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初中音乐教育教学中爱国情愫实践的研究

2022-05-30 10:48郭翠芳
新课程·上旬 2022年15期
关键词:情愫爱国爱国主义

郭翠芳

爱国这种情感是与生俱来的,是一种对出生、成长的地方的深厚情愫;是流动在血液里的,是雕刻在DNA里的,是根植在灵魂里的。爱国也是新世纪激昂奋进的主旋律,是中华民族团结奋斗、自强不息的精神纽带和强大力量。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发表了一系列关于“爱国”的重要论述。习近平总书记在2012年参观《复兴之路》展览时说,国家好、民族好,大家才会好;在2018年北大师生座谈会上说,做人要有气节、要有人格,气节也好,人格也好,最重要的,爱国才是第一位的。因此,爱国主义是民族心、民族魂。

我国知识分子历来有浓厚的家国情怀,有强烈的社会责任感,“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这些思想为一代又一代的知识分子所尊崇。新时代学生的爱国主义体现就是认真学习知识,这是在为未来建设祖国奠定文化基础。爱国是一种信仰,也是初中学生必须拥有的能力,培育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通过音乐教育教学促进学生爱国情愫的实践,会使其为我们的精神家园注入灿烂的阳光。具备了这种能力,才能进入职场,为祖国的发展增加个人力量,做出贡献;步入老年,颐养天年,实现家庭的安定团结,进而实现社会的和谐。

通过音乐教育教学促进农村初中实践爱国情愫对学生进行思想道德教育非常有必要且意义重大。音乐教师是学生音乐教育的启蒙者和奠基者,理应担当起教育学生童蒙养正、修德立业、纯善至爱、防邪存诚的责任,为促进社会和谐、兴国安邦尽责。

一、熟悉农村中学生的特点,把握好其情感因素,为爱国情愫的实践奠定基础

音乐是情感的艺术。其魅力在于能给人们一个驰骋想象的空间和美好的心境,并获得一种惬意的情感艺术享受。情感因素能影响中学生音乐学习的兴趣、情绪以及学习动力,更对其情感需求有着极大的决定作用,因此,情感因素对于农村初中学生音乐学习至关重要。作为一名农村初中音乐教师,要熟知这个年龄学生的身心特点,了解他们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把握好他们的情感因素,正确引导他们,并很好地应用到实际音乐教学活动中。

(一)专注审美,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

审美性是音乐教育最基本的性质,决定了音乐教育在实施的过程中必须以审美为核心。情感体验和形象思维则是我们理解音乐,感受和评判音乐美的重要途径,所以,在音乐教育教学活动中,学生音乐审美能力的培养应放在首位。比如,在欣赏《空中鸟语》《梁祝》这样优美的音乐时,让学生感受美,但究竟美在什么地方,要让学生带着问题进行深度的审美体验。挖掘音乐学科的美,才能传授美。

(二)师生平等,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

良好的师生关系能激发学生良好的学习情绪,为学生的音乐活动提供帮助与支持。

(三)情景交融,创造最有利的学习环境

作为一名农村初中音乐教师,在音乐教育教学活动中,需创设情境,营造良好的学习气氛。情境教学、愉悦教育是不变的情感主题。要以情动人,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要适当地进行情感暗示,实现理智与情感的统一。教师要不断地创新教学,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

二、明确音乐作用,调节情绪,注入爱国情愫

音乐是一种艺术形式和文化活动,可以舒缓人的心情,起到陶冶人的性情、提升人的气质的作用。用音乐的方式为学生调节情绪,并注入爱国情愫,为未来的爱国情感培养奠定情感基础。

初中生学业紧张,课间休息仅10分钟,音乐课每周1课时,教材内容丰富,教学时间相对紧张,如何在有限的时间内通过音乐调节学生的情绪并注入爱国情愫,教师要在合理利用时间节点和选曲上下功夫。

课前两分钟播放精品音乐,通过音乐的功效,在学生心中注入爱国情愫,从七年级至九年级三年的时间里,教师要甄选中国各个时期的代表乐曲,给学生的爱国情愫培养营造氛围。

三、通过我国历史上重要时期的音乐作品体验爱国主义情感,挖掘爱国主义教育因素,培养爱国主义情怀,强化爱国主义情愫的培育,达到爱国主义教育目的

近现代历史上最艰难的时期、1998年抗洪及2008年汶川地震等,音乐一直走在最前沿,音乐工作者用原创音乐作品为祖国助威,学习这些代表作,更能引发学生的情感共鸣。

大量的音乐作品能对人民大众的思想、心理起到引领和疏导的作用。当人类遭遇灾难时,好的歌曲都是精神支柱。这些歌曲激励心灵,承载着人类不屈不挠的精神。纵观历史,音乐教育激发下的爱国思想气贯山河。

在常规教学活动中,开展“每课一歌·咏唱经典”爱国音乐教学活动,充分利用开课5分钟学唱爱国歌曲,每节课学习一首,可以潜移默化、循序渐进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达到教育目的。

