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育人为本、德育为先的教育策略分析

2022-05-30 07:49杨莉莉
新课程·上旬 2022年14期
关键词:德育工作德育幼儿园

杨莉莉

古往今来,德育一直都是我国教育事业中重点关注的一部分。在开始学习认字时,老师教给我们的第一个字就是人。作为未来国家的接班人,当代幼儿不仅要学会如何书写人,更要学会如何做人。德育受传统教学观念的影响,逐渐演化成说教,自身的光芒被遮盖。新课程教学理念提出后,我国将德育放在各阶段教育的首要位置上,倡导教师发展学生的德育意识以及德育素养。

一、认识教育

在德育的组成体系中,认识教育占据着重要位置。由于计划生育任务的提出,当代幼儿大多为家中的独生子女。对于家中的长辈来说,孩子就如同他们的掌上明珠,真是含在嘴里怕化了,捧在手心怕掉了。甚至有一部分家长对孩子会存在溺爱心理。在这种过度溺爱环境中成长起来的孩子,不仅不知道应该如何爱别人,如何分享,而且会存有一定的情感淡漠问题[1]。产生这一问题的主要原因在于,父母只是一味地给予孩子爱,却忘了教会孩子如何去爱。所以,在幼儿德育工作中,教師需要站在认识角度上,培养幼儿爱别人的意识,增强幼儿对爱、对德育的认识。如教师可以组织幼儿开展“抱抱我吧”的活动。在活动中,幼儿可以和其他小朋友倾诉自己的苦恼,而其他幼儿可根据自己的想法,为这位小朋友提供帮助或建议,也可给予其一个拥抱。之后,教师可询问幼儿的想法,如在帮助他人时有哪些感受?在给予别人拥抱时有哪些体验?在实践中落实幼儿的认识教育,奠定幼儿德育基础。

二、情感教育

情感教育也是德育工作的重要分支。幼儿阶段,孩子们的思想、性格、情感态度还没有完全形成,具有较强的可塑性。教师作为幼儿在幼儿园生活中的主要引导者,对幼儿会产生直接的影响。所以,在德育工作中,教师需要发挥自身的引导功能,言传身教,利用自己的一言一行,站在情感角度上对幼儿形成情感、情操引导。同时教师也应注意拉近自己与幼儿之间的关系,在情感方面与幼儿形成共鸣。

“亲其师,信其道。”幼儿只有真正地亲近教师、信赖教师,才会愿意接受教师的管理以及教育。例如,在每天早上开园以及下午放学时,教师都可站在幼儿园门口,亲手将孩子交给他们的爸爸妈妈,并礼貌地与孩子家长相互交流问好;在日常生活中,教师要把幼儿看成独立的个体,如果幼儿帮助了自己,要对对方表示感谢,如果自己误解了幼儿,要向对方表达歉意。只有教师认真遵守这些道德行为规范,才会在潜移默化中对幼儿形成积极影响。如此一来,即便教师没有耳提面命地说教管理,幼儿也会模仿教师,主动且礼貌地对待他人,强化个人的德育认识以及德育情感。

三、养成教育

首先,教师要将德育工作渗透到幼儿日常生活学习以及活动的方方面面,在潜移默化中落实德育,升华教育效果。德育并不是把孩子们归到一起,单纯地对其进行说教,讲一些空洞的大道理,而是需要以幼儿的生活为基础,在实际生活中,借由幼儿的行为,挖掘生成性因素,对其实施德育引导,以此才能够加深幼儿的德育理解。如在组织幼儿吃完午饭后,如果有幼儿出现浪费粮食的情况,教师可为他们讲述我国在困难时期的经历,也可引导幼儿学习《悯农》,并鼓励幼儿谈一谈自己的想法。在活动中,如果幼儿彼此之间出现了争夺玩具的情况,教师应及时制止,并为他们讲述孔融让梨、小朋友之间互帮互助的故事。利用这种间接而非直接批评的方式培养幼儿的谦让意识、文明意识,能够取得更加明显的教学成效。并且,在这种养成手段的驱动下,久而久之,幼儿自然会形成正确的德育思想,自身的不良行为、不良语言也会得到有效控制。

其次,教师要落实因材施教的原则。家庭环境对幼儿的性格、思维会造成较为深刻的影响[2]。所以,在接触幼儿时,教师需要了解幼儿的家庭背景以及性格,选择合适的方式对其实施德育引导。例如,有的幼儿性格外向,教师可以通过直接的交流,为其灌注德育思想;有的幼儿比较内向、胆小,教师可以通过网络交流或者匿名交流,在不面对面的前提下,降低幼儿的紧张感,获取幼儿的信任,对其实施引导,从而取得良好的教育效果。

良好品质的形成需要长时间的积累。正所谓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在幼儿时期,教师需要落实德育,通过认识教育、情感教育、养成教育,培养幼儿良好的品质,在持之以恒、坚持不懈的状态下,促进幼儿健康快乐地成长。

参考文献:

[1]孙小毛.浅谈如何进一步加强幼儿园德育教育[J].职业,2018(8):122.

[2]陈秀敏.育人为本 德育立园 共同成长:幼儿园德育工作有效开展点滴谈[J].儿童发展研究,2012(2):37-40.

猜你喜欢
德育工作德育幼儿园
德育要在“善”处留白
《中国德育》
德育提效:必要的叙事转向
微型演讲:一种德育的新形式
爱“上”幼儿园
班主任如何做好德育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