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物联网的无线通信原理课程教学资源共享平台设计

2022-05-30 10:48杜久玲韩丽君
电脑知识与技术 2022年22期
关键词:平台设计资源共享物联网

杜久玲 韩丽君

摘要:原有共享平台在对教学资源的分类上过于模糊,当用户发出请求时不能快速做出处理,导致请求响应的时间较长,影响对教学资源共享平台的使用效果,为此,设计基于物联网的无线通信原理课程教学资源共享平台。在硬件设计上,以物联网构建课程教学资源共享平台框架,对不同的用户请求做出响应,实现教学资源的传输和储存功能。设置物联网模式下资源共享感知设备,利用多个形式的教学资源模块布局,自动触发无线通信原理课程教学资源的共享流程。在软件设计上,基于物联网设置无线原理课程教学资源分类模块,多模块内容转化实现无线通信原理课程资源共享,完成基于物联网的无线通信原理课程教学资源共享平台设计。实验结果表明:以2000名学生为测试人数,分别运用本文系统和原有系统进行对照,在全部用户发出请求指令时,原有系统的响应时间平均为546.23s,而设计共享平台对资料的响应时间不超过10.26s,具有实际应用效果。

关键词:物联网;无线通信原理课程;教学资源;资源共享;平台设计

中图分类号:TP302.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3044(2022)22-0028-02

通过实验教育和创新教育的多种手段,高校的教学模式不断优化,在国内高等院校教学过程中产生了很大程度的科技变革[1]。其中无线通信技术的飞速发展,在院校的课程教育过程中,对更高素质人才的培养提出了新要求。现阶段高新企业的发展迅速,对具备高技术性质的人才,产生了较大的需求量,类似于IT行业中对无线通信的高级人才,有了新的定义和选择标准。因此在高等院校的教学模式,以及教育资源供给中,需要加强无线通信原理课程的内容设定,以掌握更坚实的专业基础为标准。在此基础上本文利用物联网技术,以构建无線通信原理课程的教学资源共享平台为对象,对高等院校的教学应用设备进行优化,为教学的便利性和有效性提供理论基础。

1 平台硬件设计

1.1 以物联网构建课程教学资源共享平台框架

通过物联网技术进行教学资源共享通路的连接,以大数据网络平台的形式,实现多种类型教学资源的储存和分类。对无线通信原理课程的资源共享处理,就是利用现有的技术和手段,将信息的采集和传递以及储存进行有效连接,按照不同的请求形式,对用户的需求做出及时响应,使其能够在发出请求时发出准确的信息信号[2]。以物联网为基础对无线通信原理课程的教学内容进行分类,将数据传输和储存作为共享的基础,建立具有逻辑关系的共享平台框架,具体如图1所示。

根据图1中内容所示,在此次设计的共享平台框架中共含有三个层级,包括课程资源信息的采集层和用户的请求感知层,以及调配数据的传输层。在对教学课程的具体内容进行规则设定后,按照一定的规格进行资源内容的分类,并设置不同的标签对教学资源进行打包处理。在对无线通信原理课程进行资源采集时,可以直接对其进行设置,按照课程资源和专题资源以及音频类型,进行分类处理完成规范化采集。当对课程资源完成储备后,在后续接收数据的储存请求时,能够通过物联网的匹配模式,自动归类到已知的数据包中,便于后续课程资源的调取。

1.2 设置物联网模式下资源共享感知设备

资源信息共享的过程,不仅包含数据的传输和存储,需要以高效率的数据采集为基础,在对敏感数据进行感知后,能够实现不同类型教学信息资源的调度和调配。终端部分选择PFID局域请求设施,在ZigBee节点接收串口中,对不同的资源信息进行传输,并依次调配给物联网关中的协调器装置[3]。当网关接收到请求指令后,直接将无线通信原理课程的资源进行传输。同时在物联网的共享平台模式下对数据的冗余部分,进行备份处理,留有对多余数据资源的存储空间,保证在用户高峰期时资源访问数据的需求量。当存在文件或者资源信息损坏时,能够通过备份的数据中心,对无线通信原理课程的资源进行整合,从而提供共享服务。

