静觅童心 自然一派

2022-05-30 10:48赵杨维
幸福家庭 2022年11期
关键词:小草笔者游戏

赵杨维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指出,幼儿园要“以游戏为基本活动”,提倡游戏精神促进幼儿园课程游戏化。杜威指出:“游戏性是一种精神态度,游戏是这种态度的外部表

现形式。”所以,教师要把游戏纳入幼儿教育中,激发幼儿的好奇心,培养幼兒的专注力,吸引和激励幼儿主动投入学习,促使他们的认知能力得到发展,思维能力得到提升,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创造力得到提高,这才是真正的幼儿游戏精神。

一、观察倾听,善于捕捉“意外”的价值

喜欢游戏是幼儿的天性,游戏是幼儿的快乐源泉。积极的游戏活动对幼儿多方面能力的发展有着不可估量的作用。课程游戏化要求教师要学会倾听幼儿的心声,通过深入观察了解幼儿的需求。懂孩子比爱孩子更重要。所以,教师应该细心观察、耐心倾听,观察幼儿的兴趣和需要,听幼儿所听,看幼儿所看,用幼儿的心灵感知世界。只有这样,教师才能看到幼儿的实际能力,帮助他们将潜能发挥到极致,及时捕捉“意外”的惊喜。教师要做到随机应变,关注幼儿并解读幼儿的行为,判断幼儿的兴趣、需要和经验水平,从幼儿的生活中捕捉蕴涵其中的教育价值,灵活、果断地运用教育机智,及时把“意外”转换为教育契机,从而满足幼儿的兴趣和需求。

二、因地制宜,融通区域学与玩

教育家陈鹤琴先生曾说过:“儿童的世界是儿童自己去探讨去发现的,他自己所求来的知识才是真知识,他自己所发现的世界,才是他的真世界。”在幼儿园一日生活中,教师要借助自然角,鼓励幼儿与大自然多接触,让他们通过摸索发现问题,并寻找答案,让幼儿在细致地观察、探究中获得知识,在动手操作的过程中获得经验。

(一)培养幼儿的责任心之青青草地区

在一个初春的早晨,燨月忽然在走廊上喊:“快来看呐!小草长出来了。”由此聚集了许多小朋友,他们拍着手欢呼着:“小草长出来了,小草长出来了。”在那一刻,一份意外收获的生命赋予的惊喜,让人格外激动。此时,馨冉发现石板路旁的小草硬硬的,有些刺手,她又去摸摸新长出的小草,感觉很软。于是,笔者让幼儿一起看看、摸摸,感受小草的软硬度。除了软硬触觉上的感知,幼儿发现小草的颜色也不一样,硬的颜色深,软的颜色浅。一名幼儿说:“浅色的小草就像刚刚出生的小宝宝,非常的软。”另一名幼儿说:“那些硬硬的、刺刺的小草,就像大人一样有力量。”笔者还组织幼儿在青青草地区寻找昆虫,观察露珠,给小草喂水喝,用剪刀给小草剪头发,拿毛茛给小草扎辫子,并在幼儿给青草扎辫子的时候融入

数概念,引导幼儿学习点数,培养幼儿的学习能力。

笔者有效抓住教育契机,将其转变为教育活动,引导幼儿在日常生活中随时随地观察植物的生长过程,让幼儿懂得爱护植物,培养幼儿的责任心和生态保护意识。笔者给青青草地区里的每一样生物都赋予了教育价值,让其成为极具生动的“活教材”。

(二)激发幼儿的探索欲之挖泥探索区

某一天,若霖在大树旁挖泥土的时候发现了一条“小虫”,她皱着眉头,看起来有些害怕,她说道:“快来看,我挖到了什么?是虫吗?”夏丰走过去拿起一把铲刀将若霖发现的“小虫”挑了起来,并喊道:“老师,快来看,我们找到了一条蛇。”很多幼儿的注意力被吸引过去。笔者示意夏丰继续在大树旁边往下挖,随着泥地越挖越深,大家发现泥地深处有好多“蛇”,这下他们豁然开朗,原来这是大树的根须。

基于幼儿对这条“蛇”的兴趣,笔者恰到好处的提示,使现场的气氛更加活跃,不失时机地把幼儿带入了探索大自然的世界。这能让幼儿在挖泥探索区体验到与大自然接触的乐趣,从探索中寻找自己感兴趣的事物,并学会与同伴分享,不断增强自身的探索能力。

