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戎昱诗的“客者”形象

2022-05-30 17:22王波平
文学教育 2022年10期

王波平

内容摘要:中唐诗人戎昱久作幕僚,转徙作乡作客,流寓间述怀多以“客者”来叙事。戎昱诗“客者”形象鲜明,诗人以“楚客”身份自居感落寂,沉沦他乡“羁客”困顿之状堪怜,漂泊中流露的是“客愁”无端。

关键词:戎昱诗 客者形象 理解剖析

戎昱,中唐诗人,两《唐书》无传。《新唐书·艺文志》丁部集录著录戎昱诗五卷,《全唐诗》卷二七〇编录其诗一卷,臧维熙《戎昱诗注》选诗125首,“戎昱诗多伤乱、述怀之作”(臧维熙)。戎昱沉沦下僚,历荆南、湖南、桂州等地任幕宾,“发一些羁旅穷愁之怀、个人抑郁升沉之感”(谭优学),创作了许多感时述怀诗。“因为长期漂泊无定,寄人篱下,客愁乡思也就成了他诗中常见的内容”(臧维熙),其中以“客者”形象最为经典。

“作客观念”在士子心中十分流行。普遍存在着一种回望家乡的依恋和感叹时下的落魄,作客是一种无奈和不甘,却又无法回避,只能慢慢忍受,在无尽屈辱和不断煎熬中度过漫长岁月。客者形象,屈原开端,遭贬流放,遂成“迁客”,亦是失意之士,文人落魄的写照。王粲,滞留荆州难以施展抱负遂作《登楼赋》:“虽信美而非吾土兮,曾何足以少留。”逢乱世淹留他乡,遂生怀国之情和怀才不遇之忧。庾信,出使却遭留居北方,深切思念故国乡土,有《哀江南赋》:“逢赴洛之陆机,见离家之王粲,莫不闻陇水而掩泣,向关山而长叹。”异乡念国,凝聚着于故国及人民罹难的哀伤。王维,少年游子,漂泊洛阳长安间,偶触真情迸发,有《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道出了人人心中所有而笔下所无的“异乡客”心愿,表达了“缺一而憾”的佳节惆怅。杜甫,漂泊西南天地间,万方多难此登临,有《登高》:“百年多病獨登台,万里悲秋常作客”,活画出了诗人“潦倒”形象,以颠沛流离的“客乡”生活反映了忧愤深广的时代特征,真是“江汉思归客,乾坤一腐儒”。戎昱处一个多难的时代,一生沉沦,多次在边远州郡充任幕僚或往来漂泊,因此常郁郁于心,深有怀才不遇之慨。先后有三次重大入幕,分别入幕荆南卫伯玉、潭州刺史崔瓘和桂州刺史李昌巙,曾任辰州刺史、虔州刺史,后流寓桂州而终。漂泊间,自然“作客观念”萌生,写下不少作客诗,有35首之多,占近三分之一。诗人偏用“客”字,其中27首诗中直接使用“客”字,如“楚客”“远客”“没蕃客”“过客”“客愁”“羁客”“野客”“醉客”“客醉”“自怜客”“客长沙”“久客”“天涯客”“万里客”等;还有作客主题诗作8首:《岁暮客怀》《闻笛》《谪官辰州冬至日有怀》《江上柳送人》《寄郑炼师》《桂州腊夜》《云梦故城秋望》《江城秋霁》等。戎昱作客诗表亮明自己“楚客”身份,属失意之士;展现的是“羁客”形象,漂泊流寓之状;流露的是乡思“客愁”,孤寂苦痛之态。

一.“楚客”身份

楚客,犹言迁客,为失意之士,本指屈原,楚国贵族,因谗见放而谪于江南,行吟泽畔赋《离骚》,所以后世称迁谪之人或失意之士为“楚客”。“楚客”也成为唐诗宋词中客居他乡之人的代名词,如“楚客忆乡信,向家湖水长”(岑参)、“冯夷空自舞,楚客不堪听”(钱起)、“楚客登临,正是暮秋天气”(柳永))。戎昱,《唐才子传》载:“昱,荆南人。美风度,能谈。少举进士,不上。”戎昱本楚国人,真是“楚客”,一生流寓,正似“楚客”。求仕奔波途中,过汉水寓庄感怀,有《汉上题韦氏庄》:

