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重读者结构下儿童绘本的翻译

2022-05-30 11:57宋文静
幸福家庭 2022年11期
关键词:双重儿童文学成人

宋文静

儿童绘本是一种图画与文字相结合,以儿童为读者对象的图画书,它具有色彩丰富、题材广泛、生动形象等特点,深受儿童读者的喜爱。儿童绘本具有独特的双重读者结构,即儿童读者和成人读者,这为国外儿童绘本的翻译增加了难度。本文采用案例研究和文献研究的方法,探讨了双重读者的存在对国外儿童绘本翻譯的影响,提出了双重读者结构下提高儿童绘本翻译质量的方法,以供参考。

一、国外儿童绘本的翻译

绘本起源于西方,我国的儿童绘本教育起步较晚。国内当前的儿童绘本中,超过百分之七十为国外引进绘本的翻译版本。因此,翻译水平的高低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儿童绘本阅读的效果。近年来,“绘本热”引起了学者对儿童绘本翻译的研究。学者的研究主要围绕图文音的关系、翻译方法、可读性分析等方面展开。图文结合的表现形式是绘本的独特特点,更是绘本翻译中不可忽略的重点。国外学者指出,在翻译绘本时,视觉内容是文字内容的语境,反之亦然。在可读性方面,有学者提出,译者可以在翻译实践的过程中,通过读者层面、语言层面、语音层面、词汇层面、句子层面、修辞层面、文化层面等多方位考虑提高儿童绘本的翻译质量,从而提高儿童绘本译文的可读性。除此之外,还有学者对儿童绘本的翻译方法进行了深入的研究,他们基于翻译目的论、顺应论、功能对等理论、系统功能语法和视觉语法、多模态话语分析等不同的视角,对儿童绘本翻译做出理论指导和实践探究。这些研究对儿童绘本翻译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进行了清晰的阐述。但是,译者在解决实际问题时,不能只局限于语际翻译视角,而应更多考虑儿童绘本的特殊性。儿童绘本的读者群体具有双重结构,由儿童读者、成人读者构成。译者只有充分意识到儿童绘本的特殊性,才能准确传递与原文本相同的概念与信息。译者需要树立译文为双重读者服务的意识,并在此基础上选择适当的翻译方式和方法。

二、双重读者结构

儿童绘本的特殊性在于其双重读者结构,即儿童读者和成人读者。其中,成人读者又包括主动读者和被动读者。主动读者是指因为不同原因喜欢绘本而主动阅读的人,被动读者包括家长、出版商、教师、译者等,他们通常是“儿童与儿童文学之间的中介”。有学者提出了“双重讲述”的学术概念,以指代儿童文学作品同时要面向儿童读者和成人读者的叙述方法。双重讲述是打造儿童文学经典作品的核心方法,也是儿童文学创作的主要着力点。同样,在儿童绘本的翻译之中,除了考虑儿童读者的视角,还必须考虑成人读者的因素,因为成人读者始终掌握着作品在创作出版过程中的话语权。

三、双重读者结构对儿童绘本翻译的影响

(一)为儿童而译

儿童绘本存在特殊的双重读者结构,在这种情况下,译者必须把握为儿童翻译的原则。儿童绘本属于儿童文学,周作人指出,“儿童文学只是属于儿童本位的,此外更没有什么标准”。儿童绘本翻译必须坚持服务儿童、理解儿童、尊重儿童的儿童本位价值观。但是,绘本图书引进出版的全过程,儿童几乎不参与也没有发言权。比如,译前,绘本和译者的选择由出版社进行;译后,为儿童选购绘本的通常是父母或教师,儿童处于被动接受状态。为了体现儿童的主体性,译者应该将儿童作为主要读者,要为儿童而译,这是儿童绘本译者应具备的职业道德与职业素养。译者为儿童翻译时,需要把握以下三个原则。

首先,译者使用的语言要符合儿童认知规律,要根据儿童的年龄段选择儿童能够接受的语言进行翻译。比如,0~3岁阶段的儿童还处于语言的感知和初步学习阶段,绘本图画内容所占篇幅较大,内容浅显,译者在翻译时一定要结合图画,帮助儿童理解语言本身的含义。3~6岁为学龄前阶段,儿童可以阅读的绘本选材更加丰富,通常这些绘本贴近生活,篇幅不长,句子较短。译者在翻译时要注意使用简单句,不能照搬原句生硬翻译,造成译文晦涩难懂。6~13岁的儿童已经有一定的语言基础,绘本阅读是其提高阅读能力、扩充知识面的主要途径,在此阶段,翻译要追求准确。尤其是针对一些社科类作品,不能出现翻译错误。其次,为儿童而译需要注意译文的趣味性。兴趣是影响儿童阅读的重要因素,译者在翻译时要在对原文理解透彻的基础上,发挥自己的价值,将原文所描绘的故事巧妙地呈现在译文中,给予读者良好的阅读体验。最后,儿童绘本翻译时存在文化语境的差异,译者需要合理运用归化或异化的翻译方法,让儿童读者能够读懂故事情节,领悟故事内涵。

