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长征精神的科学内涵和弘扬路径

2022-05-30 10:48肖强峰
党史文苑 2022年10期
关键词:长征红军精神

1934年10月,中央红军踏上了战略转移的征程。一路上,面对来自大自然和人为的多重危险,党领导红军飞夺泸定桥、爬雪山、过草地、攻克腊子口,突破层层险阻,进行了一系列艰苦卓绝的斗争,最终胜利完成长征,书写了人间奇迹,创造了伟大的长征精神。长征精神在革命年代、社会主义建设和改革开放时期都激励着中华儿女勠力同心、团结一致勇向前。在新时代,长征精神依然充满生机与活力。2016年,习近平总书记在纪念红军长征胜利80周年大会上对长征精神进行了新的阐述,为我们在新时代学习长征精神的科学内涵、传承和发扬长征精神提供了思想指导和科学指引。

一、长征精神的科学内涵

1.坚定信念、勇往直前的精神。长征的胜利是理想信念的胜利。战士们带着革命诉求,心怀理想,将雪山草地、险滩河流、悬崖峭壁踩在脚下,他们随时走在死亡的边缘,挑战着生理和心理的极限。[1]长征中面临的环境不宜于人类生存,许多地方是生命的禁区,行军部队衣着单薄、干粮匮乏。但在红军战士心中,跟党走的信念始终未动摇,因为这是解放劳苦大众的伟大事业,唯有如此才能扶起将倾的国之大厦,使人民摆脱被压榨的惨状。为让战友走出雪山而自己永远留在了雪山的军需处處长,不幸被敌人捕获而用手绞断肠子英勇牺牲的红三十四师师长,为挽救战士而自己身中数十处弹片的贺子珍……处境越艰信念越强,粉身碎骨也要勇往直前,遇刀山不畏难,临火海不惧怕,这些绝境中的英勇壮举散发着理想信念的光芒,照亮了革命前程,遗留下宝贵的精神财富。理想信念是战胜困难、走向胜利的一大法宝,工农红军在崇高理想和坚定信念的支撑下书写了英雄史诗,创造了困难前保持勇敢、绝境中保持乐观的精神。

2.不怕困难、勇于牺牲的精神。红军战士穿越种种险阻,历经生死考验,以舍生忘死、英勇无畏换来了长征胜利。复杂恶劣的自然环境、敌我悬殊的力量对比、补给不足的生存危机是红军每天都要面对的挑战,在漫漫征途中一个又一个红军旧伤添新伤,湘江战役中一大批将士再也不能站起来等等,一个个感人的鲜活事迹震撼人心。长征途中发生了600余次大大小小的战斗,蹚过了数十条大江大河,涉足了40余座高山,每一步都布满了困难,每一天都有牺牲。红一方面军由出发时的8.6万余人减为到达陕北时的7000余人,据统计,平均每300米就有一名红军倒下。[2]P66-67凭借无惧风险的状态和英勇无畏的气概,工农红军过五关斩六将,灵活机动,所向披靡,甩掉重重追兵,翻越稀薄雪山,跋涉广阔草地,铸就了一支坚不可摧的红军队伍。长征是壮举,也是奇迹,更是人类发展史上的一座永恒的丰碑,英勇无畏的精神永放光芒。

3.独立自主、实事求是的精神。长征初始,“左”倾思想统治中央,发生了湘江血战的惨剧,导致红军伤亡惨重,博古、李德拒不承认军事指挥错误,罔顾中国实际,依然按照共产国际的经验行事。[3]P411在这危急存亡的关头,中国共产党认识到,中国的事情必须由中国人自己说了算,必须从中国的实际出发,走中国自己的道路。1935年1月中旬召开的遵义会议指出第五次反“围剿”以来军事上的错误,逐步确立以毛泽东同志为核心的正确领导,此后一系列正确的战略战术在各种战场和环境中运用,红军宛如脱胎换骨,取得了战略上的主动权,将党和红军从死亡线上拉了回来。此次会议后,独立自主的良好作风和实事求是的正确路线得到较好发展,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革命独立开展斗争的水平有了质的飞跃。长征途中,中国共产党针对军事路线问题进行了不断地讨论和摸索,在各种思想的较量中,以国情和实践为师,毛泽东的正确主张和战略得到肯定,马克思主义的种子已经种进中国土壤,施之以实践之肥,实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产生了毛泽东思想。

