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园协同视域下幼儿园劳动启蒙教育实践

2022-05-30 13:38魏丽
家长·中 2022年10期
关键词:家园协同劳动

魏丽

家园协同教育是幼儿阶段教育的主要措施所在。由于幼儿年龄较小,身心发展尚未完善,不仅要重视针对幼儿基础认知和学习技能方面加以重视,完善设计教育引导策略,同时要结合幼儿生活和心理健康等多角度进行分析,为幼儿构建完善的学习方案,全面化发展幼儿核心素质修养。结合家园协同教育模式为幼儿构建劳动启蒙教育实践方案,是科学的教学措施,同时是充分体现现代教育模式全面性特点的有效方法。

一、构建家园共育劳动教育实践活动

实践活动是幼儿教育工作中比较常见的教育形式,具有多方面的优势,与单一化教学形式相比,实践活动可以将多元教育目标融入其中,并在课堂教学中利用一些趣味性活动,充分激发出幼儿对活动的参与欲望,进一步提高幼儿学习的积极性,以此实现提高幼儿综合素养的教育目标。幼儿劳动教育工作的开展,对于强化幼儿的身体技能、推动幼儿的思维发展等方面,均具备着十分显著的效用,所以,对于幼儿园教师来说,务必要重视展开劳动教育工作,但仅靠教师的一人之力,则不能够在最大程度上保障劳动教育工作的开展效果,所以还强调于和家庭之间一同开展好此方面的协同教育工作。在幼儿教育工作中,结合家园共育教育理念为幼儿设计实践形式的劳动教育方案,可以充分引导幼儿积极参与至劳动过程中,在实践中探究学习技能,树立正确劳动观念。对此,幼儿教师可以结合劳动教育目标和实际情况为幼儿构建多元化的实践活动方案。首先,可以结合既定的时间线完成劳动教育目标。可以利用五一劳动节为幼儿设计出一些具有实践意义的教育活动,在幼儿参与实践过程的活动中,引导幼儿充分理解劳动节的具体来历以及具体信息,让幼儿能够从劳动的过程中明白劳动的重要意义。另外,劳动教育活动的组织及开展可以通过亲子类型的活动方法体现,以此促进实现家园协同教育发展目标。例如,幼儿园可以结合家园协同教育发展目标为幼儿和家长设计劳动任务,引导家长和幼儿通过家庭卫生打扫的方式完成实践活动目标。继而可以适当延伸活动方向,将家庭劳动中打扫出的废旧物品进行改造,结合亲子互动的形式完成改造目标。利用这种家园结合的教育方法,不仅可以丰富幼儿的劳动体验,还可以提高幼儿在劳动实践活动中的积极性,同时可以全面发展幼儿的想象能力与创造能力。另外,家园协同育人角度下设计的实践活动方案,可以通过幼儿感兴趣的方式体现,根据不同阶段和不同年龄特点的儿童进行全面分析,从而制定针对性实践策略,避免因为固定的活动方案而影响到幼儿参与劳动的积极性。为此,在对幼儿开展劳动启蒙教育的过程中,教师可以结合家园协同育人策略角度进行全面分析,构建多元化实践活动方案,进一步强化发展幼儿积极参与活动兴趣与效果。

二、创设真实劳动情境促进教育效果

劳动教育启蒙目标的实现不是一蹴而就的,并非在一次活动或者一次课程中就能培养起幼儿的劳动观念。教师要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利用多元化引导措施为幼儿制定科学的教育方案。在全面提高教育效果的同时,促进丰富劳动启蒙教育模式。对此,幼儿教师可以通过创设真实劳动教育情境的方法体现教学模式的多样性特点。当前阶段教育体系中,情境创设教学方法运用十分普遍,不仅是因为其新颖性和针对性较强的优势特点,同时由于情境创设教学方法具备较强的灵活性及多样性特点,可以根据不同的教育目标为幼儿构建不同的教育情境。

在以劳动启蒙为核心目标的幼儿教育工作中,教师可以结合家园协同育人策略进行分析,帮助幼儿充分感受真实的劳动情境带来的启发和影响作用。例如,幼儿教师可以为幼儿创设真实的理发店或者超市方面的生活情境,通过角色扮演或者多媒体信息技术等多种形式充分体现教育模式的多样性特点,同时在多元的情境创设过程中帮助幼儿自主感受不同行业工作人员的工作价值。在强化幼儿劳动启蒙的同时促进发展其认知综合能力。在超市等真实生活情境创设过程中,幼儿可以扮演成为超市的售貨员、购物者等多种角色身份,感受不同角色的劳动意义,同时体会劳动人员的辛苦,从而促进实现全面发展幼儿沟通能力的教育目的。此外,在家园协同育人角度进行分析,教师可以引导幼儿在家庭环境中与家长创设相应的劳动情境,促进增进亲子关系的同时,全面发展家园共育教育效果。因此,幼儿园劳动启蒙教育目标实现过程中,教师可以结合家园合作教育的理念制定教学目标,为幼儿构建多元化的教育情境,促进强化劳动启蒙教育效果。

