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科技园区统战工作机制的优化路径研究

2022-05-30 10:48湖北省社会主义学院课题组
湖北社会主义学院学报 2022年3期
关键词:工作机制统一战线优化路径

湖北省社会主义学院课题组

[摘 要]统战工作是助推高科技园区治理现代化的有效抓手,做好高科技园区统战工作是统一战线进园区的现实需求。但是,高科技园区统战工作机制建设仍然存在非均衡性、非全面性、弱实效性的现实问题,这些问题与基层的治理环境和高科技园区的统战工作实践发展密切相关。加强高科技园區统战工作机制建设,要突出凝聚共识、组织起来、发挥作用的目标任务,着力改进以大统战工作格局为核心内容的党的领导机制,创新以增进统战工作对象政治共识为目标的政治引领机制,强化将统战工作对象组织起来的组织管理机制,优化以发挥统战工作对象作用的政治参与机制,健全高科技园区统战工作保障机制。

[关键词]高科技园区 统一战线 工作机制 优化路径

[中图分类号] D 6 1 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 6 7 1-2 8 0 3( 2 0 2 2) 0 3-0 0 6 5-0 9

[基金项目]本文系中央社院统一战线高端智库课题“高科技园区统战工作机制的优化路径研究”( Z K 2 0 2 0 0 2 1 8)阶段性成果。

“二战”结束以来,世界高科技园区的发展态势叠加我国2 0世纪7 0年代末的改革开放政策,高科技园区在我国迅速蓬勃兴起。高科技园区在我国实现高新技术产业化和促进经济高质量发展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高科技园区聚集了大量的民营企业和民营企业家、新的社会阶层人士、出国和归国留学人员等群体,是新时代统战工作重要的新场域。做好高科技园区统战工作,是健全国家治理体系和提升国家治理能力的题中应有之义。

一、统一战线融入高科技园区治理的内在逻辑

统战工作融入高科技园区治理,既是统战工作进园区的政策需要,更是高科技园区优化治理的现实需求,具有深刻的内在逻辑。

第一,统一战线强调凝聚共识,能优化高科技园区治理的价值导向。统一战线解决的不仅是党内和党外的政治关系问题,它本身亦具有独特的政治价值。统一战线的政治价值立基于马克思主义政党理论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融合中,强调广泛凝聚共识,进而实现共同目标。用统一战线的思维和视角升维基层领导干部的政治责任观和政绩观,有助于将一切可以团结的群体纳入治理过程,促进科学、民主决策,凝聚共识、凝聚人心,解决价值空心化及高科技园区治理“价值偏移”的问题,使高科技园区治理真正体现现代政治的价值追求。

第二,统一战线强调多元参与,能拓展高科技园区治理的主体。有些地方政府及官员在考核压力下往往容易因“价值偏移”而导致“目标置换”,没有认识到群众参与是现代治理的必然内涵,不愿、不敢组织群众进行有序政治参与,仅仅把群众当作治理对象,导致基层社会在群众政治参与中存在误会乃至对立情绪。在高科技园区治理中也呈现这种趋势。统一战线基于凝聚共识的价值内核,能有效组织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共同参与基层治理,破解治理主体参与不足的难题。

第三,统一战线强调协商合作,能改进高科技园区的治理方式。协商合作是党领导统一战线的重要经验,党在领导统一战线的过程中开创了社会主义协商民主的“中国之治”新道路,并形成了以多部门参与和联席会议机制为重要标志的大统战工作格局,优化了治理体系。这一做法由统一战线领域扩展至国家治理的其它领域。在基层治理中,统一战线能有效调动各方力量,使协商互动作为重要的治理方式运用于基层治理中,有事多商量、有事会商量,推动基层治理提质增效。对于高科技园区来说,不同价值观念、利益诉求和生活方式的人群集中在同一个空间,只有加强彼此间协商合作,才能更好将他们团结凝聚起来。

二、高科技园区统战工作机制建设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以国家高新区为代表的高科技园区在统战工作以及统战工作机制建设方面进行了有益的探索与尝试,形成了一些行之有效的制度和办法,有效推动了统一战线在高科技园区的发展与壮大,但与新时代统战工作发展的要求相比仍存在一定的差距。

