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数学教学中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策略

2022-05-30 06:11吴汉文
新课程·上旬 2022年15期
关键词:中学生思维能力数学知识

吴汉文

所谓的创新,就是指人们通过对旧事物的思考以及探索,而产生新想法的这个过程。创造性思维能力是当代素质教育的主要研究课题。在人类的发展过程中,所有的新鲜事物以及新产品的出现,都离不开创新思维能力。现阶段,随着课程改革的不断推进,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已经对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达成了共识,在教学中,通过创新教学方法来全面提高学生素质,为社会提供优秀人才。

一、培养中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意义

古人曰:“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解题方式就是“鱼”,解题思维就是“渔”。数学是一门逻辑性较强的学科,对学生解决实际生活中的问题有着重要作用,因此,如果学生在初中数学知识学习中拥有一定的创新思维能力,就可以加快接受新知识的速度。

目前,世界各国都在暗自进行较量,在军事实力、经济能力、科学水平等方面展开了激烈的竞争。军事、经济、科学技术的竞争都离不开人才,人才的比拼也就是教育行业的竞争。在一个国家的综合实力中,教育水平至关重要。在如今的新形势下,各个国家都在全力培养高素质人才,我国也积极地推进了课程深化改革,制定了新的标准,以达到为国家发展提供更多创新人才的目的。初中是学生成长进步的重要阶段,初中数学教育水平直接影响着学生的未来发展,决定了他们在数学学科上是否可以有所成就,它的重要性显而易见,因此,就需要社会各界人士的关注,并提出有效建议,为我国数学事业的发展作出应有的贡献。

二、培养中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策略

(一)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

初中生普遍具有丰富的想象力,并且具有一定的猜想力。猜想需要以计算和证明为前提,然后通过思维和结果来验证,判断猜想正确与否,猜想具有很强的创新性。初中数学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给予学生大量的鼓励,促使他们展开大胆猜想,不要怕犯错误,因为猜想本来就具有不确定性,让学生由易到难,经过独立的思考和大胆的主观推测,使数学知识得到延伸。

(二)将数学知识与生活相结合

常言道,“教育源于生活”,由此可以看出,教育工作要围绕学生的日常生活来展开。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以为学生营造有趣的氛围,实现知识与生活相结合。生活中蕴藏着数学知识,在现实生活中,数学可以说是面面俱到,因此,数学知识的学习也不应该脱离生活。教师在制订教学规划时,要将日常生活作为教学背景,将知识与生活结合在一起,这样有利于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也有利于学生掌握规律,使学生主动学习知识,将理论与生活相结合,帮助学生加深对数学知识的掌握和理解。初中数学知识与生活紧密相连,如加减乘除法随处,可见。在新的课程改革中,教育部门明确提出要做到初中数学教学的理论知识与实际生活相结合,数学是一门重要的基础学科,教师不能仅仅教授课本知识,还要从学生的实际生活出发,通过具体案例让学生掌握数学概念。

(三)应用发散思维,增强学生创新思维能力

发散思维是一种独具特色的思维方式,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和独立思考,在不断的学习中慢慢地打破单一的思维方式,实现思维的变通。

例如,现在有三根钢筋,一根长30厘米,另外两根长50厘米,现在要用它们做一个三脚架,制成后的三脚架边长分别为20厘米、50厘米和60厘米,要求用其中一根作一边,另外一根截成两端作两边,可以有余料,那么,一共可以有多少种截法?教师这时就可以让学生独立思考这道题,列出不同的算式。这样可以使不同水平的學生在自己的能力范围内发散思维,打破单一的思维模式,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促使学生独立地寻求新的思维模式,加强对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

总而言之,现阶段初中数学教学的目的不只在于学习数学知识、解决数学问题,还要在学习中确保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清醒地认识到,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不可以一就而就,需要教师积极地转变教育理念和创新教学方法,为学生营造一个和谐的学习氛围,全面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真正实现教学相长。

参考文献:

丁捷,初中数学教学中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探究[J].读写算,2021(2):1-2.

猜你喜欢
中学生思维能力数学知识
2022年高考,《中学生数理化(高中版)》高考理化与您同行
节拍器上的数学知识
《发明与创新·中学生》征稿啦
培养思维能力
培养思维能力
如何将数学知识生活化
我与《中学生》的初相遇
我来“晒晒”《中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