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寓教于乐的儿童活动空间设计研究

2022-05-30 18:24袁新如
艺术科技 2022年10期
关键词:寓教于乐

摘要:随着社会的发展,儿童的身心健康受到越来越多的重视,活动空间是儿童释放天性的地方,有助于儿童心理的健康发展和兴趣爱好的培养。基于此,文章探析基于寓教于乐的儿童活动空间设计。

关键词:寓教于乐;儿童行为;儿童活动空间

中图分类号:TU201;TU984.11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9436(2022)10-0-03

1 相关概念和理论

1.1 寓教于乐教育理念

儿童的天性是爱玩,实行刻板的教育会适得其反。寓教于乐旨在将知识和游戏融合,利用儿童的好奇心,以生动的方式让他们在潜移默化中获取知识。不仅如此,这个方式也尊重了儿童的天性,让儿童从中体会到探索的樂趣,从而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在快乐的学习环境中成长。

1.2 儿童活动空间的概念

儿童活动空间是儿童游玩休憩的公共空间,是儿童释放天性和探索未知的场所,是具有趣味的学习空间。本文研究的是城市儿童活动空间,探索这类空间中景观环境设计和儿童的兼容特性。基于寓教于乐理念,研究儿童活动空间设计,发现真正符合儿童的设计形式,使其成为集文化、娱乐和教育功能于一体的活动空间。

1.3 儿童特征

儿童的心理特征既有普遍的共性又有个体的差异,虽然每个儿童的特点不同,但是具有一定的共性。独处时,他们是专注的。尤其是投入游戏的时候,常常无法意识到外界环境的变化,无法时时刻刻注意安全问题,可能会导致自己受伤;儿童生性好动,刚刚接触世界,对各种事物充满好奇心,每次的活动时间、活动地点都不固定,公园的儿童活动区、小区空地、房子的客厅都有可能是他们的游乐场所。同时,任何事物都有可能引起儿童的兴趣,每一次经历都会使儿童获得无限的快乐,儿童会在游戏中更加积极地尝试新的事物,克服各种各样的困难。儿童大多十分向往大自然,喜欢绿色森林、花草树木以及各种生物,在大自然中无忧无虑地玩耍。儿童往往具有强烈的好奇心,视角和成人不同,因此总能发现惊喜。同时,他们很喜欢探险,常常会和好友在家附近的草地、废弃的场地“寻宝”。

我国儿童心理学家陈鹤琴在《儿童心理之研究》一书中指出,环境是影响儿童心理的重要因素,应该利用环境使儿童释放天性,养成专注、好奇心强和勇于探索的习惯。儿童心理具有发展性,与生理特点相似,都会受身边环境影响,因此儿童活动空间设计必须充分考虑儿童的心理特点。

2 基于寓教于乐的儿童活动空间设计

2.1 儿童活动空间的发展

在儿童活动空间的研究中,较早重视儿童身心发展的是欧美、日本等地区和国家的研究者,他们提出了儿童活动空间设计相关理论。19世纪前,还没有专门为儿童设置的活动空间,儿童通常只能在草地或者无用的场地玩耍。工业革命推动全球经济发展,人口日益增长,高楼大厦越来越多,城市建设用地日益紧张,却没有儿童的专门活动空间,人们呼吁公共空间增设儿童娱乐设施,为儿童保留一定的活动空间。

国内儿童活动空间设计研究有很大的进展。随着经济的高速发展,人们越来越关注儿童的生理和心理发展,儿童活动与成长空间作为载体直接影响儿童的身心发展。因此,人们对儿童活动空间的要求越来越高。在实践方面,儿童活动空间的落地项目从居住区扩展到城市公共空间,再逐渐向农村发展。新中国成立后,人们为儿童专门留出一片玩耍场地。1980年,北京将儿童游乐场的建设纳入居民区的统建范畴,标志着国内儿童户外活动空间的设计进入更完善的阶段。虽然儿童活动空间场地功能结构和影响要素的研究很多,且空间设计有了明显的发展,但还存在较多问题,没有通过实践得出能够促进儿童身心发展的具体措施。

2.2 基于寓教于乐设计儿童活动空间的意义与价值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生活水平的提高,商场和娱乐逐渐替代自然活动占据人们的时间,儿童沉迷于电子游戏之类的室内活动,不愿意亲近自然,导致越来越多的儿童患有肥胖症、近视眼甚至自闭症等生理或心理上的疾病。儿童活动空间是儿童感受自然、释放天性的地方。探究如何把自然、景观、教育与儿童活动中心相结合,使儿童能在轻松的环境中快乐地学习,是本研究的目标。

