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生物大单元教学设计例谈

2022-05-30 01:58刘永
中小学班主任 2022年16期
关键词:大单元教学高中生物教学设计

刘永

[摘要] 本文将大单元设计理念与高中生物教学相结合,阐述了大单元课程设计特色及其在生物学科核心素养培育中的重要运用。具体内容以人教版高中生物教材必修一“细胞的生命历程”一章为例,对高中生物大单元教学设计的新思路提出相应的建议,在生物课堂教学中导入大单元教学策略,让生物课堂的有效性与活力全面展现,促进学生在生物课堂上真正学有所得。

[关键词] 高中生物;核心素养;大单元教学;教学设计

一、高中生物大单元教学的意蕴

当前,部分教师在进行高中生物教学时,依然采用传统的教学方式,仅是简单地按照课时为教学单位,不能有效地将生物学科知识进行分析与处理。在此情形下开展课堂教学,容易将知识体系分裂成孤立的知识点,这样就无法帮助学生对生物学科的知识体系进行有效的建构,更谈不上生物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最终导致学生难以建立正确的生物学观念。而大单元课程是介于传统教学设计与现代课程设置之间的一个中观层次课程,侧重于把传统教材中的分散教学内容加以有机融合和归纳,进一步扩展了生物教学的范围边界。所以,从教育经验出发,开展大单元生物课程教学主要具有以下含义:其一,以单元为线索进行生物教学,可以有效转变教师传统的生物课堂观念,让教师冲破传统思想束缚,进而在长时期、深层次的整合视角上实现生物学课程整合,使教学内容更加组织化和结构化;其二,在大单元生物课程当中学生的复习时限将被延长,复习过程也被进一步细分,促使知识点间的内在联系得以加强,可以从主观上降低学生的复习难度,使生物教学过程得以更为高效、更加完整。

二、高中生物学大单元教学设计的策略

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推进,传统的教育思想已经不能满足当前的发展需要,当下的教育发展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学科核心素养非常重要。高中生物学科核心素养主要分为生命观念、科学思维、科学探索和社会责任四大方面,这四者之间互相渗透、相互连接,共同构成了高中生物核心素养的有机整体。要想切实培养学生良好的核心素养,需要给予学生适当的教育引导,如此可以帮助学生在学业过程中自觉形成上述的素质和专业品格,进而让他们逐步走向更高阶的学术思考,从而引导他们逐步完善生物课程的学习能力。

本文以人教版高中生物教材必修一第六章“细胞的生命历程”为主要教学案例,作为高一生物教材中的重点内容之一,其主要内容包括细胞的增殖、细胞的分化、细胞的衰老和凋亡三个方面。高一学生的特点是抽象思维能力和综合思维能力较强,同时对生物课程的学习也有着浓厚的兴趣。他们在初中曾学过“细胞通过分裂产生新细胞”的内容,但是对此了解得很浅,没有深入到细胞分裂过程的水平。因此,教师在设计大单元教学过程中可以充分利用学生的知识基础并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改善相应的教学策略,使新知识有效地整合进学生原有的知识网络中,使学生的生物学科知识体系得到扩充和发展。

(一)合理确定大单元教学主题

教学主题是教学设计过程中的重要出发点,合理确定大单元教学的主题,能够为教师的课堂教学效果提供保障。由于高中生物知识体系相对复杂,其本身所包含的教学内容范围也就比较宽泛,而如果呈现缺乏核心的教学主题则很容易使学生走向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的认知误解。生命价值观是生物学科核心学科素养的重要组成之一,在确定大单元教学主题的过程中,教师应将生命观念融入教学过程中,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生命价值观。因此,在生物学科核心素养理念的指导下,生物教师首先要合理确定大单元的生物教学主题,然后全面地针对教材内容和学生的实际掌握情况,对生物单元基础知识点进行划分与总结,使学习内容和条理更加清晰明确,进一步为学生的知识掌握创造坚固的基础。“细胞的生命历程”这一章,课本内容着重讲述了细胞的成长、繁殖、分化、凋亡、细胞坏死与致癌等生物反应的过程,知识内容相对复杂,这就需要学生本身具有一定的理论基础与生物学知识经验。笔者在教学过程中以“细胞概念的发展”为主题开展了大单元教学,并利用各类概念内容与课堂教学展开密切联系,引导学生经历实际探究过程,进而形成更高层次的概念内容。这样的设计让课堂教学有章可循、有据可依,循序渐进,一步步掌握生物学基础知识的概念内容,从而掌握与生物学知识的内在联系,涵育生命观念。