4.严守纪律、紧密团结的精神。对组织和纪律的坚守铸就了中国共产党,这是一个讲团结、讲纪律的政党。长征中,党和红军可谓是与天斗、与地斗、与人斗。一方面,党和红军身处挑战人类极限的恶劣环境中,无时无刻不在同自然作斗争;另一方面,几十万国民党大军围追堵截,千方百计消灭红军,斗争形势异常严峻;此外,张国焘拥兵自重、另立中央,中国共产党还需同内部分裂势力作斗争。在内忧外患的情形下,党和红军严格遵守纪律、团结党内,形成坚固的钢铁城墙,攻破一切难关,战胜一切险阻。长征的胜利是团结、奋斗以及同甘共苦的胜利。长征途中,毛泽东、周恩来等党的领导者着眼全局,胸怀天下,关心爱护士兵,体恤民情,创造了团结、友爱的优良气氛,使得官兵之间平等相待,军民之间鱼水情深,部队之间互相配合,实现了致力于革命胜利的大团结。最终,红军三大主力汇聚陕甘宁苏区,打造了革命的大本营。

5.依靠群众、艰苦奋斗的精神。红军长征途中经历各种生死考验,之所以能取得胜利,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就是深入贯彻落实群众路线,把人民放在心中,为人民做实事,与人民风雨同舟、携手同行。长征途经人烟稀少、道路阻绝、物资匮乏、生存困难的西南地区是最为困难的阶段,在凶残的军阀势力和残酷的自然条件面前,中国共产党始终发扬艰苦奋斗的精神,官兵、军民之间同甘共苦,创造了人间奇迹。半条被子的故事体现了浓浓的军民鱼水情,刘伯承与彝族首领歃血为盟之举传唱世间。党是种子,人民是土壤,唯有土壤肥沃,种子方能生根发芽,长成参天大树。坚持群众路线,唤醒广大群众,依靠广大群众,党和红军携手人民,与人民心连心、共命运,保证了革命火种延续和长征胜利,也为以后的新胜利打下了群众基础。

二、长征精神的新时代价值

1.为中国道路的探索提供精神指引。为中国人民谋幸福是使命,为中华民族谋复兴是担当。中国共产党的奋斗史,是奋勇担当的历史,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中国共产党带领人民推翻压迫、取缔奴役、当家作主、改变命运,继而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并取得了巨大成就。长征途中的遵义会议是党和红军生死关头召开的,它总结了失败的原因,汲取了实践的经验,体会到实事求是、以实际为准则的必要性和正确性,抛弃生搬硬套外国经验的做法,把真理与实情结合,依实情创造新的真理。长征之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取得有效进展,用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解决了一个又一个实际问题,使具有中国特色的道路越走越宽。如今,我国进入社会转型期,产业结构调整,经济增长压力加大,改革的深度和难度加强,回顾长征和长征精神,我们将得到巨大的精神鼓舞与启迪。在新时代长征路上,有新的雪山需要爬越,有新的草地需要涉足,有新的腊子口需要攻克,其艰巨性和复杂性不亚于当年的长征。为此,中国共产党在不断地汲取长征精神的养料,领悟其真理魅力和时代价值,以增强前行的力量。[4]P156-157

2.为中国共产党的自身建设提供历史营养。长征精神是中国共产党在革命实践中的伟大创造,是真理与实践的产物,其作为一种宝贵资源,蕴含着深厚的历史文化、严格的组织纪律、高超的执政水平、坚贞的革命理想、崇高的信仰情怀,彰显了真理的伟力、信仰的伟力、道德的伟力、尊严的伟力,其感染力和震撼力跨越时空,感召和鼓舞着人民,在新时代党员干部的政治教育中发挥了重要作用。理想信念是精神上的钙,是一个政党发展兴盛的支撑。长征精神是中国共产党在浴血奋战和道路探索中形成的宝贵财富,体现了为民族、为人民坚贞不屈、舍生忘死、不屈奋斗的革命精神,彰显了坚守理想信念、英勇不屈、勇往直前的崇高精神。用鲜活厚重的长征精神对党员干部进行理想信念塑造和党性修养锤炼,有利于领导干部把握正确方向、坚定崇高信仰,保持党员本色,在实现中国梦的征程中发挥自身价值。

