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初中信息技术的“收”与“放”之赋能

2022-05-30 06:11黄彩荣
新课程·上旬 2022年15期
关键词:情绪信息技术情感

黄彩荣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大数据在生活中的不断运用,针对初中信息技术课堂的课程改革也如火如荼地在各地展开,苏式教育课堂教学的培训和专题也不断深化,作为一线信息技术教学的实践者也在不断地思考和探索,初中信息技术课堂如何处理好“收”和“放”之间的维度关系,这就联系到两个层面:一个是教师层面,另一个是学生层面,这两个层面的目的都是要给初中信息技术课堂赋能。因此,教师既要处理好教师层面的“收”与“放”的关系,又要处理好学生层面的“收”与“放”的关系。这两者实施的主阵地就是信息技术课堂,那么如何给初中信息技术的“收”与“放”赋能,实施的过程就显得尤为重要。

下面就从聚焦课堂、关注学生、激发情绪、感受生活四大维度来浅析初中信息技术的“收”与“放”之赋能。

一、聚集课堂,构建“收”与“放”之知识赋能

作为一线信息技术教师,信息技术课堂的知识教学,我们的首要任务是聚集课堂,然后是构建“收”与“放”之知识赋能。这里说聚焦课堂是指聚焦课堂中的哪些项目,而知识赋能是指给学生赋予什么样的知识赋能。这两方面都是从课堂结构、知识层面上来探究的,也就是说信息技术课堂中,如何做到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两者融洽?这是我们聚焦课堂中要解决的,也是教师和学生都能够做到该“收”的时候“收”,该“放”的时候“放”。

例如,信息技术课经常采用项目式或者是任务式的知识赋能,根据课堂学习目标,把知识点项目化,如“为什么学”“怎样学”“学的怎样”。针对“为什么学”项目,教师要在“收”的方面教学赋能:既要创设合理情境,又能直接引导学生“为什么学”的问题。对于“怎样学”的项目,教师进行“收”与“放”之教学赋能,这需要教师根据具体情况决定“收”还是“放”,当发现部分学生能挖掘“怎样学”的方法,教师就要做到“放”之赋予学生能力。但当发现大部分学生对“怎样学”的方法茫然时,就要及时做到“收”,进行演示指导。而在“学的怎样”项目时,教师应考虑制作合理评价的标准,把“评价”表现更多的要“放”出去,赋能给学生展示知识的机会,从而让学生在45分钟的课堂学会三方面知识的融汇,既知道为什么学习、学习哪些知识、怎么学习,又能够自主探究,还能够有效评价,达到让师生在聚焦课堂的知识赋能—在知识的殿堂里“收放自如”。

二、关注学生,把握“收”与“放”之情感赋能

初中信息技术课堂有着不同于其他学科的特点,更注重操作技能。而课堂主体的操作技能不同,就会产生不同的课堂效果,例如一个很小的细节没有听到,困难就此卡住,下面的课程几乎听不懂。如此的情况下就要求信息技术教师在设计和实施教学环节时,需要特别关注课堂的主体—学生,也就是时刻关注学生这个主体,了解学生课堂中此刻学习的情感状态,不仅如此,关注学生的同时,还要在学生学习过程中进行积极的“情感赋能”,教师如何把握“收”与“放”之情感赋能,由此也会产生不同的课堂实效。

例如,初中信息技术课堂中经常会有学生因为不会做题或遇到实践困难时产生懊恼或者困顿感,教师要及时关注学生,通过方法解决学科的困惑,不断给学生输入情感能力,给予正确的赋能。教师这时可以采取让同桌帮助的情感赋能,也可以教师给予点滴表扬,如一个肯定的微笑、一个关键提醒等信号,及时赋予积极情感。当然关注学生这些细节的同时,教师首先要有课堂的整体架构,如“目标清晰、探究方法明确”,通过不同形式及时“放”给学生去学—自主探究,这时候就是教师把握“放”的过程;而针对学生自由“学”的过程,时刻注意把“放”给“收”回来,也就是关注学生摸索中遇到困难,能量有所泄气—不会,怎么办,这时候教师要及时“收”回主动权,提供一个解惑的出口和工具,例如,教师板书、微课观看、同桌互助等形式,采用不同形式的解惑方法,然后再把主动权“放”出去,给学生提供积极的赋能信号,这种“收”与“放”的过程中搭配同桌互助、教师指点、微课探究等形式,让学生深刻体会到“你可以”“你一定能做到”的情感赋能,直到高效完成目标任务。

