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学科教育中的课程思政建设探究

2022-05-30 15:05曹立群刘德阳
电脑知识与技术 2022年22期
关键词:高校教育课程思政

曹立群 刘德阳

摘要:课程思政是当前高校教育中的一种新模式,旨在将思想政治学习和专业知识学习紧密联合,突出并强调“立德树人”的教育目标。计算机与信息技术迅猛发展,社会对高质量信息技术人才需求不断呈现,对高校计算机学科人才培养提出了新的要求。高校应针对计算机领域的学科性质,保持专业理论和技术高度进步的同时,全面融入思政理念,打造先进的思政机制、思政教师团队和精品课程。高质量的计算机学科中的课程思政建设为信息化人才培养指明基本方向,体现高校计算机教育在整个计算机行业育人体系的主阵地作用,保证德才兼备的科学技术人才不断输出,焕发国家信息产业活力。

关键词:课程思政;计算机学科;高校教育;数据科学与大数据技术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3044(2022)22-0115-03

1 引言

计算机学科教育作为高校教育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特点在于理论与技术结合的紧密型,知识迭代更新的持续性与迅速性,多学科交叉的交融性。知识体系的错综复杂与新知识的不断输入对教师的教学方法提出了要求,同时如何在学科背景下有效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也逐渐成了热门研究课题。思政理论与专业课程学习的结合,不仅是新时代给高校教育提出的具体任务,在计算机学科中也是完善整个育人体系的迫切需要。

目前的高校计算机教育应该努力打破“思政孤岛”[1],充分发挥课堂在树人中的不可替代作用[2],结合学科特点展开相关的教学尝试。明确为谁培养信息化人才,培养什么样的信息化人才,怎样培养信息化人才。在坚定的目标引领下,将思想理念融入整个教学过程当中,将思政育人和专业培养视为整个计算机育人体系的“两个轮子”,全面践行“三全育人”理念[3],推动高校计算机教育高质量发展。

2 数据科学与大数据技术专业现状分析

自个人电脑和互联网普及之后,信息技术可处理的数据的规模迅速变大,世界进入了第三次的信息化浪潮,物联网、云计算和大数据等技术被广泛应用到业界,对经济社会发展起到了巨大的推动作用。在此次信息化浪潮中,大数据的应用逐渐渗透到了各个社会领域[4],包括政务、金融、零售、文娱、医学等在内的行业针对数据学科专业人才产生了巨大的需求。

在2016年2月,教育部公布了北京大学、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和中南大学成为首度获批数据科学与大数据技术专业的高校,截至目前,共有600余所高校开设了该专业。

数据科学与大数据技术作为一门新兴专业,其特点值得进行思考和分析。首先是前沿性,该专业聚焦最前沿和最流行的理论和技术,强调教师知识与能力的与时俱进,注重学生创新能力和自我学习能力的培养。其次是融合性,该专业融合了大量不同的知识门类,注重计算机技术和理论的同时,涉及大量数学和统计学基础理论的学习,关注学生思维和能力的协同提升。最后是伦理性,这里的伦理性是由数据本身的隐私性和敏感性带来的,同时专业糅合了包括人工智能、机器学习和数据处理等技术,需要从业人员在技能优异的同时具备良好的职业道德。

综合这些特点我们可以发现,新学科、新专业或者新课程的出现,为高校现行的培养方法提出了考验,完全地照搬、平移和硬套会导致育人瓶颈和思政壁垒的产生。针对新的教育内容,从整个学校教育机制到教师个人,都要时刻保先进、补短板,清楚认识到思政教育在新内容教学中的引领作用,有意识、有态度并有技巧地推动课程思政建设,开拓新兴专业教学新思路,真正形成思政教育和专业教学协同并进的局面。

3 制度先行,健全基层教研室课程思政机制

教研室是承担具体教学活动的主体,高校中的教研室一般针对具体的学科或专业开展工作[5],所以如何在教研室建立一个良好的课程思政建设和运转机制关乎整个学院乃至高校的育人全局。基层教研室应该制定一套方向对、行得通且有成效的思政机制,形成理论引领、创新先行的工作模式。

3.1 规范严格,有的放矢的课程思政管理机制是基础

教研室的管理职责是课程思政建设中必须强调的内容,一个相对完备的管理机制需要从事前、事中和事后的进行考虑,那么对于思政建设而言,一套有序的规章制度、监督办法和评价体系也就显得十分重要。

