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不曾远离,也不会远离”

2022-05-30 01:24朱东君
环球人物 2022年15期
关键词:学雷锋雷锋

朱东君

2016年3月,辽宁省东港市碧海小学学生高举雷锋画像。

雷锋过时了吗?

他所处的时代正渐渐离我们远去,他生活的场景与年轻人的差距越来越大,他是上一个时代的人物。

但有人大声说,不,雷锋没有过时!在他们的讲述中,雷锋的形象逐渐清晰,那是一个人,是一群人,是一系列历久弥新的文化形象,是一种精神。“他”依然生活在我们身边。不曾远离,也不会远离。

“学雷锋是为了一起过好日子”

孙茂芳今年80岁了,背有些佝偻,腿脚也不太灵便,但迎面走来,你仍会注意到他的那股精气神——一身军绿色衣裤,背着军绿色挎包,帽子上是雷锋头像,胸口别着的红色徽章上也是醒目的雷锋像,徽章下方的字是“东四街道孙茂芳志愿服务队”。这与他的一个外号相呼应——“京城活雷锋”。“学雷锋默默无闻不行,就是要大张旗鼓的,要利用各种场合去宣传。了解的人越多,做好事的人也越多,是吧?”老先生的底气很足。

见到孙茂芳,是在“‘当代雷锋孙茂芳工作室”。工作室有三个定位:“当代雷锋”精神的传播室;志愿服务团队的孵化室;爱心助人温暖的传递室。2013年,孙茂芳获全国道德模范称号。2014年,他又被中央文明委授予“当代雷锋”荣誉称号,是全国获此殊荣的第三人。虽然学雷锋已近60年,但他觉得自己学雷锋刚开始,“在学雷锋的路上只有起点没有终点”。

2022年7月19日,孙茂芳在“‘当代雷锋孙茂芳工作室”接受本刊记者专访。工作室外墙上的照片记录了他多年来的善举。(本刊记者 侯欣颖 / 摄)

我现在每天还在学习,写日记,记下学习雷锋的心得。比如前两天别人开车送我回家,我就写下感想,爱别人是德,被别人爱是福。以前我帮助别人,现在人老了,人家帮助我,幸福。

1942年,我出生在浙江象山,9岁时,母亲去世。去世前,她留给我三个字“做好人”。做好人就成了我一生的志向。1964年,我当了兵,那时向雷锋学习的活动已经轰轰烈烈展开了。我做好事总抢在别人前面,早起扫地、抬水,休息时帮农民割稻子、抢收粮食,入伍第一年就被评上五好战士,入了党。后来当班长、当排长、当指导员,我都带领战友学雷锋,连队也被评上四好连队。

上世纪70年代,我调到北京军区总医院(现陆军总医院)工作,负责军民共建。原来这里的军民关系不是特别密切,我就带着战士们去老百姓家里做好事,号召大家创建五好家庭、文明院。在这个过程中,我也了解到好多困难户的情况,我们就让医生与困难户结对子,军民关系越来越好。后来我们部队和周边地方单位都成为全国军民共建先进单位。1997年,我被提拔为总医院的副政委,2000年退休。

这些年,我在各类表彰活动中受到习近平总书记三次接见。在获得第四届全国道德模范称号时,我戴了很多勋章,习总书记看到就说,老同志这么多奖章,不容易啊。我回答说,都是党给的,人民给的。习总书记很高兴:“为人民服务。好!光荣!”

新时代践行学雷锋,我认为要更新观念,处理好几组关系。首先是大与小的关系,大事要参与,也要从小做起。我一辈子都在坚持“五小学雷锋”。一是做宣传雷锋精神的“小种子”。我从部队播起,播到全国、播到家乡、播到高校、播到边防。退休后,我在全国各地做了几千场报告,听众几十万人。二是做照顾孤寡老人的“小棉袄”。我先后照顾过近30位孤残多病老人,为他们送饭,洗衣,推着他们晒太阳。我照顾一位孤寡老人11年。她问我,你为什么对我那么好。我说,我是你的儿子,儿子不对娘好对谁好,我是共产党员,共产党员不对老百姓好入党干什么。她一下就哭了。老人去世前,让我把她的骨灰埋在长城边。后来我连续20多年为老人扫墓。有人问我,你怎么老惦记老太太。我说,我惦记的不是老太太,我惦记的是雷锋精神,是共产党员的良心。三是做残障人士的“小拐杖”。这些年,我先后扶助了十多位残疾人。我照顾一位盲人直到去世,去世前,他要求带走我的名片,捐献他的遗体。四是做照亮希望的“小油灯”,帮助贫病的人解决生活困难。五是做传递美德,润物无声的“小雨滴”。我给青少年开德育课,办起志愿服务岗亭,还有义务打气站,带领小学生为骑行的人提供打气服务。事情虽小,但可以锻炼孩子与人交流的能力,培养他们学雷锋做好事的意识,在帮助别人的同时快乐自己。

