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岳跃”运动课程的建构

2022-05-30 10:42陈黎冰高欢欢
幸福家庭 2022年11期
关键词:我园教研建构

陈黎冰 高欢欢

在课程改革背景下,笔者所在幼儿园基于现状,因地制宜,聚焦运动领域,通过创设“岳跃”运动课程,积极推进课程游戏化建设。“岳”是指笔者所在的岳王幼儿园,“跃”的意思是跳跃、飞跃,“岳跃”运动课程旨在让幼儿在运动课程中自由、愉悦、健康地成长。本文分析了我园“岳跃”运动课程建构的基础,探讨了我园在建构“岳跃”运动课程中的问题、具体行动和核心立场,并介绍了我园“岳跃”运动课程建构的初步成效。

一、“岳跃”运动课程建构的基础

(一)运动能力对幼儿发展的重要性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提出:“开展丰富多彩的户外游戏和体育活动,培养幼儿参加体育活动的兴趣和习惯,增强体质,提高对环境的适应能力。”幼儿园开展多元化的体育活动,能够增强幼儿的运动能力,促进幼儿身心的健康发展。

(二)园内场地宽敞

我园总建筑面积为6340平方米,运动场地宽敞开阔,为户外运动的开展提供了良好的条件。同时,园内空间呈“回”字形,为室内循环运动的开展奠定了基础。

二、“岳跃”运动课程建构的“三二一”

(一)瞄准运动活动组织的三个突出问题

笔者根据《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以下简称《指南》)和《核心经验与幼儿教师的领域教学知识丛书》的内容,通过访谈教师、问卷调查等方式,分析、梳理了我园运动活动组织存在的主要问题。

首先,我园设置的运动活动内容不够合理,无法促进幼儿运动能力的均衡发展。《指南》提出,幼儿动作发展的目标为:具有一定的平衡能力,动作协调、灵敏;具有一定的力量和耐力。但是我园设置的运动内容多聚焦于平衡性、协调性、灵敏性等方面,缺少对幼儿耐力、力量的训练。其次,我园现有的运动材料类型不够丰富,无法满足不同发展水平幼儿的需求,难以支持幼儿进行多种运动。最后,教师的教学理念落后。我园老教师居多,部分教师缺少主动学习、改变工作状态、投身教研的内驱力和热情。

(二)立足“环境改造——教研推动”的两个行动

近年来,我园教师从环境改造、教研推动入手,建构“岳跃”运动课程,不断优化幼儿园的室内外环境,以满足幼儿运动发展的需要,帮助幼儿提升运动能力,养成良好的运动习惯。

1.环境改造。一是合理规划运动场地,变“闲置”为“闲趣”。在访谈过程中,一些教师认为幼儿园的场地很大,但是没有规划好,缺少一些必要的运动设施。基于此,我园决定重新规划园内资源,充分利用每一块场地,并鼓励幼儿参与讨论,根据他们的兴趣、爱好改造运动环境。例如,幼儿园围墙边种有很多香樟树,我园教师在树与树之间增设了滑索、云梯、爬杆等器械,丰富了运动内容,提升了运动的趣味性和挑战性。再如,我园教师将果园里的小路与种植园地的通道相连接,形成骑行环绕带,为不同年龄段、不同发展水平的幼儿提供了适宜的锻炼途径。

二是最大程度拓展运动空间,变“小地方”为“大游乐场”。我园教师根据室内场地特点和幼儿运动能力的发展需要,将室内运动区域合理划分,方便幼儿进行各种运动,如投篮、爬行、投掷等。此外,教师还可以利用空间特点巧妙设计运动内容,让幼儿保持参与运动的兴趣。

2.教研推动。第一,亲身体验,做好引导。《指南》提出,最大限度地支持和满足幼儿通过直接感知、实际操作和亲身体验获取经验的需要。教师也应参与实践活动,亲身体验运动器材和运动内容,从而更好地了解幼儿在运动中可能遇到的困难,为幼儿提供针对性的指导。例如,教师可通过亲身体验把握踩高跷运动的难点,寻找保持平衡的方法。再如,在划船游戏中,教师可通过尝试单人划、双人划等多种方式,为幼儿提供“划得又快又省力”的方法。在课程建设过程中,我园教师改变以往“纸上谈兵”的问题,先对各种运动材料、内容进行体验和探究,再思考幼儿运用这些材料进行运动的价值。

第二,围绕问题,层层推进。对于“岳跃”运动课程的建构,我园坚持“审研践调”教研一体化模式,每个学期围绕教研主题开展专题研修活动。第一阶段是优化运动环境,设计符合幼儿需求、能够促进幼儿运动能力发展的活动内容;第二阶段是探讨教师观察、指导、评价幼儿运动的方法,增强教师观察、指导的能力,形成初步的运动评价方案;第三阶段的重点是转变教师课程理念,在前两个阶段专题探究的基础上,探讨有关运動课程的实践案例、课程故事等,总结幼儿在“岳跃”运动课程中的成长与变化。例如,在我园大班运动小日记的课程故事中,教师为大班幼儿配备了收纳袋和日记本,鼓励幼儿用写日记的方式记录自己在运动过程中发生的故事。幼儿在记录日记的过程中,了解了日记的基本格式,感受到了自己运动能力的变化,锻炼了前书写能力。通过实际的课程案例,教师能够更好地感受到开展运动课程的价值与意义,从而提高参与运动课程建设的热情与积极性。

