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

2022-05-30 10:48闫涛
作文周刊(高考版) 2022年34期
关键词:张仪分点匈奴

闫涛

如何才能够准确无误地做好文言句子的翻译呢?掌握了以下技巧,考生就能够在翻译的时候得心应手。

1.字字落实,一一翻译

文言句子的翻譯题会根据采分点给分,但是有些时候考生很难确定哪个字或者句式是采分点。这就要求考生能够将所有文言实词、文言虚词、文言句式根据翻译的大原则一一进行落实,确保覆盖采分点。此外,在文言文中有很多内容是不需要翻译的,对于这些内容,我们可以直接将它“搬”到译文中,主要包括:人名、地名、官名、时间等。例如,2021年高考语文全国甲卷:“每纵游骑剽掠,小不利辄引去,徜徉无斗志。”这句话中采分点非常多,分别是“每”,译为“常”“经常”“常常”;“辄”,译为“就”“总是”;“引去”,译为“微退”“撤离”“撤去”“撤回”“退去”“退兵”“逃走”“逃离”“离去”“离开”。考生需要字字落实,一一翻译。这句话可以翻译为:“常常纵使游动骑兵抢劫掠夺,稍稍失利就撤退,来回游荡没有斗志。”

2.带入原文,前后贯通

很多考生在翻译文言句子的时候,把目光仅仅集中在这句话上,而不去理解句子在文中的意思。我们知道任何一句话都不是孤立的,而是与前后内容有一定联系的。在具体答题时,考生要把这个句子放到原文中,联系前后的内容,确定句意符合文意,才能翻译准确。例如,2022年高考语文全国甲卷:“张仪知楚绝齐也,乃出见使者曰:‘从某至某,广从六里。”这里张仪说的话,需要与前文结合起来理解,前文“大王苟能闭关绝齐,臣请使秦王献商于之地,方六百里”,也就是说张仪以六百里的秦国土地诱使楚国与齐国断交,然后“张仪反,秦使人使齐,齐、秦之交阴合。楚因使一将军受地于秦”,也就是说张仪回到秦国之后,秦王就派使者前往齐国,秦齐的盟约暗中缔结成功。楚国派遣一名将军去秦国接收土地,张仪对这名索要土地的使者说给楚国六里地,激怒楚国讨伐秦国。楚国由于失去了楚齐联盟而在杜陵惨败。联系上下文,这句话可以翻译为:“张仪在证实楚国确实与齐国断交以后,才出来接见楚国的索土使臣说:‘从这里到那里,纵横总共是六里土地。”

3.特殊句式,特殊对待

特殊句式和固定句式是文言文备考中的重点,考生在翻译的时候一定要注意到这些采分点。如果忽略了,不仅影响到对文言句子的理解,而且还会影响翻译的准确性。例如,2021年高考语文浙江卷:“既师其意,又师其辞,何患?且嗜退之文辞,欲诱人同所乐也。”这个句子中“何患”就是一个非常典型的宾语前置的特殊句式,考生必须加以注意。翻译时应把“何”挪到“患”的后面,翻译成“担心什么呢?”这个句子可以翻译为:“(我)学习他们的精神,又学习他们的文词,还担心什么呢?并且(我)爱好韩愈的文章,想诱导他们与自己一样喜爱。”再如,2022年高考语文全国乙卷:“武王克殷,召太公而问曰:‘将奈其士众何?”“奈……何”是一个固定句式,译为“把……怎么办”。这个句子可以翻译为:“武王打败了商朝,召见太公,问他:‘该拿那些商朝的士人和百姓怎么办?”

4.根据词性,巧妙推理

翻译文言句子的时候,考生会遇到个别字不会翻译,这个时候可以根据这个字所在位置推理它的词性和成分,再联系整个句子的语境和内容,来推理出这句话究竟要表达什么意思,懂得了这句话的整体意思之后,再进行翻译。例如2021年全国新高考卷Ⅰ:“上患吏多受赇,密使左右试赂之。”这个句子中,考生可能不会翻译“赇”,那么就可以根据这个字所处的位置,断定它应该是宾语,也就是做“受”的宾语,而这个字又与“贝”有关,可以断定为钱财。所以整个句子可以翻译为:“唐太宗担心官吏中多有接受钱财的,暗中安排身边的人试探着行贿官员。”再如,2022年高考语文全国乙卷:“楚王不听,曰:‘吾事善矣!子其弭口无言,以待吾事。”“善”,形容词,译为“妥当,好”;“其”,副词,表命令语气,译为“还是”;“弭口”,译为“住口”。这句话可以翻译为:“楚王不听从,说:‘我的计划已经妥当了,你就闭口不要多说,就等待看我(得到割地)吧。”