结茅同楚客,卜筑汉江边。日落数归鸟,夜深闻扣舷。

水痕侵岸绿,山翠借厨烟。调笑提筐妇,春来蚕几眠。

题咏韦氏是“楚客”,韦氏不详,诗人感同身受,寓言自己漂泊。楚客失意,隐居汉水,心似“归鸟”寻归途,行为“扣舷”高雅士,醉情山水忘忧,纯然隐逸乐陶,实则失意逍遥想学陶渊明。戎昱向往却无法停留,还得为仕途奔波,“明妃玉塞,楚客枫林,试登高而望远,痛切骨而伤心。”(李白)楚客伤心,痛彻心扉,既有昭君远嫁的无奈痛楚,也有屈原流放的无限感伤。一是“远客”之念。如《长安秋夕》:“昨宵西窗梦,梦入荆南道,远客归去来,在家贫亦好。”中秋感怀,远客思家,漂流在外,总想回去,“洛阳虽好不如家”,既是对故园的思念之情,也是于己身的失落之感。“远客惊秋早,江天夜露新”(《桂城早秋》),戎昱入幕桂州,仍是“穷愁”而非“忧贫”;贬官辰州,写“沦落”之感而显“逐臣心”,有《送郑炼师贬辰州》和《寄郑炼师》。二是“没蕃客”之怨。有《听杜山人弹胡笳歌》:“第一第二拍,泪尽娥眉没蕃客”,“没蕃客”应指蔡文姬,善琴,为胡人所掠而生活哀怨。以逢乱来自况作客,用琴声来追求知音。也有“宜阳客”之感。有《赠宜阳张使君》:“暂作宜阳客,深知太守贤”,赞誉当时河南尹张延赏,虽是客人之身却想有主人之位,何时能同张使君一样与西汉黄霸一比政绩?

二.“羁客”形象

严羽《沧浪诗话》:“唐人好诗,多是征戍、迁谪、行旅、离别之作,往往能感到激动人意。”天涯羁旅客,离井背乡人,羁旅之思深刻而生动。一是因时间淹留而成“久客”。“久客”思深切。如《九日贾明府见访》:

独掩衡门秋景闲,洛阳才子访柴关。莫嫌浊酒君须醉,虽是贫家菊也斑。

同人愿得长携手,久客深思一破颜。却笑孟嘉吹落帽,登高何必上龙山。

重阳节访友,在久客中难得偷闲,以友人的盛情和真诚来安慰自己孤独的心灵,未尝不是一件乐事。“久客”自然由“过客”而来,过客《过商山》:“雨暗商山过客稀,路傍孤店闭柴扉”,山路少行人,过客孤身行;“久客”茫然成“野客”,野客《戏赠张使君》:“如今野客无家第,醉处寻常是主人”,无家可归人,落魄载酒行。二是因空间阻隔成“远客”。戎昱入幕桂州,与家乡离远,有三首诗刻画了在桂州的“远客”愁思。其一,如《桂城早秋》:

远客惊秋早,江天夜露新。满庭惟有月,空馆更何人。

卜命知身贱,伤寒舞剑频。猿啼曾下泪,可是为忧贫。

“人生天地间,忽如远行客”(《古诗十九首》),写出了人生如寄的生命忧患,“远客”于物候变化最为精警,实则是忧生之叹。其二,如《桂州岁暮》:

岁暮天涯客,寒窗欲晓时。君恩空自感,乡思梦先知。

重谊人愁别,惊栖鹊恋枝。不堪楼上角,南向海风吹。

天涯客无时无刻不在思念家乡、想念亲人,“岭海看飞鸟,天涯问远人”(刘长卿),然天涯茫茫,何日是归程。其三,《宿桂州江亭呈康端公》:“露滴千家静,年流一叶催。龙钟万里客,正合古人哀。”“万里客”是远客,远在天涯,也是久客,长期困守,在艰难与孤独中消磨了生命的意志,遂变成了老态龙钟的守望者,守护心灵,回望家园。三是因境遇困顿而成“羁客”。“羁客有家归未得,对花无语两含情”(杨巽斋),用杜鹃啼血故事来演绎人间情感,沉痛而哀怨,羁客身不由己却又心潮万千。戎昱自谓“羁客”,“因为长期漂泊无定,寄人篱下,客愁乡思也就成了他诗中常见的内容”(臧维熙)。如《湖南春日二首·其二》:

