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不同地域特征下主题性景观的营造

2022-05-30 04:44胡天君李啸林张梦瑾
艺术科技 2022年16期
关键词:莽山主题性景观设计

胡天君 李啸林 张梦瑾

摘要:在当今景观设计缺乏地域特征带来独特主题性的一大难题下,亟须解决的问题是如何将不同地域文化特征与景观设计巧妙结合起来。文章研究如何针对具有强烈主题色彩的地区即湖南莽山国家森林博物馆,结合优良的自然条件,营造出“区域—建筑—景观”一体化的主题性博物馆。

关键词:地域特征;主题性景观;博物馆建筑景观

中图分类号:TU986.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9436(2022)16-0-03

0 引言

在不同地域特征下,景观和建筑设计应有各自的侧重点,使体验者能进入设计者所营造的“势”中,感受景观尺度感、景观节奏、建筑结构、建筑群落划分等带来的氛围感。而大多数博物馆以实物展示的方式呈现历史文化,展示一个民族和地区的过去或现在,因此承载着不同地域历史文化的博物馆势必需要不同风格的景观和建筑来营造氛围,同时,承载着不同展物的区域,主题性也不可一概而论。

1 对景观设计的“再思考”

景观设计这一历史悠久的行业,不仅仅是指开启现代化以来的这几十年的园林景观设计行业,在百年前就有拙政园、狮子林等传统古典园林的存在。放眼世界民族之林,中国古典园林的地位居高不下。而我国在20多年前才有各类景观设计的公司,对于这个问题的解答,需要引入建筑设计行业作对比才能得知。

建筑的设计起源于民居,是普通民众对空间、气候等因素的思考而总结出的一种建造方式。对各个国家来说,最早的建筑不是来源于建筑师,而是工匠对建造技术的总结和思考,随着历史的沉淀,艺术、精神层面的东西才慢慢融入其中。景观方面则恰恰相反,放眼古今中外,它都来自上层社会、宫廷达官贵人、天皇贵胄的奢靡生活,而最早的景观设计来自艺术家、画家甚至诗人对自然的感悟。因此,建筑设计的发展是一个自下而上的,在某些特定情况下甚至是自发的过程。而园林景观的出现和发展则是自上而下的。建筑相对于社会具有非常强的刚需属性,而景观是富裕社会对精神层面的追求。所以刚富裕起来的国家在精神层面有了更高的要求,这解释了我国现代园林景观设计发展历史非常短暂的原因。

冷静客观地看待历史,我国古代建筑的建造和艺术工艺与欧洲相比各有千秋,我国园林设计无论是建造技术还是设计方案,都具有极高的艺术地位。

2 主题性景观营造概述

2.1 主题文化

主题性景观设计对尺度的把控能力要求极高,因为在主题场地需要思考的比例跨度很大,大到场地规划,小到场地的一把椅子。主题性景观设计独立于建筑之外,某些公园的设计可以没有建筑或者将建筑浸润到主题性景观中,甚至可以把构筑物当作景观的一个背景板。部分主题性景观在呼应主题的同时,更应考虑提供室外活动的空间,它承载了人们更多动的行为,从人的行为入手,跑跳、停留、水边嬉戏的地方都应拥有最大的设计自由和设计规范。结构强调对景观的影响极小,如果建筑是艺术和工程的结合,那么景观则是艺术家的作品。

2.2 建筑与主题性景观的对比

对建筑的批判往往侧重于对地域性的思考越来越少,到处都是同质化的房屋,甚至随着建造技术的升级,可以完全忽略气候因素。而主题性景观完全依托地域性,完全依附所在的地形地貌,需要跟自然完全的对话,所以主题性景观更侧重于地域、文化、气候等在地性研究。

2.3 国内外古今主题博物馆分析

博物馆从现代意义上来讲起源于18世纪末。“博物馆”这个词起源于古希腊语“Mousieon”,即供奉缪斯和从事研究的住所。其中,Muses是拥有美术和文艺的九个女神。而Museum作为通用名称,于1682年第一座公共博物馆(英国牛津阿什莫林博物馆)的开放才开始使用[1]。

随着近现代科技的大迸发,人们虽然慢慢揭开了自然的神秘面纱,但也经历了血的教训,对生态和环境愈加重视,所以博物馆的种类变得包罗万象,社会文化多样化也使专门化博物馆出现,如森林博物馆、邮政博物馆、植物动物博物馆、水族博物馆等。可以说,博物馆已成为现代文明的重要标志之一,在社会中的地位愈来愈突出和重要,并广泛地深入现代生活中[2]。

2.4 生物类和自然类主题博物馆

以四川自贡恐龙博物馆为例,该博物馆所在城市自贡位于川南区域中心,是成渝经济圈南部中心城市,有“恐龙之乡”“美食之府”之称。在自贡恐龙博物馆的整体设计中,地面铺装、主题雕塑、建筑外观、景观小品以及各类公共设施设计都不同程度地融入了自贡当地的地域文化特色[3]。