(一)高科技园区统战工作机制建设的现状

1、增强了健全统战工作机制的意识。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央层面的顶层设计为地方和高科技园区的统战工作发展提供了基本遵循,重视统战工作、加强统战工作制度建设正成为新时代统一战线发展的重要方向。从现有的数据和资料来看,以国家高新区为代表的高科技园区越来越重视统战工作制度建设,一般都出台了《关于进一步加强统战工作的实施意见》等在高科技园区开展统战工作的具有宏观性、指导性的制度规定,明确了职能分工、人员配置、活动开展、经费保障等,有力推动园区统战工作发展。据调研走访的9家国家高新区的反馈情况来看,有7家反映建立了比较齐全的关于统战工作的规章制度体系,有2家反映制定了统战工作制度,但制度规范比较少。反映出各园区在统战工作制度建设方面不均衡,加强统战工作制度规范建设已成共识和共同的行动方向。

2、完善了统战工作运行机制。从组织领导制度来看,高科技园区纷纷成立统战工作领导小组,建立联席会议机制,确保大统战工作格局落地生根。调研数据反映,高科技园区基本都成立了以园区党工委书记为组长的统战工作领导小组,领导小组包括组织部、宣传部、经信局、发改局、企业服务局、社会管理局、财政局、教育文化局、公安分局等部门,基本上涵盖了高科技园区的大部分职能部门。高科技园区统战工作联席会议机制在有些地方超越了高科技园区统战工作局限于园区的范围,拓展了联席会议机制的外延,是高科技园区统战工作组织领导制度的一大创新。从具体工作机制来看,逐步形成了关于统战工作对象的综合评价制度、与党外人士联谊交友制度、支持党外人士参政议政制度、引导统一战线成员履行社会责任制度等统战工作制度体系。统战工作机制的健全,推动了高科技园区统战工作的健康发展。

3、彰显了统战工作实践效果。在高科技园区大力加强统战工作制度建设的背景下,各地统战活动特色鲜明,统战品牌精彩纷呈,展现出了统一战线的吸引力。如北京市中关村的“叶青大厦”品牌,创建了“组织体系+制度体系+人才培养体系+社会服务体系”的楼宇统战工作新模式,产生了出人才、出效益、出经验的统战工作效果。武汉东湖高新区的统战工作联络站,使高科技园区统战工作有了具体而实在的工作载体,强化了党委与统战工作对象联系机制和沟通渠道,确保统战工作常态化运行;武汉东湖高新区在融合统战与党建工作中推出的“网红党支部”,极大地扩展了统战工作的社会影响力。

(二)高科技园区统战工作机制存在的问题

高科技园区统战工作机制建设存在的主要问题在于制度供给不足、保障不力、运转不畅等方面,呈现出非均衡性、非全面性、弱实效性的特点。

1、有治理需求,但政策指导不够,制度供给不足。由于统战工作的特殊性与园区治理的独特性,导致统战工作与高科技园区治理之间融合度不够,高科技园区统战工作机制建设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具体来说,在工作实践中存在“两多两少”的情形。一是政策指导形式多但实质内容少。从调研情况来看,地方统战部门对高科技园区统战工作的指导力度不够。调研走访的9家国家高新区中,只有4家反映地方统战部门到园区进行统战工作指导“比较多”,而有5家反映“偶尔会”或“没有”;至于地方统战部门以何种形式到园区进行工作指导,有8家园区反映是“工作调研”, 1家反映是“阵地共建”,地方统战部门以“政策宣讲”和“理论解读”等指导形式对园区进行工作指导有待进一步强化。二是统战工作涉及对象多但统战工作阵地有限。统战工作阵地是统战工作有效开展的基础,也是统战工作机制建设的基础。从课题组的调研来看,高科技园区统战工作涉及的对象涵盖了1 2类群体,但高科技园区的统战工作阵地主要是党外知识分子联谊之家、新的社会阶层人士联谊之家,高科技园区带有统战性质的社会组织主要是党外知识分子联谊会、新的社会阶层人士联谊会。而其他1 0类统战工作对象,在实践中发展各不相同,尽管也需要考虑到各园区的实际特点,但这些数据仍然反映了高科技园区统战工作阵地和社会组织少的基本情况。