三湘漂寓若流萍,万里江乡隔洞庭。羁客春来心欲碎,东风莫遣柳条青。

又如《别公安贾明府》:

叶县门前江水深,浅于羁客报恩心。把君诗卷西归去,一度相思一度吟。

羁客满怀愁绪,一腔牢骚。天涯羁客,不胜落寂。羁客情,极度感伤。春回大地,漂泊的游子心欲碎,他痛苦地喊出:“春风啊!千万别让柳条泛青发绿”,柳青的春日胜景反衬羁客的伤感情致。羁客心,无限悲切。不遇之慨和不平之气深似江水,绵延流长。戎昱也称“自怜客”,如《红槿花》:

花是深红叶麴尘,不将桃李共争春。今日惊秋自怜客,折来持赠少年人。

红槿花,鲜红艳丽,自怜客,老态龙钟,两厢对比,零落之感油然而生。诗人自谓异乡客,不敢与争功,自卑之心可见,生活困苦之状可知。另有《题红槿》:“鲜红未许佳人见,蝴蝶争知早到来”,红槿喻佳人与少年,诗人自感在岁月流逝中华年悄逝,青春不再,功业无成。

三.“客愁”表现

一是漂泊“客游”。李贺有《客游》:“悲满千里心”“老作平原客”,写出了游子客游的漂泊、孤寂之感。客游无期,令人厌倦。戎昱有《客堂秋夕》:“四时不得一日乐,以此方悲客游恶”,在悲乐体验间将客游的厌倦之情表露无遗,羁客心思旷然而无所寄托,戎昱客游西南边地,亦是忧愁多于欢乐,孤寂胜于欢聚。其一,客游湖南“客长沙”。如《湖南春日二首·其一》:“自憐春日客长沙,江上无人转忆家”,乡思之苦无边;又如《宿湘江》:“金风浦上吹黄叶,一夜纷纷满客舟”,秋风黄叶惹愁绪。其二,客游成都乡愁“客边长”。如《成都暮雨秋》:“不知更漏意,惟向客边长”,作客异乡更觉长夜漫漫。黄昏撩客愁,“日暮客愁新”(孟浩然),地远生客愁,“云外山川归梦远,天涯岐路客愁长”(许浑),老来客愁深,“向来春兴自不浅,老去客愁还复深”(释慧琏)。客游《感春》:“看花泪尽知春尽,魂断看花只恨春。名位未沾身欲老,诗书宁救眼前贫。”客游孤单、凄凉,无时无刻不在回望,回味昔日温馨,“人生风景在游走,每当孤独我回首。你的爱总在不远地方等着我,岁月如流在穿梭,喜怒哀乐我深锁,只因有你在天涯尽头等着我。”(《最远的你是我最近的爱》)其三,客游桂州觉“辛苦”。有《桂州腊夜》,“二年随骠骑,辛苦向天涯”,无论是今朝入幕桂州,还是昔日在湖南,都是“辛苦”漂泊。

二是忧闷“客醉”。身在客中,能乐而不知其忧,在美酒面前冲淡了羁旅的凄楚,李白有“但使主人能醉客,不知何处是他乡”;酒更能惹客愁,“酒入愁肠,化作相思泪”“浊酒一杯家万里”(范仲淹)。戎昱“客醉”,多是忧愁,如《冬夜宴梁十三厅》:“醉卧西窗下,时闻雁响高”,雁已归而自己难回,悲催;“松醪能醉客,慎勿滞湘潭”(《送张秀才之长沙》),以自己之曾经“麻醉”来提醒离别之人,语虽轻松情却沉重。“客醉”也有解颐之时,如《花下宴送郑炼师》:“客醉花能笑,诗成花伴吟”,花佐醉,琴伴奏,难得片刻欢娱。

三是乡思“客愁”。“桃李春风一杯酒,江湖夜雨十年灯”(黄庭坚),既有相聚之乐,也有相思之苦,道出了客愁的“痛并快乐着”,“十年灯”是长久的痛,“一杯酒”只是短暂的乐,属一时的麻醉和狂欢,流露的还是隐忍的沉痛感。戎昱沉沦下僚,许多诗作抒发着这种“客愁”无端,如《桂州腊夜》《云梦故城秋望》《秋日感怀》《江城秋霁》等,均是乡思客愁。

