乙肝患者进行病毒学检验对乙肝病毒诊断率的影响

2022-05-30 08:43张彩花
医学食疗与健康 2022年14期
关键词:乙肝患者诊断率乙肝病毒

张彩花

【摘要】目的:探究乙肝患者行病毒学检验的诊断价值。方法:随机将2019年 12月至2020年 12月本院208例乙肝患者分为实验组(104例,应用电化学发光法)、对照组(104例,应用酶联免疫吸附法)。对比两组患者诊断率、血清标志物阳性结果。结果:实验组诊断率(96.15%,100/104)比对照组(84.62%,88/104)高(P<0.05);两组患者核心抗体阳性率、表面抗体阳性率差异无意义(P<0.05);实验组 e 抗体阳性率(29.81%,31/104)、e 抗原阳性率(33.65%,35/104)、表面抗原阳性率(70.19%,73/104),均比对照组高,(P<0.05);实验组患者检验结果总满意率为96.15%(100/104),对照组患者检验结果总满意率为80.77%(80/104);实验组要明显高于对照组,数据对比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较之于酶联免疫吸附法,电化学发光法应用于乙肝患者病毒学检验中的诊断率更高,乙肝病毒的诊断率更高,患者对诊断结果的满意程度较高,可在临床诊断乙肝疾病中推广应用。

【关键词】乙肝患者;病毒学检验;乙肝病毒;诊断率;影响

【中图分类号】R373.2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5249(2022)14-0183-04

乙肝是近些年临床上比较多见的一种疾病,主要是指乙肝病毒检测结果呈现阳性,临床表现为腹胀、乏力、肝区疼痛、恶心及畏食等,肝脏变大,且具备压痛感,病情较重者会出现肝病面容、脾大、蜘蛛痣及肝掌等,肝功能连续性反常。临床依据疾病特性,可分为三种,主要有重度乙肝、轻度乙肝及中度乙肝。乙肝如果没有得到及时诊治,随着病情的蔓延,极易致使患者的肝细胞受损、坏死等,或出现炎症,较重时,还会发展为肝纤维化、肝癌或肝硬化等,威胁与影响着人们的身心健康与生命安全。乙肝病毒在国内的感染率较高,在感染后若治疗不及时很容易发展至肝炎,严重的还会出现肝硬化与肝癌等多种疾病,直接威胁患者的生命安全。为此,针对乙肝病毒感染的患者,临床诊断和治疗均十分关键。感染乙肝病毒的患者通常借助血清标志物加以判断[1]。其中,电化学发光法为实用性极强的诊断方式,在检验乙肝病毒方面的特异性和敏感性均相对较高。由此可见,深入研究并分析乙肝患者乙肝病毒诊断的病毒学检验方法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1  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选取2019年 12月至2020年 12月于本院接受治疗的乙肝患者208例,按照入院序号划分对照组和实验组,各104例。对照组患者中男62例,女42例;年龄19~64(37.76± 1.15)岁;蜘蛛痣2 例,肝掌1 例,身体乏力10例,肝区疼痛10例,上腹部不适17例。实验组患者中男60例,女44例;年龄18~63(37.74± 1.18)岁;蜘蛛痣1 例,肝掌2 例,身体乏力11例,肝区疼痛11例,上腹部不适15例。两组患者资料无差异(P>0.05),视为可比。

纳入标准:(1)均签署知情确认书,且自愿参与本次研究;(2)年龄均在18周岁以上;(3)临床资料均完整.

排除标准:(1)患有精神类疾病及意识障碍性疾病的患者;(2)患有心脑肾等其余重大器官性疾病的患者;(3)妊娠期、哺乳期女性;(4)同时参与其余研究的患者;(5)对本次研究依从性不高的患者;(6)患有恶性肿瘤性疾病的患者。

1.2  方法

抽取患者清晨空腹静脉血,剂量为10毫升,一般选择肘静脉抽血。完成血清抽取后,即可开展分离操作,一般离心率是3000转 /分,经15分钟持续分离后分别展开检验工作[2]。

