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组合作学习在初中历史课堂教学中的价值探究

2022-05-30 05:18强珍梅
新课程·上旬 2022年15期
关键词:初中生智慧交流

强珍梅

在科学育人观的推动下,教师开始探究历史课堂上初中生之间高效认知、友好交流、互助成长的人性化教学模式的科学构建途径,力求实现初中生历史认知环境的最优化创设。教师在教、科、研实践中慢慢注意到小组合作学习的实效价值,开始深入探究小组合作学习活动的组织策略、过程管控、优化可能以及活动价值,从而大幅度推进了小组合作学习活动的优质构建与持续提升。

一、小组合作学习的活动简介

小组合作学习是指教师在历史教学过程中将初中生进行分组,让初中生以小组合作形式进行历史学习、合作探究与互帮互助,借助群体智慧以及团队合力共同完成教师预设的探究任务,实现初中生的共同成长。初中生已经具备较强的认知能力、交流能力与协助能力,因而非常适合开展小组合作学习,能够在相互启迪、相互帮助、相互促进中集思广益、群策群力、共同进步、快乐成长。

二、小组合作学习的活动特点

第一,小组合作学习具有突出的自主性與开放性。在小组合作学习中,由于多组共同开展活动,教师对各组学习活动的直接干预明显弱化,从而使初中生获得了更少的教师关注度、心理压力、精神负担等。因此,初中生能够自由自在、无拘无束地开展彼此间的友好合作与深度探究,表现出自主性与开放性。

第二,小组合作学习具有突出的合作性与互助性。由于教师干预频度的降低,初中生群体获得了更多的参与权、话语权以及自主权,能够慢慢成为历史课堂上的认知主体,在互帮互助、友好交流中相互促进、快乐成长。因此,小组合作学习具有突出的合作性与互助性,能够让初中生实现抱团取暖、集群发展。

第三,小组合作学习具有突出的快乐性与体验性。在小组合作学习中,初中生成为信息输出者、知识解读者、活动操控者,因而能够在畅所欲言、各抒己见中尽情展示认知灵光与生命律动,充分享受认知的快乐、合作的快乐、表现的快乐以及成长的快乐,从而使小组合作学习表现出突出的快乐性与体验性。

三、小组合作学习在历史教学中的价值

小组合作学习是历史课堂上的组织活动形式,也是初中生成为认知主人的物质支撑,因而在初中生的高效认知、合作探究、快乐成长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一)营造出开放、自由的认知氛围

在小组合作学习中,由于教师需要同时面对多个学习小组的合作探究活动,因而对任何一个学习小组的关注度都会极大地降低,从而为初中生提供了更加宽松、自由、开放快乐、无拘无束的探究环境。因此,初中生能够在毫无压力、畅所欲言中表现自我、展现才能,从而使历史课堂上洋溢出开心、快乐的愉悦氛围,掌声、笑声、欢呼声此起彼伏。可见,开放、自由的宽松氛围不仅激发了初中生的认知灵光与生命律动,还为历史教学输送了源源不断的生命活力与主体支持。

在人教版七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第6课“春秋战国的纷争”的小组合作学习中,教师可以为初中生设定“春秋五霸”“战国七雄”以及“秦王朝的兴盛”三个讨论话题,以此指导初中生立足历史教材内容轻松、快乐地自由讨论。这样,初中生不仅可以讨论“春秋五霸”“战国七雄”以及“秦王朝的兴盛”这三个讨论话题,还会讨论到“商鞅变法”“焚书坑儒”“华夏统一”“万里长城”以及“车同轨、书同文”等话题。因此,初中生在小组交流过程中立足教材内容适当增加一些相关历史故事以及文化典故,能够极大地提升历史课堂教学过程中的趣味性、故事性、文学性、知识性以及快乐性,自然能够极大地活跃教学氛围,形成开放自由、轻松快乐、无拘无束、热烈高效的良好交流环境。

(二)创设出合作探究的认知方式

在小组合作学习中,初中生基本上脱离了教师的直接干预,在组长这位“小先生”的带领与组织下通过合作探究、友好交流与快乐互助而科学、高效地进行历史学习。另外,对于初中生来说,历史知识仅仅需要先理解后识记,因而认知难度较小,与小组合作学习具有非常高的契合性。因此,初中生能够在集体讨论中献计献策、互通有无,借助群体智慧与整体实力去高质量地理解历史知识的来龙去脉以及前因后果,并借助兴奋的大脑与高昂的情绪获得良好的识记效果。

在人教版七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第2课“贞观之治”的小组合作学习中,教师可以为初中生设计探究任务,如“隋朝灭亡”“李渊建国”“贞观之治”等三部分内容,而且要指出重点探究“贞观之治”的详细内容。于是,初中生在小组合作学习中可以实施任务分工,分别负责“贞观之治的形成原因”“贞观之治的政治内容,如纳谏、重才、三省六部等”“贞观之治的经济内容,如赋役改革、减少徭役等”“贞观之治的文化内容,如科举制度等”“贞观之治的法律内容,如修法宽刑等”“贞观之治的民族内容,如各民族和谐相处等”。这样,初中生就可以在各司其职中完成个人任务,并快快乐乐地分享他人的总结成果,在合作探究、互帮互助、集体认知、友好交流中共同学习、共同进步。

