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献检索》课程思政教学研究

2022-05-30 07:39程格平郑毅杨建强
电脑知识与技术 2022年30期
关键词:实施路径课程思政

程格平 郑毅 杨建强

摘要:针对高校课程思政建设的总体目标,立足于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结合计算机专业《文献检索》课程的教学现状,分析专业课程特点和内涵要求,从课程思政的育人目标、思政要素、教学设计等角度,探讨如何在专业课程教学过程中将价值引领与知识传授相融合,充分挖掘课程蕴含的思想政治元素,探索课程思政的具体实施路径,实现思想政治教育与专业课程教育的协同效应。

关键词:课程思政;文献检索;思政要素;实施路径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3044(2022)30-0119-03

开放科学(资源服务)标识码(OSID):

1 引言

课程思政是高等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发展的根本要求,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指出,坚持把立德树人作为中心环节,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使各类课程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同向同行,形成协同效应[1]。办好思想政治理论课,最根本的是要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解决好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的根本问题[2]。为了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深化新时代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创新的若干意见》,教育部印发了《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提出要把思想政治教育贯穿人才培养体系,全面推进高校课程思政建设,发挥好每门课程的育人作用,提高高校人才培养质量。高校用好课堂教学主渠道,充分理解课程思政的丰富思想,深刻把握课程思政的价值内涵,系统设计课程思政的实施路径,对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培养德才兼备全面发展的人才具有重要实践意义[3]。

以价值塑造为核心,知识传授和能力培养为基础,积极开展专业课程思政建设,实现教书与育人的有机统一,培养符合时代发展需要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使命与担当。《文献检索》课程是在互联网技术飞速发展的背景下,为满足计算机类专业人才培养需要而开设的一门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课程。因此,围绕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遵循计算机课程的专业特点和教学规律,积极探索在《文献检索》课程中融入思想政治元素,挖掘课程思政功能,开展课程思政教育,是新时代高校计算机教育教学改革的重要方向。

2 《文献检索》课程思政的价值内涵

课程思政是思政课程的拓展和延伸,承载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价值观教育的职能,是落实教书育人任务的重要保障。在专业课程中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对于落实教书育人的主体责任,确保全员、全过程、全方位育人要求的实现具有重要的推动作用[4]。《文献检索》是计算机类本科专业基础课程,主要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为后续的专业课程学习、创新实践活动、学术研究活动打好基础、做好铺垫、提供支撑。在新工科教育背景下,立足于计算机学科发展和专业培养的根本目标,在《文献检索》课程中开展课程思政建设,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高素质信息技术人才,具有重要的价值内涵。

2.1 体现人才培养的价值本位

育人是高校人才培养的主体责任和根本任务,每门课程都应该体现育人功能。将马克思主义理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核心要素纳入到《文献检索》课程的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评价等各个环节,在教学过程中内化思想政治教育元素,实现思政教育与课程思政同向同行的协同效应,培养具有理想信念、爱国情怀、职业道德、科学素养的专业人才,是高校专业人才培养价值本位的回归。

2.2 体现立德树人的根本要求

利用《文献检索》课程思政的价值载体,坚持价值性和知识性相统一,立足于学生的价值观念、理想信念、个性特征和行为习惯,充分发挥教师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在知识传播的过程中进行思想塑造和价值引领。坚持德育为先的原则,深挖课程蕴含的育人价值,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提高学生的道德修养和精神境界,促进学生的身心和人格健康发展,实现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

2.3 体现课程教学的知识导向

《文献检索》课程主要讲授文献信息的获取、分析、评价和利用,以提高工科学生解决复杂工程问题的基本能力。结合课程的知识结构和内容特征,充分挖掘课程的思想政治教育资源,将课程知识、能力培养与思想育人进行融合,形成传道与授业的联动效应。以知识育人为导向,牢固树立学生的终身学习意识,培养学生积极探索、勇于创新、求真务实的工匠精神,团结一致、相互协作、精诚奉献的团队精神,实现课程思政的知识导向。

3 《文献检索》课程的思政要素

根据《文献检索》课程的培养目标和教学内容,提炼和利用课程所蕴含的思政要素,将知识传授、能力培养和价值引领贯穿课程教学的全过程,引导学生形成良好的信息道德、健康的专业伦理和崇高的科学信仰,实现课程知识点与思政育人点的相互融合,从而达到专业教育和思政教育同向同行、润物无声的教学目的。圍绕文献检索课程知识的特点,课程内容与育人目标的衔接可分为以下几个方面。