首先是规章制度,要从规矩角度对教师、教材和工作方式等进行规范。对教师而言,要树立深入人心的规矩意识,每个教师要清晰地知道课程思政不仅是新环境下进行教育教学的迫切需要,也是新时代赋予教育工作者的责任与使命。对于教材的选择要充分考虑各方面因素,教材的内容要严格进行把关。数据科学与大数据技术专业中一些理论知识和技术方法来源于国外,有些教师会选用一些外语教材的译制版本,那么对于教材内容的细节一定要做到掌握,在传授专业知识的同时严防意识形态的入侵。对于工作方式而言,建立明确的实施明细或者行为准则,具体到教育教学的落实和课程内容的设计等方面,在规范行为的同时指引工作的方向。

其次是监督办法,有效监督能保证课程思政建设的具体实施不会偏離轨道,要推行教研室领导监督、教师互查监督和自查监督并举的机制。教研室领导要积极认真履行职责,统筹整个教学过程,对出现的问题和偏差做出敏锐的判断。教师之间的要形成良好的教学氛围,围绕教学方法、工作方式和行为举止等方面,形成同侪监督。教师作为教学工作的主要承担者,要形成自省吾身的意识,能够自主对各教学阶段的具体工作展开回溯,查缺补漏。

最后是评价体系的建立,评价机制作为一段时间的工作总结,起着关键作用。评价体系要结合专业的特点和教育工作的基本模式。面向数据科学与大数据技术专业,要将课程思政的育人成效和教师的专业教学成效、科研成果和社会服务工作相结合,适当实施奖惩措施。

3.2 行之有效,统筹兼顾的课程思政教学机制是核心

如何保证思政教学能和专业教学协调的运转,是所有教研室需要解决的重要课题。形成课堂内和课堂外、理论里和实践中这样多维互补的教学机制是课程思政理念向业务转化的必由之路。如何兼顾课堂内和课堂外,重点是课外的教学应该不同于课内紧密而严格的教学方法、内容架构和评级体系[6],形成不拘泥于形式的、常态化的和充分创新的教学模式,并形成对课内教学的有效补充。

在数据科学与大数据技术这个专业中,课内的教学主要包括计算机、数学和统计学等理论知识的传授,并且设置大数据处理、程序设计和算法复现等实验环节,在这样教学的全过程中融入课程思政理念,找到课程思政的切入点,实现学生专业能力和思政水平的共振。但是,常见的问题是,该专业中涉及的一些理论较为晦涩,编程训练的过程略微无趣,这也使得很多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产生困顿感,最终导致专业教学和思政教学无法取得好的效果。

应该明确课外教学机制的目的就是让学生能够去仔细回味课堂上学到的内容和学到课堂上学不到的内容。在该专业中,要尽可能挖掘课外实践对于提升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和理论结合实践能力的功能。举个例子,教师可以从创新创业比赛入手,围绕思政元素,结合专业技术设计创新项目。这里的思政元素可以是项目的实现目标,也可以是项目的实施背景,重点就上让学生能在这样的实践过程中产生对专业问题探究和对思政问题进一步学习的热情,在学习中获得乐趣。

3.3 旗帜鲜明,创新为先的课程思政研究机制是关键

教研室应当充分发挥研究职能,发扬研究在教学中的关键作用,对育人方法和育人评价体系进行长期的、高效的和符合规律的探索,让课程思政研究体制的建设成为整个课程思政建设中的助推器,努力消除可能产生的孤岛和壁垒。

对数据科学与大数据技术专业而言,课程思政研究的思路要符合新兴理工科专业教学的基本规律。要充分考虑到理工科学生的知识背景和学习习惯,巧妙地寻找理工学科中的人文内涵[7],让学生能够像吸收本专业的知识一样吸收思政原理,达到润物细无声的效果。而新兴专业的特点也决定了在具体教学活动实时过程中时刻进行修正的重要性。在没有前人经验的情况下摸着石头过河,需要的就是同侪之间的交流,他人的经验或者是教训都是思政教学研究的重要资料,出了问题要积极改正,思路正确要发扬光大,在总结和思考中开拓出课程建设的新局面。

4 以人为本,打造德才兼备的高质量教师队伍

如果说课堂是一个舞台,那么教师既是写剧本的人也是实际的演出者[8],教师队伍的质量直接决定了课程思政建设的质量,打造高质量的教师队伍势在必行。教师队伍的打造应该从两个方面来进行,一方面是围绕专业水平和个人修为提升教师个体综合素质,另一方面是构造优势互补和团结高效的教师团队。

