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初中化学核心素养的生活化问题教学策略探析

2022-05-30 03:38张英
新课程·上旬 2022年15期
关键词:初中生生活化化学

张英

素质教育的深入,“减压提动”的理念颇受重视,如何在教育中减轻学生的压力,提高学生的动力,发展学生的核心素养成了每位教师的共同教学目标。化学学科来源于生活,由生活发展而来。因此,化学知识的学习对初中生的生活有着重要的影响。为在化学教学中落实初中生化学核心素养的培养目标,教师需将生活化问题的教学策略应用到初中化学教学中,以培养初中生解决生活问题的实践能力。

一、简析生活化问题教学策略应用于初中化学教学的意义

(一)有助于提升初中生化学学习的主动性

初中生积累了一定的生活经验与学习经验,但其经验还远远不够,为丰富其生活与学习经验,就需要不断地主动探究。而主动探究的必备元素就是兴趣。初中化学知识相对抽象,知识之间也具有较强的关联性,因此,初中生存在理解困难的问题,何谈主动探究?生活化问题教学策略的应用,则能将抽象的知识融入生活中,以生活为背景理解化学知识,能够让化学学科的学习容易许多。同时,通过生活中的化学现象,也能引起初中生的好奇,激發初中生探究化学知识的兴趣。

(二)有助于提升初中生的实践能力

实践出真知。生活化问题教学的范围广泛,涉及生活的方方面面,很多生活化的问题需要运用知识去解决。因此,生活化问题教学策略的应用,是对初中生实践能力的有效锻炼"。传统理念影响下的初中化学教学课堂,教师更注重初中生的成绩,对于实践能力的培养重视不足,导致初中生的实践能力不足。而该模式的应用,则会将化学学科与生活之间进行有效的关联,使学生在化学学科的学习中能够发现化学知识中的生活元素,并能对其进行有效的运用,以提升初中生的实践能力,使其能够熟练应用知识,解决生活问题,为初中生的化学学习提供帮助。

二、简析基于初中化学核心素养的生活化问题教学策略

(一)引入生活化问题,引起初中生的深思

生活化问题教学策略的应用,需要教师在教学中结合内容引入生活化的问题,以问题为中心,引起初中生的深入思考,使初中生能够在课堂学习中主动探究,主动展开深入的思考。化学与我们的生活密切关联,生活问题的引入,是初中生深入学习化学知识的前提,也是培养初中生化学思维主要渠道。特别是在新的化学知识的学习过程中,教师更要引入生活问题,以通过生活问题吸引初中生,让枯燥的、抽象的化学学习变得富有乐趣,提升初中生化学学习的积极性。

以“溶液的形成”为例。初接触溶液的学习,学生对于溶液、溶质、溶剂以及溶液的特征等化学知识并不了解。为使初中生能够深入理解此部分的知识,教师可以引入生活问题,组织初中生进行合作探究。如“食盐加入水中,不一会便会消失在水中,蔗糖加入水中,不一会也会消失在水中,这是为什么呢?”这是生活中较为常见的生活现象,但初中生却不明白也未曾深入探究过其中的原因。教师可以组织初中生以生活问题为基础,合作探究问题的答案。这样不仅能够激发初中生的探究意识,也能培养初中生的独立思考能力与合作学习能力,使初中生在化学课堂中通过分析、推理以及探究活动得到相应的化学结论,能够用化学知识解释生活中的化学现象。

(二)创设生活化的情境

素质教育背景下,对于学生以及教师教学评价的标准已经发生了改变,教师除关注初中生的成绩外,更应关注初中生的综合能力与综合素养。基于初中化学核心素养的生活化问题教学策略的应用,教师需要以核心素养为基础,理解核心素养的内涵,注重初中生实践能力的培养,使初中生能够具备应用化学知识解决生活问题的品质与能力。情境教学法是能够引起初中生共鸣的一种教学方法,教师可以在化学教学中创设生活情境,借助具体的情境培养初中生的学以致用能力,发展初中生的化学核心素养。

以“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为例。生活中我们偶尔会看到这样的新闻:室内烧煤、烧炭取暖,但是未开窗通风,屋内门窗紧闭,结果室内的人出现了中毒现象,严重者危及生命,这是什么原理呢?为什么在不开窗通风的情况下,会导致人体中毒呢?生活情境的创设为初中生的探究提供了动力,初中生通过探究可知,一氧化碳是无色无味的,它的产生是因为门窗紧闭,通风不畅,煤炭不能充分燃烧。一氧化碳一旦进入人体,就会和人体中的血红蛋白结合,使血红蛋白不能与氧气结合,引起人体缺氧,如未及时发现,则会造成严重的后果。同时,一氧化碳还具有毒性,吸入人体后,则会引起中毒现象。通过创设生活中的真实情境,不仅能引出教师教学的主题,也能借机向学生渗透安全教育,让学生掌握在生活中烧煤、烧炭的注意事项,避免操作不当引起中毒,以提升初中生的知识运用能力。