在检验中,选用的设备包括全自动电化学发光免疫分析仪、全自动酶联免疫分析仪、核心抗体试剂盒、表面抗体试剂盒、e 抗体试剂盒、e 抗原试剂盒、表面抗原试剂盒、离心机。根据试剂说明书完成相关操作。若当天检测工作未完成,应选择4摄氏度环境保存血液标本[3]。

对照组应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验,实验组应用电化学发光法检验。

1.3  评价指标

(1)比较分析患者诊断率。

(2)对两组患者血清标志物阳性结果进行评估。

(3)观察对照组和观察组患者对检验成果的满意程度,使用我院自制的患者检验结果满意率调查问卷进行测评,评分采用百分制。非常满意为得分在87~100分,基本满意为得分在70~86分,一般满意为得分在60~69分,不满意为得分在0~59分。总满意率=(非常满意例数+基本满意例數+一般满意例数)/总例数×100.00%。

1.4  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 21.0分析两组数据。计数资料以[n (%)]描述,采用χ2检验;计量资料以( x(—)± s )描述,采用 t 检验。以 P<0.05表示数据有差异。

2  结果

2.1  两组诊断率比较

实验组104例患者中,诊断出100例,诊断率为96.15%(100/104);对照组中,诊断出88例,诊断率为 84.62%(88/104);组间诊断率相比,实验组相对较高,对照组较低,数据对比有统计学差异(χ2=7.9660, P=0.0047)。

2.2  两组患者血清标志物阳性结果分析

实验组核心抗体阳性率为73.08%(76/104),对照组核心抗体阳性率为71.15%(74/104),两组患者的核心抗体阳性率对比发现差异不大,p >0.05,数据对比没有统计学意义;实验组表面抗体阳性率为18.27%(19/104),对照组表面抗体阳性率15.38%(16/104),两组患者的表面抗体阳性率对比发现差异不大,p >0.05,数据对比没有统计学意义;实验组 e 抗体阳性率为29.81%(31/104),对照组 e 抗体阳性率13.46%(14/104),组间数据对比差异显著(P<0.05),数据对比有统计学差异;实验组 e 抗原阳性率为33.65%(35/104),对照组e 抗原阳性率15.38%(16/104),组间数据对比差异显著( P <0.05),数据对比有统计学差异;实验组表面抗原阳性率为70.19%(73/104),对照组表面抗原阳性率48.08%(50/104),组间数据对比差异显著(P<0.05),数据对比有统计学差异,见表1。

2.3  比较对照组和实验组患者对检验结果的满意程度

实验组中,不满意的患者有4 例,一般满意的患者有20例,基本满意的患者有30例,非常满意的患者有50例,实验组患者检验结果总满意率为96.15%(100/104);对照组中,不满意的患者有20例,一般满意的患者有24例,基本满意的患者有30例,非常满意的患者有30例,对照组患者检验结果总满意率为80.77%(80/104);两组满意率对比结果显示,实验组要明显高于对照组,组间数据差异显著,数据对比有统计学意义( P <0.05),见表2。

3  讨论

近些年,随着社会的逐步发展,以及人们生活习惯及方式的改变,导致乙型肝炎的发病数量逐年呈上升态势,乙型肝炎对患者的生活与身体健康方面造成了较重的影响。因为乙型肝炎在临床上的表现不是很明显,极易在诊断中出现漏诊与误诊,不但给诊断工作带来一定影响,而且还会延误患者病情,严重威胁患者生命安全。因此,探寻一种较佳的乙型肝炎的临床诊断方式,协助患者及早获取较佳临床诊断,同时采取相宜治疗措施,进而能够有效提高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具有重要意义。

乙型肝炎的发生原因就是乙肝病毒感染,而乙肝病毒属于 DNA 病毒,被归类在嗜肝 DNA 病毒科中,不仅耐热且耐低温,可有效抵抗紫外线,因而临床治疗难度相对较大。在人体入侵乙肝病毒后就会攻击其肝脏,并定植于肝细胞之内,在繁衍与复制的基础上会损伤干细胞,最终引起乙型肝炎[4]。根据临床结果表明,乙肝病毒的泛酸性特征明显,会对胆管上皮细胞、胃黏膜细胞、肾小管细胞和胰腺细胞等带来严重损伤,使患者的生命健康受到直接影响。为此,在临床中,对于乙肝病毒感染的早期诊断提出了更高要求,确保能够为患者提供更具针对性的抗病毒治疗,以合理化控制肝损伤的情况。与此同时,还能够对肝硬化进行科学化防治,以免患者因病情加重而发展成癌变,更好地确保患者的生命安全。