加拿大马尼拉政府的马尼拉农业博物馆是当地重点特色实验农场,种植有乔木、灌木、花卉等,总面积500多亩。在开放的同时,马尼拉农业博物馆研究农作物和园艺作物品种,在农场饲养家畜。此博物馆的特色之一便是展示出各类农业建筑,同时还原了农忙时人们劳作的情景,非常直观地展现了加拿大科技文化的发展历史。

敦煌市博物馆可以说囊括了中国农业发展史,也对当时农民在农忙时劳作的情景作了生动的描述,可以强化参观者的参观感受。博物馆的展品在建筑设计和工艺流程方面也大有可以深入研究的价值,建筑、机器、农耕工具也拥有浓厚的美学价值。当然,馆内的展品既可以保证文物的保护,又可以集中展示展馆的主题,有标准的文物储存室和展览大厅,大量融合了敦煌当地的经典文化元素,用夸张和抽象的手法来辅助设计[4]。

2.5 当地蛇文化与乡土

湖南莽山烙铁头不仅在全球范围内仅生存在湖南莽山国家森林公园,还是国宝级动物,被誉为“蛇类王国大熊猫”,现生存数量只有300条,因为蛇头酷似三角形的烙铁而得名[5]。“烙印”中的“印”是指印記,是主观存在的,并不是真实存在的。烙印本身是人生痛苦的一种体味,而莽山烙铁头是宜章县莽山的地标性生物,莽山也成为湘人心中那一抹挥之不去的乡土情怀。由此一来,“烙”之印成为湘人心中最想表达的情感,以及能体现“湖湘精神”的最好诠释。

3 莽山国家森林博物馆建筑景观设计

3.1 区位分析

湖南莽山国家森林公园的地势特点是中间低、南北高,其行政地理位置处于宜章县内,地形地貌以山原山地为主。山体垂直高差极大,山势险峻雄浑,险、高、奇、雄是莽山的地貌景观特点。莽山最大的特色除风景优美之外,还拥有中国特有的珍稀物种“蛇中熊猫”——烙铁头。

3.2 建筑分析

莽山蛇主题博物馆主馆犹如兀立在群山之中的一条巨型烙铁头,造型十分独特。建筑占地面积约为2000平方米,建筑北侧的主体建筑则将烙铁头活体作为展出对象对外展出。由于烙铁头过于稀有,因此在保证其正常野生习惯的情况下,也兼顾了展出的作用。而主馆建筑等整体造型则是提取烙铁头的头部元素,化繁为简,使整个主入口犹如一只高耸的烙铁头角头的形象横亘于群山之中。

3.2.1 建筑整体营造

初期阶段演变出三种建筑方式:首先是由古代篆书字体演变而来,富有体块感的建筑;其次是通过烙铁头盘曲东面的意象演变而来的螺旋上升的异形曲面建筑;最后是类似蛇攻击状态的盘旋筒型建筑。最终选择了第一种具有体块感的建筑,由于古代篆书字体“蛇”字左右结构的性质,因此建筑演变后会分为两个部分。在分区上,划分形成了天然的主楼和附楼,刚好贴合以烙铁头为主的莽山蛇主题博物馆设计。在建筑功能分区上,主楼主要陈设活体烙铁头及其相关内容,附楼则作其他必要的功能用途。而建筑整体气氛的营造则是在建筑西北侧的主要展厅,其整体造型酷似烙铁头的角头,建筑顶部由高耸的三角结构直插云霄,营造出烙铁头的感觉。

3.2.2 建筑细节分析

由于地形因素,建筑产生了纵向的高低落差,而建筑主楼顶部因为角头造型,所以起伏较大,建筑总体最高为18米,即建筑主楼西侧高度。建筑主楼东侧最低点离地高度为7.5米,建筑附楼顶部较平缓,其西侧离地高度为7.5米,东侧离地高度也为7.5米。建筑表面的材质是石材结构,顶部采用瓦片结构,同时颜色的变化,使建筑整体的肌理更接近莽山烙铁头的蛇纹肌理。

3.3 景观分析

3.3.1 景观空间总体营造

景观空间的主体是游客,游客的游览在很大程度上受周边环境的影响,所以服务功能和游客需求主导着环境设计。在主题博物馆的景观设计中,想要环境景观空间在主题博物馆有不独立存在、不割裂内外环境的独特性,则须突出主题的重要性。而突出主题的第一点表现在表达主题博物馆的地域文化和环境空间上,第二点则是表达主题博物馆的特性。景观设计中对时间、空间、肌理、色彩文化等元素的逐层堆叠,使设计变得愈发丰富,使人们在任何细节与细节之间的衔接上,都能感受到主题的联系性,体会其文化寓意。

3.3.2 景观空间功能构成

选址地块红线范围内的总面积约为17 000平方米,通过分析功能与节点人流量的数据,可作出景观分区意向分析。例如,建筑北侧和南侧的休憩集散广场,西侧的休闲娱乐空间,南侧做与其他景区过渡的亲水平台,根据高低走势做高低景观通道及停车场等。所以整体景观空间分为7个板块,分别是北侧广场、南侧观景广场、亲水步道区、互动观景区、密林游览区等。设计的出发点是把一个公共开放的空间与仿生意象的建筑作整合考虑,通过线性景观、互动性的艺术装置与建筑作呼应。