儿童生性好动,对外界充满好奇,在探索的过程中通过大量的实践逐渐发展形成自己的思维认知习惯。空间环境作为儿童行为活动的载体,与儿童的成长密切相关,环境不仅会影响儿童的生理成长,还对儿童的行为习惯、心理特点等方面具有深远的影响。因此,基于寓教于乐的儿童活动空间设计是培养儿童创造力的根本保障。

目前国内有不少关于公共空间儿童行为活动和儿童活动空间景观的研究,但是几乎没有基于寓教于乐的儿童活动空间设计研究。本文旨在从儿童活动的需求和喜好出发,探讨寓教于乐和儿童活动空间之间的关联,针对影响儿童创造力和社交能力等的不同因素提出对应的设计手法,从而为环境空间设计和儿童行为、心理研究领域作出贡献。

3 寓教于乐的应用原则

3.1 激发创造力与思维变通能力

空间环境与儿童的教育和发展以及儿童创造力的培养密切相关。儿童的创造力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想象力,他们的联想和想象力的发展具有独特性。应根据儿童的个性特征鼓励他们细致地观察事物,从而发散思维、增强思维灵活性;鼓励儿童接触与众不同的事物,给予正向的反馈[1],帮助他们树立自信心,培养儿童的创造力。

3.2 培养探索求知能力

学习知识、通过自身实践获得经验和提升技能,两者相辅相成,使儿童对外界的理解更加立体饱满。动手、动脑活动不仅满足儿童生理层面的需求,而且在手脑协作的过程中,还能增强儿童的观察力、想象力和创造力,是儿童探索求知的重要途径。

3.3 培养交往能力

交往能力发展的关键时期是儿童时期,主要是通过同伴之间的接触、相互影响建立和发展起来的。创造性活动有助于发展儿童的交往能力,互动活动能为儿童、家长和伙伴建立交流互动的桥梁,同时营造安全愉悦的环境,丰富活动内容、形式,使儿童充分感受到在娱乐中学习的乐趣。

3.4 鼓励独立思考使其完成自我实现

儿童的见识和经验有限,很难理解抽象、复杂的东西。需要以儿童熟悉的情景和故事导入的方式使儿童产生互动式体验,使儿童产生理解和共鸣。设计时要尊重儿童,考虑到操作难度和主题是否能被儿童接受和理解[2]。儿童可以根据自己的喜好选择或拒绝各种活动,以尊重儿童为前提,不强制达到某种目的,也不随意干涉,以此培养儿童的独立性。在这个过程中,观察儿童的表现,让他们发现问题并尝试自己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这样可以增强他们的自信。在整个过程中,儿童能够独立思考,构建自己的思维模式,获得满足和成就感。

4 寓教于乐的应用策略

4.1 以儿童为本的多方位展示设计

设计时应该充分考虑儿童的认知和经验的不完整性,将空间的功能和儿童特点相结合,进行深入的研究和设计。儿童输入的内容要与兒童熟悉的事物建立起联系,使设计具有亲和力和感染力,调动儿童的兴趣和好奇心,使其全身心投入空间。

儿童接受的内容是直观的。设计者要巧妙运用文字增强趣味性,确保相关信息简单易懂,适当配以汉语拼音和情景化语音播报,使儿童阅读通畅;外观上要契合儿童的心理特点,适当应用卡通形象和明艳的色彩,吸引儿童的注意力。

与通过听觉接收信息相比,儿童更偏向于通过视觉接收信息,因此设计儿童活动空间时可以利用互联网,通过图片、短视频、微电影和音乐等多种形式,保证儿童能够全方面了解展示的内容,提高儿童对外界信息的接收效率。

4.2 利用情景设计增强对儿童的吸引力

情景设计不仅有助于信息的传达,还可以调动儿童的积极性和想象力,使信息的传递达到润物细无声的境界。情景设计中要有主次,否则儿童会始终处在兴奋状态,产生审美疲劳。利用情景设计创造的具有强烈感染力的空间,可以向儿童传递情感,使其感受真切,从而做到全身心投入。随着社会节奏的变化,儿童的学业压力越来越大,在平时的生活中可能无法得到足够的放松,因此科学的儿童活动空间设计不仅可以保证儿童得到休闲放松,还可以使其获得新的知识。

儿童活动空间设计不仅会使用具象的场景设计,还会将场景设计中的情节通过不同的“意境”具体演绎出来,增强儿童活动空间的氛围感,促使儿童积极参与空间活动,融入活动空间设计的意境,引发他们的好奇心,激起他们的情感共鸣。多媒体技术为设计体验情景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从静态展示环节发展到动态的实际操作,循序渐进,最终形成深刻的印象。

儿童应该保持愉悦、没有目的地去获得知识和接受教育,这个过程就像在玩一场游戏、看一场电影。因此儿童活动空间设计不仅要注重内容的丰富性,还要注重形式的多样性和趣味性,在此基础上融入丰富的素材,把握情节的节奏感,让儿童在适宜的空间中接受教育。