三、激发情绪,着眼“收”与“放”之评价赋能

生理学上说初中生情绪和情感发展都具有独立和依赖的矛盾情绪,如何让这种情绪融入初中信息技术课堂,把学生的情绪化解成课堂的助力。初中生是動态的,而且拥有自我的情绪变化,如何激发学生的积极情绪,让学生在评价中体验情绪的升华,教师就要着眼于评价赋能中的“收”与“放”的力度。信息技术课堂“收”得太严,学生放不开,没有激情,学习的成效也不高,如果评价赋能中“放”得太猛,课堂会吵闹无序。如何把握好学生的情绪体验,还要做到信息技术课堂收放自如,让初中信息技术课堂处于有序、高效的能量磁场,这需要教师有幽默的语言评价魅力,还要着眼于课堂实施过程的情绪需求。

例如,在图片加工处理的教学时,可以引入情境,选择精彩作品展示,这时会激发学生创造作品的高昂激情,属于教师的“放”之阶段。接下来提醒学生安静创作的给予优先展示权,属于教师的“收”之阶段。当学生在创造时间内,及时点评部分性格内向学生的作品—评价作品要有丰富的独特性,既激发了性格内向的学生,又让这部分学生的情绪通过作品得到展现,产生“放”的评价赋能;而对热衷于表现,展现自我的学生给予—评价作品要有细致的特性,让这部分学生的高昂情绪能逐渐平复、安静,产生“收”的评价赋能。当最后评价时,展示点评不同学生的作品,满足不同的情绪,让学生感受到体验过程的创作乐趣,也有享受被点评时的成就感。良好的情绪氛围,会让初中信息技术课堂散发浓厚的积极情绪,评价赋能的效果才更能深入学生心中,“收”与“放”的情绪才是教学的财富。

四、感受生活,落实“收”与“放”之生活赋能

“感受生活”一词不仅仅是生活中,在初中信息技术教学中同样要感受生活。我们说一线教育教学只有贴近生活,学生才能觉得学有所用、学以致用。信息技术课堂教学要具有生活的气息,具有生活赋能的目的,也才更具有生活的魅力。学习信息技术这门课,目的是解决生活、工作中的一些问题。如何达到信息技术教育的目的,让学生能够在信息技术课堂中时刻感受“学习即是生活”?那就要落实“收”与“放”之生活赋能。

例如,我在八年级信息技术关于“VB的函数应用”的授课中,把枯燥的代码教学转换成生活气息浓厚的游戏方式,让信息技术课堂生动起来。具体就是先“放”给学生,让学生自由体验抽学号游戏,感受抽取固定学号的方式,再体验教师的“收”之功能,教师讲解白板自由“抽学号”的方式,而这种“抽学号”的方式,就应用到了随机函数,那就要理解什么是随机抽函数?随机函数的格式是什么?随机函数的范围怎么界定?强化理论知识的讲授,教师要重点落实“收”的艺术,逐层深入地讲解函数的格式、取值区间。然后通过“放”的方式,把“放”落实在学生实践和探究的代码输入及执行结果判断上。其次教师也要及时“收”其学生产生“错误案例”,再及时“放”于学生进行修改提升,这个信息技术教学过程就是一个生活问题解决的过程,也是一个生活赋能的过程,一步步落实“生活”知识,用贴近生活的问题、贴近学生认知的活动,切实给学生之生活赋能。让学生理解信息技术课中“学习就是应用”“学习就是生活”的理念,不断在体验VB程序中解决生活问题。这就是信息技术课堂给学生进行生活赋能,每一节课都是学生感受生活的精彩瞬间。

总之,初中信息技术课堂中,教师要做到“收”与“放”的自如切换,不仅需要教师拥有“收”与“放”的自如的信息知识素养,还要具备深浅有度,能进行科学的“收”与“放”的综合赋能素质。不管是科学赋能、情感赋能、评价赋能、生活赋能,教师都要始终紧扣教学的根本所在,目标所指,情感所想,价值所向。在教学中始终有一个方向,一条主线,一个着眼点,教师综合运用教学过程中的“收”与“放”的艺术,把握“收”的巧妙,“放”的大胆,不断在“收”的引导中发挥催化剂的作用、“放”的细节中培养学生能力。“收”与“放”的良好运用,可以使信息技术教学中展现更多奇思妙想。这种创造的构思、精妙的拓展、有效的训练能够让学生感受到信息技术课堂的诱人魅力。这种艺术是珍珠项链里的一颗颗闪耀的珍珠,是课堂河流中激起的思维浪花。让我们运用“收”与“放”艺术,把初中信息技术课堂的时间和空间都留给学生,让每一位学生都在“收”与“放”的赋能中成为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和创造者。

猜你喜欢
情绪信息技术情感
新一代信息技术征稿启示
新一代信息技术征稿启示
新一代信息技术征稿启示
如何在情感中自我成长,保持独立
情感
如何在情感中自我成长,保持独立
小情绪
小情绪
小情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