(二)精心设计大单元教学目标

生物学科核心素养中,科学思维能促进学生崇尚并有效形成科学的认知方式,帮助学生对生物学科知识进行有效的归纳、概括、演绎、推理等。在单元教学设计环节,教学目标是教学设计的核心和灵魂,也是教学策略制定及教学评价实施的依据。教师在设计大单元教学目标的过程中,需要将科学思维潜移默化地融入教学过程中,为学生后续学习打下基础。基于高中生物学科的核心知识点,教師应基于学科教材的特点进行精心策划,一方面要减少对课本内容的照本宣科,另一方面还应与学生的学习能力和阅读理解能力相适应,以使课程教学目标既源于教材又高于教材,让学生在课程中切实地从原来知识水平上得以提高。因此,在“细胞的生命历程”课堂教学过程中,笔者在选定好了教学课题之后,就分析和设定三个更加具体的、可研究的、可实验的课程目标:其一,利用生物课本中的图片和实验理论,引导学生模拟有丝分裂过程中细胞染色体的活动状态,使其能够更好地呈现出遗传在亲代与子代细胞中的一致性,帮助学生更好地加深对知识、概念、理论的记忆。其二,利用洋葱根尖制作临时装片,引导学生认真观察,明确细胞的有丝分裂特征。其三,描述细胞的无丝分裂,说明细胞的分化。其四,透过研究生物细胞的生命发展史,谈一谈人类身体衰老、肿瘤与发育等实际问题,借助这种逻辑清晰、层级合理、不断递进的教学任务导向,使教学目标始终保持在正确方向上,让学生可以加强生物知识与生活之间的联系,积极运用科学思维,将核心素养的培养落实在日常教学活动中。

(三)巧妙编排大单元教学内容

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推进,生物教师在开展大单元教学设计的过程中,需要依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将教学内容进行充分的编排,从而保障教学的有效性。在内容编制的过程中,教师需要科学地设计好各个课时的教学内容和问题,以便于课程教学过程中实现环环相扣,保障学生可以在学习过程中更好地吸收知识并加以巩固,实现生物学习水平的提高。在核心素养的教育引导下,科学探究精神能够更好地引导学生发现现实世界中的生物学问题,并进一步引导学生积极地参与生物学课堂教学中,进而更切身地体验生物知识点的形成过程,从而提高对生物学科的兴趣。根据生物学科核心素养教育导向,笔者在生物教学中注重实践性与价值性,以突出主题功能为主,并精心安排实验内容,由此提高了课堂趣味性。以“细胞的生命历程”教学为例,在确定了大单元概念与目标之后,进行具体的教学活动,即利用多媒体教学系统呈现苹果树的全部生长发育过程,包括植物最初的萌芽、生长、成茎叶、开花、结果成熟和衰败死亡,构成了植物的整个自然生长发育过程中的一个个场景,以此来增强学生对细胞生命过程的认识。在此基础之上,又围绕本单元知识重点展示了受精作用、胚芽期生长和发育过程,以及形成胚后的生长发育过程三个不同的时期,通过大单元课程教学,增强了学生的独立性,帮助学生对生物现象进行观察、提问及实验,在多个维度上提高教育水平。此外,在实际课堂教学中,教师也应依托课程的学习任务,引导学生对相关知识进行深入探讨,将课内任务逐步向课外拓展。