乙肝病毒感染的血清标志物主要包括核心抗体、表面抗体、e 抗体、e 抗原、表面抗原,一般可借助以上指标了解人体的免疫反应。其中,表面抗原无传染性,属于乙肝病毒外壳蛋白,若人体感染乙肝病毒,表面抗原水平会明显提高,因而可被当做重要的标志物[5-6]。血清乙肝表面抗原若首次呈阳性则提示感染急性乙肝病毒,且被认定为乙肝病毒感染。在最初感染的3~5周仅能够对乙肝表面抗原进行监测,而暴露至乙肝表面抗原被检测出的平均时间为6~60天。在表面抗原被检测出的10~20天前,可通过 PCR 技术对血清 HBVDNA 进行检测。而表面抗体是抗体,主要通过表面抗原刺激形成,在与表面抗原相互结合的基础上,在其他的免疫过程中即可有效清除乙肝病毒,进而更好地控制体内乙肝病毒的感染状况。表面抗体中和性特征突出,能够切实反映出乙肝病毒感染以后人体免疫的实际情况。若表面抗体水平显著提高,即代表乙肝病毒感染机体以后产生免疫力,通常会在表面抗原转移以后的两周出现[7-8]。另外,e 抗原是可溶性蛋白质,在乙肝病毒核心颗粒中存在,当核心抗体裂解以后就会融入到机体的血清当中,而 e 抗原则会在表面抗原出现与消失的时候出现,为乙肝病毒感染的判断提供了必要帮助。若 e 抗原呈阳性,即代表传染性较高,且患者正处于病情的活动期。e 抗体则是由 e 抗原刺激所形成的抗體,一旦其出现就代表乙肝病毒复制相对静止,已经有效控制了病情。核心抗体属于免疫球蛋白,主要通过乙型肝炎核心抗原对肝细胞刺激后形成,可对乙肝病毒复制的活跃度切实反映出来,而且水平越高表示乙肝病毒的传染性越强。部分核心抗体阳性个体通过血清标志物的检测,仅能够发现 HBVDNA[9-10]。乙肝病毒感染恢复但表面抗体相对微弱的患者,经血清标志物检测后呈现核心抗体阳性。部分核心抗体呈阳性的慢性乙肝病毒感染者,经血液检测很难对表面抗原检测出来。如果核心抗体呈阳性,那么检测血液后发现 HBVDNA的概率低于10%。但此类人并不代表被感染,除非易感者皮下黏膜直接接触了感染源。而且,所检测到的核心抗体为假阳性的可能也存在。通常情况下,核心抗体阳性率和人群感染乙肝病毒概率保持一致。特别是在感染高流行区域,表面抗体阴性、核心抗体阳性提示的是既往感染。而在感染低流行区,血清标志物核心抗体阳性率为10%~20%,以假阳性最为常见。

在临床检验乙肝病毒血清标志物的过程中,最常使用的方法就是酶联免疫吸附法和电化学发光法。其中,酶联免疫吸附法检验快捷且方便,在临床诊断与治疗乙肝疾病方面的应用价值较高。但此检验方法仅能够定性分析乙肝病毒的血清标志物,而无法完成定量分析[11-12]。为此,应用于临床诊断中,很难对乙肝病毒的感染复制情况作出判断,也有可能影响检测结果的稳定性。而电化学发光法则将化学发光反应及免疫反应有效结合形成的检测手段,较之于酶联免疫吸附法,其准确率与灵敏度更高,且特异性也更强,可完成定量分析的检验目标,对酶联免疫吸附法的不足之处加以弥补[13-14]。

