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慈孝”为名,扬人间大爱

2022-05-30 01:19卢小米
作文与考试·高中版 2022年30期
关键词:慈孝服刑人员文化节

卢小米

2022年8月13日,第八届中华慈孝文化节在杭州启幕,以慈孝之名,拉近情感互通,助力民族凝聚,让慈孝成为永恒风尚。从2015年举办至今,中华慈孝文化节不仅形式逐渐多样、内容逐年丰富,更成为了激发全球华人慈孝心、凝聚力的品牌活动。

见人:慈孝人物勾勒温暖群像

经评选,10位(个)人物(团体)被授予“2022年度慈孝人物/团体”称号,他们的事迹勾勒出慈孝群像,诠释了良善力量。

团圆公益行动——打拐警察团队

在那些父母痛苦、绝望的寻子岁月里,打拐警察是他们的光。过去一年,全国公安机关依托“打拐DNA系统”,通过积极完善失踪被拐儿童信息、广泛采集疑似被拐人员数据、及时组织技术比对核查、扎实开展积案攻坚等工作,共侦破拐卖儿童积案350余起,抓获拐卖犯罪嫌疑人890名,开展认亲活动2900余场,累计找回10932名历年失踪被拐儿童。

他们的每一项工作都关系着一个个家庭的完整与幸福,都有千钧之重。一段段被隔离已久的亲情,在分离、剧变、蹉跎和守望中终得圆满。

红苹果公益

林敏明是福建省司法警察训练总队学员队队长,也是“红苹果公益”创始人,是孩子们信任的“雄熊叔叔”。

“红苹果公益”是福建首家为服刑人员未成年子女提供帮扶的公益组织。八年多来,林敏明带领红苹果公益,为孩子们提供经济、心理及法律援助,并提供个案辅导,解决服刑人员子女的“黑户”问题,组织开展“亲情拓展营”等帮扶工作,提升服刑人员家庭成员的自我价值感以及群体间的支持程度,恢复他们对人性和社会的信心。同时,服务成效激发了处于服刑期的父母的改造动机,提高教育改造效果,预防二次犯罪。

他在探索中形成的“监狱+司法+教育+社会组织+民政”五位一体运作模式,充分发挥各个政府部门的职能,为解决服刑人员未成年子女问题提供了全新的方案。

风雨无阻的鸡蛋铺出“光明”路

张喜平患有先天性青光眼,虽然身有残疾,但他没有自暴自弃。从1985年开始,张喜平第一次进城卖鸡蛋,这37年,他每天早上五点半从市郊独自一人携两大筐重一百六十斤的鸡蛋,转两次公共汽车、耗时一个半小时到回民街售卖。生活上的风风雨雨让他头发全白,皱纹也爬满额头,但张喜平的腰板却挺得直,这么多年从未少过秤。

“我是个残疾人,但不愿意让别人养活。”他说。靠着这些年卖鸡蛋的收入,张喜平一直照顾着老母亲的生活,现今老母亲已经年逾八旬,他还把一个女弃婴拉扯大,一直到她结婚生子。他说,自己的一生得到了很多好心人的帮助,他心存感激。若此生还有什么愿望的话,那就是死后能把遗体捐献给国家。

让梦想飞过古稀白,“乐”享养老新旋律

“希望让更多老年人看到美好生活的多样性。就像歌词唱的一样:我想再活出我的青春。我们老年人也要帮助老年人,大家一起跟上这个时代,哪怕脚步慢一点。”78岁的杭州摇滚奶奶董云蓉和朋友组建了杭州摇滚奶奶乐队,老人们参加各类公益演出,弘扬社会正能量,演绎着“慈爱”的当下表达。最近,他们出了一首新歌,教老年人用智能手机,为此还专门拍摄了MV。她说,虽然脚步慢一点,但我们想跟上这个时代。