(三)创设出友好互助的认知关系

在小组合作学习中,组长虽然扮演着“小先生”这一领导角色,却仍旧是初中生群体中的一员,因而整个学习小组内的所有成员都具有非常高的相似性与亲和力,仅仅是认知能力方面稍有差异。而且,初中生之间还是非常熟悉、朝夕相处、年龄相仿、志趣相投的同学关系,因而具有非常高的融合性与亲密性。因此,初中生能够在小组合作学习过程中互帮互助、友好交流、快乐成长,并形成友好互助的认知关系、齐心协力的战友关系、众志成城的队友关系。

在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第1课“鸦片战争”的小组合作学习中,教师为初中生提供了“鸦片危害如身体健康及白银流失等”“虎门销烟如林则徐及其历史意义”“鸦片战争的过程”“《南京条约》的内容,如割地、通商、赔款、议税等及其危害”“民族英雄如林则徐、关天培等”等探究任务。在合作探究过程中,初中生以探究任务为导引,在教材内容中积极搜寻相关信息完成任务。而且,初中生之间没有主动地位与被动地位之分,共同承担着探究任务,因而在友好互助、平等交流、合作探究中群策群力地完成探究任务。因此,教师的隐退为初中生的小组合作学习提供了充足的活动空间与探究机会,能够让初中生在亲密、友好、快乐的良好氛围中以平等、互助的认知关系完成探究任务。

(四)创设出群策群力的认知过程

在小组合作学习中,初中生都处于友好互助的认知关系中,能够借助合作探究、群策群力与集思广益实现快乐互助、共同成长。在历史问题的集体探究过程中,每一个初中生都有机会将自己了解的相关信息说出来,以此增强历史知识的趣味性与故事性,易于在初中生的思想意识中留下深刻的认知印记,便于后续认知中的识记活动。因此,小组合作学习有效整合了初中生的群体智慧与整体实力,因而创造出群策群力、各显神通、团结互助、众志成城的快乐成长过程。

在人教版八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第2课“可爱的人”的小组合作学习中,本课的内容主要是“抗美援朝战争”,教师可以为初中生设置“战争爆发”“边境挑衅”“彭德怀入朝”“五战五捷”“板门店停战协定”等探究任务。初中生可以在小组学习中对探究任务进行分工探究,也可以逐一完成探究任务,而且每一个人都是积极阅读、搜寻信息、探究答案、收集材料、整合处理的肩负者与完成者。因此,初中生能够在群策群力、亲密合作、友好互助中一起探究、一起交流,共同完成内容整理以及内容完善,使探究内容都承载着每一个小组成员的个人智慧,能够成为集體智慧的结晶。

(五)创设出科学、高效的认知结果

在小组合作学习中,探究任务承载着教师的教学智慧、教学设计与教学思路,自然会具有较强的指向性、探究性与实践性,适合初中生开展集体讨论与互助成长,能够成为小组合作学习的探究话题与认知内容。而初中生又具有较强的主体认知能力,在群体智慧与整体实力的支持下必然能够释放出强大的战斗力与发展力,在齐心协力中高质量地完成教师预设的探究任务。因此,小组合作学习活动能够实现初中生快乐互助、友好交流以及科学、高效的认知结果。

在人教版八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第9课“改革开放”的小组合作学习中,教师可以为初中生设定如下任务,“土地改革的时间、方式、地点以及对乡镇企业的影响”“四大经济特区的建立”“十四个沿海城市的开放”“内地开放”“开放格局的形成”以及“国有企业的改革”等板块内容。初中生可以将小组成员再次分组,每组承担一个探究任务,各组完成探究任务后再进行小组内的集体展示,实现信息共享与信息整合。因此,小组合作学习将个人智慧有机融入集体智慧中,在友好交流与合作中实现初中生科学、高效的历史学习。

综上所述,小组合作学习凝结着教师的教学智慧与教学艺术,也是历史课堂上的教学模式与活动架构,更是初中生参与教学、主导学习、释放活力的有力抓手。因此,教师立足小组合作学习活动,积极在历史课堂上拓展初中生的参与空间、增加表现机会、提升交流频度、增强互助密度与成长效度,切实让初中生展现出强大的生命活力与主观能动性,借助初中生在合作探究、友好交流过程中获得的良好认知体验有效强化初中生的认知兴趣、探究热情、求知动机以及发展意识。

猜你喜欢
初中生智慧交流
《发明与创新》(初中生)征稿啦
如此交流,太暖!
《发明与创新·初中生》征稿啦!
加强交流沟通 相互学习借鉴
周樱 两岸交流需要更多“对画”
初中生作文易犯的“十大病”
男才女貌:大学老师娶个初中生
智慧派
智慧决定成败
智慧往前冲,统计百分百(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