四、根据教材内容,拓展、升华爱国精神

(一)通过歌唱教学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

歌唱教学是中学音乐教学中经常使用的课程类型。歌唱教学的一个重要任务就是通过歌曲的艺术形象感染和教育学生,进而达到感受美的目的。面对农村初中学生现状,教师要努力挖掘爱国素材,充分调动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七年级第一单元主题为“我们是春天”,研究者在设计教学时,在教学目标中拓展渗入爱国情愫;在设计“春天又来临”教学时,让学生把对祖国的感恩之情进行歌词創编并演唱,升华歌曲教学。教学《樱花》时,设计身处日本的中国人和华人华侨捐助时的经典留言“山川异域,风月同天”“岂日无衣?与子同裳”“青山一道同云雨,明月何曾是两乡”的配乐朗诵,既学习了歌曲,又领悟了中国语言的博大精深,更体会了《樱花》的当下意义,并正确辨识身处日本的华人远在他乡依旧爱国情愫满怀的情感,爱国不分环境、地位。在设计《外婆的澎湖湾》演唱教学时,着重体现台湾人民回归祖国的迫切心情和祖国维护统一的决心,让学生明白,台湾是祖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作为新时代的中学生,一定要明志,用自己的力量支持祖国统一。

在教学中,融入“学校音乐教育新体系”,使学生不仅喜欢演唱歌曲,更能通过声势、律动相结合的创新教学达到演唱、表演、体验、情感升华的教学效果,通过这种方式的演唱教学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

(二)充分利用欣赏教学渗透爱国情感

欣赏教学是初中音乐教学中的一个重要学习领域,在教学中,以发展、激励、发现为指导思想,努力让学生在音乐课堂中产生兴趣、培养能力、陶冶情操,并在作品中渗透爱国情感,从而达到促进学生审美能力的提高和對祖国、世界的热爱。“八音和鸣(二)”欣赏春秋战国时期的器乐作品,在设计教学目标时,渗入“家”“国”的原始概念,让学生懂得爱国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在欣赏《楚商》时,设计爱国诗人屈原的《离骚》和舍命救国,体会“编钟”“编磬”乐器的特殊使命。在欣赏《天路》时,重点介绍演唱者的相关事迹,让学生学习她不仅技艺精湛,更无私奉献、胸怀天下的爱国情怀。《红旗颂》完成计划内教学时,可加入方舱医院手持小红旗舞者的视频,再次感受和平年代病魔面前红旗赋予白衣战士生命的意义。

在欣赏教学中,由浅入深,从不同层面给学生渗透爱国情感。

(三)合理利用器乐演奏培养爱国思想

初中器乐教学教材中涉及的面广、种类多,形式丰富多样。设计七年级小提琴曲《思乡曲》一课时,可结合撤侨事例说明其不仅感染着国人,更赢得了世界人民的赞美。演奏《思乡曲》主题音乐,深刻感受祖国的伟大与欣欣向荣,一曲思乡全曲颂,表达深深的爱国之情。教学八年级“第五(‘命运)交响曲第一乐章”时,教师示范,有演奏能力的学生可现场演奏,赋予《命运》新时代的生命力。

(四)在活动与练习教学中培植学生的爱国情愫

试唱教学可设计以爱国歌曲代表作为主旋律,将爱国情愫潜移默化植入学生的心田,厚植家国情怀。

五、依托革命纪念日、传统节日及教师节开展班级音乐会和诵读活动,厚植爱国情怀

以独立教学班为单位,充分利用“五四”青年节、“七一”建党节、“八一”建军节、“十一”国庆节设计配乐朗诵活动,增强民族自豪感;利用传统节日及教师节开展校园艺术节活动(古诗词咏唱、革命歌曲合唱比赛),并面向全校学生厚植家国情怀。

如可在音乐教育教学活动中充分发掘学生的艺术才能,设计创编主题校园艺术节“阳光下成长·我唱山歌给党听”,共四个篇章十四个主题来展现中国共产党的百年征程。通过本次艺术节展演活动,进一步坚定中学生的理想信念,增强其实干、担当精神,促使青少年学生把豪情壮志转化为新时代奋进的不竭动力,将爱党、爱国、爱校情怀转变为启航新征程的活动实践。希望他们在今后的学习、生活中,以饱满的激情、崭新的姿态积极参与艺术活动,奋发学习,为祖国的建设增添一抹亮色。

参考文献:

[1]胡洪刚.对建国以来学校音乐教育改革的研究[D].曲阜:曲阜师范大学,2009.

[2]高洁.浅谈中学生音乐教学中情感因素的把握[J].音乐教育与创作,2012(1).

[3]周海宏.音乐与其表现的世界[M].北京:中央音乐学院出版社,2004.

[4]多纳德·霍杰斯.音乐心理学手册[M].刘沛,任凯,译.长沙:湖南文艺出版社,2006.

注:本文系甘肃省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2020年度一般课题“农村初中音乐教育教学促进学生爱国情愫的实践研究”(课题立项号:GS[2020]GHB0664)的研究成果。

猜你喜欢
情愫爱国爱国主义
爱国拥军矢志不渝 扶危济困不遗余力
写意情愫缱绻心头炽
感爱国事,承爱国志
在疫情大考中彰显爱国主义力量
我的硬笔书法”情愫“
爱国是心中唱不完的歌
爱国主义教育
爱国主义教育
一位维吾尔族老人的关爱情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