《奥莉薇》是一本风靡全球的儿童绘本,荣获美国凯迪克银奖,入选美国图书馆协会年度童书奖。在郝广才的译本中,可以看到很多为儿童而译的处理。比如,“Olivia lives with her mother,her father, her brother and her dog, Perryand Edwin,the cat.”这个句子,译者将狗和猫的名字译为“米花”和“可乐”,都是儿童熟悉的词汇,贴合绘本当中小动物的形象。又比如,“Sometimes Olivia likes to bask in the sun.When her mother sees that she's had enough,they go home.”这个句子,译者将其译为:“奥莉薇也喜欢在沙滩上晒太阳,当妈妈觉得她晒得像条大热狗时,就会喊她和弟弟回家。”原文描述晒太阳仅是“晒够了”,这种直接翻译显得较为生硬。译者采用比喻的修辞手法,用“大热狗”来形容插图中奥莉薇晒完太阳全身通红的样子,增添了绘本的形象性和趣味性。

(二)兼顾成人读者

译者需要了解成人读者在儿童绘本阅读过程中所扮演的角色,明确成人读者的存在对于儿童读者的意义,兼顾成人读者的阅读需求,更好地为儿童读者服务。成人读者的身份是多样的,包括家长、教师、图书管理员、出版者、儿童文学评论者等,他们的身份不同,在儿童绘本中发挥的作用也不同,对儿童绘本阅读产生直接或间接的指导作用。译者要明确成人读者在儿童绘本阅读中的指导角色,并考虑他们对翻译的需求。首先,在绘本的呈现元素中,包括绘本的书名、文中的人物名、标点符号的使用、断句等,这些都是指导者在挑选绘本时构建“第一印象”的因素。译者应当让绘本的书名有吸引力、人物名称恰当有趣,根据儿童读者的年龄特点多用短句和叠词等。其次,在亲子共读的阅读形式中,低龄儿童大部分时间是倾听父母阅读,因此,译文应该朗朗上口,具有节奏感和音乐性。最后,亲子共读中偶尔会融入表演互动的环节,因此,针对绘本表演性的特点,译者需要考虑译文的语调、语气、停顿、节奏等因素,为亲子共读创作理想的译本。

以《奥莉薇》的译本为例,比如,“In the morning, after she gets up,and moves the cat. And brushes her teeth and combs her ears and moves the cat.”这个句子描述了奥莉薇起床洗漱的过程,译者在翻译时进行了断句处理,译为:“每天早上,奥莉薇起床后要先把可乐移开,等刷完牙,梳理好耳朵后,再把可乐抱回去。”译文用“先”“等”“后”“再”把主人公的几个动作连接起来,过程清晰流畅,贴合画面,成人读者在为儿童讲述的过程中不需要刻意断句,可以一边读,一边做动作,增加亲子间的互动。又如,“Olivia looks at it for a long time. What could she be thinking?”这个句子被翻译为:“奥莉薇总是在这张画前面,一站就是很长时间。你猜她到底在想什么呢?”“你猜”两个字不加也不影响句子的完整性,但是加上两个字之后,符合儿童提问时的俏皮语气,能够帮助成人读者在讲述时顺势抛出问题,引导儿童进行思考。

(三)雙重读者结构下译者的自由度

从宏观层面上看,译者有选择翻译方式方法的自由,比如倾向于直译还是意译,采取全译、选译、摘译或编译等。从微观层面上看,译者的自由则体现在对文本的操控上,译者的文化观、哲学观、审美观以及教育观等因素,都会影响译者对作品的理解和艺术再创造。儿童绘本的译者在翻译时要把握合理的自由度,遵循翻译标准,不能将绘本翻译成“小儿科”的读物,也不能将绘本翻译成取悦成人读者的读物。

在儿童绘本双重读者结构下,译者的自由度要建立在儿童本位的基础之上。有学者提到翻译儿童文学作品的两条准则:一是要根据社会公认的有益于儿童的原则,调整文本使它适应于儿童,对儿童有用并能起到教育作用;二是调节情节、人物个性设计和语言以便适应儿童的理解水平和阅读能力,即符合儿童的接受度。因此,译者应该了解和关注儿童读者的特点和需求,遵循儿童本位原则,遵循绘本本身的特点及教育价值,遵循儿童读者的视、听、说等审美需求,运用多种翻译方法和技巧,创造出儿童读者能充分理解、易于接受的绘本译文。

另外,在儿童绘本双重读者结构下,译者的自由度要考虑成人读者对儿童读者的影响与作用。大多数儿童文学创作本身就将成人纳入读者范围,双重读者结构为儿童文学创作增添了活力和张力。因此,译者在翻译绘本时,除了要吸引儿童,还要保持原作中隐含的深刻意义,以满足成人的鉴赏力。成人读者与儿童读者相比有先读和后读的区别,只有让成人读者真正发掘绘本的审美价值,他们才能够向儿童读者提供优质的绘本、传达作品的精髓。

(作者单位:中国民用航空飞行学院)

猜你喜欢
双重儿童文学成人
自然与成长的双重变奏
第四届福建省启明儿童文学双年榜揭榜
成人不自在
化解“双重目标”之困
第三届福建省启明儿童文学双年榜揭榜
唯童年不可辜负
——两岸儿童文学之春天的对话
Un rite de passage
“双重打击”致恐龙灭绝
成人正畸治疗新进展
成人:道德教育的使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