新时代学雷锋,我觉得还要处理好出名和不出名的关系。现代社会,了解雷锋的人并不是很多,我们应该利用各种场合去宣传,让雷锋精神家喻户晓。我学雷锋就要“出名”,要宣传。我挂着雷锋的像,戴着雷锋的帽子,背着雷锋的包,穿着雷锋的衣服,发放学习雷锋的名片。宣传雷锋不是宣传一个人,是宣传一种精神。

再有,我认为新时代学雷锋还要处理好吃苦与享受的关系。过去我们总是讲雷锋缝缝补补,现在经济条件好了,我认为学雷锋可以提倡幸福、享受。条件允许的情况下,该吃好的吃好的,该住好的住好的,不能一讲学雷锋就是吃苦,有一种受苦感。艰苦奋斗的精神不能变,但现在要是还提倡吃地瓜干、喝酱油汤、穿草鞋,就不合适了,现在学雷锋是为了一起过好日子。

最后,还要平衡好冲锋和安康的关系。過去提倡学雷锋,特别是年轻人,讲带头干。现在我提出,老年人应该注重保健,锻炼身体,自己吃得好,身体好,安康,就是对社会的贡献。

有了这些新的理念,我觉得可以更好地宣传和实践雷锋精神。

“先像雷锋一样做人,再像雷锋一样做事”

与湖南望城区“五星级雷锋志愿者”齐文英联系时,她负责的同心园社区“雷锋号”青少年关爱家园夏令营正在热热闹闹进行中。夏令营的主题是“雷锋家乡学雷锋”,参加的孩子来自她所在的社区。7天的活动,围绕“学雷锋”开展绘画、朗诵、微团课、手工等不同课程。每天课前孩子们要学习10分钟《雷锋日记》,课后还要学唱10分钟《学习雷锋好榜样》。上课的“老师”大部分是招募来的高中生。齐文英要对这些志愿者做岗前培训,明确岗位职责,如果看到谁的志愿服务不合格,她还会提出批评建议。

1985年出生的齐文英爽利干练,工作、家庭、志愿事务安排得满满的。如果不是她自己提到为了志愿活动坚持开车,结果被医生建议多休养,你很难想起她身体上的不便。齐文英出生于湖南湘潭农村,自幼患小儿麻痹症,她相信知识改变命运,一路读到硕士,从古代文学专业毕业。2012年初,即将毕业的齐文英进入一家福利企业实习,企业里残障员工占比超过35%。从这里起步,齐文英先是关爱残障人士这一特殊群体,又渐渐融入更大范围的志愿活动中,成立了“齐文英工作室”,为社区里的孩子免费讲国学课,开设夏令营,又在2021年成为望城区志愿者协会会长,号召上千名志愿者投身到乡村支教、无障碍环境建设等公益活动中。

2021年6月,齐文英探望她长期帮扶的一对脑瘫双胞胎儿童。(受访者供图)

2021年6月,外籍留学生参加“ 艺爱望城· 筑梦乡村”志愿活动。(受访者供图)

我是新望城人,从长沙的大学毕业后,我和爱人把家安在了望城区。望城是雷锋的故乡,一到这里就可以看到巨大的雷锋头像,不管是大街小巷还是田间地头都有雷锋元素。我所住的小区进出门都有雷锋像,游乐场也有雷锋像,路灯上有学雷锋标语,此外还有雷锋纪念馆、雷锋大剧院、雷锋公园、雷峰学校、雷锋路社区、雷锋大道、雷锋农场、雷锋超市,等等。第一次在社区里看到雷锋超市,我很好奇,进去一看,才知道这里是专为弱势群体提供油、米、被子、衣服等救助物资的。

望城的孩子对雷锋也很了解。我在上课时,问他们雷锋的原名是什么,家乡在哪里,哪一年牺牲的,让他们说一说雷锋的故事,孩子们都知道。我说有志愿服务活动,孩子们也会积极报名。我问雷锋精神是什么,孩子们都能说出来助人为乐。不过我要再追问,除了助人为乐,雷锋精神还包括什么,很多孩子就不知道了。

其实雷锋精神不只有助人为乐,还有爱国爱党、奉献人民的爱国精神,立足本职、在平凡的工作中创造不平凡业绩的“螺丝钉精神”,苦干实干、不计报酬、争做贡献的艰苦奋斗精神,以及善于学习、刻苦钻研、敢于创新的“钉子”精神。这些精神都是值得我们去宣传和弘扬的。

怎么弘扬?我觉得应该分年龄,分阶段,分场合。先教孩子们像雷锋一样做人,等他们力所能及的时候再教他们像雷锋一样做事。像雷锋一样做人,就是要从小面对困难坚强勇敢、面对生活乐观向上、面对学习探索追求,“干一行、爱一行、钻一行”,只有真正掌握本领和技能,让自身强大起来,才谈得上去帮助别人,奉献社会。

在担任望城区志愿者协会会长后,我就想着要以雷锋为主题,开展一系列活动。针对大学生,我们有宣讲活动,我会结合自己的经历给大学生做励志教育,会请老兵讲报国情怀,也会请一些返乡成为“新式农民”的年轻人给大家讲一讲乡村振兴——雷锋当年其实也是“新式农民”嘛!