2、有参与需求,但参与渠道有限,制度保障不力。统战工作不仅在于将统战工作对象“组织起来”,更在于发挥他们的专业优势和代表性作用,推动高科技园区在园区治理中民主决策、科学决策。8 0. 5%的受访者认同“只要具备政治参与的相关能力,就有机会受到组织推荐”,对政治参与机制持正面的、积极的态度。但是,调研数据显示,高科技园区的统战工作对象的政治参与不容乐观。高科技园区的统战工作对象认识到了政治参与的重要意义, 9 0. 2%的受访者认为政治参与“非常有必要”或“有必要”, 7 8. 7%的受访者对政治参与持“很强烈”或“比较强烈”的态度。这些数据表明,高科技园区的统战工作对象由于自身所受教育程度比较高、经济收入比较好,对政治参与持比较积极的态度, 7 2. 1%的受访者希望通过政治参与“履行社会责任,实现报效国家的个人理想”, 8 1. 4%的受访者希望通过政治参与“积极反映群众呼声”, 6 7. 3%的受访者希望通过政治参与“积极反映本行业需求”, 5 6. 6%的受访者希望通过政治参与“为经济社会发展出谋划策”。尽管如此,高科技园区统战工作对象政治参与的渠道和机会都比较有限, 4 4. 4%的受访者认为“政治参与的渠道不畅”或“政治参与的体制机制不健全”影响了自身的政治参与。较强的政治参与意愿与有限的政治参与渠道之间的落差,反映出高科技园区统战工作对象政治参与的制度保障不够。

3、有活动需求,但工作机制单一,机制运转不畅。高科技园区的统战工作对象是一群学历较高且较为年轻的群体,对相关活动的需求比较多,但能够满足需求的活动较少。从学习情况来看, 7 0%的受访者认为到社会主义学院学习很有必要,而实际情况是有6 9%的受访者没有到社会主义学院学习培训的经历;而高科技园区组织的政治学习活动,能一月组织一次学习活动的只有三分之一,而且政治学习形式较为单一,大多数是举办专家讲座,研讨交流式学习和举办专门培训班的很少。从活动组织情况来看,高科技园区统战部门组织的活动频次较低,一月一次的占1 6%,一季度一次的占2 9. 6%,半年一次的占1 4. 2%,一年一次的占1 2. 8%,甚至有2 7. 4%的受访者选择了“没有”。基于这一现实,高科技园区统战工作对象对公益慈善、兴趣爱好、学习交流、行业交流的需求,大多数选择通过参加非统战性质的社会组织去实现。

从以上分析看,高科技园区统战工作机制建设呈现出以下三方面的特征。

第一,统战工作机制建设的非均衡性。这一非均衡性主要体现为地域非均衡性、领域非均衡性和对象非均衡性。一是大城市高科技园区的统战工作机制建设的力度强于中小城市的高科技园区。从调研数据来看,大城市的高科技园区普遍单独设置了统战工作部门,统战工作制度化水平较高,统战工作经费较有保障,统战工作机制较为健全;反之,中小城市的高科技园区在这几方面显得较为薄弱。二是重点领域的统战工作机制水平高于一般领域的工作机制。从实践来看,热点群体统战工作的制度化水平明显高于普通统战群体。三是针对有政治安排的统战工作对象的工作制度化水平高于没有政治安排的统战工作对象。从调研数据来看,针对人大代表或政协委员所代表的群体的政治参与工作机制较为完善,而其他群体则较为薄弱。

第二,统战工作机制建设的非全面性。这一非全面性主要体现为制度体系的非全面性和覆盖群体的非全面性。从现有情况来看,高科技园区尽管在某些领域、某些方面建立了一些统战工作机制,但尚未形成较为齐全的制度体系。而且,现有的这些工作制度覆盖的群体较为有限。从统战工作部门与统战工作对象联系的频次这一问题的回答来看,园区统战工作对象与园区统战工作部门反馈的数据存在一定的差距,园区统战工作部门与有代表性的统战工作对象的联系频次较多,与一般性的统战工作对象联系较少,体现了统战工作联系沟通机制在实际运行中覆盖群体的有限性。

第三,统战工作机制建设的弱实效性。这一弱实效性主要体现为应景式机制建设、趋同化制度规范和选择性执行三种不良倾向。一是应景式机制建设。在中央显著加强统一战线工作的背景下,有些高科技园区未充分认识统战工作的重要性,在上级政策的要求下,应景式建设统战工作机制,有制度文本而少实践转化,有规范流程而少工作实践,有时候甚至为了应付上级檢查,突击制订一些制度或出台一些办法,使统战工作机制建设流于制度规范的表面。二是趋同化制度规范。在一些高科技园区的统战工作制度建设中,统战工作部门的主动性不强,即使外出学习考察,借鉴了一些好经验好做法,但是没有结合本园区的实际情况,造成了很多园区在统战工作制度规范方面条目相同,但实施起来的效果参差不齐,以至于同样的制度规范产生的效果差异很大。三是选择性执行。领导重视,则统战工作制度执行效果较好;领导忽视,则统战工作制度执行效果较差。忙起来时,则统战工作制度执行效果较差;稍闲一些,则统战工作制度执行效果较好。这些选择性执行的行为,不可避免地影响了统战工作机制的效力与效果,进而导致统战工作在高科技园区难以发挥应有的作用。

