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赋能对企业绩效的影响

2022-05-30 06:57胡阳华
商场现代化 2022年12期
关键词:企业绩效上市公司

摘 要:数字赋能有助于提升企业的科技创新能力,推动中国经济向高质量发展。文章采用2016年-2019年沪深两市880家上市公司的面板数据,采用多元回归模型,对数字赋能与企业绩效的关系进行实证分析。研究表明:数字赋能对企业绩效呈正相关关系,尤其对长期绩效有显著的“促进效应”。基于此,政府应优化数字技术环境,加强政策扶持;企业应加大数字化建设,并制定合理有效的高管激励机制,增强自身创新能力。

关键词:数字赋能;企业绩效;上市公司

一、引言

随着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区块链、5G、人工智能等赋能技术应用大规模发展,各国都大力推进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的深度融合,并把数字赋能作为推动高质量发展进程的引擎,我国“十四五”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中都提出“数字技术新优势”,通过数字赋能提升科技创新能力,提高关键核心技术创新和科技成果转化率,增强科技进步对经济发展的“挤入效应”。企业作为数字赋能的微观主体,必须不断进行研发创造,提升企业价值,实现转型升级。

目前,学者们大多以定性研究表明数字赋能对企业绩效的正向作用,缺乏定量研究,因此,本文以A股上市公司为样本,并将企业绩效分为企业长期绩效与企业短期绩效,实证分析数字赋能和企业绩效两者之间的关系,并提出以下几个问题:数字赋能对公司的绩效有什么影响?并且短期绩效与长期绩效的影响是否不同,针对上述问题,分析数字赋能与企业绩效之间的关系。

二、理论分析与研究假设

数字赋能是企业运用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人工智能、区块链、5G等新一代信息技术,对现有的资源与要素重新整合,提升组织效率和运营能力。数字化的技术能充分发挥杠杆效用,使企业以较少的创新资源投入获得较高的创新产出。通过数字赋能重构企业的价值链,编制网络生态,整合其生态系统的资源,为用户提供全方位、多元化的服务。随着互联网、信息技术的发展,用户参与产品设计、生产、销售等流程的活跃度提升,利用数字资源满足自身的利益诉求与升级化需求。企业借助数据工具,追踪消费者的行动轨迹,制作用户画像,满足消费者个性化需求,及时反馈消费者的用户体验,增强用户黏性,实现精准营销。利用数字技术优化组织结构以及决策流程,制定科学的经营战略,有效掌握市场动态,降低市场风险,提升企业利润。通过数字赋能建立先进制造业工业云,衍生发展出协同创新、远程诊断、在线监测等新业态,提升“老字号”制造业的智能化、网络化、数字化制造水平。调整企业之间的连接方式,利用“连接红利”,促进企业之间的共生协同,进而提升创新能力以及风险抗性。

数字赋能的结果是长周期和高不确定性的,短期内赋能成效很难呈现于企业绩效中,但高管的绩效考核都与短期业绩相挂钩,基于管理防御假说,管理层为了自身利益最大化会倾向于规避数字技术的应用与开发,从而数字赋能的短期绩效往往难以显著提升,不过长期内会由于企业价值的提升。据此,本文提出以下研究假设:

H1:数字赋能与短期绩效呈正相关关系,不过影响力度比较小。

H2:数字赋能与长期绩效呈正显著相关关系。

三、研究设计

1.样本选择及数据来源

文章选取2016年-2019年A股上市公司为初始数据。并对原始数据做如下筛选:剔除ST,*ST等公司;剔除行业类型变化的样本;剔除研发及相关数据缺失的样本。经过上述处理,最终选取上市公司880家,为3520个有效样本。数据主要来源于CSMAR数据库,部分研发投入信息来源于巨潮资讯网,数据处理软件为SPSS24.0软件和EXCEL2010。

2.变量定义

(1) 被解释变量。本文企业绩效划分为短期绩效与长期绩效。借鉴前人分析,采用总资产收益率(ROA)表示短期绩效,托宾Q值(TOBINQ)表示长期绩效。

(2) 解释变量。本文将互联网业务收入比重表示数字赋能的程度,这样在不同企业之间也可以进行比较,并且在国际上也能行得通,故本文选用互联网业务收入比重(DE)表示数字赋能。