4.3 采用互动设计增强参与性与娱乐性

采用互动设计可以增强空间的参与性和娱乐性,提高休闲空间的活跃度。一方面,利用互动设计能够减少儿童获得知识时的枯燥和乏味感,给儿童带来快乐学习的新奇体验;另一方面,人与物、人与人的互动能让儿童全身心地参与活动,更有体验感,印象也更深刻。儿童活动空间为人与人之间的交流提供了机会,不仅是儿童休憩的地方,还是儿童学习新技能和陶冶情操的地方。

随着时代的发展、科技的进步,互动媒体进入人们的生活,多媒体技术不断地被应用于空间设计中。对儿童而言,即使空间设计充满故事性,也不足以吸引其注意力,对此可以通过应用多媒体技术来解决问题。多媒体技术的应用可以丰富儿童的听觉和视觉体验,使空间不再单调乏味,同时能够更清晰地向儿童传递信息。合理地将多媒体技术融入空间设计,能够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让儿童利用有限的时间和精力有效学习知识。

4.4 自由开放的空间环境

本文立足于自主选择的方式进行儿童活动空间设计,对儿童开展潜移默化的教育,使儿童在放松的状态下自由地质疑和交流,过程中没有管理和约束,打造一个开放的创造性思维空间,可以培养儿童的注意力、想象力和创造力。

作为儿童活动空间的主要元素,图形和颜色可以活跃儿童的思维和增强儿童的联想、想象能力。比如大面积的蓝色可视为星空或海洋,绿色可以是有趣的森林等,儿童可以随意想象,没有标准答案;各种玩具可以自由组合和交换,使儿童可以在探索中发现学习的乐趣,为儿童的成长和交流创造良好的环境。

4.5 开发具有创造力的游戏空间

不同年龄段的儿童对游戏有不同的需求,对此需要在设计时识别和遵循儿童身心发展的规律,开展多种能够开发儿童创造力和想象力的活动,如创意美术、儿童棋艺等。比如2~4岁的儿童主要通过五感认识世界,在绘画活动中,他们呈现出来的画面可能是平面的、抽象的;5~7岁的儿童不再局限于平面造型,而是逐渐有了空间意识,呈现出的东西会有立体感,甚至有自己的思考和创作;7~14岁的儿童已经具有独立的思维能力,对机械的动感充满好奇。针对不同年龄段儿童的特色设计是很有必要的,应为儿童设计适当的创造性娱乐挑战,增强游戏的多样性,在活动中适当进行多维度发散思维的引导[3],使儿童在游戏中达到最佳的学习状态,从而获得自我创造的自信。

4.6 感知社会的职业体验

体验是学习的一种方式,在体验活动中获得的知识生动且深刻。将角色扮演引入活动空间,让儿童拥有社会职业的体验,通过对社会情景的还原让儿童在虚拟的环境中拥有不同的生活体验,对不同的社会角色有深刻的理解,同时增强认知和适应现实社会的能力[4]。职业教育是儿童全面发展的重要途径。在这个空间中,儿童可以根据喜好自由选择社会角色,比如德才兼备的教师、救死扶伤的白衣天使或英勇的消防员等,儿童可以在对应的空间里获得相对真实的体验并学习相关的职业基本技能[5]。

5 结语

儿童活动空间能使儿童在实践中有效且深入地认识和了解身边的事物,在体验中探索未知和发展自身的个性。优秀的儿童活动空间设计是在具备教育和娱乐等功能的基础上,从儿童心理特点出发,增强空间的体验感和探索性。儿童在玩乐中获得知识,在实践中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从而完成自我实现。本文基于寓教于乐研究儿童活动空间设计,通过对儿童心理特点的研究,使儿童在轻松愉悦的空间中获取知识和完成自我实现。

参考文献:

[1] 刘慧霄.“玩中学”儿童活动空间设计[D].呼和浩特:内蒙古师范大学,2017.

[2] 周晓丹.沈阳市城市公园儿童活动空间安全性设计研究[D].沈阳:沈阳农业大学,2020.

[3] 杨佳欣,乔慧.基于儿童心理认知的儿童绘本设计风格研究[J].艺术品鉴,2017(6):64.

[4] 王文佳.基于情境化理念的儿童活动空间设计研究[D].长春:吉林建筑大学,2019.

[5] 周慧星.基于创造力培养的城市儿童活动空间设计研究[D].深圳:深圳大学,2019.

作者简介:袁新如(1997—),女,江苏宿迁人,硕士在读,研究方向:环境设计。

指导老师:曹磊

猜你喜欢
寓教于乐
花若芬芳,蝴蝶自来
谈素质教育下的初中数学教学
创设情境,引发头脑风暴
“寓教于乐”理念在初中英语课堂中的有效应用
论如何打造高效的高中英语课堂教学
农村英语教学之我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