三、高科技园区统战工作机制建设存在问题的成因分析

高科技园区统战工作机制建设存在的非均衡性、非全面性、弱实效性等问题,从外部因素看,受基层整体治理环境的影响;从内部因素看,受高科技园区统战资源及园区对统战工作的态度、方法等因素的影响。

一是基层治理环境影响高科技园区统战工作机制建设。国家治理现代化对基层治理包括高科技园区治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但基层治理存在着治理“需求侧”和治理“供给侧”的矛盾,即基层社会发展中累积的风险与基层治理内卷化之间的矛盾。基层政府及官员在发展、治理及晋升锦标赛的压力下,过分注重能出成绩的经济发展或其他短期内能见成效的工作而在社会建设和社会治理方面投入不够,在基层治理中存在重规模扩张而轻质量提升、重运动式管理轻制度化治理乃至重长官意志而轻科学施策、民主施策等情形,在重点工作方面存在治理主体交叉、政策过密乃至“政策打架”的“过度治理”局面,而对目标考核中的非重点工作持缓事缓办的态度。这样的基层治理环境,无疑会影响高科技园区统战工作的开展,再叠加高科技园区的特殊性,势必影响高科技园区统战工作的开展及统战工作机制建设。

二是统战工作力量较为薄弱。高科技园区统战工作对象较为集中,统战工作任务较为繁重,而课题组在调研中发现,只有3家高科技园区的统战部门是单独设置,还有6家是合署办公;专职统战工作人员1-3人的有7家, 4-7人的有1家, 7人以上的有1家;有4家高科技园区工作经费比较充足,有3家不太充足,有2家反映比较少,难以满足工作需求。从工作时间与精力、人员与经费方面看,统战工作力量配备不足,很难支撑高科技园区常态化、规范化、制度化地开展统战工作。

三是统战工作抓手有限。有些高科技园区不重视统战工作,统战工作对象底数不清、阵地不多、抓手不明,导致基层统战工作并没有实质性展开。从调研数据来看,高科技园区内的统战工作阵地类别不多,较为集中在党外知识分子联谊之家和新的社会阶层人士联谊之家等阵地上;统战性质的社会组织不多,主要是党外知识分子联谊会和新的社会阶层人士联谊会。统战工作阵地和统战社会组织较为匮乏,且活动开展不够,以至于统战工作抓手不足,统战工作机制建设没有可以依托的载体。近年来,尽管有些园区在统战工作和工作机制建设中尝试突破和创新,但存在“盆景式”“作秀式”乃至“过度包装”打造统战工作品牌的不良倾向。

四是方法不新,融合度不高。相较于其他可量化的工作来说,统战工作对工作方法、艺术的要求更高。在高科技园区的统战工作实践中,统战部门的工作人员没有紧密跟踪政策变化发展的趋势、没有准确了解统战工作对象的动态情况、没有熟练掌握现代技术的运用,再加上没有钻研统战工作和园区中心工作衔接的方法、融合的载体、互促的途径,以至于在统战工作中创新不够,统战工作机制建设也就没有了动力。即便出台了一些统战工作制度,也会因为与实际结合不紧、与需求结合不够,而造成统战工作机制在实际运行中没有发挥应有的作用。

四、高科技园区统战工作机制的优化路径

加强高科技园区统战工作机制建设,应坚持整体性、系统性和协同性的原则,确保统战工作力量、统战工作组织和阵地、统战工作制度以及统战工作对象这四者的有机结合,构建完整的统战工作机制。

