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中学化学课程的化学核心素养实证研究

2022-05-30 03:38孔尕明
新课程·上旬 2022年15期
关键词:中学化学化学核心

孔尕明

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提出核素养能力这一教育理念,教师需要将其作为教育工作重点,根据相应的学科对学生实施针对性的核心素养能力培养,以此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基于此,本文主要就当前中学化学课程的化学科学素养教学进行重点探究和分析,以期能够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深入落实课程教学改革工作。

化学作为中学教育中必不可少的一门学科,在推动社会经济发展中发挥重要作用,因而对此课程的专业人才需求也较大。随着课程教育工作的不断发展,对学生化学核心素养提出明确要求,教师需要予以重视,做好培养学生化学核心素养的教学工作。为了能够切实做好对学生化学核心素养的培养工作,教师要结合具體教学内容和学生各方面情况,采取合理的教学形式,确保学生学习需求都能得到满足,进而激发其学习化学这门课程的热情,积极、主动地参与课堂教学活动。

一、中学化学的核心素养能力概述

众所周知,核心能力目标就是为社会经济发展培养所需人才,促进社会精神文明建设。化学作为中学教育和实践的重要学科,涉及多个领域的科学内容,因而在促进人类发展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根据科学研究和社会实践这两个角度,化学可划分为具体的要素,分别是宏观识别、微观分析、化学反应等。在化学课程学习中,学生首先需要对相关材料进行综合分析,研究化学变化,同时还可对化学模型进行适当的辩论,并收集证据,进行假设和论证,并建立相应的化学模型,这样能够更好地解决复杂的化学问题。化学课程本身就是以化学为基础,无论是涉及的知识内容还是思想都是课程教学中必不可少的部分。对学生而言,他们不仅要掌握基本的化学知识,而且能够灵活应用在实际生活中,切实提高实践能力。

二、中学化学核心素养培养的重要性分析

教师在化学核心素养下进行课程教学,不仅能够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还可促进其后续发展,由此可说明在中学阶段培养学生化学核心素养具有重要意义,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一)有利于推动中学课程教学改革的发展

在现阶段中学化学教学工作中引入核心素养这一理念,可进一步提升学生学习化学这门学科的兴趣,同时还可在此基础上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为其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提升奠定良好的基础,这极大地满足课程教学改革发展目标。

(二)促进教师教学水平的提升

对化学教师而言,其自身水平关系到教学效果,因而教师需要加强自身专业教学水平的提升,以此能够更好地培养学生化学核心素养。在具体教学期间,教师首先要重视对学生化学素养的培养,深入了解学生各方面的情况,之后根据不同层次的学生实施针对性的教学手段,这样能够让每个学生的学习需求得到满足,进而提高对这门课程学习的兴趣,积极、主动地参与课堂学习。与此同时,教师还应做好自身教学的反思和总结工作,不断调整教学理念和教学方法,以此进一步提高教学水平。

(三)提升学生化学知识运用实践能力的要求

结合中学化学课程教学要求,不仅需要学生熟练掌握专业理论知识,还要具备较强的实践能力。为此,教师在给学生讲解相关理论性内容的同时,还要引导学生结合实际,将涉及的理论知识逐渐转变为具体的实践技能,以此不断提高自身能力,满足自身发展需求。另外,化学教师在培养学生化学核心素养中,还要加强学生对理论知识的理解,这样做有助于其将知识更好地应用于实际。

三、基于中学化学课程的化学核心素养策略

在现阶段中学化学课程教学中,教师要想做好对学生化学核心素养的培养工作,则必须采取积极、有效的教学策略。为此,笔者就针对以下几点策略进行深入探究和分析。

(一)在实践中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

学生在进入中学阶段后,所学习的化学课程会涉及多个不同的知识点,并具有较多的化学反应。针对此类内容,教师需要在教学中通过实验的方式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比如,虽然学生都知道氧气就在我们身边,但是却无法直接摸到或看到。为了能够让学生更为深入地了解有关氧气的属性,教师则可利用实验这一方式,让学生观察O2和P2之间所产生的化学反应过程,之后根据实验结果得出结论。