其一,以边地凄凉来衬“客愁”。如《桂州口号》:

画角三声动客愁,晓霜如雪覆江楼。谁道桂林风景暖,到来重著皂貂裘。

桂林虽气候宜人,向来比较温暖,但戎昱到桂林后才知道也需“著皂貂裘”,以地之“冷”来衬托心之凄凉,足见诗人心态感知的差异与变化,诗人《霁雪》《早春雪中》以及《桂州腊夜》都是写这种奇寒之感。

其二,以他乡苍凉衬“乡愁”。如《云梦故城秋望》:

故国遗墟在,登临想旧游。一朝人事变,千载水空流。

梦渚鸿声里,荆门树色秋。片云凝不散,遥挂望乡愁。

云梦故城应指郢城,秋色中“望乡愁”,戎昱虽属“荆南人”,但并非江陵(郢城)人应是荆南属地公安(南平)之人,故城非真故乡,但也能引发乡愁。《云安阻雨》漂泊在四川云阳、《送陆秀才归觐省》应在湖南、《送张秀才之长沙》在桂州,都写出《征人归乡》之感:“三月江城柳絮飞,五年游客送人归”。飘摇在外,送别常有,“送客身为客,思家怆别家”(《送严十五郎之长安》)。

其三,以暗夜漫长衬“兹恨”。如《江城秋霁》:

霁后江城风景凉,岂堪登眺只堪伤。远天螮蝀收残雨,映水鸬鹚近夕阳。

万事无成空过日,十年多难不还乡。不知何处销兹恨,转觉愁随夜夜长。

“大江流日夜,客心悲未央”(谢朓),江流流的是时间,也是生命,这种悄逝感在暗夜尤为敏感,诗句在雄浑的境界中凸显深邃的情感。戎昱也在“万事无成空过日,十年多难不还乡”中体验着这种生命的悄逝,“兹恨”无处销,只能“愁随夜夜长”,让暗夜去独自神伤。暗夜思归,“归梦不知湖水阔,夜来还到洛阳城”(《旅次寄湖南张郎中》);暗夜寂寞,“黄昏掩门后,寂寞自心知”(《别离作》);暗夜生恨,“露滴千家静,年流一叶催”(《宿桂州江亭呈康端公》)。

其四,以岁月淹留衬“客愁”。如《秋日感怀》:

洛阳歧路信悠悠,无事辞家两度秋。日下未驰千里足,天涯徒泛五湖舟。

荷衣半浸缘乡泪,玉貌潜销是客愁。说与长安亲与故,谁怜岁晚尚淹留。

诗人暮年蹉跎,在岁月消逝中自觉客愁无端。用“千里足”自喻,言怀才不遇之感慨,用“五湖舟”范蠡故事暗示空怀壮志而隐于江湖,“荷衣”屈原以示志行止高洁,“玉貌”潘郎以明青春荣光消逝,感怀愁怨,客思绵绵。日暮感穷途,有《题宋玉亭》“悲暮秋”,《别离作》“黄昏掩门后,寂寞自心知”,《江上柳送人》“相思万里道,春色夕阳西”。节替催年老,有《感春》“恨春”,有《秋月》“月华愁”、《秋日感怀》“缘乡泪”,有《谪官辰州冬至日有怀》“泪阑干”。岁阑悲物我,有《桂州腊夜》“孤灯落碎花”和《宿桂州江亭呈康端公》“年流一叶催”,有《桂州岁暮》“愁别” 和《岁暮客怀》“惆怅”。

参考文献

[1]臧维熙.戎昱诗注[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2.

[2]傅璇琮.唐代诗人丛考[M].北京:中华书局,1980.

[3]谭优学.唐诗人行年考(续编)[M].成都:巴蜀书社,1987.

[4]辛文房著,李立朴译注.唐才子传[M].贵阳:贵州人民出版社,1990.

[5]陈尚君.寒微诗人戎昱的风流情债与真实人生[J].文史知识,2021(5).

[6]黄圭.略论戎昱的诗歌[J].社会科学研究,1987(5).

[7]陈文丽.戎昱入幕考及其入幕心态分析[J].文学界,2012(1).

课题项目:广西2020年教改重点项目“文化传承视野下的中国古代文学三践教学改革研究”(项目编号:2020JGZ154)阶段成果。

(作者单位:广西民族师范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