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数学教学过程中开放式课堂的构建

2022-05-30 06:48高长凤
新课程·上旬 2022年15期
关键词:开放式算式习题

高长凤

初中数学教学中,想要实现构建开放式课堂的目标,教师需要在教学设计期间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学内容和方法要适应学生学习能力,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满足学生个性发展的需求,实现通过师生良好互动,培养学生参与课堂活动积极性的目标,促使学生得到数学学习兴趣、数学思维能力、数学学习信心等多方面素养的提升,并使学生养成良好的自主探究、合作探究意识,掌握恰当的学习方法。

一、初中数学教学过程中开放式课堂构建的必要性

开放式课堂是指学生参与自主探究、合作交流、师生有效互动的综合性课堂。在初中数学教学过程中构建开放式课堂,对提升数学教学有效性具有积极意义"。一方面,可以改善传统课堂教学中学生学习效率不佳的问题。传统教学过程中,很多初中生习惯于被动记忆教师讲解的公式、定理等,这就导致其在实际应用所学知识期间,很容易出现知识点混淆或遗忘的问题。而在开放式课堂中,学生可以更多地参与到新知探究环节,并通过有效的课堂练习和讨论掌握其推理过程和应用场合,进而在实际应用期间,运用恰当的知识高效解决问题。另一方面,可以有效提升学生的数学自主学习能力。初中生应该具备较好的自主学习能力,尝试在没有教师辅助的情况下,通过自主查阅学习材料或与同学进行讨论探究出自己想要了解的知识,解决遇到的实际问题。构建开放式课堂,可以逐渐减少教师对学生的影响,使学生在良好的课堂氛围中有效进行自主探究和合作交流活动,在一定程度上解决自己的困惑,并在教师的有效引导下掌握探究新知的方法,豐富学生自主学习经验,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

二、初中数学教学过程中开放式课堂构建的策略

(一)创设开放式导入情境,培养学生数学学习兴趣

有效的课前导入可以在很大程度上激发学生探究新课知识的兴趣2。教师可以创设开放式的导入情境,在其中引入生活性元素,让学生自然地融入情境中,找出其中的数学问题,并产生解决问题的热情。

以人教版七年级上册“有理数的加减法”教学为例,在讲解本课知识前,教师可以先创设生活性的情境:有一位初三的学生喜欢将收到的零花钱和日常花销记录在“账本”中,每天晚上都会通过“账本”计算自己的“收支情况”。运用这种方式,可以有效激发学生对“收支情况”的探索欲望。在此基础上,教师可以借助多媒体展示其“账本”片段。此时,学生会发现其中记录了“卖废品+15;买水—3;买笔记本—5;零花钱+20”这些内容。此时,教师可以让学生结合自己的理解进行计算。在这种情况下,学生可以自然地结合自己对正数和负数的理解,列出5-3-5+20=27(元)这一算式。教师可以继续展示“账本”片段,在这个过程中,学生可以发现这位同学在“账本”中写下了“15+(-3)+(-5)+20=27(元)”这一算式。在这种情况下,学生之间可能会产生分歧,部分学生会提出从未见过此类算式,也有部分学生可能会出于对教师的信赖,尝试根据算式提出“(—3)可以理解为挣了—3元”这一观点。在这种情况下,教师就可以通过开放式的导入情境自然地引导学生阅读教材,分析这种列算式的方法是否合理。

(二)引入开放式学习资源,辅助自主探究

在激发学生新知学习兴趣的基础上,教师要注意引入开放式教学媒介,如导学案、微课视频等,辅助其对新课知识进行探究,从而使其根据自己的喜好选择学习资源,在教师规定的时间内更加深刻地解读教材文字,对新课知识产生一定的了解。

以人教版七年级下册“相交线”教学为例,在调动学生深入了解“相交线”相关知识的兴趣后,教师可以为其分发导学案,并播放微课视频。在微课视频中,教师要注意使用简洁的语言讲解对顶角、邻补角、垂线段三个知识点。对于初中生而言,这三个知识点简单易懂,如果花费大量的时间讲解相关内容,很容易使学生产生厌倦情绪。而在引入同位角、内错角、同旁内角相关知识期间,教师要采取趣味性的语言辅助学生记忆相关内容,防止出现知识点混淆的问题。当学生初步了解微课视频内容后,教师可以重新播放视频。在这个过程中,基础薄弱的学生可以通过微课视频中的图片、音乐和简洁明了的语言进一步学习本课重点知识,理解能力较好的学生也可以结合导学案找出教材中的重点,探索其中的重点知识,从而让不同学习能力的学生都能有效利用教师分享的开放式学习资源,高效开展自主探究活动。需要注意的是,开放式课堂构建期间,教师也不能完全让学生进行自学,而是要根据其实际情况,分析是否需要为其提供一定的引导和帮助。

(三)布置开放式练习任务,有效巩固新知

完成新课知识的探究后,教师可以为学生布置开放性的练习任务。这主要是因为不同基础和学习能力的学生新知接受速度不同,而通过设计开放式练习任务,可以使学生根据自己的知识掌握情况选择习题,从而有效巩固新课知识。