第三,多元研训,夯实基础。我园依托幼教中心管理体制的优势,借助幼教中心研训资源完善“岳跃”运动课程。一方面,幼教中心组织姐妹园的园长、组长等进入我园观摩、调研运动场地和幼儿活动,通过“他视角”的介入,弥补我园教研力量薄弱、视野狭窄等不足之处,为“岳跃”运动课程的建构提供了有效支持。另一方面,我园园长、骨干教师等外出参观运动课程建设经验丰富的幼儿园,参与区域内的相关专题研讨,邀请专家来园或线上开展专项指导等,通过多途径、多形式的研训活动,夯实教师的专业基础。

(三)坚持建构运动课程的一个核心立场——为了儿童

在环境改造和教研推动方面,我园始终以“促进儿童的学习与发展”为核心立场,不断建构、完善运动课程。同时,我园以运动为支点,引导幼儿在参与运动的过程中学习调节自我情绪,增强自我管理能力。在建设“岳跃”运动课程的过程中,我园采取了以下行动。

第一,设计应运而生的运动吉祥物。我园邀请幼儿、家长一起参与设计并投票评选出岳王幼儿园运动吉祥物——“小岳跃”。第二,展示运动风采。我园通过宣传栏介绍在运动课程中有进步的幼儿、勇于挑战的幼儿等,帮助幼儿建立了自信心。第三,自由创作涂鸦作品。我园对旧围墙进行改造,将其变成幼儿的涂鸦墙。幼儿可在墙面上绘画自己喜欢的运动项目、经历的运动场景等,进一步丰富了幼儿的创作经验,创设了轻松、活跃的运动氛围。第四,设置运动图书阅览区。我园在大厅设置了运动图书阅览区,放置了各种关于运动的儿童读物,支持幼儿从不同的角度了解各种运动,从而激发他们参与运动的兴趣。

三、“岳跃”运动课程建构初显成效

(一)初步形成了园本运动课程与评价方案

我园教师结合幼儿的年龄特点和运动兴趣,生成了多个室内运动课程,如“万能工匠运动成长记”“好玩垫子”“气球对抗赛”“好玩的瑜伽球”等,还生成了许多室外运动课程,如“我的早操我做主”“玩转万能工匠”“小车真好玩”“运动小日记”等。另外,我园教师根据《指南》《观察儿童 解读儿童》等,设计了“岳跃”运动课程评价方案,包括户外运动游戏实施的评价、教师专业发展水平的评价、幼儿运动能力发展水平的评价等。每项评价内容都设计了多维度、多样化的系统评价表,初步形成了面向全体、多方参与的评价方式。

(二)转变了教师理念,提升了教师的指导和教学能力

通过课程教研,我园教师对课程游戏化的价值与意义有了更加深入的认识,形成了主动探究的意识,并积极参与“岳跃”运动课程的建设。在幼儿园的一日活动中,从幼儿学习环境的创设、课程资源的运用、班本课程的实施、师幼互动等方面,都能感受到我园教师教育理念和教学行为的转变。例如,当看到行动不便的幼儿想和其他幼儿一起玩耍时,教师不再像以前一样限制幼儿的行为,而是为其提供合适的指导,陪伴其一起参与游戏活动。

(三)促使家长主动参与幼儿教育

我园结合运动会、毕业典礼等活动,通过微信推送和邀请家长参与的方式,让家长近距离感受“岳跃”运动课程。比如,在“别样毕业季 动感毕业礼”活动中,幼儿展示了丰富且具有挑战性的运动表演,使家长感受到了“岳跃”运动课程对幼儿运动发展的作用,推动了家长积极主动参与幼儿教育。

虞永平教授认为,良好的体育运动不是机械的训练,不是逼迫下的活动,而是幼儿积极投入、主动参与的活动,是伴随快乐和趣味的活动。我园梳理了“岳跃”运动课程建构与实施的经验,成功申报了江苏省“十四五”规划课题“野趣与挑战:户外冒险游戏提升幼儿运动核心经验的实践研究”。接下来,我园将依托省级课题,继续探索“岳跃”运动课程的建构,使幼儿真正喜欢上运动,引导幼儿在运动中增强身体素质,养成良好的运动习惯。

(作者单位:太仓市沙溪镇印溪幼教中心岳王幼儿园)

猜你喜欢
我园教研建构
户外厨房诞生记
研学农谷 产教研学
爱为本 绘美好
美育生活,艺术人生
消解、建构以及新的可能——阿来文学创作论
残酷青春中的自我建构和救赎
建构游戏玩不够
An Analysis of Li’s Prose The Great Goal with Gee’s “the Seven Building Tasks”〔*〕
紧抓十进制 建构数的认知体系——以《亿以内数的认识》例谈
新型教研——说题的感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