(二)充分利用化学思维,培养学生的化学核心素养

学生具备良好的化学思维,能够更好地解决化学学习中遇到的问题,此外,学生的化学思维充分体现其化学核心素养水平。通过了解,化学这门课程主要是在宏观角度下,通过化学符号解决问题。

比如,在给学生讲解“NH3和HCL的反应”这节内容时,教师可结合具体的实验引导学生得出:这两者之间的反应有效体现出宏观世界的特征,同时还呈现出微观世界的特征"。在涉及的化学物质中,处于同类的化学物质,有时候所呈现出的反应是不同的;而不同的化学物质,所反映出的物质性质也是不同的。基于此,中学化学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注重对学生的引导,让学生能够在学习过程中逐渐形成良好的化学思维,进而解决问题,从而满足自身学习和发展需求。

(三)深入强化科学伦理教育,着重培养学生的化学核心素养

化学知识不仅能够造福人类,也容易对社会发展造成危害,因而教师在对学生进行化学教学时必须要加强科学伦理教育,以此更好地培养学生化学核心素养。教师在给学生讲解相关知识后,要特别引导学生将所学习的知识用来帮助人类,而不是给社会发展带来危害。

比如,在教学完“硫酸”的相关内容后,化学教师首先要让学生对硫酸的作用和危害进行深入了解和认识,期间可结合具体的案例告诫学生要慎用硫酸,不可随意将其应用于实际中。在这种教学方式下进行教学,主要目的就是强化科学伦理教育,让学生在学习化学知识的过程中树立正确的价值观,进而满足当前课程所提出的核心素养要求。

(四)创设自主学习的情境

在进行化学课程教学中,教师应将实际教学内容与生活相结合,这样做能够让学生更好地感受到化学与生活之间的关系,进而激发其学习热情。教学期间,教师可给学生创设具体的生活情境,并提出相应的问题,之后让学生以小组的形式进行探究。学生讨论的过程就是其思想碰撞和相互学习的过程,在此过程中,学生思维不仅能够得到有效开发,同时还有助于教师对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培养。另外,教师还要做好相应的指导工作,让学生能够朝着正确的方向解决相关问题。教学实践证明,这样做既能够让学生学会积极思考问题,又能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理论知识,切实提高其知识实际应用能力。因而,教师在化学课堂教学中要注重对学生自主学习情境的创设,为其营造轻松、愉悦的课堂教学氛围,发挥其主观能动性,切实提高化学核心素养能力。

综上所述,针对当前课程改革提出的核心素养培养,教师必须要予以重视,不断调整教学理念和教学方法。在化学课程教学中,要想培养学生良好的化学核心素养,教师必须要注重对学生日常学习情况的观察,且在组织学生进行实验教学时培养其行为习惯。只有这样,才能够更好地达成培养学生化学核心素养的教学目标,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罗静卿,吴淑花,于乃佳,基于核心素养培育的中学化学社团课程的研究与实践:以“拾香社”校本课程为例[J].化学教学,2021(5):26-30.

[2]陈友琴.基于化学核心素养的校本课程开发实践:以“趣味化学之旅”校本课程开发为例[J].现代中小学教育,2020,36(10):18-22.

[3]李金玉,王茹,赵惠新.旨在提升核心素养的课程思政实践:以“生物化学”课程为例[J].教育教学论坛,2021(37):169—172.

[4]冯莹,丁弘正,李佳.基于真实情境融合课程思政、学科核心素养的化学教学设计与实践:以“铁的单质”公开课为例[J].化学教与学,2021(9):51—54.

[5]李申申.高中化学课程融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路径探析:基于核心素养框架的分析[J].现代盐化工,2020,47(4):92—93.

[6]黄冬芳,李伏刚.探索核心素养落实于学科课程的有效路径:研制北京市基于核心素养的初中化学学业标准[J].化学教学,2020(7):36-41.

[7]陈艳梅.基于化学学科核心素养理念下的校本课程开发:《实验化学之“美丽的晶体”》校本课程的实施与教学反思[J].化学教与学,2018(12):34—36.

猜你喜欢
中学化学化学核心
我是如何拍摄天和核心舱的
近观天和核心舱
你好!我是“天和”核心舱
基于微课的中学化学教学探讨
素质教育推进中中学化学教学探讨
核心价值观 要害在核心
在新闻中学化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