3.3.3 景观空间形态变化

在整体的设计方案中,为了将大主题莽山烙铁头的形象与景观相融合,景观整体采用了曲线的元素,局部进行折线的二级道路点缀,这种曲线柔美和建筑仿生角头以及锋利的体块感形成强烈的对比,给人一种视觉平衡感。一级主要道路是类似蛇盘绕形状并围绕地块环形闭合的道路,宽度为3米。二级次要道路以折线为主,其作用主要是依据地形连接各个独立的景观节点,宽度约为2米。

在整个选址的红线范围内,地势是自北向南由高变低,东西方向的高度则较为平整,而产生这种地形的原因与莽山国家森林公园群山环抱有关,且选址处于峡谷入口的一条溪流的一侧。随着季节变化,溪流水位会发生相应的变化,到涨潮期,水位会高达选址南侧一级道路的下端,而涨潮红线控制在自原址建馆以来的最高水位上,并预留1米左右的预警空间。由此看来,景观空间整体的蛇形形态,满足了该选址地块自北向南高度须逐层递减的需求。

3.3.4 景观空间人流控制

通过分析各景观节点的瞬时人流量和总体人流量,同时通过统计以及与当地原本流量对比,预估总体瞬时人流量约为400人/小时,按照一天从早上9点开放至下午5点,大约有2800人/天的客流量。因此对停车场进行了双层设计,每层能容纳20个车位,其中一层有3个大车位,总容量足以满足容纳瞬时人流量400人的需求。

3.3.5 整体植物配置

地势自北向南,由高变低,东西方向的高度是平整的自然条件,坡岸植物应多选用乔灌木植物,植物之间要搭配适当以完善景观,不能过于突兀,也尽量不选择单一的植物,否则会使部分季节没有景观。

根据整体空间中不同节点空间的功能需求,西侧密林区主要种植终年常青、主干高大、种植方式自然的常绿大乔木,如香樟、杜英、槐树等。东侧开阔区主要种植拥有季节性、不遮挡视野、种植方式自然的落叶低矮乔灌木,如广玉兰、丁香、栾树、小叶女贞、迎春花等。南侧临溪区域主要种植具有耐湿性、扎根能力强、种植方式自然的乔灌木,如悬铃木、垂柳等。北侧接近主入口,应注重层次感及常绿性,可种植香樟、杜英、槐树、银杏、悬铃木、榆树、垂柳等。

3.3.6 景观与建筑气氛营造

对于这类博物馆,需要将莽山烙铁头的特征符号化,主要采取化整为零的设计方法,将景观和建筑更好地融入地质地形中,减少人为景观的创造和大体量的建筑对原有地貌环境的损害。在设计过程中,顺应当地原有地形地貌是第一要义,取材、取景要就地,做到因地制宜,挖掘当地文化特色。同时,应构建与其特色相吻合的设计理念,從而形成相应的景观风貌,建筑与景观统筹考虑,和谐统一。

4 结语

莽山烙铁头蛇主题博物馆在设计过程中应因地制宜,结合当地天然的自然环境和极具特色的地域文化,将建筑设计和景观设计与其融会贯通,实现“区域—建筑—景观”一体化。在物质生活丰富的今天,人们更需要丰富的精神文化,只有结合当地优势突出其文化特点,才能使人们感受到其独特的魅力,发挥其积极的作用。

参考文献:

[1] 吕从娜.仿生博物馆的研究与设计[D].沈阳:沈阳理工大学,2008.

[2] 刘凯昌.森林博物馆建设的回顾与展望[C]//中国林学会. 2005年中国科协学术年会26分会场论文集(1).中国林学会:中国林学会,2005:113-115.

[3] 邓婷尹.地域文化视野下的主题博物馆景观设计研究:以自贡恐龙博物馆为例[J].中华文化论坛,2016(5):167-170.

[4] 於蒙.鄂东农耕文化博物馆主题性文创产品设计[D].昆明:昆明理工大学,2021.

[5] 周建新.基于游客感知的莽山国家森林公园旅游形象研究[D].长沙:中南林业科技大学,2016.

作者简介:胡天君(1969—),女,山东济南人,硕士,教授,研究方向:城市景观设计。

李啸林(1998—),男,山东济宁人,硕士在读,研究方向:城市景观设计。

张梦瑾(1997—),女,山东菏泽人,硕士在读,研究方向:城市景观设计。

猜你喜欢
莽山主题性景观设计
新世纪以来中国主题性美术创作刍议
莽山黑豚绿色养殖技术带动经济成效
主题性美术创作的意义生产与传播效应——以山东“腰斩黄河写生活动”为例
巧用景观设计和谐中的一致化
莽山歌
色彩在景观设计中的应用
高科技园区景观设计探讨
从报道全国两会思考主题性报道要有“高度”和“热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