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改背景下道德与法治课的教学创新研究

2022-05-30 06:11姚志刚
新课程·上旬 2022年15期
关键词:背景新课改法治

姚志刚

随着社会的进步,我国越来越重视对学生的教育,尤其更加重视道德与法治教育。目前,新课改背景下的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已进行了多次改革和优化,引进了一些新的教学方式、方法,但其中仍有很多需要与当前教学模式融合的地方,需对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进行创新研究,以培养具有优秀道德素养的当代青年学生。

为了使教育更贴合学生实际,我国进行了新课改,其中对教育观进行了更深层次的阐述,以满足社会发展的需要,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激发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及个性。教育观包含素质教育理念以及教学观,教学观倡导以学生为中心,以学生为主体,重在教会学生学习而不是刻板地记忆知识。下面对新课改背景下初中道德与法治教育教学的创新研究进行简要分析。

一、创新教学方式,以学生为主体

新课改背景下的初中道德与法治教育中,教师首先要根据我国的基本教育方针,用以人为本、民主自由的教育方式教育学生。倾听学生的意见,并充分了解学生的群体和个人意识、特征、爱好和认知规律,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来实施道德教育,以此提高学生的思想觉悟,并促进学生建立良好的政治和道德观念,从而使学生得到全面发展。道德与法治教师要客观分析学生在校的学习氛围和现有校园环境。初中生正处于一个理论文化水平有限、学习能力较强、个人意识觉醒的阶段,道德与法治教师要及时分析这些特点,提出针对性的道德与法治教育规划",同时了解分析网络时事热点,紧跟网络潮流,设身处地站在学生的角度去思考。在道德与法治教育方式的选择上,学生更乐于接受的是平等、人性化和互相尊重的教育方式。教师可以借助最贴近学生生活的网络社交平台,如抖音、微信、微博等了解学生。另外,教师还要因时而变、因人而异,在了解不同学生兴趣爱好、性格特征的同时关注学生的思想动态和变化,从而找到有效、直接的切入点,找到妥善的道德与法治教育方式。

二、创新教学模式,进行趣味化教学

要想让学生更好地理解知识,就要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兴趣。学生大多喜欢玩,喜欢游戏。在玩中,学生更乐于思考和记忆,也更能激发学习兴趣。游戏化的学习方式,能够培养学生解决和处理问题的能力。初中生有丰富的想象力,教师不能用陈旧的经验去定格学生的发展,打着“为学生好”的旗号剥夺学生的想象力。在枯燥的道德与法治理论教学中,教师也可以根据教学需要创设情景任务,让学生变成参与者,对当前的题型进行解答,并以闯关的模式进行下去,每答对一道题就算学生闯过了一个关卡。例如,在学习“改革开放”这节课时,将改革开放之路、我国的立国之本、民族之根、改革开放的基本目的、社会发展的根本任务、国家的根本大法等相关的知识点,由浅入深地整理成闯关题型,让学生比拼谁到达的关数更多,并向其颁发相关荣誉奖章,让学生在互动中竞争,在游戏中学习2。

三、创新教学技术,将互联网融入教学中

信息化教学便于进行多广度和深度的扩展教学,让学生不局限于学习书本和大纲所要求的教学内容,利用信息技术可以拓宽道德与法治学科的知识面,让学生了解到更多的道德与法治热点信息,有助于为初中生打下良好的基础,引导学生养成关心时事热点、主动了解热点新闻、关心社会发展变化等习惯,从而建立一套属于自己的思维模式。信息化教学作为一种新颖的教学模式,在吸引学生的同时,能拓宽学生的知识面,以广泛而富有延伸性的教学知识体系让学生在兴趣中学习,从而调动学生在道德与法治课堂上的踊跃性,活跃课堂氛围。让学生利用新媒体技术设计思维导图,使学生对所学的知识点进行融会贯通和举一反三,建立求知意识,并自觉地将所学习的相似知识点整理出来。这不但可以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还可以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并以此降低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的时间限制以及空间限制,并在此基础上提升教学的先进性。

四、结语

在新课改背景下,道德与法治教学应充分调动学生学习道德与法治的自主性和积极性,教师以学生为主体进行趣味教育,并巧用信息化技术,有利于学生进行道德与法治学习,从而有效地提升教学成效,推进教育事业的整体发展。

參考文献:

[1]赵琴.探究新课改背景下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的教学模式[J].中学生作文指导,2019(4):1.

[2]任俊二.新课改背景下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的有效性策略研究[J].中学课程辅导(教学研究),2020,14

[3]黄兴德,杜玉花.新课改背景下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模式探究[J],2019(6):201—202.

猜你喜欢
背景新课改法治
“新四化”背景下汽车NVH的发展趋势
送法进企“典”亮法治之路
《论持久战》的写作背景
反家庭暴力必须厉行法治
以德促法 以法治国
新课改下的幼儿教育策略初探
晚清外语翻译人才培养的背景
新课改对立德树人的思考与实践
治理下的法治与法治下的治理
也谈新课改下的课外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