4.1 锤炼教师学高身正的个人品质

有高超的学识才能教导他人,有高尚的品格才能为人师表,新时代教学背景的课程思政让要求我们对教师的定义和标准进行深刻的思考。空有学识没有品德的人是不能为人师表的,会歪曲学生的价值导向,一个有良好道德但专业素质较差的老师也会影响学生的成长,所以教师个人水平的提高要抓住知识能力和个人品德两个基本点。要积极进行教师的再教育或者是有计划的师资培训,教师是教育工作者也应该是受教育者,终身学习对教师同样适用。

教育工作者同样要有工匠精神,计算机学科教师应该通过持续的自我提升,专心致志搞学问,锤炼好自己的“看家本领”。众所周知,计算机相关领域学科知识更新非常之快,数据科学与大数据技术专业涉及的一些核心技术,比如云计算和人工智能,它们概念的起源都可以追溯到20世纪,技术的发展一直处在起起落落的进程中,但只要一个瓶颈的突破就让其在极短的时间经历了从异军突起到导致学界业界发生全面革新的过程。那么对于教师而言,要做的就是适应这样迅速的一个变化,不能有畏难情绪,该掌握的新算法要学习,该熟练的新编程语言要苦练,该突破的技术难点要克服,能够有意识地寻找技术变革的趋势和逻辑,不断更新自己的知识体系,时刻保持走在技术潮流的前端。

与此同时,教师要保持思政理论的先进性,促进良好师德师风的养成。对于很多计算机学科教师或者理工类教师,首先不仅要实时更新自己的专业知识,还要养成自主学习先进思政理论的习惯,并将其视为丰富自己的“重要法宝”。其次教师要培养自己的文化涵养,尤其对于中国在几千年来形成的博大精深的优秀传统文化与党和国家在几十年的奋斗中磨砺出的社会主义先进文化要敬畏和热爱,从中华民族的文化宝库向日常教育教学活动引入“源头活水”[9]。

4.2 磨炼教师团队立体科学的团队属性

全面推进课程思政建设,如果说教研室是“战斗堡垒”,那么教师团队就是执行具体任务的“战斗小组”。要抓住课程思政建设这一大机会,寻找到思政建设和教师团队建设的结合点,为新专业的发展提供契机。

一是要针对性强和人员稳相对定,让专业的人干专业的事的同时,不能人如流水导致自乱阵脚。在数据科学与大数据技术的日常教学中,课程的跨度比较广,比如研究领域是云计算的老师有的并不了解机器学习或深度学习这样的算法,所以要有针对性地,将研究领域接近的教师汇聚在一起针对某些课程成立专门的课题小组。与此同时,把控出入口,保持“营盘”的稳定,这样才能保障课程思政建设在教学中的延续性和一致性。

二要长短相济,优势互补,发挥“一加一大于二”的效果,不能盲目地把所有優秀教师聚在一起,而是要针对每个人的性格和特长做具体的安排。针对本专业,需要有理论知识扎实的老师为教学提供理论支撑,需要实践能力更强的老师提供技术支持,需要更擅长思政课程设计的老师来参与设计教学方法与形式,最大化开发教师的特长。

三是要形成立体的教师结构,注重教学梯队的培养,一个高质量的教师团队需要有经验的教师对全流程各环节进行把控,也需要青年教师为团队注入活力和干劲,形成传帮带机制。具体落实到本专业,每个团队需要多个在领域内深耕多年,有着丰富思政教学经验的教授做好团队内的带头人,同时要大力引入中青年的有能力的教师发挥骨干作用。形成老带新的教师培养逻辑,落实导师制,积极组织青年教师教学评比和学术交流,积极组织专家教授进行点评和指导,保障教师培养的高质量。

5 完善细节,锤炼充分融入思政元素的精品课程

在计算机学科教学中,打造全方位融入思政教育元素的精品课程为课程思政提供了具体的实施方案。那么如何围绕数据科学与大数据技术打造相关的思政精品课程,需要从思考如何在课程中挖掘课程思政元素和如何吸引学生和如何入手。