(3) 控制变量。

①企业规模(SIZE)。企业具有一定规模,不仅能够产生外部经济的内部化,还能提升企业抗风险能力,获取更多利益。故企业规模采用总资产的自然对象衡量。

②企业成长性(GROWTH)。企业成长性能反映企业未来发展趋势,故采用主营业务收入增长率表示企业成长性。

③企业上市年龄(AGE)。分别计算上市公司上市年与2015年-2018年之间的年限之差得出上市年龄。

④资本结构(CF)。企业主要通过负债和发行股票进行融资,与发行股票的区别在于负债还需要还本付息,影响企业的资金链。故采用负债总额与资产总额的比值表示资本结构。

⑤现金流量(CASH)。经营活动净流量反映了企业资金流动的情况,故现金流量采用经营活动净流量与资产总额比值进行衡量。

3.模型构建

为了检验H1、H2,构建多元回归模型如下:

ROA=α0+αiDE+αi ∑controls+ε(1)

TOBINQ=α0+αiDE+αi ∑controls+ε(2)

四、实证分析

1.描述性统计

(1) 数字赋能的描述性统计分析

通过描述统计结果可知,数字赋能平均值为5.729%,与国际先进水平还有一定差距,虽然数字赋能最大值为6.62%,但也有一些企业没有实现数字赋能,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可能是经济規模比较低,引进的数字技术水平有限,赋能效果较低,再加上融资约束以及数字基础设施相对比较落后,限制了企业数字赋能的能力,根据不同的年份数据分析可知,2016年-2019年,我国A股上市公司数字赋能程度是先下降又上升的,但总体变化幅度不是很大,相对较低,企业在数字化转型过程中应加大对数字技术的应用与研发(因篇幅原因,图表省略)。

(2) 企业绩效的描述性统计分析

通过企业绩效的描述性统计结果可知,2016年-2019年,我国A股上市公司短期绩效的均值为4.571%,企业之间的效益水平差距较大,说明有的企业发展效益极好,有的企业亏损严重,与先进国家还存在一定差距,整体盈利水平不高,财务增长空间比较大。

通过不同年份的统计数值分析,2016年-2019年A股上市公司的托宾Q值平均水平为3.342,说明A股上市公司整体成长性较好,不过托宾Q值呈现下降的趋势,可能存在的原因是企业没有加大实施高管激励机制,从而使高管与股东利益出现分歧(因篇幅原因,图表省略)。

2.相关性分析

从表1中可以看出,各变量的pearson相关性系数绝对值均在0.7以下,小于0.8,表明模型不存在多重共线性,故可进行回归分析,相关分析如下:

企业数字赋能与总资产收益率、托宾Q值两者均在1%水平上显著正相关,说明企业数字赋能强度越高,企业绩效越好,说明企业应抓住数字变革的机会,尽快实现数字赋能,只不过创新研发活动的成效在短期内较难转化为企业效益,而在长期内能看见创新性成果,为企业增值,从而长期绩效更显著。初步验证了H1、H2成立。

3.回归结果分析

由表1可知,所有回归方程的F统计量均在0.1%的水平上显著,说明回归结果基本可靠,结论如下:

数字赋能与企业绩效的关系。通过表2可知,企业数字赋能强度正向促进短期绩效、长期绩效,不过这种促进力度在长期内更明显(0.071>0.004),证实了H1,H2。表明数字赋能对企业的创新能力具有一定的促进性,研发水平越高,企业的价格优势和成本优势更加明显,进而能有效增强企业核心竞争力,创造企业价值,提升企业绩效,不过数字赋能具有长周期、滞后性的特性,从而这种价值在短期内效果不明显,但有助于长期绩效的提升。

