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创设室内混龄自主游戏的有效方法

2022-05-30 10:48汤燕芸
幸福家庭 2022年11期
关键词:小班创设游戏

汤燕芸

目前,一些幼儿园在开展混龄自主游戏的过程中,存在着一些问题,导致混龄自主游戏活动的效果不理想。笔者经过观察与总结,发现其主要原因是空间场地规划不合理、幼儿互动性不足、游戏材料具有局限性等。因此,笔者以《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为参照,对幼儿园室内开展混龄自主游戏展开探究。

一、合理规划场地,创设开放性混龄空间

教育活动要求教师严格遵守“幼儿本位”,让幼儿成为活动的主导者、决定者、设计者。但在实际教学中,混龄自主游戏活动的空间设计与规划大多由教师决定,幼儿的主体性地位无法体现。基于此,教师应从幼儿视角出发,创设合理的活动空间。

(一)转变思路,打破“教师主导”惯例

笔者经过观察与总结发现,以教师为主导的空间规划难以满足全体幼儿的需求,这导致混龄活动秩序混乱、游戏效果不理想。因此,教师在规划室内环境时,要转变思路,充分征求幼儿对游戏环境的意见,根据其需求规划空间,并打破“教师主导”惯例,鼓励幼儿参与游戏空间的创设,将空间规划的决定权还给幼儿。如在空间规划前,教师可询问小、中、大班幼儿相同的问题,如“你最喜欢哪个区域”“你喜欢玩哪些游戏”“你喜欢什么样的游戏方式”等,并对这些问题进行汇总,总结出幼儿喜欢且能接受的游戏方式。

(二)开辟公共区域,扩大游戏场地

教师在充分了解小、中、大班幼儿游戏活动需求的基础上,可以引导幼儿开辟走廊、过道、楼梯间、楼梯拐角、活动大厅等公共区域,扩大游戏场地,让幼儿自主选择游戏内容和方式,最大程度地满足幼儿的需求。如大班幼儿对角色表演游戏有极强的兴趣,教师便可引导幼儿装饰走廊拐角,投放一些表演类的服装,并利用拐角的特性为幼儿搭建一个小型的“扇形舞台”,让大班幼儿随时都可以展开表演。又如,小、中班幼儿对拼插类游戏有极强的兴趣,教师可以指导幼儿设计走廊的墙面,在墙体上投放一些拼插类的游戏材料,以满足小、中班幼儿的游戏需求,让他们随时随地都可以参与游戏。

(三)预留空间,鼓励幼儿自由发挥

幼儿的游戏具有较强的随机性,他们会根据兴趣及游戏进程随机生成新的游戏活动。因此,教师在规划混龄室内空间时要适当预留空间,满足不同幼儿对游戏活动的需求,鼓励幼儿自由发挥想象力和创造力,创设新的游戏内容,促使幼儿能力得到进一步提升。

比如在表演森林类故事时,幼儿会自己动手制作大树、鲜花、小草等一些装饰物;在表演城市类绘本时,幼儿会自主添加汽车、公交车等装饰品,满足其活动需求。由此可见,教师为幼儿提供开放性的混龄游戏空间,能让幼儿根据自己的需求自主选择材料布置活动空间,满足不同阶段幼儿对材料和空间的需求,使游戏活动更具灵活性。

二、创设环境,增强幼幼互动

环境对幼儿起着隐性教育的作用。良好的教育环境,能更快地激发幼儿的兴趣,增加幼儿间的互动,让幼儿获得丰富的学习经验。基于此,教师在组织幼儿开展混龄活动时,要为幼儿提供更多的互动契机,促使幼儿在互动中获取更加丰富的经验。

(一)多元化的活动环境

教师在构建多元化混龄教育环境时,可利用主题游戏的特性开展教育活动,为幼儿提供互动契机。

以科学主题活动为例。在科学活动中,教师可以组织小、中、大班幼儿一起开展游戏。教师可以让小班幼儿负责准备道具,协助中、大班幼儿;中班幼儿负责搜集资料、给道具分类;大班幼儿负责带领小、中班幼儿一起开展科学探究活动。教师组织所有幼儿都参与游戏,构建别样的混龄游戏环境,这既满足了不同年龄幼儿的活动需求,又能让幼儿在玩中获取新的游戏经验,强化其合作学习的能力,在互动中完成主题教育目标。

(二)探究性的活动环境

混龄活动的目标是让不同年龄层次的幼儿在活动中获得不同的成长经验,发展幼儿的综合素养。基于此,教师可为幼儿创设具有探究性的混龄活动环境。

以种植区域的构建活动为例。教师在种植区中投放“植物观察记录表”,让不同年龄层次的幼儿一起观察。小班幼儿在观察植物时由于缺乏经验,会遇到很多难题,这时,教师便可鼓励大班幼儿帮助小班幼儿,从而形成“大帮小”的教育模式。这既能让小班幼儿获取更多的知识与经验,同时大班幼儿在讲解、分析问题时,也会获取新的技能,促使幼儿更加真切、清晰地感受植物的成长过程,带给幼儿多样的游戏体验。

