误,将“个性”与“单一性格”混为一谈,导致表述不够准确。)这种平衡的结果是建构立体的性情,其前提应是培养自己良好的性情。

——一考生《做一个立体的人》

问题剖析

1.文中对一些概念的理解存在偏差,导致议论有失精准。对文中表达不够精准的议论,升格时要加以完善,特别是对个别关键词须进行调整,使其表达准确,贴合主旨。

2.材料选用不够严谨,将文学评论中对“类型化”形象的批评的案例简单移植至做人,又缺少必要的解读和分析,显得勉强、生硬。升格时须调换部分材料,或者对材料进行与主题相关的解读分析,使之与中心吻合。

微雕成文

人不应是一个简单的平面,而应是一个复杂的多面体,如此,方可承载万物。因此,上古圣人才会要求正直者温和,宽厚者严肃,刚柔相济,健全人格,修炼性情。

读文学作品,没有人会喜欢“扁平人物”,大家都对“立体人物”情有独钟。前者性格单一,如《三国演义》中的“三绝”——“智绝”诸葛亮、“义绝”关羽、“奸绝”曹操。鲁迅对此曾作如此评价:“显刘备之长厚而似伪,状诸葛之多智而近妖。”这样的人到了现实生活中会令人难以接近。而后者则性情多元,有血有肉,在书中让人觉着真切,在现实中则更受欢迎,就像侠骨柔情的林冲、温柔独立的简·爱,这些文学形象赢得无数读者的喜爱,如果到了现实生活中,相信他们也会令人倾心。

我们所处的世界、面对的社会复杂多变,我们身上多维的性格正是应对复杂世界、多变社会的利器。对友人的关爱和对敌人的仇恨、对他人的宽容和对自己的严格、对弱者的悲悯和对歹徒的斗争……这些对立的性情统一于一身,相反相成,成就了我们良好的性情。

当然,强调立体多维,并非要泯灭单纯,而是为了避免单一。世界文学画廊中有这样两幅极具象征意味的图景:一幅是白云之下的堂·吉诃德冲向巨大的风车,一幅是黑夜之中的哈姆莱特沉默地站在楼顶。他们身上都体现出了某种程度上的单一的性格特征,也正是这种性格的单一性,导致了二人的人生悲剧:堂·吉诃德耽于狂想,被过时的骑士文学所毒害,冲动而妄行;哈姆莱特则因处事瞻前顾后而犹疑不定,最终错失采取行动的最佳时机。如果能将二人的性情加以糅合,在两种极端而单一的性格之间找到一个微妙的平衡点,堂·吉诃德多一点思维的理性、哈姆莱特多一份行动的果决,则二人的人生命运都会被改写。

性情平衡的结果不是磨平个性,千人一面,而是避免单一,让诸多性格元素形成互补,铸造健全人格和良好性情。

议论应透彻

原作雏形

不法古,方可永怀创新之勇气。中华民族从来就不缺少改革创新的勇毅。古代王安石的“祖宗不足法”,体现出的是责任与担当;当代的小岗破冰、深圳试水、雄安崛起彰显出的是创新的勇气与力量。当今时代,正处于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我们怀揣创新的勇气开辟前路。卡尔萨说过:“地球在宇宙中渺小如尘埃。”中国航天人却硬是一次次实现遨游太空的梦想。是创新,让我们有勇气探索宇宙;是创新的勇气,让我们无坚不摧。(证明“中华民族从来就不缺少改革创新的勇毅”时古今事例不对称,可再添两则古代事例,使之对称。中国航天事业的发展固然与“创新”有关,但与分论点中的“不法古”无甚关联,建议换上更切合的例子。)

不修今,才能长存奋斗之动力。鲁迅先生有言:“青年所多的是生力,遇见深林,可以辟成平地的;遇见旷野,可以栽种树木的;遇见沙漠,可以开掘井泉的。”社会发展瞬息万变,只有不满足于现状,长存奋斗之动力,才能永立时代潮头。放眼体坛,冬奥冠军苏翊鸣3年前便掌握了转体1080度这一当时堪称最高难度的技巧动作,而教练却告诫他:“你要练会1980度才行,因为时代永不止步。”3年后的北京冬奥会上,这位17岁少年一举夺冠,这背后是他永不满足、永无止息的奋斗。再观中兴集团满足于现状,在中美贸易战中惜败;华为却能居安思危、奋斗不止,终以“鸿蒙”破开混沌,惊艳全世界。须知,时不我待,不满现状才能让前进的脚步永不止息。(鲁迅名言与这一层的分论点并非完全合榫,需要添加议论,将其与论点相黏合。中兴的失利之因,一句“满足于现状”语焉不详,读者不知原委,须重新分析原因,使议论切中肯綮。)

——一考生《开创则更定百度》

问题剖析

1.文中对一些事实论据的遴选不够精当,与主旨吻合度不高。升格时,需要调整部分论据,使论据起到支撑论点的作用,从而增强作文的说服力。

2.文中议论不够透彻,主要体现在上下文之间缺少必要的过渡,或者对论据的分析议论较为粗疏,缺乏深度挖掘,难以揭示其与主旨之间的逻辑联系;层次之间衔接比较生硬,论据所蕴含的道理难以得到充分呈现,从而影响了主题的凸显。升格时,要充实议论内容,注重对论据的分析,充分揭示其蕴含的与主旨相关的道理;通过透彻的议论强化层次之间的联系,使作文各层次之间的过渡和衔接更加自然。

微雕成文

不法古,方可永怀创新之勇气。

中华民族从来就不缺少改革创新者的勇毅。商鞅变法、王安石的熙宁变法、康梁的戊戌变法体现出的是责任与担当;当代的小岗破冰、深圳试水、雄安崛起彰显出的是创新的勇气与力量。今天,正处于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我们经历过筚路蓝缕,也走过绿茵花溪,中华民族一直怀揣创新勇气开拓进取。从40年前的改革开放,到今天的“一带一路”“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构建,再到时下抗击疫情中的“动态清零”政策……中国人民一直走在一条前无古人的创新路上。是创新,让我们有勇气无往不前;是创新的勇气,让我们在前进路上无坚不摧!

不修今,才能长存奋斗之动力。

鲁迅有言:“青年所多的是生力,遇见深林,可以辟成平地的;遇见旷野,可以栽种树木的;遇见沙漠,可以开掘井泉的。”而青年的这种“生力”正是出于永远不满足于现状的开拓进取之心。社会发展瞬息万变,只有不满足于现状,才能长存奋斗之动力,才能永立时代潮头。冬奥冠军苏翊鸣3年之前便掌握了转体1080度这一当时堪称最高难度的技巧动作,教练却告诫他:“你要练会1980度才行,因为时代不会止步。”3年后的北京冬奥会上,17岁少年一举夺冠,这背后是他永不满足的进取心和永无止息的奋斗。曾经的手机界“龙头老大”诺基亚,一直满足于待机久、抗摔打,结果在智能机面世后便偃旗息鼓、一蹶不振;而华为手机一直销路不错却居安思危,努力开发自己的系统和芯片,在遭受竞争对手打压的境况下,“鸿蒙”系统破开混沌,“麒麟”芯片开创局面。这说明,不满足于现状才能让前进的脚步永不止息,才能开创美好前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