(一)改进党的领导机制

一是着力构建高科技园区党工委统一领导、统战工作部门牵头协调、有关职能部门分工明确且各负其责的高科技园区大统战工作格局。一方面,要将高科技园区内相关职能部门尽量纳入统战工作领导小组,提升统战工作领导小组成员单位的覆盖面。高科技园区统战工作领导小组要常态化研究、部署统战工作,切实把高科技园区统战工作的责任扛起来、任务抓起来,确保统战工作在高科技园区得到应有的重视。另一方面,要加强高科技园区统战工作部门与上级统战部门的工作对接,落实统战工作的分级责任与属地责任。

二是健全联席会议机制。跨部门协同是统战工作的特色与优势,要通过健全联席会议机制,使跨部门协同在高科技园区统战工作实践中运转起来。高科技园区统战工作领导小组成员单位要定期向领导小组汇报本部门本单位的统战工作动态并研判形势。对于涉及多部门的统战工作任务,要发挥统战部门作为领导小组办公室的牵头协调作用,形成相关部门分工明细、责任明确、协同配合的联动机制。

三是建立重大事项响应机制。对于园区内的重大决策部署、重大发展项目、重要工作安排,要及时向统战工作领导小组成员单位进行通报,如涉及本部门本单位的重大事项或突发问题,本部门除及时向相关领导汇报之外,还必须向统战工作领导小组报告,提出本部门的处置意见,供统战工作领导小组或党工委、管委会决策参考。

(二)创新政治引领机制

一是完善学习交流机制。要着力推动形成上级宣讲学、专家辅导学、行业交流学、个人自主学的学习体系。要加强与上级统战部门以及统战社会组织的沟通与协调,完善调训机制,积极推荐高科技园区统战工作对象赴社会主义学院学习培训,提升赴社会主义学院学习的参学率和覆盖面。要推动行业宣讲团赴高科技园区开展“大思政”宣讲,从本行业本领域的发展动态中了解国家的政策以及统战工作对象的责任,促使他们将思想认识和行动统一到党和政府的决策部署上来。

二是健全宣传引导机制。要善于通过绩效考核选树一批在服务大局、发挥作用中的先进典型,通过高科技园区的宣传展板、微信公众号、纸质媒体等多样化手段进行广泛宣传报道,形成对标对表的学习榜样,鼓励和激发广大統战工作对象发挥在本职工作或促进统战发展中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引导广大统战工作对象双岗建功,带动身边人共同为党和政府中心工作献计出力,做出贡献。

三是健全意识形态风险防控机制。要定期分析高科技园区统战工作对象的思想动态和工作状况,了解他们的所思所想或遇到的困难,及时跟进思想政治工作。特别是园区内统战工作对象中的“关键少数”和网络媒体人士,要定期与他们交心谈心。要加强监测和研判,建立意识形态风险预警机制,确保第一时间掌握高科技园区内统战工作中可能发生的意识形态领域的问题。要通过提高技术监管水平防止风险扩大化以及做好舆论引导,建立高科技园区统战工作的意识形态风险管控机制。

(三)强化统战工作对象的组织管理机制

一是创新社会组织管理机制。要强化统战性质社会组织的功能与作用,充分发挥党外知识分子联谊会、新的社会阶层人士联谊会、民营企业家协会、商会等社会组织的作用,引领高科技园区统战工作对象组织化的方向。要发挥统战工作对象自组织的作用,引导统战工作对象基于学习交流、公益慈善、兴趣爱好、行业交流等共同点建好自组织,并与高科技园区中心工作、社会服务等结合。

二是巩固联谊交友机制。要鼓励高科技园区领导干部与园区党外代表人士加强联谊交友,将联谊交友开展情况纳入目标责任制考核的重要内容。同时,采取定期与不定期登门走访、交心谈心、来电来函以及召开座谈会等形式,与党外代表人士联系交往,沟通思想、统一认识、增进共识。要主动向党外代表人士介绍高科技园区的重大决策部署、重大决定事项和重要工作情况,听取党外代表人士对园区发展的意见或建议。要热情帮助党外代表人士解决工作、学习和生活中碰到的实际困难和问题,为他们营造良好的工作、生活环境。

三是畅通沟通联系机制。要着力构建多层级、立体式的沟通联系网络,广泛发动园区统战部门与职能部门、统战性质的社会组织以及园区内企业的党建部门与统战部门的力量,分门别类开展日常沟通联系,增强高科技园区统战工作對象的组织归属感。要有针对性地、常态化举办座谈会、交流会等沟通联系活动,向统战工作对象通报园区内重大决策部署、重大工作事项和其他应予通报的内容,在统战工作对象和统战工作部门之间建立紧密的沟通联系渠道。