3.1 互联网技术发展成就与爱国主义情怀

互联网起源于美国,采用通用性网络协议将地理位置不同的计算机和终端连接起来,实现信息传播和资源共享,是推动各国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重要信息基础设施。中国互联网技术发展虽然起步较晚,但进入新世纪以来,我国在量子通信、5G网络通信、移动支付、电子商务等技术和服务领域取得了巨大的成就,已处于世界领先地位。在互联网信息资源利用的教学环节,以介绍这些成果为切入点,向学生展示我国在互联网技术发展过程中做出的伟大贡献,正确认识我国互联网的发展成果和优势地位,培养大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怀,增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激发学生努力学习、积极进取、报效祖国的使命与担当。

3.2 搜索引擎使用与终身学习意识

在现代信息社会,知识更新的速度逐步加快,計算机专业知识和技术的发展也是日新月异,学生仅凭在学校学到的知识,已经很难适应未来的工作和生活需要。因此,各高校已逐步转变传统的知识传授教学模式,重点培养学生利用现代信息技术获取新知识和新技术,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搜索引擎是检索文献信息、获取学习资源的重要途径,掌握搜索引擎的使用知识和技巧,能够提高学生在互联网海量信息中搜集和获取信息的效率。通过网络信息资源的技术和利用,帮助学生建立良好的信息意识、完备的信息知识、熟练的信息技能以及良好的信息道德,培养学生的信息利用及交流能力、信息理解及处理能力和信息重组及创造能力,从而增强学生自主学习和终身学习意识。

3.3 图书馆资源利用与专业道德素养

良好的专业道德素养是专业知识、专业能力和专业精神的高度统一,是学生适应社会和行业发展需要的必备条件。高校图书馆是为广大学生提供文献服务的专门机构和重要场所,如何利用图书馆的各类公共信息资源,不断加强专业能力和专业精神的修炼,提高自身的专业道德素养,是信息化时代工科学生个人发展的内涵要求。以图书馆资源的利用为例,鼓励学生有效利用学校图书馆的丰富图书资源,了解计算机专业和行业领域发展的国家战略、法律法规、科学素养和职业道德,引导学生不仅需要重视个人专业知识和能力的提高,更要注重自身专业作风和精神的沉淀。因此,树立报效祖国、服务社会的职业信仰,深化专业道德认知和道德意识,培养良好的专业道德素养,有利于学生未来的职业发展。

3.4 专利文献利用与知识产权教育

专利是知识产权保护的重要内容,已成为振兴国家经济、增强国际竞争力的战略性资源。各国政府为了鼓励和保护创新,设置了专门的专利审查机构,制定了相应的法律保护制度,以提高本国的科技核心竞争力。专利文献检索是获取最新技术资料和情报数据的重要途径,能够提高科研人员的工作效率。在专利文献检索的教学环节,既要开展创新创业教育,引导学生利用专利文献检索工具和技能来获得最新专利信息,开拓创新思维,增强实践创新能力,又要进行知识产权教育,使学生了解知识产权的重要性和相关法律法规,在进行技术创新的同时坚守学术诚信,规范自身学术道德行为,尊重他人的智力劳动成果,培养学生的知识产权保护意识。

3.5 学术论文写作与科学创新精神

学术论文是研究人员在现有的理论和应用基础上进行创新,从事科学研究活动的创造性成果,在社会科技进步和人类文明发展过程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本课程要求学生具备学术论文的检索技能,掌握学术论文写作的基本知识和参考文献的引用规范。在学术论文写作的教学环节,结合当前计算机技术发展的前沿领域,通过选择具有一定研究价值的主题,介绍学术课题的研究和学术论文的创作过程,引导学生了解和熟悉新理论、新知识、新技术和新方法的创造历程,激励学生在探索真理的过程中不断进取,在仰望星空的同时更要注重脚踏实地,培养学生的创新创业意识和科学创新精神,为学生后续的创新创业活动、学术研究项目、毕业论文写作打好坚实的基础。