我们鼓励大学生参与到志愿活动中,我们也提供了这样的项目和机会,让他们可以把理论和实践结合起来。比如其中一个项目是“艺爱望城·筑梦乡村”,我们招募一批艺术教师做志愿者,走进望城的乡村少年宫开展支教活动。我们开出课单,包括国学、美术、非遗、科普、音乐、围棋,等等,根据少年宫提出的需求,派相应的老师过去。每堂课都配备了助教,就是大学生志愿者。

这些少年宫很偏远,过去舟车劳顿,有的志愿者晕车都吐了,但他们还是坚持做这件事。我记得有国画老师回来说,很多孩子是第一次见到毛笔。还有围棋课,很多孩子也没有接触过。孩子们上这些课觉得很新颖,很开心,上完一课,就问老师下次什么时候再来。这样的公益活动,真的让我们看到了价值和意义,我们也会继续做下去。

针对望城区里的青少年,我们开展的活动比较多,包括“源之少年”体验营、“雷锋少年”集训营和“五美少年”特训营。体验营主要是利用当地资源。我们会带着孩子走访望城的雷锋纪念馆、国防教育基地、消防救援大队、团山湖农场,还会带他们拜访雷锋生前的战友,等等。这个活动非常火爆,每一次我们都要限制参加人数。集训营的活动和体验营类似,不过我们对接的是家委会,参加的孩子以班级为单位,活动结束会让孩子写下日记。我们对接了100多个家委会,每个班级50个孩子,覆盖的孩子已经有好几千。特训营则会开展更有针对性的项目,比如与患有自闭症的孩子结对子,这是需要长期参与的项目。参与的孩子感受都特别深。

当今天再唱起《学习雷锋好榜样》时,我发现雷锋精神其实都蕴含在这首歌里,“忠于革命忠于党”“爱憎分明不忘本”“立场坚定斗志强”“艰苦朴素永不忘”“集体主义思想放光芒”。雷锋精神在今天应该说是历久弥新。以往我们说学雷锋、做雷鋒,可能更多的是个人行为,弘扬的也是个人的无私奉献精神。但是现在学雷锋、做雷锋更多是团队精神,“学雷锋家庭”“学雷锋组织”“学雷锋社区”“学雷锋单位”越来越多,当下正是集体主义思想放光芒的时代。

“‘雷锋无处不在”

抚顺市雷锋基金会秘书长褚士奇也经常去各地宣讲,介绍雷锋生平,宣传雷锋精神,针对大家关于雷锋的困惑和质疑做交流。“我之前去河北衡水,本来只安排了一场讲座,结果这个单位也找我去,那个单位也找我去,我一个礼拜也没回来。”与一般宣讲不同的是,褚士奇还会多带一个行李箱到现场,里面都是他的精品收藏,“比如在雷锋生前就报道过他的报纸,还有一些新颖的物件,让大家看到向雷锋学习不是从毛主席题词之后才开始的。”

褚士奇和雷锋结缘始于上世纪80年代,他进入抚顺望花区的政府机关工作。望花区是雷锋部队营房所在地,当地学雷锋气氛浓厚,褚士奇喜欢写写画画,常被找去制作相关板报或宣传板。在找资料的过程中,他发现雷锋故事、雷锋日记有不同版本,便开始留意收集。之后又发现不仅仅是书报,很多物品上都有雷锋头像等标识,便开始了系统收藏。他说自己三室一厅的家基本上被雷锋“占领”了。

2019年5月,褚士奇在宁夏银川宣讲雷锋精神。(受访者供图)

褚士奇家中摆放的雷锋相关藏品。(受访者供图)

我收藏的报道雷锋的报纸摞起来比我人还高,其中有30多张是1960年到雷锋去世前发行的,其中最珍贵的应该是沈阳军区的《前进报》,那是最早宣传雷锋的报纸。

我收藏的关于雷锋不同版本的书刊有3000多册,其中雷锋故事和雷锋日记比较多,雷锋日记我有200多個版本。早期的雷锋日记比较薄,近年出的内容更全。还有各类雷锋传记,以及宣传雷锋精神、号召向雷锋学习的书。其中比较精品的,是我们国家少数民族语言版本和外文版本的图书。前者有朝鲜文、蒙文、傈僳文、维吾尔文、哈萨克文的,后者有英文版、日文版、俄文版的,像在日本,就出版了《雷锋物语》。此外,盲文版本也有。最近我们抚顺市雷锋纪念馆又出了英汉对照版本的《雷锋日记》,我觉得这是一种很好的形式。文艺方面的还有诗歌集、歌曲集、连环画、剧本……各地教材中有雷锋故事的也不少。