(四)优化统战工作对象的政治参与机制

一是优化知情明政机制。要依托园区统战工作部门、统战性质的社会组织以及园区内企业统战部门等,及时向高科技园区统战工作对象传达、宣讲党和政府涉及到他们的统战工作部署和安排,使他们及时了解统战工作的政策资讯,并适时开展政策宣讲,使他们掌握、理解政策精髓。要为高科技园区统战工作对象的政治参与提供阅读文件、查找资料的便利,还可以结合高科技园区党外代表人士年度参政议政的重点问题,组织相关部门共同编印信息专报,为他们的政治参与提供知情明政方面的保障。

二是完善参政议政机制。要适当提高高科技园区人大代表或政协委员的比例,代表高科技园区向党委和政府反映社情民意,积极建言献策。要优化社情民意的采集机制,通过依托统战部门、统战社会组织、统战工作联络站等渠道,发现社情民意的信息点,以个人、团队或党派的形式,深入开展调查研究,准确反映社情民意。要构建“党委出题、党外调研、答题履职”的工作机制,结合党委或政府的年度工作计划或工作重点,对接自身的特色和优势,坚持问题导向和需求导向,找准切入点,深入一线开展调查研究,通过组建专班或团队,加强与有关部门、高校合作,充分发挥专业团队的力量和优势,撰写出党委有需求、群众有诉求的高质量提案或建议。要通过担任特约人员、行风监督员、政风监督员等方式开展民主监督,提升政策执行的效果。

三是健全意见反馈机制。对于高科技园区内党外代表人士在参政议政、民主监督中提出的意见或建议,要建立由党委主导、统战部门协调、职能部门落实的反馈机制,建立工作台账和督办机制,确保政治参与的意见得到应有的重视、合理的采纳、及时的反馈,提升他们政治参与的实效感。对于他们提出的意见或建议,还可由统战部门牵头、职能部门参与,举办政情通报会,与提案人或提出意见的人员沟通对话,通报处理意见和处理结果,推动意见反馈机制更加精细化。

(五)健全统战工作保障机制

一是健全目标考核机制。要重点加强对园区统战工作领导小组成员单位推动统战工作情况的考核,纳入本部门目标考核指标体系,促使成员单位担负起推动统战工作的职责。要加强对园区其他职能部门和园区相关企业的工作考核,明确考核主体、考核内容和考核程序,并将考核指标运用于整体工作考核之中,提升考核机制的可操作性和约束力。

二是健全党外人士成长机制。要在发现、培养和使用等重点环节上下功夫,健全党外人士成长机制,为高科技园区统战工作发展提供坚实的人才保障。要建立综合考察机制,对统战工作对象日常工作、学习交流、反映社情民意、参与政治生活等方面的内容进行系统考察,紧密跟踪,加强服务,发现其中政治素质好、业务素质好、群众基础好且热心统战工作的人员,及时纳入视野。要优化人才培养机制,有计划有步骤选派一批基础素质好的人员进行系统化的共识教育和培训,通过在社会组织中任职、在重大工作中牵头、在联谊交友中协调、在挂职锻炼中提升等多种渠道和方法,使他们熟练掌握统战工作的基本要求,成长为高科技园区开展统战工作的骨干。要改进人才使用机制,加强高科技园区与所在街道及其上级部门的沟通协调,提高高科技园区内党外代表人士中人大代表或政协委员的比例,以政治安排带动园区内其他统战工作对象的认同感和积极性;在反映社情民意和参政议政中,可以依托园区的有利资源组建工作团队,提高政治参与的质量和水平。

三是健全保障机制。要强化高科技园区统战工作部门的力量配备,优化机构设置,提升能力素质,发挥统战部门在推动园区统战工作中的枢纽作用。要将高科技园区统战工作经费纳入预算;对于统战工作对象参与统战工作或者统战活动的,统战部门要与多部门沟通协调,为他们提供时间保证并合理计算工作量。

责任编辑:周小斌

猜你喜欢
工作机制统一战线优化路径
浅谈检律良性互动关系中检察机关工作机制的构建与优化
信息安全下企业经济信息管理分析
“互联网+”背景下思想政治理论教育工作机制研究
新形势下的党群干群关系及优化路径探索
优化国有企业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路径研究
统战理论及十八大以来统一战线的新发展
农村基层团建工作如何变革
关于新形势下进一步加强高校知联会建设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