三、突出“三性”,满足全园幼儿需求

“三性”指层次性、针对性、关联性。混龄教育整合了小、中、大班幼儿,虽然幼儿之间的年龄差异不大,但能力差异较为明显,尤其是小班与大班幼儿之间。因此,教师在开展混龄活动时要突出“三性”,从不同角度满足全园幼儿的需求,促使幼儿积极探索、有效互动,展现混龄教育独有魅力。

(一)操作材料的层次性

在混龄区域活动中,材料的操作性影響着幼儿的活动质量。教师在开展混龄游戏活动时,要针对小、中、大班幼儿的实际情况,突出材料操作的层次性,满足不同幼儿的需求。

以“多功能室”活动为例。教师为提高幼儿的平衡力,创设了室内体育锻炼活动,并根据幼儿的能力提供了不同的道具。小班幼儿的肢体协调性较差,体育素养不高,需要一些简单的活动器械,教师根据此需求投放了“独木桥”器械,让小班幼儿在桥面上直线行走,以满足他们的活动需求。而“独木桥”对于中班幼儿来说难度较低,无法满足他们的活动需求,教师可升级游戏难度,提供“梅花桩”,让幼儿尝试单腿蹦跳,提高他们的平衡力。对于大班幼儿,教师要再次提升游戏难度,开展“踩高跷”游戏,让幼儿尝试在高跷上行走,发展幼儿的身体协调能力。这种材料投放方式能满足不同幼儿的活动需求,让小、中、大班幼儿的能力在同一时间内都能得到提升,突出混龄教育的优势。

教师还可对其他区域游戏进行调整。如教师在图书阅读区投放不同难度的绘本故事,在科学区按照活动难度投放简单、中等、较难的实验器械。这既能保证活动材料的层次性,又能在同一时间内满足不同层次幼儿的发展需求。

(二)混龄活动的针对性

为进一步提高幼儿的综合素养,展现混龄教育的优势,教师应有针对性地开展教育活动,要尽可能地“放手”,为幼儿创设更多的合作、交往契机。

开展混龄活动要求幼儿学会跨层次交往。在幼儿遇到难题求助教师的时候,教师可对幼儿说:“你去问问中班或者大班的哥哥姐姐,他们会帮你解决问题的。”教师要发挥引导作用,让小班幼儿主动求助大班幼儿,鼓励他们在活动中学会交往,突出混龄教育的特性。在大班幼儿活动中,教师也要引导大班幼儿发挥“哥哥姐姐”的榜样作用,鼓励他们帮助小班、中班的弟弟妹妹解决困难。这种教育方式突出了活动的针对性,有利于帮助幼儿形成团结协作的良好品质,将混龄教育的优势发挥得淋漓尽致。

(三)混龄区域的关联性

室内混龄区域活动的开展应具备较强的关联性,各区域间的互通能满足所有幼儿的活动需求。教师应发挥混龄自主游戏的特性,从幼儿的实际情况出发,将各区域进行有效关联,给予幼儿更多探究和发展的空间,促使全体幼儿都能得到更好的发展。

以中班幼儿开展的“儿童餐厅”角色扮演游戏为例。中班幼儿分别扮演厨师、服务员、收银员、老板、顾客等角色,还吸引了部分小、大班幼儿的加入,活动现场愈发热闹,幼儿的兴致也愈发高涨。随着活动的不断深入,“儿童餐厅”中的顾客越来越多,而餐具、食物却不够充足,幼儿纷纷皱起了眉头。教师发现问题后提示幼儿:“我们应该去哪里进货呢?哪里可以买到餐具和食物呢?”基于此,孩子们边思考边讨论,“可以请美工区的小朋友用彩泥做一些蔬菜”“可以请玩积木的小朋友用积木做一些餐盘”……幼儿经过热烈地讨论,快速与美工区、益智区的幼儿达成了共识,成功将三个区域关联了起来。这一活动不仅将各个游戏区域关联起来,增强了活动的趣味性,还将单一性游戏转变成综合性游戏,让幼儿在活动中实现了“跨年龄”交往,突出了混龄教育的独特魅力。

总而言之,教师在创设室内混龄自主游戏时,要分析不同层次幼儿对活动材料、游戏空间的需求,鼓励他们在游戏中积极互动交流,培养他们的交往能力,促使其综合素养得到提升。

(作者单位:上海市浦东新区恒宇幼儿园)

猜你喜欢
小班创设游戏
小班教学 有效交流
创设情境 以说促写
创设情境 提高效率
如何在幼儿园小班开展区域活动
“教、学、评”一体化视域下问题串创设的实践
数独游戏
疯狂的游戏
爆笑游戏
第八章直接逃出游戏
护理专业英语小班教学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