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五融”模式构建“三全育人”新格局

2022-05-30 10:48王建华伍动辉王亚达
职业 2022年18期
关键词:育人德育思政

王建华 伍动辉 王亚达

为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落实中央的战略决策和部署,推动实施中职学校思政工作质量提升工程,形成全员、全过程、全方位育人格局,宁波市鄞州职业教育中心学校(以下简称学校)根据学生德智体美劳五育并举全面发展的要求,结合职业教育自身特色,以“融”文化为底色,创建了基于全员育人的“四导师制”、基于全过程育人的“四史进课程”“文明城市建设十大系列活动”、基于全方位育人的“五融”模式,大力推进“三全育人”综合改革。

一、“融”党建引领,铆定育人方向

以学校“五融党建”品牌为引领,全面推动党建带团建。一是加强理论武装,学校构建了学生发展中心主任、团委书记引领学,教学部主任、团总支书记、团总支学生副书记带头学,年级组长、班主任、学生团支书示范学的“三阶联动”理论学习机制,深入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致力于学懂、弄通、做实,增强政治领悟力和政治判断力。二是深化党团载体,以“红色团建”“青马工程”为依托,持续推进“新时代学习社”“学府青年说”等红色学生社团建设,推进社团高质量发展。优秀毕业生郑小龙同学成为2020年全国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培养工程全国28名学员之一;学校先后被评为“宁波市优秀共青团组织”“暑期社会实践优秀团体”,多个班级荣获“宁波市先进团组织”。

二、“融”课程立德,落实课程思政

学校以思政课程云清班主任工作室建设为平台,深入推进思政课程和课程思政建设。

必修普惠,思政课程以学生应用能力培養为主线,以组织、策划校园文化活动和社会实践活动为考核目标,把思政课教师、专业教师、行业专家等纳入该课程教学团队。

专项培优,提升课程思政建设质量,深入开展抗疫精神、抗战精神、劳模精神等宣讲活动,推进“四史进课程”,打造“经贸展览馆”和“机电历史陈列馆”两个“行走的思政课堂”,提升学校课程思政建设质量。

以赛提质,提升德育师资队伍专业化能力,组建专家团队指导校内教师参加各级班主任能力大赛、思政课程集体备课等活动,王辉、郁欣薇2名老师先后荣获2016年第一届和2018年第三届全国中职班主任基本功大赛一等奖;2022年,王辉老师荣获宁波市骨干班主任称号。

得益于此,学校坚持守正与创新,对思政选修课课程体系建设进行深入思考与实践,构建了多样化的“专业+思政”课程体系,包括“核心课程”和“自选课程”,不仅开发了专业选修课程,还开设了近60个社团课程,以培养学生专业核心素养。例如,结合学校和地方特点开设系列思政公共选修课程,如骨木嵌镶、竹编、舞龙等“非遗文化”课程,构建具有地方特色和专业特色的思政选修课课程体系,全面提升了思政课程的教育教学效果。

当前,学校各类选修课程与思政课程同向同行,将显性教育和隐性教育相结合,形成了协同效应,完善全员、全过程、全方位育人机制,实现了价值塑造、知识传授和能力培养的有机统一。学校通过构建思政课程体系,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三、“融”活动践德,深化知行合一

“飞夺泸定桥”“四渡赤水”“重走长征路”……学校充分挖掘红色历史资源的教育功能,创新“红色+体育”党史学习教育形式,面向全校学生举办红色体育文化节,一堂堂党史体育课相继出现,不仅为广大中职学生提供了参与体育运动的平台,还以寓教于乐的方式诠释红色文化核心价值,进行革命传统教育。相关课程思政特色活动被“学习强国”平台多次报道。

同时,学校以深化宁波全国文明典范城市创建工作为主线,充分发挥德育活动育人载体功能。一是积极推进德育活动系列化,针对校园不文明行为,开展“云雀志愿者”“校园啄木鸟”等“文明城市建设十大系列活动”,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以省一级心理站心理健康辅导中心为平台,实施常态化心理健康诊断、疏导、个辅教育。二是推进理论实践一体化,以红色社团、网络异化等课题研究和学生职业体验中心建设为依托,开展职业启蒙、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实践探索,提升学生知行合一能力。

