遇见·诗雨

2022-05-30 01:43刘映圻
作文与考试·初中版 2022年30期
关键词:梧桐叶长恨歌倒计时

刘映圻

如诗温柔,如雨浪漫。

——题记

生物、地理二模考試正在进行,我写完试卷,望向窗外,似乎天色有些暗了。我深吸一口气,嗅到了泥土的清香,夹杂着雨的味道。也不知是何时有的这项本领,只一嗅,便知是雨。

故乡的冬天,没有雪,却总有连绵不断的雨,夹在雾中,如牛毛般飘下来。后来回了广东,每年无论春夏秋冬,都会有一场场或大或小的雨。每次下雨时,我就会走到窗前,看着雨点落下,和窗户上的雨珠玩耍。它们就像是上天赐给我的玩具,专门下来陪我玩的。

上幼儿园以后,慢慢开始接触一些诗词。我记得,第一次在诗中看见雨,是孟浩然的“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当时,我突然记起有一次晚上下了雨,第二天早上起来,阳台上的桂花落了一地。脑海中不知为何涌现出许多画面,都是曾经历过的事,与诗中所描绘的,竟有异曲同工之妙。只觉怦然心动,逐渐迷上了诗。

二年级时,我们一家去西安旅行,来到了西安华清池,观看《长恨歌》的节目表演。当天晚上正好下了小雨,演员们在雨中翩翩起舞,演绎着凄美的爱情故事。爸爸突然对我说:“有一首诗就叫《长恨歌》,是白居易写的,里面有句写道‘春风桃李花开日,秋雨梧桐叶落时是不是很符合此情此景?”秋雨来时,正值梧桐叶落。雨柔柔地飘着,叶也轻轻地落。舞台上的剧情凄美,诗词也凄美。当时七岁的我,被中国文化深深地震撼了。第一次,我有了强烈的欲望想要去背一首诗。共六十句的《长恨歌》,我只用了不到一小时就背下来了。第二天,在蒙蒙细雨中逛华清池,便多了一份亲切,一份穿越千年的呼唤与热爱。尽管过了千年,诗中的风景还在,诗中的雨,也一直在。我才知,原来,雨就是诗,诗就是雨,而它们,都是中国文化的凝集。

冬奥会上,二十四节气倒计时的开幕式,那独有的中国式浪漫,是从“雨水”开始的。所谓“雨水”,应是“东风解冻,冰雪皆散而为水,化而为雨,故名雨水”。元稹曾写过“雨水洗春容”,杜甫更是留下了千百年来脍炙人口的“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这句诗,也是开幕式倒计时的第一句。雨滴自屋檐滑落,在古建筑中无声地诉说着时光,留下的,是古中国的文化。霏霏细雨,润泽天地,春天正带着对万物的爱意,温柔地临近,开启了新的轮回。万物被滋润,一切都将重新开始。千丝万缕的雨水,牵起苍茫天地,亦牵起世道人心。几乎每个诗人的诗中,都有过“雨”这个字。雨,是诗中不可或缺的意象,生长着汉字五千年不绝的诗情。汪国真曾在他的散文《雨的随想》中写道:“无论什么样的故事,一逢下雨便难忘。雨有一种神奇:它能弥漫成一种情调,浸润成一种氛围,镌刻成一种记忆……”

雨,五千年来从未变过,它是时间的样子,无论草木枯荣,大雁南飞,它都是时间的牵挂,是中国文化特有的浪漫意象。雨中永远的温柔,会一直绵延下去。

东莞市东华初级中学

指导教师:欧阳建兵

猜你喜欢
梧桐叶长恨歌倒计时
一片梧桐叶的旅行
《长恨歌》中王琦瑶的物化爱情——用马克思“交换—消费”系统解读
长恨歌
——笔画设计
秋天的梧桐叶
梧桐叶的舞蹈
三片梧桐叶
兰峪水,长恨歌
理性思考 深切同情——用“以意逆志”“知人论世”之法探究《长恨歌》的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