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羽的“汉寿亭侯”应该如何解读

2022-05-30 10:48
读报参考 2022年30期
关键词:汉献帝侯爵爵位

三国时期的蜀汉大将关羽受封“汉寿亭侯”,史有明载,仅《三国志》就出现了两次。这个“汉寿亭侯”究竟是“汉·寿亭侯”还是“汉寿·亭侯”?多有争议。虽然现在学术界倾向认为应该理解为“汉寿·亭侯”,但并不是说就解决了争议。

“汉寿亭侯”之“亭侯”

“汉寿亭侯”的“亭侯”为列侯之一,是从秦朝到南朝陈的一种爵位。

秦朝废除了从周朝时期就开始通行的卿大夫采邑制度,设郡、县,随之出现了君、侯封爵制度。“侯”采取二十等爵制,彻侯为最高一等,具有食邑,但无封国。

汉高祖刘邦在西汉初曾定下规矩,“若无功上所不置而侯者,天下共诛之”,但一直没有被遵循;相反,拜相者必封侯,尚公主者必封侯,以及皇后父亲必封侯,成为汉朝惯例。彻侯为汉代异姓臣子的最高封爵,后避汉武帝刘彻讳,改彻侯为通侯,也称列侯。

到了东汉,按《后汉书·百官志》记载:“列侯……功大者食县,小者食乡、亭。”也就是说,东汉时期所封侯爵只有三种,分别是县侯、乡侯与亭侯。值得注意的是,只有县、乡才是政权组织。乡官是秦汉时期的基层政权组织,广义的乡官包括乡、亭、里、伍等。所以,当时的乡和亭之间并没有统属关系,只有大小关系,县才是更高一级的行政单位。

县侯作为最高级别的侯爵,需用“县名+侯”来命名,如袁绍被封为邺侯,魏延被封为南郑侯,均为县侯。

乡侯、亭侯作为县侯下一等级的侯爵,需用“乡名+侯”或者“亭名+侯”来命名。当时的亭侯很多,如张飞的爵位先是新亭侯、后是西乡侯,曹操的爵位也不过是费亭侯,刘备是宜城亭侯。

县、乡、亭既然都是当时的行政单位,当然有名称及所处地理位置,可惜,史书的记载不可能那么完全、详细。所以,现在除了像刘邦这样的大人物,能够留下“高祖为人,隆准而龙颜,美须髯,左股有七十二黑子。仁而爱人,喜施,意豁如也。常有大度,不事家人生产作业。及壮,试为吏,为泗水亭长,廷中吏无所不狎侮,好酒及色”这样关于“亭”的较详细记载外,至于其他的乡、亭名称及地理位置,均难以查询了。

三国时,蜀汉、孙吴的爵位制度如同東汉;曹魏在初期也是沿袭东汉爵位制度,对非宗室的异姓臣僚而言,列侯(通侯)仍然为最高封爵。

“汉寿亭侯”之“汉寿”

四川大学教授沈伯俊在评校《三国演义》时说:“‘汉寿亭侯指以汉寿县之一亭为食邑的侯爵,并非‘汉·寿亭侯。”在《三国演义辞典》中,他又指出:“汉寿,县名,在荆州武陵郡。按:关羽以该县的一亭为食邑。”这应该也是目前学术界的主流观点。

《中国古今地名大辞典》说,历史上有三个汉寿县:1.汉置索县,后汉改曰汉寿,三国吴更为吴寿,故城在今湖南常德市东北六十里。2.汉索县地,三国吴置龙阳县,宋改曰辰阳,寻复故,元升为州,明复为县,民国改曰汉寿,原属湖南湘江道。3.汉葭萌县,三国蜀改名汉寿,晋改晋寿,故城在今四川昭化区南。

不过,为《三国志》注释本集大成之作的《三国志集解》明确指出:“亭侯之号,不得袭用县名。”也就是说,根据东汉制度,亭侯前是不能加县名的,所以,如果“汉寿亭侯”指的是“汉寿亭”,那就应该与“汉寿县”无关。

当然,有汉寿县,不代表就没有汉寿亭,但是汉寿亭是不是在汉寿县,现在也无法考证。并且,就算有证据显示,汉寿县存在一个汉寿亭,那么,这个汉寿亭是不是关羽的封地,依然难以确定。

在东汉末年,除了关羽的“汉寿亭侯”外,还有一些将领也被授予亭侯爵位,如李典是“都亭侯”,郭嘉是“洧阳亭侯”,于禁是“益寿亭侯”,荀彧是“万岁亭侯”,荀攸是“陵树亭侯”,孙礼是“大利亭侯”,庞德是“关门亭侯”……他们都找不到对应的所在县、亭名,那么,关羽的“汉寿亭侯”,仅仅因为有一个汉寿县的存在,就解释为汉寿县的亭侯就不是那么令人信服了。

“汉寿亭侯”之“汉”字

既然“汉寿亭侯”之“汉寿”作为县名不合东汉规制,作为亭名又在文献资料和考古材料中找不到依据,那么,是不是可以作一些其他方面的思考?

