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物理教学中创新能力的培养

2022-05-30 08:10何冰
新课程·上旬 2022年15期
关键词:创新能力物理思维

何冰

教育决定着人类的今天,也决定着人类的未来。物理教学在当代学生教育中处于重要位置,随着新课程的要求及教育改革的不断推进,中学物理教材也根据现实要求做了一定的调整与完善,教材内容更加符合当代少年成长需求,要求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在初中阶段学生刚开始接触物理科目,对很多知识不了解、没有概念,这时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最佳时期。教师可以通过物理实验、结合实际生活等多种方式设置问题,挖掘学生的创新能力。通过让学生亲自体验的方式,让学生更直观地了解物理。在让学生体验前,教师需要提前实验并测试没有风险后才可以让学生进行,这样能避免一定的风险,符合当今时代的发展。实践证明,物理学习成绩的好坏与学生的创新能力有关,往往创新能力较强的人在学习方面成绩会更突出。

一、以兴趣培养为出发点,增强学生的创新意识

(一)锻造质疑品行

在初中物理教学时,教师不要被传统的教学所束缚,应该多方位、多角度地去鼓励学生拓展思维,对课本知识或者教师讲的内容,勇敢提出质疑,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在学生提出质疑后,教师不能因学生的想法不够成熟而直接否定学生,长此以往,学生的积极性会受到不同程度的挫伤,导致不敢发言或抗拒发言的现象出现。如何改变这一不利现状,当学生提出质疑后,教师首先应该耐心听取学生的看法,带领学生梳理思路,反复求证,发现确实存在失误,则可以给予学生一些小奖励。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始终要给不同层次的学生搭建不同的展示平台,创设有利于大多数学生交流的情境,使学生的思维处在敏捷的活动状态,对于同一物理知识的认知,容许学生有不同的理解和把握,更要容许学生发表不同的意见或想法。最终师生共同求证、考究,得出结论,在这个过程中,学生的认知会从一开始的模糊到逐渐的清晰、明了,从片面的见解到深层次的理解。教师在教学之前需要在题材的选取上侧重于学生感知倾向。以学生日常生活中常见的物理现象为突破口,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

(二)强化思维训练

思维训练是一个很抽象的训练方式。思维训练涉及多个方面,包括抽象思维能力、发散思维能力、逆向思维能力、求异思维能力、识图思维能力、创新思维能力等。由于当今社会过分地看重学习成绩,学生为了成绩而学习,从而使得学生的思维方式固化。由于教育理念所致,教师在教育中忽视了学生的思维训练。加之,初中階段,物理学科对于很多学生来说,可以用心有余而力不足来形容,大多数学生感觉很难学,主要原因是觉得抽象性的东西太多,其实,归根结底是对物理学科的思维规律掌握得不好或者缺乏造成的。

物理教师在教学中要灵活运用学生的特性,在考虑学生兴趣养成的前提下,引导学生去积极思考,通过物理实验训练以及课堂训练,了解并设法克服学生的思维障碍,从而达到培养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目的。

二、培养创新能力的措施

(一)积极应用先进的多媒体技术教学

随着社会经济的高速发展,多媒体信息已经被公众所熟知和运用,多媒体可以通过视频、图片、声音等多种形式让学生更通俗、直观地了解知识。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利用多媒体系统进行物理教学,可以使以往枯燥、简单的教学思维方式变得越来越有趣,同时对教师也有了更高的要求,在物理课堂上,教师可以灵活运用多媒体通过PPT演示、短视频、图片、播放音乐等方式将课堂想要表达的内容进行展示,通过多媒体的运用,可以营造课堂氛围,增加学生的课堂参与度,同时也摒弃了传统教学的弊端,使学生的观察力在一定程度上得到提高。

(二)正确运用实验,采取有力措施提升学生的实践能力

一方面,受到知识结构层次和社会阅历的限制,初中生对物理现象的认知面还很狭窄。不能很好地将所学内容与生活有效地结合起来,那么,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以注重物理实验,通过物理实验让学生切身地感受物理的魅力,在提高学生专业能力的同时,拓宽学生的知识面,在日后遇到同类问题时,可以灵活运用所学知识来解决。因此,学好物理不仅需要对课本知识的全面了解,还需要学生拥有独立创新的能力,通过学生的不断创新去探索更多的知识,实现教育目标。