研究中,实验组患者采用电化学发光法检验,其临床诊断率较之于对照组高(P<0.05);在核心抗体阳性率、表面抗体阳性率方面组间无差异(P>0.05);在 e 抗体阳性率、e 抗原阳性率、表面抗原阳性率方面,实验组指标数值均比对照组高(P<0.05)。究其原因,电化学发光法当中的顺磁性微粒为固相载体,其体积小且表面积较大,所以反应面积也更大。除此之外,标志物能够循环使用,使得发光的时间延长,且强度也随之增加,可将乙肝病毒的感染状况准确地显示出来,因而临床检出率与灵敏度更高。同时,电化学发光法检验的应用能够规避低水平表面抗原样本假阴性漏检的情况发生,值得推广应用。且实验组患者对检验结果的满意程度较高,对照组较低,由此说明,此检查方式的可行性及必要性。

总体来讲,临床检测乙肝患者乙肝病毒的过程中,选择使用电化学发光法检验乙肝病毒感染血清标志物的诊断率更高,尤其是在低水平表面抗原检测中,其灵敏度与检测效果均比酶联免疫吸附法理想,患者对检验结果的满意率较高,完全值得被推广和使用。

参考文献

[1]潘凌子. 乙肝患者病毒学检验应用 SYM-BIO 免疫分析仪的诊断价值评估及研究[J].中国医疗器械信息,2017,23( 24):111-112.

[2]李秀年,黄玉玲. 乙肝患者病毒学检验的临床意义[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连续型电子期刊) ,2015(36):91-91.

[3]李红春,郭洪君,孙化,等. 病毒学检验在乙型肝炎患者中的实施结果分析[J].航空航天医学杂志,2015( 3):292-293.

[4]龙晖. 乙肝病毒前 S-1 抗原阳性在临床检验实施要点初探[J].国际病毒学杂志,2015,22( z1):128-130.

[5]Gao J,Xu AF,Wang MC,et al. The value of hepatitisB virus outer membrane protein detection in nucleoside analogues for CHB patients [j].Chinese Journal of Health Inspection,2013,23( 18):3471-3473.

[6]Li FZ,Chen WG,Liu JR,et al. EFFECT OF SERUM CYP2 R 1 level on viral load and antiviral efficacy in patients with chronic hepatitis B [J].Jiangxi medicine,2020,55(7 ):817-819,851.

[7]吴晓庆,唐德军,杨璞叶,等. 乙肝肝硬化患者抗病毒治疗后肝癌发生的危险因素分析[J].现代肿瘤医学,2020,28( 24):4295-4299.

[8]Wang HM,Liu SS . Comparison of virological charac-teristics and liver function between HBeAg-negative and HBeAg-positive patients in decompensated phase of posthepatitic cirrhosis [J]. Modern Preventive Medicine,2015,42( 15):2874-2877.

[9]劉琳娟. 病毒学检验在乙型肝炎患者中实施效果评价[J].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病电子杂志,2019,7( 13):89.

[10]潘凌子. 乙肝患者病毒学检验应用 SYM-BIO 免疫分析仪的诊断价值评估及研究[J].中国医疗器械信息,2017,23( 24):111-112.

[11]张洋. 乙型肝炎患者的血清病毒学检查结果分析[J].保健医学研究与实践,2016,13( 6):47-49.

[12]陈晓. 乙肝患者病毒学检验的临床研究[J].国际检验医学杂志,2016,37( 14):1992-1994.

[13]孟焱. 乙肝患者病毒学检测效果分析[J].临床合理用药杂志,2015,8( 20):100-101.

[14]李红春,郭洪君,孙化,等. 病毒学检验在乙型肝炎患者中的实施结果分析[J].航空航天医学杂志,2015,26(3 ):292-293.

(收稿日期:2021-11-25)

猜你喜欢
乙肝患者诊断率乙肝病毒
乙肝患者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早获益
乙肝病毒感染在妇科恶性肿瘤发生发展中的研究进展
乙肝病毒携带者需要抗病毒治疗吗?
胡蝶飞:面对乙肝病毒,乙肝感染育龄期女性该怎么做?
乙肝患者的中西药纠结
六个就诊误区 让乙肝患者“二次受伤”
选择一线抗乙肝病毒药物治疗的重要性及必要性
X 线CT联合检查对非典型性肺结核的临床诊断效果研究
2010~2014年中山市情感障碍住院患者的临床特征及诊断构成变化
肺炎支原体抗体联合白细胞计数、超敏C反应蛋白检测在小儿支原体肺炎感染诊断中的临床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