见事:行身边小事唤慈孝大爱

2015年至今,中华慈孝文化节从最初评选孝亲人物的省域论坛,变成海内外颇具影响力的“慈孝”系列主题活动,其形式不断丰富,层级不断提高,规模不断壮大。

让“慈孝精神”行得更远

为让“慈孝”浸润百姓,第八届中华慈孝文化节期间,著名漫画家蔡志忠的作品在杭州灵隐寺展出,以漫画艺术为桥梁,以艺术传播中华慈孝文化;主办方还联动杭州历史最悠久的7路公交车开设慈孝专列,以民众常用的交通工具为载体,向社会传播慈孝理念,让根植于中华土壤上的“慈孝精神”行得更远。

植入更多新时代文化内涵

八年来,李玉刚、齐豫、赵文卓、邓亚萍、侯京健等知名人士已受聘为中华慈孝文化大使,身体力行传承慈孝。今年,漫画家蔡志忠、孔子七十六代嫡长孙孔令立、2022年北京冬奥会自由式滑雪空中技巧冠军徐梦桃、东京奥运会体操女子平衡木冠军管晨辰四位大使接力加入,为慈孝文化的传承融入新力量,进一步扩大辐射半径。

见精神:慈孝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的养分

慈孝是华夏文明的伦理起点,也是海内外中华儿女的最大公约数。经过多年的举办,中华慈孝文化节已经成为传递慈孝大爱的思想盛宴、精神盛宴。

主题思考

角度一:知慈孝,让慈孝浸润人心。

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中华慈孝文化传承千年,成为今天社会主义价值观、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内涵和不竭养分。如何守正如何创新,如何用新的元素传承慈孝文化?“知慈孝”是前提。

角度二:行慈孝,温暖群像组“凡人歌”。

凡人善举,让平凡世界凝聚温暖大爱。八届中华慈孝文化节中,已在全球范围内遴选和表彰了80个慈孝人物或团队。他们虽然来自海内外不同地域,但所言所行均体现着中华民族的慈孝之意,也向全社会释放出一道道温暖之光。

角度三:扬慈孝,聚焦养老民生话题。

当慈孝文化延伸进日常生活,予老龄以关怀,是新时代发扬慈孝文化的具体体现。“老有所养”不只是简单的衣食住行,随着互联网、大数据等新兴技术的兴起,移动医疗、远程医疗和医疗信息化等异军突起,智慧养老、信息化养老等新模式也迎来新机遇。

(资料来源:《中国新闻周刊》《中国新闻报》等)

运用示例

新时代需要怎么样的慈孝文化?中华慈孝文化节以更积极、更平等、更尊重、更文明作答。

帮助失踪被拐儿童回家的“团圆”行动,为服刑人员未成年子女提供帮扶的爱心组织“红苹果公益”,三十多年如一日靠卖鸡蛋养活母亲和养女的盲人张喜平,践行快乐养老的摇滚奶奶董云蓉,“为百位烈士画像”公益活动,为山区孩子圆篮球梦的返乡青年瓦尔阿木,鼓励身心障碍者、癌童、罕见疾病者等人群“热爱生命、快乐生活”的周大观文教基金会,帮助听障人士“听得见、听得清”的悦耳行动,临终老人的心灵呵护者方树功,秉承祖训续写爱心、跨越万里助力父辈家乡发展的华人叶竣棓……精神如炬,信念如磐,这些“榜樣的力量”,用朴实的言行唱响了一首首孝老爱亲的颂歌,勾勒出中华慈孝的温暖群像,亦为社会筑起了道道温暖屏障。

慈生手心,孝安于行,让我们一起感百味人生,传人间大爱,话“慈孝”新风,赓续薪火华章。

(编辑:王冠婷)

猜你喜欢
慈孝服刑人员文化节
慈风孝行中走出“江北经验”
慈风孝行中走出“江北经验”
监狱管理局厅官充当服刑人员“保护伞”
服刑人员生育权论要
第三届广灵湿地文化节开幕
陕西省阅读文化节
大选登记
我国服刑人员抑郁水平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