说“汉寿亭侯”是指“汉寿·亭侯”而不是“汉·寿亭侯”确实可找到史证。除了当时所授爵号只有关羽有“汉”字外,再无他人。从《三国志·先主传》所载“上汉献帝表”可看出,与关羽同为蜀汉亭侯的马超、张飞都未在其爵号前加朝代名“汉”字,似乎可证“汉”非朝代名。《新唐书》记载,唐德宗建中三年(782年)治武成庙“诏史馆考定可配享者,列古今名将凡六十四人图形焉:越相国范蠡……汉相国平阳侯曹参……蜀前将军汉寿亭侯关羽”。据此可知,范蠡前为“越”,曹参前为“汉”,自然“蜀前将军汉寿亭侯关羽”中“蜀”是其朝代名,“前将军”为官名,“汉寿亭侯”为爵位名。

但是,《明史》在《礼志》中却有这样的记载:“南京神庙,初称十庙……并功臣庙为十一。后复增四:关公庙,洪武二十七年建于鸡笼山之阳,称汉前将军寿亭侯。嘉靖十年订其误,改称汉前将军汉寿亭侯。”无论是称“汉前将军寿亭侯”还是“汉前将军汉寿亭侯”,都表明,“汉寿亭侯”之“汉”字确实有争论,确实还有研究的必要。

关羽的“汉寿亭侯”不是刘备的蜀汉政权所授,它来源于“挟天子以令诸侯”的曹操,而且是在官渡大战之前的建安五年(200年)。当时的曹操还不是丞相,仅仅是“司空,行车骑将军事”,即使有“篡汉”之心也并不显著。因为北方尚未统一,袁绍、袁术等强大军阀势力均虎视眈眈,曹操虽“挟”有天子,还真说不上是最强势力。此时的他,正在努力扩充自己,对被他称为“人杰”刘备之干将“万人敌”的关羽,他是极力拉拢,想收为己用的,所以对关羽“礼之甚厚”。当关羽为他解白马围后,“即表封羽为汉寿亭侯”。注意这个“表”字,它表示关羽的“汉寿亭侯”是由汉献帝批准的。  刘备是参加了“当诛曹公”的“衣带密诏”活动的,汉献帝不可能不知道。当曹操为刘备干将关羽请封列侯时,这个“汉”字的更大可能是汉献帝亲授的。

看《三国志·先主传》所载“上汉献帝表”,其中使用的是“荡寇将军汉寿亭侯臣关羽”,此时已经三雄并立,刘备“匡扶汉室”已正式付诸行动。如果关羽的“汉寿亭侯”是曹操封的,为什么不换一个呢?这对于刘备已是非常简单的事情了啊!张飞的“新亭侯”就是刘备所封的。之所以仍然使用“汉寿亭侯”,就是因为“汉”字,就是因为它是汉献帝亲授,有着特殊的意义。

总之,“汉寿亭侯”这个爵位称号,对于关羽这个以“忠义”之名传诸后世的盖世英豪来说,它是至关重要、无比宝贵的;因为汉献帝所封的这个侯,旨在强调“汉”,旨在提醒臣子忠于汉皇室,忠于汉政权,忠于汉献帝。从这层意义看,“汉寿亭侯”里是否包含有某处地名,反而并不是那么重要了;关羽在乎的,或者说对他的情感意义而言,乃是这个“汉”字体现了他与刘备一道坚定不移“匡扶汉室”的信念与担当。

(摘自《文史杂志》李迎春)

猜你喜欢
汉献帝侯爵爵位
鼻子
浅论《染血之室》中的意象
喂靴子吃饭
居延汉简所见戍卒问题琐议
闭月羞花
说曹操曹操到
从国君称呼看春秋战国时的“礼崩乐坏”
曹操一碗面 搞定汉献帝
曹操一碗面 搞定汉献帝
东汉列侯推恩分封问题辨正
——东汉侯爵继承制度研究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