2 平台软件设计

2.1 基于物联网设置无线原理课程教学资源分类模块

无线通信原理课程的实践性较强,在进行教学资源开发的过程中,需要密切注意实践和理论的融合,通过教师对最新技术的研究和指导,以此对学生的学习结果进行讨论和分析。整个无线通信教学的过程,不再是单纯的理论输出,需要将实验操作和专业知识相结合,促使学生能够拥有自主动手的能力。因此构建无线通信原理课程的教学资源共享平台,就是将大量的可选择的资料进行公开处理,在学生学习的过程中,能够通过计算机辅助教学,来完成预习和复习的自主动作。

在设置不同的无线原理课程教学资源分类模块中,需要对同类型的资源信息进行匹配,按照共有的规则完成数据的传导和储存,以此对不同类型的课程资源信息进行分类处理[4]。将感知传感器中的多个接收串口作为连接通路,当资源信息进行采集和传输时,需要对其内在的传输模式,设置一个通用的逻辑行为规则,在资源信息互不打扰的前提下,对无线通信原理课程的教学资源进行配置,计算表达式为:

[Q=minI=1ROT+I=1RI=1OTI]      (1)

公式中:无线通信课程的教学资源配置情况,用[Q]来表示;在传输通路中的配置传感器具体参数,用[T]来表示,当传感器的可持续容许时间[O],在不间断的情况下,设置其连续的工作时长,用[I]来表示,每个传感器用[R]来表示,数量是可变化的。利用传感器传输数据的最小参数变化,以此推断不同类型无线通信教学数据的传输模式,进行对不同类型资源信息的分类处理。通过分类后的资源信息数据包,设置同类型数据的储存模式,并按照单位模块的储存规则进行列表设置,在用户发出请求指令后,能够在内容转换下实现无线通信原理课程资源共享。

2.2 多模块内容转化实现无线通信原理课程资源共享

在无线通信原理课程教学模式的转变下,产生的教学资源信息数量急剧增加,为了保证教学的质量和速度,需要将已知的教学资源进行共享,实现在不同时间段内的资源调取和应用。在教学资源共享的过程中,会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对教学资源的传输过程进行噪声干扰,使得具体传输的无线通信原理课程产生的教学资料发生扭曲现象。

这种情况下不仅会增加共享的难度,还会降低用户对课程资源的需求量,甚至是在接收完成数据后,发现资源与预想结果不一致。通过物联网技术建立的资源共享平台的框架,能够在该平台启动时,直接利用多个传感器进行数据的感知,无论是短距离的信息请求,还是长距离的信息调取任务,均能够在接收指令的瞬间,对用户进行精准定位,实现教学资源的自动传输效果[5]。在平台框架的基础上,将分类完成的各个模块进行内容转化,在各自的传输通路内设置请求规则,当相似请求发出时,能够直接归类到统一的模块中,不会出现交叉现象。至此利用物联网技术设置共享平台框架,利用感知模块的设定,进行数据采集和储存规则的统一调配,通过多角度设置无线原理课程教學的资源分类模块,在多模块内容中完成资源转化,实现无线通信原理课程的资源共享,完成基于物联网的无线通信原理课程教学资源共享平台设计。

3 实验测试与分析

为验证此次设计的共享平台具有实际效果,能够在无线通信原理课程教学中进行资源共享,提高用户的响应请求时间,采用实验测试的方法进行论证。选择某高等院校的无线通信专业作为测试对象,分析其现有共享平台的使用模式,按照对原理课程教学资源的需求类型进行分类,对其全部的学生人数进行统计,在不同教学需求中,愿意使用共享平台学生的数量不一致。按照基本教学的模块设定,将教学需求以预习板块和复习板块,以及实操板块作为类型标准,统计该专业学生在对现有的共享平台使用人数,具体如下表1所示。