基于此,学校建成融创园、智创空间等学生职业体验中心,全年服务学生千余人次;云雀志愿者团队在2021年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期间,在宁波两大方舱开展为期一个半月共计2万小时的志愿服务,引发社会广泛关注。

四、“融”协同育人,凝聚教育合力

学校以构建协同育人体系为契机,打造“大德育”新格局,通过完善“家校行企社”协同育人机制,深化校企融合,增强家校沟通,在全国率先实施“四导师制”,即选聘优秀教师、企业技师和家长代表组建成长指导导师、课程选择导师、专业选择导师和就业指导导师四类导师团队。“四导师制”通过全方位指导,对中职学生培养产生深远影响,已成为全国中职首创的全员育人样板。

为客观评价学生的成长过程,学校全面推行“德育评价信息化”,并于2018年搭建了一套可以做到随时评价、涵盖面广、记录及时、评价主体广、家校联系强的现代化学生评价载体“融徽章”App。该评价模式将学生的道德素质、学习成绩、行为习惯 、身体素质、心理素质等列入德育成绩, 通过推行“德育评价信息化”,对学生综合素养的评价更加全面、立体、多样化。

近年来,学校创建的协同育人机制凝聚了巨大的教育合力,给整个学校的风貌都带来了巨大的转变:近五年,技能学子先后在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中夺得16枚金牌,在同类学校中优势明显;升学学子有1 038人考上本科院校,本科率和本科人数常年名列全省同类中职学校前茅;先后建成3个市级精品社团、2个优秀学生社团,家长和企业满意率一直保持在市属学校前列。

五、“融”文化育人,激发内驱动力

为持续搞好“学生思政、教师思政、课程思政、专业思政、环境思政”建设,积极营造“以文化人、以文润德”的良好氛围,学校凝练并打造出了新时期的校园文化品牌——“融文化”,先后建设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广场、融文化长廊等校园文化标识,通过校园广播、团委官微“学府青年说”等渠道,广泛宣传新时期学校办学的价值观,形成价值趋同;通过“校园开放日”“十八岁成人礼”“毕业典礼”“趣味体育节”“星星擂台”等各类主题活动,拉近师生距离,通过人性化管理让学生真实感受到被关爱。

近年来,学校面向全体学生开辟了劳动教育场所——“耕乐园”,培养学生劳动观念;学校延续和扩大教师文化沙龙——“融智阁”德育大讲堂,将广大教师组织起来,为他们的职业发展提供平台,关心他们的业余生活,使学校不仅是教师工作的场所,更让教师感受到家的氛围,进而增强青年教师群体对学校的归属感,让青年教师更容易认同学校文化的精神内涵。

学校还充分发挥典型学生榜样“职教牛娃”的品牌影响力,倡导“崇尚一技之长、不唯学历凭能力”的评价标准,以学生们的竞赛和技能成果等为参照,积极发现与报道宣传优秀职教学子,让他们身上的“融”文化精神特质影响和熏陶更多的学生。学校文化育人案例多次被国家级报刊报道。

新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教育法》的实施正值学校新校区建成投用的历史节点,作为首批国家中职教育改革发展示范校、国家级重点职高、首批浙江省名校,为充分发挥放大这两个历史交汇点所产生的重大影响,今后一段时期,学校将以双高建设为契机,让“融”文化精神嵌入全面育人的“最后一公里”,秉持基于知——认知辨识、感——共情于心、行——外化于行三个层面的“融”文化育人策略,从而进一步创新文化育人载体,为打造“融洽和谐”的职教校园而奋发作为。

(来源:宁波市鄞州职业教育中心学校)

猜你喜欢
育人德育思政
文化育人的多维审视
德育要在“善”处留白
《中国德育》
育人铸魂守初心 赓续前行谱新篇
思政课只不过是一门“副课”?
关于国企党建与思政宣传有效结合的探讨
德育提效:必要的叙事转向
思政课“需求侧”
微型演讲:一种德育的新形式
思政课“进化”——西安交大:思政课是门艺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