以人教版八年级上册“因式分解”教学为例,当学生初步掌握本课重点知识后,教师可以分享练习试卷。首先,其中要引入多组分解因式的简单习题。这一类型的问题主要是为了帮助学生做好复习巩固工作,在参与练习活动期间,学生只需要完成ax+ay、x2+12x+36、(a-b)2+ 4ab等多项式分解因式的任务,这更适用于基础薄弱的学困生,使其复习运用提公因式法和公式法分解因式的技巧。其次,要引入多组综合运用题型。这部分习题相对复杂,学生需要通过阅读题干、分析图形找出其中的数量关系,自主列出算式,并尝试运用分解因式相关知识快速得出答案,这一提升适用于中等生,有助于提高学生知识应用能力。最后,要引入拓展探索题,此类习题相对较难,更考验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新意识,适用于思维敏捷、知识掌握效果较好且具备一定综合运用能力的学生。需要注意的是,即便学生可以根据课堂时间灵活选择练习任务,但教师也要鼓励学生利用课后时间尽可能地完成教师分享的综合运用题,从而使不同学生都能利用有效的训练提高综合运用能力。

(四)搭建开放式互动平台,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有效的课堂互动可以锻炼学生思维的敏捷性、创新意识、合作意识等素养,在帮助学生快速掌握和吸收新课知识期间,使学生实现全面发展的目标。教师可以通过搭建开放式互动平台的方式,提升课堂互动的有效性。根据学情划分学习小组有助于完成搭建开放式互动平台的目标。

以人教版九年级下册“相似三角形”教学为例,通过本课知识的学习,学生需要掌握较多的相似三角形的判定定理。在这种情况下,很容易出现知识点混淆的问题。鉴于此,教师可以帮助学生搭建开放式互动平台,根据学生的课堂表现划分学习小组,并设计讨论课,请各组成员利用课前时间调换座位,并利用讨论课使基础较好的学生帮助没有有效理解相关知识的组员系统梳理相关内容,结合教材例题或教师分发的习题提高其应用和实践能力。在此基础上,还可以组织组员互考活动,即一名学生提出“在ΔABC和ΔDEF中,AB=2DE,BC=2EF”请其他组员判断两个三角形是否相似。在回答学生提出的问题期间,学生要注意有逻辑性地组织语言,尽可能全面地说明两个三角形为什么不是相似三角形。采用这种方式,可以使学生在设计问题和回答问题期间自然地巩固相关判定定理,并在语言组织的过程中,锻炼自己的逻辑思维能力,强化数学素养。

(五)采用开放式评价策略,培养学习信心

课堂点评也是帮助学生提升数学学习兴趣和效果的环节。为提升课堂点评的有效性,教师要注意采用开放式的评价策略,即根据学生的综合情况采取评价方法,从而帮助不同基础、不同数学兴趣和性格的学生树立良好的数学学习自信心。

以人教版九年級下册“解直角三角形及其应用”教学为例,在完成教材中“解直角三角形”部分练习期间,不同学生完成习题的速度和准确率都可能有所差异。此时,教师可以根据其基础选择不同的点评策略。当性格相对活泼的学生完成习题“在RtΔABC中,B=30°,a=7”出现因粗心导致计算结果不正确的情况时,教师可以直接指明其问题,并通过一些肢体语言使其感受到教师的“严厉”。而当性格内向、基础薄弱的学生出现相同问题的情况下,教师要先对学生求解过程进行肯定,再鼓励学生细心对待每一个数学问题,从而帮助学生树立学习信心。而针对部分能够快速完成练习且得出准确答案的学生,教师可以通过“提出要求”表示自己的肯定,请其以“小老师”的身份辅助教师为其他同学讲解习题,解决困难。采取开放式的评价策略,可以使不同基础和性格的初中生感受到教师对自己的关注和关怀,进而树立起学好数学知识的自信心。

综上所述,初中生需要在数学学习过程中养成主动探究的学习意识。为实现这一目标,初中数学教师要注意构建开放式课堂,引入开放式的导入方式、知识讲解方式、课堂练习内容、课堂互动活动以及课堂评价策略等,从而为学生搭建良好的数学学习平台,使数学教学更加灵活,帮助学生感受到数学学习的趣味性,得到综合素养的提升。

参考文献:

[1]娜仁格日乐,史宁中.数学学科核心素养与初中数学内容之间的关系[J].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9(6):118—124.

[2]谭福玲.探讨初中数学课堂中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策略[J].科教文汇(中旬刊),2019(7):134—135.

[3]闫梅兰,初中数学教学中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策略研究[J].科技资讯,2019,17(14):165—166.

[4]张琳凡.浅谈初中数学教学中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培养[J].才智,2019(8):67.

[5]潘洁.试谈初中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提高策略[J].现代交际,2019(1):189—190.

猜你喜欢
开放式算式习题
从一道课本习题说开去
开放式数字座舱软件平台IndiGO
抓住习题深探索
怎么写算式
小学作文开放式教学的思考
精心设计习题 构建高效课堂
好玩的算式谜
开放式弹簧机数控系统开发
一道加法算式
一道减法算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