五、結论与建议

1.结论

通过表2的回归分析结果可知,数字赋能强度与企业的短期绩效、长期绩效的关系为正,且在0.1%的水平上显著,分别为0.004、0.071,说明数字赋能每提高1%,企业的短期绩效与长期绩效会分别提高0.004%与0.071%,从而企业数字赋能对企业绩效的促进作用具有一定的滞后性,数字赋能的促进作用在长期更加明显,可能是由于企业实现数字化需要一个过程,大部分企业只是引进了数字技术,又受限于资金、规模、信息及能力等因素的制约,并没有真正收获数字化成果。因此企业应制定长远目标,立足于企业长期发展,重视数字赋能的长期性与稳定性。

2.建议

(1) 政府需优化数字技术应用环境,加强政策扶持。实证分析可知,数字赋能强度对企业的短期和长期绩效有正向的促进作用,政府应营造良好的数字创新环境,推进数字金融发展,缓解金融约束,降低对国有企业的“行政化”干预,给予他们更多地自主权,激发创新活力;加快数字基础设施建设,提高整体数字化水平,提高创新成果转化率以及知识产权的经济效益,激励企业进行自主创新,增强企业的比较优势以及互补优势。

(2) 企业要加大数字化建设,增强自身创新能力。企业应抓住当前数字赋能的机遇,重视数字化投入,制定研发创新战略,实现信息与资源的共享、共用及共联,弥补自身创新资源的不足,推动企业数字化转型升级;加大员工的数字技能培训力度,培育自主创新能力,增强信息获取和资源整合能力,提升人力资本;利用数字技术整合和重构原有的组织结构、生产流程以及营销模式,拥有高技术含量的产品、工艺以及技术,掌握一批核心关键技术,实现精准营销,增强企业核心竞争能力。

(3) 设计高管激励机制,发挥激励作用。高管激励是公司治理过程中的一个核心问题,因此,企业应合理制定高管激励机制,权变的选择短期或中长期激励方式,缓解委托代理问题引起的机会主义行为,通过提高薪资、福利等方式,平衡创新带来的短期成本及长期收益,鼓励高管提供智力支持,利用自身的专业知识以及职业能力,助力数字赋能企业创新过程,提升绩效水平。

参考文献:

[1]施炳展,李建桐.互联网是否促进了分工:来自中国制造业企业的证据[J].管理世界,2020,36(04):130-149.

[2]Huang J,Henfridsson O,Liu M J,et al.Growing on steroids:Rapidly scaling the user base of digital ventures through digital innovation[J].MIS Quarterly,2017,41(01):301-314.

[3]刘静,惠宁,南士敬.数据赋能驱动文化产业创新效率的非线性研究——基于STR模型的实证检验[J].经济与管理研究,2020,41(07):31-46.

[4]Cheema A S.Digital Empowerment of Indian Rural People:Key Issues and Challenges[J].Asian Journal of Multidisciplinary Studies,2015,3(09):25-29.

[5]Saarijarvi H,Kannan P K,kuusela H.Value co-creation:Theoretical approaches and practical implications[J].European Business Review,2013,25(01):6-19.

[6]朱勤,孙元,周立勇.平台赋能、价值共创与企业绩效的关系研究[J].科学学研究,2019,37(11):2026-2033+2043.

[7]Hunt D M,Radford S K,Evans K R,Individual differences in consumer value for mass customized products[J].Journal of Consumer Behaviour,2013,12(04):327-336.

[8]陈冬梅,王俐珍,陈安霓.数字化与战略管理理论——回顾、挑战与展望[J].管理世界:2020,36(05):220-236+20.

作者简介:胡阳华(1989- ),女,山东济宁人,硕士研究生,济南工程职业技术学院,讲师,研究方向:市场营销、战略管理

基金项目:院级课题项目:“大数据环境下营销模式创新研究(GHSK2132)”

猜你喜欢
企业绩效上市公司
人力资源管理实践、知识管理导向与企业绩效
中央房企国家持股与企业绩效的实证研究
上市公司财务会计报告披露问题研究
上市公司财务风险管理
薪酬差距与企业绩效分析
创新视角下企业吸收能力、冗余资源与企业绩效的实证研究
行为公司金融理论的现实意义
我国上市公司财务信息披露质量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