5.切忌丢字,不能矛盾

有些考生在翻译文言句子的时候遇到不会的字就空着或者干脆把那个字或者词删掉,还有的考生翻译出来的句子前后自相矛盾,试想这样的翻译怎么能够得分呢?因此,我们一定要做到不丢字落字,翻译的内容前后不矛盾。除此之外,翻译的时候还不能有错字,如果有错字,也会影响得分。例如,2022年高考语文全国乙卷:“今请求老弱之不养,鳏寡之不室者,论而供秩焉。”这句话中,“请求”,译为“请求找来”;“鳏寡”,译为“丧妻丧夫”;“论”,译为“评定”;“供秩”,译为“供给生活物品”,可意译为“安置”;“焉”是代词,译为“他们”。在翻译的时候,我们不能遗漏每个字的意思,比如“请求”和“鳏寡”和现代汉语不同,不是一个词,而是两个词,要分别翻译,不能遗漏。这句话可以翻译为:“现在我请求找来老弱而没有人养活、丧妻丧夫却没有房屋的人,评定之后安置他们。”

文本鉴赏

汉元帝之世,莎车王延尝为侍子京师,慕乐中国。及王莽之乱,匈奴略有西域,唯延不肯附属,常敕诸子:“当世奉汉家,不可负也。”延卒,子康立。康率傍国拒匈奴,拥卫故都护吏士、妻子千余口,檄书河西,问中国动静。窦融乃承制立康为汉莎车建功怀德王、西域大都尉,五十五国皆属焉。汉光武刘秀建武九年秋八月,莎车王康卒,弟贤立。十四年冬,莎车王贤、鄯善王安皆遣使奉献。西域苦匈奴重敛,皆愿属汉,复置都护。上以中国新定,不许。十七年,莎车王贤复遣使奉献,请都护。帝赐贤西域都护印绶及车、旗、黄金、锦绣。敦煌太守裴遵上言:“夷狄不可假以大权,又令诸国失望。”诏书收还都护印绶,更赐贤以汉大将军印绶,其使不肯易,遵迫夺之。贤由是始恨,而犹诈称大都护,移书诸国,诸国悉服属焉。二十一年,莎车王贤浸以骄横,欲兼并西域,数攻诸国,重求赋税,诸国愁惧。车师前王、鄯善、焉耆等十八国俱遣子入侍,献其珍宝;及得见,皆流涕稽首,愿得都护。帝以中国初定,北边未平,皆还其侍子,厚赏赐之。诸国闻都护不出,而侍子皆还,大忧恐,乃与敦煌太守檄:“愿留侍子以示莎车,言侍子见留,都护寻出,冀且息其兵。”裴遵以状闻,帝许之。二十二年,西域诸国侍子久留敦煌,皆愁思亡归。莎车王贤知都护不至,击破鄯善,攻杀龟兹王。鄯善王安上书:“愿复遣子入侍,更请都护。都护不出,诚迫于匈奴。”帝报曰:“今使者大兵未能得出,如诸国力不从心,东西南北自在也。”于是鄯善、车师复附匈奴。班固论曰:“孝武之世,图制匈奴,患其兼从西国,结党南羌,乃表河曲列四郡,开玉门,通西域,以断匈奴右臂,隔绝南羌、月支。单于失援,由是远遁,而慕南①无王庭。……自建武以来,西域思汉威德,咸乐内属,数遣使置质于汉,愿请都护。圣上远览古今,因时之宜,辞而未许。”

(节选自《通鉴纪事本末·西域归附》)

〔注〕①慕南,即漠南,瀚海沙漠群的南部。狭义上指代内蒙古地区;广义上指代整个沙漠以南,天山南路,阿尔泰山以南。

【训练】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愿留侍子以示莎车,言侍子见留,都护寻出,冀且息其兵。

译文:

2.孝武之世,图制匈奴,患其兼从西国,结党南羌,乃表河曲列四郡,开玉门,通西域,以断匈奴右臂,隔绝南羌、月支。

译文:

3.自建武以来,西域思汉威德,咸乐内属,数遣使置质于汉,愿请都护。

译文:

猜你喜欢
张仪分点匈奴
天下棋局
来自低谷的你
义退匈奴兵
李代桃僵(上)
“生化危机”之匈奴的阴谋
五禽戏“动作节分点”划分与学练建议(三)
“分点线三角形面积定理”的另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