3.6 网络空间安全与信息道德规范

计算机技术与互联网的发展,为人类社会提供了极大的便利,也引发了许多信息安全问题。目前,大学生普遍存在网络安全知识匮乏和网络防范能力不足的问题,其实质是缺乏信息安全和法律意识,已成为网络空间安全亟待解决的重点问题。互联网不是法外之地,引导学生了解网络安全知识和法律法规,合理利用网络信息资源,有效规避网络风险,实现网络安全教育的育人目标。以大学生信息安全的应用背景为切入点,结合当今社会互联网安全的具体案例,在计算机网络信息安全的教学内容中引入信息道德的理念及其规范,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充实网络空间,帮助学生了解信息技术及网络安全方面的伦理知识、信息道德及法律制度,加强信息安全意识,严格规范网络安全行为,做好文明上网、安全上网、健康上网,培养学生的信息伦理和信息道德。

4 课程思政教育的实施途径

结合计算机专业的学科特点和《文献检索》课程的教学内容,针对不同的育人目标,深入挖掘课程的思想政治教育元素,精心设计教学实施和组织方式,将思想政治教育合理融入各个教学环节,实现知识传授与价值引领的相互融合,以达到潜移默化、教书育人的课程思政教学效果。

4.1 采用问题驱动和自主探究的教学方式,培养专业核心素养

在图书馆文献检索教学环节,将教学内容设计成学生感兴趣的、有意义的具体问题,教师和学生围绕问题进行教学活动。以如何有效利用学校图书馆资源为主题,让学生自行设计图书馆文献检索的主题活动,了解学校图书馆所提供的服务,熟悉图书馆文献检索的途径和方法。通过学生自己提出问题、讨论问题和解决问题等系列教学活动,培养学生自主学习以及运用计算思维方法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从而提高学生的专业核心素养。

4.2 采用启发式和诱导式教学的教学方式,培养科学创新意识

在介绍文献综述的写作方法时,结合计算机前沿技术,采用启发式和诱导式教学方式,引导学生了解某一研究领域的历史、现状和未来的发展趋势,使学生明白寻求科学真理是一个不断创新和不断积累的过程,人类社会发展和文明进步离不开创新,从而激发学生探索新知识和学习新技术的内在动机,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和创新意识。

4.3 采用任务驱动和分组讨论的教学方式,培养团队协作精神

在讲解超星平台的使用时,将电子图书检索的教学内容设计为一个图书查找、借阅挑战赛,以小组为单位完成一定数量专业电子图书的检索任务,检索效率最高的小组为获胜团队,每个成员按贡献度可以获得一定量的成绩积分。在教学实施过程中,以任务为主线、团队为主体、教师为引导、学生角色为执行单元,鼓励学生主动参与任务、分组讨论任务和协作完成任务, 从而培养学生的沟通能力、协调能力和团队精神。

4.4 采用案例分析和实践体验的教学方式,培养社会信息道德

信息社会是以数字化、网络化和虚拟化为基本特征的新型社会,良好的信息素养是个人持续发展的必备条件。结合学生身边的信息安全事件,如网络诈骗、黑客攻击、私人信息泄露等实际案例,将信息安全、信息道德、信息意识和信息法律法规等内容贯穿到现实社会生活中,结合互联网安全实际案例设计课程教学内容,引导学生在实践体验中分析和理解信息伦理和安全规范,培养学生的信息安全意识和社会信息道德。

5 结语

为了进一步深化教学改革,充分发挥大学课程的育人功能,本文围绕计算机类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探索《文献检索》课程的思政内涵,充分挖掘课程的育人资源,设计和构建课程的育人模式。结合课程教学内容和教学组织形式,将爱国主义情怀、终身学习意识、专业道德素养、科学创新精神、信息道德规范等课程思政要素融入课程教学的各个环节,实现知识传授、价值引领和能力培养的相互统一,从而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

参考文献:

[1] 习近平强调: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 开创我国高等教育事业发展新局面[J].中国领导科学,2017(2):4-5.

[2] 习近平主持召开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强调: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铸魂育人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N].人民日报,2019-03-19(1) .

[3] 邱伟光.课程思政的价值意蕴与生成路径[J].思想理论教育,2017(7):10-14.

[4] 高德毅,宗爱东.从思政课程到课程思政:从战略高度构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课程体系[J].中国高等教育,2017(1):43-46.

【通联编辑:王力】

猜你喜欢
实施路径课程思政
审美课堂:高中地理教学的新样态
高校纪检监察工作实施“三转”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