5.1 思政理念融入合理,润物细无声

找到合适的思政切入点和寻找理工科专业中的思想政治教育内涵一直是近些年教育工作者的关注重点。对于数据科学与大数据技术专业,可以围绕通过国内外技术发展历程对比突出自强不息的精神、展示国内先进技术激发爱国情怀和举例学术名家深耕不辍历程升华“工匠精神”等方法进行具体的思政环节设置,让案例教学融入每一章每一节的教学内容当中。

思政教学使用的案例不仅可以放在课堂的讲解中,也可以放在作业、课程设计或者毕业设计当中去。在理工科的教学中常常使用问题导向的教学方法,可以尝试把这里问题的背景换在思政逻辑之下,学生在使用专业技能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会不断思考问题本身和解决问题的方法,也就顺理成章地促进了思政水平和专业能力的双重提升。

5.2 教学逻辑丰富生动,引人入佳境

精品课程的一大特征就是广受学生欢迎,学生能够对课程抱有很高的热情,能够产生对知识的渴望和对学习的主动性。

要做到这一点首先要保证课程不能脱离实际,不能大谈空谈,教学过程要脚踏实地。如果我们想把课程思政建设成一个“大厦”,那么这个“大厦”必须要有根基,决不能是空中楼阁。教师要了解自己的学生,知道00后学生的习惯和特点,每个老师都要思考设计的这些教学内容是不是学生所需要的,准备的这些教学方法是不是真的能帮助到学习,不论是专业知识还是思政理论要让学生在听课过程中觉得与“我”有关[10]。

想要获得学生的喜欢,还要注重课程“新”,这里“新”是指教学方法、教学内容和教学形式等全方位地贴近时代。结合课程特点,适当地引入和传统课堂不同的教学组织方式,尤其针对数据科学与大数据技术专业的教学,一些基于互联网的现代化的教学工具应该被使用,比如一些智慧课堂平台,无论课上课下,老师都可以通过这些平台随时发布任务或者通知,学生也可以根据老师在平台分享的教学资料进行预习和温故。不仅仅是专业知识,一些思政元素也可以移植到教学平台中,大段的思政理论可以碎片化为小故事或者小游戏,让学生只需要在零碎的时间内点击手机,通过日积月累获得收获。但值得注意的是在教育实践中不能为了创新而创新,所有的课程思政创新和专业知识教学创新一定要建立在尊重客观教学规律的基础之上。

6 总结

课程思政的进一步推进与落实,需要一套站得住脚、经得起推敲且能够与时俱进的课程思政体制来作为根基提供养分;需要一支以个人品质为导向、以专业素质为根本并以科学合理为保障的优良教师队伍来作为躯干构建框架;需要一门门精心琢磨、受学生喜爱和内容合理的精品课程作为花蕾培育成果。而对于计算机学科来说,对于数据科学与大数据技术专业来说,所有的对于课程思政的思考与探究都应该建立在学科特有的土壤和环境之中,充分利用和尊重学科特性与教育教学规律,将思政理念融入理工科的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当中去,进而为社会不断培养高素质的信息技术人才。

参考文獻:

[1] 高德毅,宗爱东.从思政课程到课程思政:从战略高度构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课程体系[J].中国高等教育,2017(1):43-46.

[2] 邱伟光.课程思政的价值意蕴与生成路径[J].思想理论教育,2017(7):10-14.

[3] 杨晓慧.高等教育“三全育人”:理论意蕴、现实难题与实践路径[J].中国高等教育,2018(18):4-8.

[4] 邬贺铨.大数据时代的机遇与挑战[J].求是,2013(4):47-49.

[5] 李惠,刘芸,林孝成,等.教研室职能与运行管理机制的研究[J].当代经济,2010(17):93-95.

[6] 张宝歌.加强非课堂教学 实现课堂内外有机结合[J].中国高等教育,2007(S3):67,76.

[7] 张梁,徐云杰,管珣,等.高校理工科专业课程中的思政建设研究与探索——以《测试技术与传感器》课程为例[J].湖州师范学院学报,2019,41(12):35-38.

[8] 柳礼泉,陈宇翔.精品课程建设与一流教师队伍培养[J].高等教育研究,2007,28(3):77-81.

[9] 郑小九.以优秀传统文化涵养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的“精气神”[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9(7):8-9.

[10] 彭晓云.基于精品在线课程的高职思政课教学模式改革与实践[J].河北软件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9,21(3):48-51.

【通联编辑:王力】

猜你喜欢
高校教育课程思政
高校设计教育网络平台的服务系统设计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