三、引导幼儿沟通互动推动劳动教育

在幼儿教育过程中,互动和沟通能力的发展是非常重要的教育目标所在。在劳动教育过程中,幼儿教师即可充分体现互动沟通元素,全面提升幼儿的交流能力与互动能力,从而促进实现发展幼儿劳动意识和劳动能力的教育目的。为了在劳动启蒙教育中体现沟通和交流的重要意义,教师在具体教学方案设计过程中可以根据家园协同育人理念为幼儿构建沟通模式的劳动教育方案,引导幼儿与家长形成积极有效的互动和交流,以此促进幼儿语言表达能力与逻辑思维能力的提升。例如,幼儿教师可以构建合作性的劳动方案,为幼儿布置合作劳动任务,引导幼儿在家庭生活中与家长形成互动和沟通,提升劳动效率和质量,使幼儿深刻体会互动及交流的重要意义。比如,在针对家庭劳动中的分工问题进行分析的过程中,教师即可引导幼儿与家长之间形成良好的沟通,在交流过程中探究具体分工内容和细节问题,以此促进提升沟通效果。同时,完善的沟通方式可以增进亲子关系,使家长更加擅长利用科学的方式引导和教育幼儿,同时在尊重幼儿的前提条件下完成劳动启蒙的教育目的。因此,家园协同育人视角下的劳动启蒙教育可以有效融入互动及沟通元素,全面提升劳动教育效果。

四、给予幼儿机会进行自主劳动创造

全面培养幼儿自主创造能力是劳动启蒙教育过程中的基础性教学目标。以往的家庭教育过程中,大部分家长认为幼儿年龄较小,劳动教育缺乏必要性,不会给予幼儿过多的自主劳动机会,这便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幼儿创造能力和劳动意识提升效果。综合当前阶段幼儿教育中,劳动启蒙教育模式进行分析,可以通过家园协同教育视角进行全面探究,充分给予幼儿机会,使幼儿进行自主性劳动创造,全面强化幼儿自主意识和劳动意识。

劳动教育当中,家庭的地位起着基础性的作用。在一个家庭当中,家长的劳动观念和劳动能力都对孩子有着潜移默化的影响。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我们发现对幼儿进行劳动教育离不开家庭与幼儿园的积极配合,当孩子在幼儿园学到的很多劳动知识以及劳动技能,都需要孩子在家庭中进行实践操作,在这一过程中,更需要家长对教师劳动教育工作,进行积极的配合,抓住劳动教育机会,帮助幼儿能够养成良好的生活行为习惯。因此,幼儿园也应当积极地开展家园联动,利用好家庭资源,为幼儿构建出科学有效的教育课程,让孩子能够在熟悉的环境中自觉劳动,提高劳动能力。对此,幼儿教师可以加强与家长进行沟通和互动,引导家长进一步重视家庭劳动教育,充分给予幼儿自主劳动的机会,让家长尽量在家庭中就能够给予幼儿一定参与劳动的时间和机会,全面培养幼儿的自主劳动能力和创造思维能力。在这一过程中,幼儿园应当发挥主体作用,为幼儿树立起正确的劳动教育理念,设计出科学的劳动实践课程,进一步强化家园合作,发掘出家庭中的劳动资源,强化对幼儿的日常培养。例如,幼儿教师可以自主创造能力作为主要教育发展目标,为幼儿构建趣味性的劳动方案,引导幼儿通过劳动的方式将相关物品进行拼接、整合等,通过废物利用的形式完成改造目标。在此过程中,要幼儿充分发挥想象能力与创造能力,结合物品本身的基本作用和实际特点进行分析,完成自主劳动创造的学习目标。这种教学方式的应用不仅可以充分体现劳动启蒙教育元素,帮助幼儿感受劳动学习的重要意义,还能够帮助幼儿提升思维能力及创造能力,强化幼儿的劳动创造意识,帮助幼儿形成较强的自主学习能力。