3.为中国精神的塑造补充重要资源。长征精神的形成离不开艰难困苦的斗争,离不开中国共产党的带领,长征精神是中国力量、中国故事、中国智慧的重要象征,在促进中国精神的发展中必不可缺。在大步奋进新时代的征程中,需充分挖掘宝贵的精神资源,以丰富中国精神的内涵,促进中国精神的传播。包含长征精神在内的中国共产党精神谱系既深藏丰富的实践总结,也彰显崇高的理想情怀,是促进共产党人干事创业的动力,更为中国精神的塑造补充了重要资源。新时代,长征精神的科学阐述与有效弘扬是中国精神得到传播必不可少的条件。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离不开理想信念的注入,需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的根植,在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的进程中不断凝聚团结的力量,最大限度地为价值共识培根铸魂,塑造生命张力顽强的中国精神,为人民圆梦助力,为国家腾飞加油,为民族振兴添彩。

三、长征精神的弘扬路径

1.政治路径:建设干部学院培训平台和奠定特色培训基础。明确办学特色,找准办学定位,以“始终追求一流,始终追求卓越”的办学理念,建设标准高、质量高的长征干部学院。长征干部学院以党性为引领,对学员进行革命历史教育、中国精神教育和工作能力培养,用长征精神感召人、鼓舞人,培养一批又一批坚定理想、满怀信仰、作风优良、党性纯粹的优秀党员干部。长征干部学院的建设需要以长征为核心内容,以弘扬长征精神为主要目标,形成一套兼具内容学习、党性锤炼、能力培养的培训体系;同时,组建一支专业素养高、业务能力强、培训效果优的师资团队,用一流师资打造优质课堂。授课的同时开展校本研究,开发特色教材,丰富培训内容和形式。建立高效便捷的行政运行机制,畅通对内对外沟通渠道,秉持开放办学理念,立足本市,面向本省,辐射周边,放眼全国,承接来自全国各地的培训学习业务,将长征干部学院建设成区域高水平、省内一流、国内知名的培训学院,通过长征干部学院让长征深入人心,使长征精神永放光芒。

在长征干部学院的具体运作过程中,需进行广度和纵深开发,挖掘出更多的特色资源和鲜活元素。一方面,教学点的安排需考虑历史与现实,以历史遗迹现场为教室,以一个个党史故事为教材,以宣讲员为教师,打造鲜活、生动的课堂,让一节节精品课震撼人心、启迪思考;另一方面,搜寻鲜为人知的相关人物、故事、音频、文物,将其开发利用,融入教学环节当中,使教学内容独特、新颖、真实、活泼,使学员在精彩纷呈的教学当中有所感、有所获、有所行。另外,在互联网时代需充分利用信息技术手段,统筹组织人力、物力、财力,协调各专业人员,将VR技术与长征事迹融合起来,通过沉浸式、互动性乃至身临其境式的学习体验,穿越时间与空间,力求情景再现,用视觉感知真实历史,在抚摸跃动的历史脉搏中感知厚重和底蕴,增强培训效果。

2.经济路径:发展红色文化产业和红色旅游业。围绕长征精神,发展红色文化产业。将红色文化与地域文化相融合,做到开发性保护和保护性开发,政府主导与社会参与相结合,追求经济效益的同时注重社会效益。首先,在发展红色产业的过程中需明确自身特色,锁定优势,打造产业品牌,文化为品牌助力,品牌为文化振翅。其次,延长红色产业链,以市场需求为着眼点,注重审美,突出特色,开发衍生产品,增强规模效应。再次,将红色产业与其他产业融合,通过整合各地文化实现资源的系统化规范化,将文化资源与自然地理、风土人情、厚重历史等相结合,实现产业一体化,进而形成集聚效应,促进区域之间和产业之间合作,推动地域红色资源发展。在横向拓展的同时也需纵向深耕,聚焦文化产业本身,加大研究投入,提升文化产品的附加值,比如加强产品的美学性、趣味性、科学性、哲理性,在产业发展的现代规律中紧跟潮流、与时俱進,不断增添时代元素和时代符号,保持产品生机活力。