另一方面,教材知识对很多内容的定义都是抽象的,仅靠教师的课堂教学解读完全不够,学生很难真正理解。此外,学生缺乏自控能力,导致不能完全理解教师所讲的内容,这也是物理教学的问题所在。我们可以通过学生角色扮演法的方式让学生在轻松的环境中有效学习。它的主要特点是通过角色扮演在学习、训练、演戏环节,根据人物角色构建知识框架,促进学生思维逻辑能力和自主创新能力的提高,让学生更好地去理解知识,从而充分调动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掌握专业知识。因此,作为物理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制订相应的教学方案,通过趣味游戏、角色扮演的情境代入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提升学生的创新能力。

三、引导学生动手操作实验,锻炼学生的创新能力

(一)动手操作和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

现代教育不是单一地进行知识的讲解传授,而是注重知识与能力的双向培养。在初中物理教学中,教师必须以注重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的教学方式为主,学生通过动手操作才能将所学知识与实际生活结合起来,发挥物理知识的作用。我们在运用物理知识的过程中要积极地引导学生去思考: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现象?出现这样的现象是因为哪些因素导致的?让学生动脑去主动地解决问题,锻炼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要一味地大讲特讲,应做到“该放手时就放手”,把学习的能动性与主动性真正地还给学生,让学生亲自去体验、去实验,这样不仅加强了物理的趣味,也让学生真正学会了知识的了解和应用,真正达到学有所用。这样不仅有助于学生知识体系的建成,还能达到高效学习的效果。通过实践我们能真切地感受到体验式教学的魅力所在,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实现教育目标。

(二)对知识运用能力的养成

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是初中物理学科最重要的特点,理论是实验的出发点,实践是验证理论成立的手段,实验是两者的有力说明。在强而有力的理论支撑下进行物理实验,对于学生的认知、知识储备来说,都是重要的环节。目前,由于国家对教育的重视,对地方教育的基础设备投资很大,实验仪器的增加,师资力量的调整,为学校开设物理实验提供了有力保障。近年来,中考对实验的考查也加大了比重,学校对实验教学也随之重视了起来,教师在课堂的结构也随之调整,由以前的口述实验步骤改为学生参与实验活动,课堂比例上也加重了实验操作。就拿“凸透镜和凹透镜”这一章来说,研究凸透镜的成像教学中,将学生分成若干个小组,4人为宜,在做实验之前,要求学生用正确的方法将凸透镜安装在光具座上,然后安装蜡烛以及光屏,必须说明的是,三者的中心应该保持在同一高度,当一切准备到位,再去调整光屏和物距,在调整的过程中,仔细观察所发生的现象,并进行记录,最后整理数据,得出结论。这样做,能变抽象为形象,使学生更容易接受,也更喜欢去探究这一结果。

四、设置疑问,诱发学生的创新动机

在教学中,不仅要依靠教师的“传输”,更需要学生去思考问题,因此在教学时,教师要根据课程内容设置相应的问题,引导学生结合书本知识以及个人看法,让每个学生都能在思考中提升创新能力,将被动接受的教育方式变为主动探索。科學的真正目的不是提出问题,而是激发人们在提出问题的同时不断探索,找到问题的最佳答案。教师在课堂上的作用就是学生学习的润滑剂,他可以引导学生去探索真理,并且找到解决途径,这才是素质教育的关键。教师要多夸奖学生,增强学生的自信心,鼓励学生勇敢说出个人看法,教导学生要敢于提问,让学生带着问题去思考,在学习中解决问题。

如在学习“自由落体运动”时,教师可以首先通过牛顿在苹果树下思考被苹果砸中的故事展开讨论。让学生畅所欲言来和大家分享生活中的自由落体运动。比如,从空中抛下一枚硬币、雨滴从天上降落等,待学生讨论结束后教师可以提出问题:为什么同样是自由落地运动,有的东西下落很快,有的东西下落得比较慢?让学生展开讨论,同时也可以夹辅以现场实验,让学生去观察、去发现其中的原因。通过教师的解答,学生了解其中的前因后果后,会在一定程度上增加成就感,从而激发对知识的求知欲,进而提升创新能力。

创新能力的培养需要多方面的互相配合,不局限于一种方式,最重要的是需要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断融入,拓宽学生的知识面,选择合适的方式,创设出创新的教学情境,让学生能在日常学习中去体验、去感受,这样既保障了学习的效率,又丰富了学生的知识,让每一次的体验活动充满意义。在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时,教师应充分考虑学生的自身情况,通过实践操作等多种手段为学生营造创新的氛围,让学生拥有独立创新的能力,从而培养出更多创新型人才。

猜你喜欢
创新能力物理思维
只因是物理
思维跳跳糖
思维跳跳糖
思维跳跳糖
思维跳跳糖
高中数学课堂教学中创新能力的培养
创新能力培养视角下的无机化学教学研究
基于创新能力培养的高职音乐教育改革探讨
我不是教物理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