关于雷锋的邮票、邮戳、明信片、信封、信纸等邮品类的藏品同样很多,基本上全国各地发行的雷锋邮票包括个性化邮票,我都收集到了,有30多版。我自己还参与过雷锋邮票的设计,选用的是雷锋照片。雷锋邮票多数以雷锋照片为主图。

雷锋的宣传画我收集了100多幅。在上世纪六七十年代,雷锋形象会出现在年画上,画面比较喜庆。后来宣传画大部分是展现雷锋事迹的,倡导文明,号召大家助人为乐。再后来还会出现一些有时代特色的口号。现在宣传画少了,主要是用照片展示了。

我刚开始收藏的时候,没有网络,基本上是在各地旧货市场、书摊、古玩店、钱币邮票市场搜寻,只要发现与雷锋相关的,就一定会买下来。我有一套中国最早的、印有雷锋形象的电话磁卡,一共4张,面值分别是30元、50元、100元和200元。我最初只收到了前三种面值的,那张200元的一直找不到,最后还是在北京淘到了,终于集齐一套。

在我们当下的生活中,雷锋形象可以说无处不在。水具类的有水壶、水杯。文具类的有书包、铅笔盒、本子、尺子、量角器、垫板、文件夹。光带有雷锋形象的笔记本我就有300多种。带有雷锋形象的衣帽同样很多。帽子我有几十种,最早的是小孩子的帽子,现在有很多学雷锋志愿者的帽子。衣服有文化衫、马甲,还有不少来自雷锋幼儿园、雷锋小学、雷锋中学的校服。另外还有带有雷锋形象的纸袋、布袋、塑料袋、书包、挎包。各种徽章、奖章、纪念章我有1000多枚。前两天我去我们这里的雷锋学院,还买了两个带有雷锋形象的玻璃水杯,这算是我最新的收藏了(笑)。一些新出现的电子产品上也会有雷锋形象,比如U盘、充电宝。U盘我有几十个了。我觉得这体现了雷锋的影响力。

左图:2016年3月,两名学生从广西桂林医学院雷锋超市借用自行车。右上图:2021年5月,济南市历下区一面墙上,由一颗颗螺丝钉组成的雷锋头像。右下图:2022年3月,在河南省商丘市“学雷锋·我先行”志愿服务月活动启动仪式现场,“ 雷锋”泥塑深受市民喜爱。

总的来说,与雷锋相关的藏品可以分为两大类。一类是历史类的,比如当年的报纸、杂志,这一类应该广而告之,知雷锋,才能学雷锋、爱雷锋。另一类就是带有雷锋形象的各种物品,这也是好事,可以通过潜移默化的方式,对年轻人产生影响。

就我所知,目前全国收藏雷锋相关物品的藏友有200多人,除了云南、海南、西藏和台湾,其他各省都有。五六十岁的藏友比较多,也有“80后”。我们在全国各地办了好几次联展,去过抚顺、鞍山、北京、营口、望城、金华、石家庄,大部分是雷锋曾经生活或工作过的地方,我们还会和雷锋事迹的见证人和研究者交流。这些展览在社会上也取得了非常好的反响。前几天我还听新疆朋友说,现在新疆有三处地方正在办雷锋相关展览,分别是乌鲁木齐、塔城和伊宁。他们有的和政府合作,有的和学校合作,大家把雷锋的宣传做得挺好。

越收集与雷锋相关的物品,越了解雷锋,我对雷锋就越崇敬。他牺牲的时候才22岁,文化程度不高,但他所展现出的大公无私,他的“把有限的生命投入到无限的为人民服务中”,他的思想深度和胸怀,都是非常难得和了不起的。如果我们的社会中,像他一样有思想、有抱负、高素质的人多了,对我们的民族和国家都大有好处。

习近平总书记来抚顺考察的时候,指出“雷锋精神是永恒的”,要“把雷锋精神代代传承下去”。在新时代,我们应该与时俱进,求真务实地弘扬好雷锋精神,学习雷锋精神的本质,把雷锋精神与时代结合好。

猜你喜欢
学雷锋雷锋
助人为乐的“小雷锋”
接过雷锋的“枪”
雷锋章在3月闪耀
请叫我雷锋
学雷锋做最好的自己
写给雷锋
学雷锋,他们一直在路上
学雷锋 知感恩
他们二十四年学雷锋
学雷锋好榜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