根据表中内容所示,在该专业内学生的总计人数为2000人,其中对现有共享平台使用最多的教学类别为实操板块,人数为500人。相比预习板块和复习板块的使用人数,具有一定的优势,但常规情况下,无线通信原理课程的实操较为重要,需要大量的实践操作进行技术的学习。对现有平台的使用情况进行分析,主要是在学生发出共享请求指令时,能够得到的课程教学信息资料不全面,需要多次发出请求进行对比,降低了学生对平台的使用热情。且通过人数统计发现,并不是所有的学生都向该平台发送过请求,说明现有共享平台的使用效果不佳,上述情况符合此次实验设定。

为验证本次共享平台的性能,直接将用户请求的响应时间作为测试标准,分别在不同数量的学生资源请求下,对比无线通信原理课程的资源共享时间。在测试前将三个分类模块的数据信息,全部上传到MATLAB测试平台中,对数据请求的流程进行设定,验证不同共享平台应用效果。现有共享平台在接收到数据请求时,其流程仍按照自带标准进行测试,对本文平台的数据接收的调取效果进行分析,具体如下:

1) 交互功能:对分类的教学请求类型,分别设置三组无线传感器作为流转装置,以传感器作为数据请求的输入手段,控制器最为响应的输出手段,对无线通信原理课程的教学资源进行输出控制。

2) 请求规范:利用三组传感器对应教学需求类型,在学生发出资源数据请求时直接完成分类处理,针对不同的响应请求,分配好教学数据的流转通路,保证不用学生用户的访问请求。

按照上述设定的原则,在测试平台中对2000名学生,进行全部人数的教学资源信息请求设定,在学生同时段发出不同类型的教学需求时,测试两组共享平台对访问请求的响应时间。为保证测试结果更加真实,对学生的教学需要不进行分配,均按照模拟平台的打乱处理进行测试,只需要保证每轮测试的响应请求中,三种教学类型需求存在即可,具体响应时间如下表2所示。

根据表中内容所示,此次测试的结果以数据可用为标准,在对应的数据请求类型下,即学生能够得到真实的课程资料为前提。对比两个共享平台的响应时间,当该专业学生全部发出数据请求时,原有平台的响应时间平均为546.23s,超过了9min。本文平台下对全部学生发出数据请求的指令,在准确发送资料的前提下,平台的响应时间平均为10.26s,不足1min,说明具有应用价值。

4 结束语

本文在分析物联网技术的优势下,对原有的共享平台进行优化设计,利用资源的分类效果进行数据储存的规则设定,完成物联网技术下的无线通信课程教学资源共享平台设计。实验结果表明:在2000名学生全部发出请求指令时,原有系统响应时间平均为546.23s,而本文平台对资料的响应时间不超过10.26s,具有实际的应用效果。但由于本人的时间有限,在测试过程中对样本选择的数量较少,所得结果具有一定的偏差性,后续研究中会针对不足之处,选择更多的人数作为响应基准,对资源共享平台数据的处理效率进行更深层次优化,保证无线通信原理课程教学向更高质量发展。

参考文献:

[1] 翟文正,刘西阁.基于在线开放课程平台的项目化教学模式改革与实践——以“物联网无线通信技术”课程为例[J].工业和信息化教育,2021(11):14-18.

[2] 魏妍.大数据时代高校信息化教学资源共享平台构建探析[J].电脑编程技巧与维护,2021(6):92-93.

[3] 李瑾,曹进,张跃宇,等.信息安全专业课程思政的逆向教学设计——以西安电子科技大学“无线通信网络安全”课程为例[J].网络与信息安全学报,2021,7(3):166-174.

[4] 戴艳涛,金哲,陶韬,等.“互联网+”时代高职院校焊接专业教学资源共享平台建设分析[J].中国管理信息化,2020,23(2):210-211.

[5] 王鹏,王磊,王晓亮,等.通信原理课程模拟通信系统虚拟仿真平台的设计与开发[J].实验室科学,2020,23(5):75-79.

【通联编辑:张薇】

猜你喜欢
平台设计资源共享物联网
交通运输数据资源共享交换体系探究与实现
卫康与九天绿资源共享
MOOC时代创新区域教师培训课程建设研究
中国或成“物联网”领军者
教育部第一批“国家级精品资源共享课”公布
测量学精品资源共享课建设的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