(三)提高幼儿的表现力之沙盘模型区

幼儿在沙盘模型区通过堆积沙子、摆放玩具的游戏方式,创设一些游戏情景,这些情景就是他们内心世界的展现。

笔者在组织幼儿进行沙盘游戏时,让6名幼儿各站一处,各自摆弄手中的玩具,在沙盘中建构自己的小世界。笔者发现浩轩、一沫、沛瑶、书瑶都是各玩各的,而翌希和馨冉两人在合作游戏,他们一边拿着恐龙玩具一边对话交流,翌希说:“宝宝掉泥土里了,快救他啊。”馨冉一边将两只“大恐龙”往翌希的方向移动,一边说道:“爸爸妈妈在这里。”翌希又说:“救命啊!爸爸妈妈。”他们边对话边用“大恐龙”把困在沙里的“恐龙宝宝”救了上来。

笔者在这次的游戏中发现几名幼儿的性格各异,翌希性格活泼且具有丰富的想象力,语言表达能力非常强;馨冉是一个喜欢与人相处的孩子。相比之下,另外几名幼儿喜欢独立游戏,对游戏有自己独特的想法。

(四)培养幼儿的观察力之嬉戏玩水区

一天,正在给小草浇水的月月说:“你看这边的小草长得多高、多绿,但是中间的小草矮矮的、黄黄的。”雨瑶问:“怎么会这样呢?”月月说:“肯定是它们喝不到水,才会长不大。”随后笔者在晨间谈话时问幼儿:“为什么草地外圈的小草长得高,中间的小草长得矮小枯黄呢?”月月回答道:“它们喝不到水。”其他幼儿也都认同月月的想法。笔者又问:“那怎么让中间的小草喝到水呢?”幼儿就如何解决小草均匀喝水的问题展开了热烈讨论,“每天多浇点水”“从家里带个大喷壶,把水喷远点”“可以走到草地里面去浇水”“不行,会把小草踩死的”……为此,笔者带着幼儿来到草地边,一名幼儿发现草地两旁和中间各有一棵大树,便出主意说:“我们把水壶挂在树上就可以给小草浇水了。”另一名幼儿问道:“可谁来给大树上的水壶加水呢?”这时,航航指着不远处的水管说:“我们可以用水管,我爸爸就是用水管给草坪浇水的。”一周后,笔者所在的幼儿园在草地旁创设了嬉戏玩水区,为幼儿提供了合适的工具和材料。

笔者组织幼儿进行实地观察,有助于培养幼儿的观察力,促进其逻辑思维的发展。3~4岁的幼儿喜欢用感官去体验事物,他们在嬉戏玩水区进行游戏时,喜欢将双手放在水中,感受水波的浮动,这能促进幼儿的感官发育,增强幼儿感知事物的能力,还能帮助幼儿构建基础的科学概念。如一名幼儿问道:“为什么这个水管水流得快,那个流得慢?”通过笔者的引导,幼儿发现原来水管的出水口大小不一样,出水口越大,水流得越快。笔者发现,幼儿以观察的方式在游戏情境中学习,会产生更多的学习动机。

三、创设幼儿本位的区域环境,推动课程游戏化实施

区域活动是以幼儿为本位的教育实践,是根据幼儿需要和兴趣组织幼儿进行自主选择、合作交往、探索发现的学习、生活和游戏活动。因此,教师要关注幼儿在游戏活动中的主体地位,尊重幼儿的自主权,同时也要关注区域环境的创设和材料的提供,增强幼儿与环境、材料的互动。区域活动有助于课程游戏化的实施,能让幼儿根据自己的兴趣和爱好来选择游戏活动,可以让幼儿随着时间的推移产生新的兴趣和爱好。

一株草对幼儿的意义有多大?一只小甲虫引发的讨论有多激烈?一瓢水的力量会有多神奇?在沙盘里建构的童话世界会发生哪些意想不到的事?笔者看见幼儿会俯身轻轻抚摸每一株小草,如同对待自己的弟弟妹妹,他们会认真比较两株草不一样的地方。笔者还听见幼儿会轻声和小蚂蚁、小甲虫对话,创编属于自己的童话故事……青草、泥土、流水、细沙成了陪伴幼儿成长的自然伙伴。笔者

认为,这些大自然的馈赠,让幼儿感受到了生命的奇特与美妙,柔情与顽强、坚定与从容,这份温暖的存在犹如一粒种子在幼儿的生命里生根发芽,随着幼儿年龄的增长越发地挺拔茂盛,这一切都是基于课程游戏化自由、自主、创造、愉悦的游戏精神。

综上所述,笔者认为,教师应从幼儿的兴趣着手,基于幼儿的实际游戏水平,满足其发展需求,为其投放适宜的游戏材料,从游戏化的核心出发关注游戏质量和游戏实践过程,从而帮助幼儿更好地成长,促进幼儿的全面发展。

(作者单位:苏州工业园区东港实验幼儿园)

猜你喜欢
小草笔者游戏
小草的烦恼
小草受伤了
老师,别走……
牛小草的牛
换位思考,教育更精彩
老师,你为什么不表扬我
小草也会疼
数独游戏
疯狂的游戏
爆笑游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