(三)引入生活资源

新课程标准的实施,对于初中化学教师的教学提出了新的要求,强调教师在教学中除以教材为基础外,也应看到教材外的内容,对化学教学内容进行丰富。教师应善于引入生活资源,结合自身多年的生活经验,将生活中的化学现象与化学知识融入课堂教学中,以在激发初中生探究兴趣的同时,加深初中生对化学知识的理解,培养初中生的探究能力与探究精神。

以“碳和碳的氧化物”为例。在本单元学习中主要是以二氧化碳的学习为主,其实二氧化碳就在初中生的身边,教师可以将生活中的资源带入课堂中。如碳酸饮料,初中生几乎没人能够拒绝碳酸饮料,能够抵挡住碳酸饮料的诱惑,但是相信很多初中生也有这样的感受:先摇晃一瓶可乐,再打开可乐的瓶盖,一下会冒出很多泡泡;如果大口喝碳酸饮料,身体中则会有一种无形的力量顶到胸口,开始打嗝,鼻子也会有充气的感觉,给人一种清爽、凉快的感觉。引入初中生的亲身经历,能够激发初中生的求知欲,将生活中的现象与化学知识相联系,也能转化初中生看待问题的角度,使其能够从化学角度看待生活中的问题,进一步培养初中生的探究精神。同时,教师也可以组织初中生以碳酸饮料为实验材料,设计化学实验,在充满碳酸饮料的瓶子中塞入橡胶塞,堵住瓶子的出口,插入导管内能够并摇晃瓶子,再利用集气瓶收集其中的气体。之后,则可以利用集气瓶中的气体分别与澄清的石灰水和高锰酸钾进行实验,初中生需观察实验结果,分析实验结论,教师则可以由此引入二氧化碳性质的教学,以帮助初中生理解化学知识。由此可见,生活资源的引入,能够让初中化学教学变得多姿多彩。

(四)注重实践教学

生活中充满了化学,随处可见的生活现象,几乎都与化学知识相关。切开的苹果裸露在空气中表面会呈现褐色、铁锹时间久了会生锈、加入了蔗糖以后水会变甜等。化学就在我们的身边。在化学教学的过程中,教师要注重实践教学。化学实验是初中生进行实践的直接途径,通过直观的实验,能够将枯燥的理论知识变得直观。以往,很多教师往往会忽视实验,也会忽视实验与生活之间的关联,初中生缺乏亲自动手实验的机会。为此,教师应在重视实验教学的基础上,加强实验与生活的关联,为初中生创造动手实验的机会。

以“化学与生活”为例。教师可以引导初中生想一想如何通过小的实验,鉴别珠宝店中的黄金、银饰的真伪;如何鉴别商场中所售卖的真丝衣服是真丝还是人造丝;如何在家居装修中选择绿色的家装材料等。在“有机合成材料”的学习中,教师可以组织初中生以熟悉的塑料为原料,开展实验,用力撕扯实验塑料薄膜,记录撕扯的力度以及撕口的形状,分析实验现象。之后,教师在组织初中生加热塑料袋片和锅柄碎片,对比观察实验现象,分析总结实验结论。初中生通过以生活中最熟悉的塑料为原料自主进行实验,自主分析实验现象,能够使其对有机合成材料的相关知识有深入的认识,也能培养初中生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和科学精神,使其能够通过化学实验,了解生活中的化学,意识到生活与化学之间的关系,体会到化学学科的魅力与价值,也能运用化学知识为生活提供服务。

综上所述,从核心素养视域出发,在初中化学教学中应用生活化问题的教学策略,能够将化学与生活进行有效连接,实现化学与生活的有机融合,也能够帮助初中生理解化学知识,感受化学学科的魅力,培养初中生的化学核心素养。因此,教师应将生活引入化學课堂中,在课堂教学中引入生活中的资源、创设生活情境、开展生活化实验以及融入生活化问题。使初中生能够有探究化学知识的兴趣,也能在化学知识的探究中提升探究能力、实践能力,培养其知识运用的能力与品质。

参考文献:

[1]郝建锋.浅析基于初中化学核心素养的生活化问题教学策略[J].天天爱科学(教育前沿),2020(4):70.

[2]孙明利.基于初中化学学科核心素养的生活化问题教学策略[J].中学生数理化(教与学),2020(9):5.

[3]夏远程,基于初中化学学科核心素养的生活化问题教学策略[J].教学方法创新与实践,2020(2):123.

[4]赵莹雨.基于初中化学学科核心素养的生活化问题教学策略[J].新教育时代电子杂志(教师版),2020(21):109.

[5]孙德利,王健波.基于初中化学学科核心素养的生活化问题教学策略探析[J].读写算(教育教学研究),2020(5):216.

猜你喜欢
初中生生活化化学
《发明与创新》(初中生)征稿啦
初中生活化写作教学实践
《发明与创新·初中生》征稿啦!
如何将数学知识生活化
初中生作文易犯的“十大病”
男才女貌:大学老师娶个初中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