五、完善多样化劳动教育内容与途径

针对幼儿开展的劳动启蒙教育,可以全面化培养幼儿的手眼协调能力,全面刺激幼兒大脑发育。完善化的劳动启蒙教育,要加强重视多样化教育内容和教育途径的应用,尽量避免传统灌输式教育模式影响幼儿劳动参与积极性。为了将劳动启蒙教育切实渗透至幼儿的日常生活中,幼儿园方面可以通过家园协同教育模式为幼儿随时创设劳动情景,使幼儿在不同环境和时间中充分感受劳动的重要意义以及劳动的方法。例如,在幼儿园阶段教育过程中,教师可以为幼儿创设植物种植区域引导幼儿将不同的蔬菜以及花草等进行种植养护。通过这一种方式,能够提高幼儿的动手能力,许多的幼儿在家庭中是父母的宝贝,并没有参与劳动和动手实践的机会,那么教师就有必要在幼儿园中开展多样化的劳动教育,以实践的方式来使幼儿参与到整个劳动的过程中,使幼儿的动手能力得到发展。这种方法不仅可以培养幼儿劳动意识,促进劳动启蒙教育效果的提升,同时可以促进强化幼儿认知能力,使幼儿在种植和养护过程中充分观察植物的生长情况,潜移默化提高综合认知水平。另外,在家庭教育过程中渗透多样化劳动教育内容和途径的方法同样比较多样。可以通过家庭成员轮流或合作劳动的方式完成家务工作,使幼儿充分体会自己是家庭中的成员,要帮助父母承担力所能及的劳动任务,提高幼儿劳动意识,同时促进培养幼儿自主能力。因此幼儿阶段,劳动启蒙教育目标实现过程中,可以通过家园协同角度进行全面分析,为幼儿构建多样化劳动教育内容和教育途径,从而帮助幼儿充分体会劳动的重要意义,全面提高劳动启蒙教学效果。

六、结合幼儿身心发展特点完善方案

在劳动启蒙教育过程中,充分结合幼儿身心发展特点设计针对性教学方案,是十分重要的基础元素所在。在幼儿园教育阶段,任何教育活动都应当在事先就具备一个完善的开展方案,如果没有一个完善的教学方案,就盲目开展劳动教育,那么不会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那么教师在设计具体的教育方案时,也要从幼儿的角度出发,以幼儿为教育的主体,充分考虑到幼儿的身心发展特点以及幼儿实际的学习情况,来制定完善的教育方案。如果幼儿园劳动启蒙教育,针对任何年龄阶段,幼儿均使用相同的教育方法,将不会达到良好的教育效果。

针对小班幼儿和大班幼儿在劳动启蒙教育过程中,要制定不同的教育方案和引导策略,使幼儿在其基础能力上进行劳动学习,全面发展幼儿劳动意识和劳动技能。例如,针对小龄阶段幼儿劳动意识培养过程中,教师可以加强运用绘本故事游戏设计等多元化符合幼儿身心发展特点的教育方式对其进行引导,使幼儿初步感受劳动的重要意义和劳动的根本概念,同时促使幼儿在日常生活中主动探究与劳动相关的元素。而针对大班幼儿开展劳动启蒙教育的过程中要加强重视实践教学方法的应用,使幼儿真正参与至劳动过程中,并充分体会劳动的重要意义,掌握基本的劳动技能和技巧。比如,教师应当更加重视劳动工具使用方法的教学,通过趣味化游戏教学方式将不同劳动工具的具体使用方法,对幼儿进行教学引导,使幼儿感受工具对劳动的重要意义,同时培养幼儿工具使用能力。因此,结合家园协同教育背景进行全面分析,在劳动启蒙教育目标实现过程中,要充分结合幼儿身心发展特点进行全面探究,为幼儿构建完善化的学习方案,进而促使教学方案更加具备个性化特点,潜移默化强化幼儿综合学习水平。

七、整理劳动教育可实施内容及方法

幼儿感受劳动成果的过程,是他们接触和对劳动产生情感的过程。当幼儿接受劳动教育的感受被中断时,他们所接受的教育成果就会出现一定程度的降低。通过整理劳动教育中,让幼儿产生个体感受的可实施内容,如使用抹布完成区域卫生清理、使用拖把完成平整地面的灰尘擦拭等,都给幼儿带来了怎样的快乐感受和思考。再根据劳动教育实施内容的示范或指导等具体方法的执行,了解幼儿更能接受哪些方法带来他们的体验。如示范擦黑板动作,让幼儿尝试模仿他人的这个动作,完成清理黑板上字迹的劳动,使他们体验到了这个动作的难度,以及容易把灰尘吸入到肺部的具体情况。这引发了幼儿改进此动作或劳动内容的思考,让他们可以提出更换清理工具、使用不留灰尘黑板等建议,增强了劳动教育对幼儿解决问题思维能力的启蒙。并提出与幼儿共同整理和回顾以往受教育方法和内容的课堂劳动教育,让他们用实际行为验证教师所提出幼儿体验观点的正确与否。

八、结语

劳动启蒙教育作为当前阶段幼儿教育的主要发展方向所在,在具体教案设计过程中,可以充分结合家园协同教育理念进行全面探究,为幼儿构建针对性的教学发展策略,帮助幼儿充分感受劳动的重要意义,并掌握科学的劳动方法,使幼儿在趣味性及多元性的劳动学习模式中与家长和教师形成良好的沟通和互动,并在既定的劳动情境中逐渐提高劳动积极性,树立正确的劳动价值观念,推动实现发展幼儿核心素质水平的教育目的。

(左毓红)

猜你喜欢
家园协同劳动
将大自然带进室内的家园
家园
劳动创造美好生活
快乐劳动 幸福成长
寻找失落的家园
蜀道难:车与路的协同进化
“四化”协同才有出路
热爱劳动
绿家园
拍下自己劳动的美(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