在红色旅游方面,建立以长征为主题的革命历史博物馆。长征博物馆要做到连续性与全面性的统一,以时间为线条,将整个长征历程串联起来,把历史展览清楚,将革命事例陈述明白,不忽略小事,不落掉细节,使观众在时间和空间的有限性中尽可能多的感悟长征、唤醒记忆,在与历史的交流中产生共鸣。同时,还需完善基础设施,提升管理方式,突出主题创新,做好服务体系,打造宜居环境,以长征精神为本源,培育全国知名旅游胜地。在互联网时代,革命历史博物馆应充分利用时代条件,创新传播形式,实现线下到线上的跨越,建立云博物馆,打破时间和空间限制,为云参观创造条件。[5]另外,革命历史博物馆应充分利用抖音、微博等人们喜闻乐见的自媒体形式,宣传博物馆中陈列的感人故事,让长征故事融入日常。

3.社会路径:注重青年教育和开展大众教育。青年象征活力、希望和力量,加强对青年的精神教育对于发扬优良传统具有重要意义。根据青年的行为、思维、兴趣、状态等进行有针对性的教育,用长征精神启迪智慧,润泽心田。在教育环节中,应力求内容的通俗性,形式的多样性,找寻其与眼下生活的共通点。针对各级各类学校青年,要充分利用课堂阵地,将长征精神与课堂知识结合起来,用精神充实知识,用故事活跃课堂。开展参观博物馆、革命遗址等活动,通过直观历史感悟精神形成之不易、精神魅力之无穷,在无形中补钙壮筋、锤炼性情,自觉践行弘扬中国精神。通过开展演讲、话剧等活动形式让青年了解长征中艰苦奋斗、舍生忘死、胸怀理想的历史,用情怀演绎历史,以历史塑造未来,让长征精神在一代代青年的接力中永放光芒。

对于大众教育,可采用“三三制”弘扬模式,即三大渠道(理论输入、行为养成、红色宣讲)、三大类型(5分钟长征故事、15分钟长征党史栏目、45分钟长征专题党课)、三大阵地(进企业、进机关、进基层)。“三大渠道”是对于宣讲团队而言,宣讲团队自觉学习长征的历史,不断提高自身理论素养。在行为养成上,开展系列内部活动,依据自身特质和对长征精神的理解,与日常的学习生活实际相结合,积极构建“浸润式、立体化、全覆盖”的长征精神学习机制。“三大类型”是对于内容设计而言,为达到良好的大众育人效果,需开发不同形式、时长、内容的宣讲作品。例如,启动“党史天天讲”活动,每天宣讲一个5分钟的长征故事,为长征精神的学习营造浓厚氛围;开创人物访谈、长征话剧等党史栏目,向大众展现理想信念的不朽和峥嵘岁月的闪耀;开展45分钟的专题党课,通过党课更好地宣传长征精神,将长征精神的学习与弘扬落到实处。“三大阵地”是对于实践范围而言,将长征精神引入企业、机关和基层,助力商品经济发展、服务人民求真务实以及基层工作有序运行,带动形成“学长征、悟精神、办实事、树格局”的浓厚氛围。采用“三三制”弘扬模式,构建“三大渠道”培根铸魂,聚焦“三大类型”守正创新,筑牢“三大阵地”资政启民,让长征故事妇孺皆知,使长征精神永存世界。

参考文献:

[1]习近平.在纪念红军长征胜利8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N].人民日报,2016-10-22.

[2]中国共产党简史[M].北京:人民出版社,中共党史出版社,2021.

[3]中国共产党江西历史(第一卷)[M].北京:中共党史出版社,2016.

[4]习近平.论中国共产党历史[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21.

[5]赵伟程.新媒体环境下长征精神高校传播的路径研究[D].贵阳:贵州大学,2019.

[作者简介]肖强峰,男,江西财经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马克思主义理论。

责任编辑 / 彭月才

猜你喜欢
长征红军精神
我们为参加“七大”走了一次“小长征”
虎虎生威见精神
论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精神
初心,是来时精神的凝练
少寨红军桥
拿出精神
十送红军
再唱十送红军
长征五号首飞成功
“翱翔之星”搭长征七号顺利入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