(四)精准创设大单元教学情境

现阶段,有研究学者认为:课程核心能力是一门无形化素养,其并不是由教师通过直观讲述传递,而应该通过情景感受协助学生自身生发感悟并理解。所以,教师必须转变以往灌输式的教学方式,尽量避免直接对每个学生进行知识点填充,而是为每个学生合理设计出大单元的课堂情景,把单一的生物学知识点有机纳入丰富多彩的课堂教学情景之中,从而改变学生对传统生物教学枯燥乏味的刻板印象,让学生可以在情境中发挥主体能力,逐步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并通过系统且形式各异的学习材料呈现,将问题更加层次化,从而实现学生知识、能力和情感递进式的发展。在生物学科核心素养的支撑下,这种基于实践教育情境创设的大单元教学能使学生更好地感受社会责任,并探索处理日常生活中与生物学有关的问题,同时也在反思中进一步提升科学思维并提高科学探究的能力。例如,在“细胞的生命历程”的教学过程中,通过将人体细胞的三个生长和发育的过程分别进行比对,形成与课本单元内容相近的学习情境并进行课堂引导,带领着学生经过自我反思来确定一个核心问题,并通过利用各种形式的课外学习活动材料使这个核心问题变得更加细化。学生尝试通过层次化提出的新问题开展有针对性的问题探索活动,最终把核心问题全部解决。由此可见,大单元教学可使学生透过反思逐步提升其逻辑思维和探索能力。

(五)不断改进大单元教学评价

教学评价一直是课程设计的重要组成部分,在进行高中生物大单元课程设计的过程中,详细的教学评价有助于教师掌握课堂教学反馈,调节课堂教学活动,丰富教学模式,达到提高教学质量的目的。因此,教师在生物学科核心素养理念的指引下,更要从整体上保持大单元课程评價的合理性、全面性和有效性,改变以往只强调结果、不强调过程的简单评价体系。教师可以积极引进生成性评价这一多元化评价标准,强调以学生发展目标为中心、以大单元课程为基础、以学科核心素养为导向,以此让课程、教学、评价能够更深度结合,为学科教学的长期发展注入新的活力。“细胞的生命历程”教学中,教师需要在对学生进行主题教学、课程目标探索及感受课程情景的过程中,对学生做出过程性与生成性评价。例如,面对当前的肿瘤发病率较高等社会热点话题,教师可以让学生开展独立探究,改变以往的由教师评价的方法,并指导学生开展互动评价,从而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心。对于部分实践技能类的课程,要求学生在规范完成实践作业、成果记录和结果分析的基础上,根据出现的问题给出判断与分析,并对实践过程加以完善。这样的评价方式,以学生为中心,更注重学生的学习过程,同时也没有忽略对学习结果的检测。这样的评价方式培养了学生的科研探索能力,同时也推动了教师教学水平的提高。

综上所述,生物学科核心素养教学更注重培育学生的科研素质与正确价值观念,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将生物学科的知识内容整合为一个大单元并进行科学设计,以更好地为教学效果提供保障。在大单元课程教学视域下,教师应全面运用思维导图、微课、多媒体等现代化教育手段,设计出科学合理的教学计划,根据学生的认知结构,组织开展相应的学习活动,使学生主动建构概念体系,最终提升学生的概念建构能力。

[参考文献]

[1]陈艳梅.基于高中生物学科核心素养的大单元教学设计探讨[J].考试周刊,2021(29):119-120.

[2]刘华.高中生物主题单元教学深度学习过程的构建与实践[J].考试与评价,2020(06):143.

[3]车亚莉.指向核心素养的单元教学设计:以“细胞的分子组成”单元为例[J].生物学教学,2021,46(12):23-26.

[4]卢晓燕.项目化主题单元教学的探索[J].河南教育(教师教育),2022(03):69-70.

猜你喜欢
大单元教学高中生物教学设计
初中历史大单元教学的实践与探索
浅谈以“类化”思维改进中职语文教学的基本方法
基于大单元教学的初中语文课外阅读有效策略
试论高中生物教学中学生主动学习的措施
分析高中生物的绿色生物实验
高中数学一元二次含参不等式的解法探讨
高中生物解题教学中应用化学知识的可行性研究
“仿真物理实验室” 在微课制作中的应用
翻转课堂在高职公共英语教学中的应用现状分析及改善建议
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