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新时代学术编辑把关能力提升的制度建设

2022-05-30 19:44孙璐
传播与版权 2022年10期
关键词:学术出版制度建设意识形态

孙璐

[摘要]学术出版在新时代中国文化事业中的重要性日益凸显,学术编辑的意识形态把关能力是其承担好历史使命的基本要求,而学术编辑提升把关能力需要有健全制度的保障。文章从通过学习培训提升把关能力、通过遵守法规扎紧制度篱笆、通过实践提高防范风险能力、通过总结回溯铸牢防控体系四个方面探究相关制度的建设,从制度建设层面提出学术编辑把关能力提升的意义与方法。

[关键词]学术出版;意识形态;把关能力;制度建设

在新时代,从事学术出版的编辑人员作为学术共同体中的一员,肩负着“构建具有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的学科体系、学术体系和话语体系”[1],提升中国文化软实力,构筑中国精神、中国价值、中国力量的担当和使命。学术编辑想要承担好国家和人民赋予的使命,就必须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坚守社会主义出版阵地和意识形态阵地,坚持正确政治方向、出版导向和价值取向,用心打造培根铸魂、启智增慧、适应时代要求的精品出版物。基于这一指导思想,全面提升编辑业务能力,以适应新时代学术出版事业的更高要求以及国家与人民对学术产品的更大期待,是当前学术出版人才培养的题中应有之义,其中,学术编辑把关能力,尤其是意识形态把关能力的提升更是重中之重。把好书稿的意识形态关是新时代学术出版的基石与底线,丝毫不容有失。

学术编辑把关能力提升,除了要依靠个人的主观努力,还需要制度保障。不同学科的学术编辑具有不同的专业背景,且政治理论、认识水平与学习能力各异。因此,学术编辑个人需要找到自己在工作上的薄弱点,并有针对性地加以改善,不断提高自身综合工作能力。但学术编辑把关能力提升仅依靠个人勤学是远远不够的,因学术内容把关具有极端重要性,因此其必须有相应的制度进行保障,才能切实提升学术编辑把关能力。

在新时代,如何通过制度的建设、完善与创新来提升学术编辑把关能力?结合实际工作经验,笔者认为应着力从以下四个方面进行制度建设。

一、通过学习培训提升把关能力

新闻出版事业是意识形态工作的重要前沿阵地,是宣传思想文化工作极为重要的组成部分。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意识形态工作是党的一项极端重要的工作……一刻也不能放松和削弱意识形态工作。”[2]因此,出版社应从新员工入职开始,就培训他们牢固树立风险把关意识,并在正式入职后的业务培训中,通过开展各类学习活动,合理安排有关意识形态把关工作的理念学习和实操讲解。在学术编辑入职后的任何阶段,出版社强化学术编辑的把关本领和把关意识,目的都是让其对编辑出版工作在思想上充分重视,在行动上真正落实,增强“意识形态关乎旗帜、关乎道路、关乎国家政治安全”的敏感性和警惕性,“强化政治意识和责任意识,在重大问题上与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3]。

(一)学术编辑入职培训,打好基础

出版社在开展新编辑入职培训时,就应帮助新编辑树立起作为教育战线工作者和出版工作者的使命、责任理念。出版社除了在观念层面强调意识形态把关工作的重要性,还要在业务能力的培训中安排出版界资深专家讲解如何正确把握书稿中的政治思想倾向性的相关问题。虽然此时新编辑还未能准确、深入地开展具体的业务工作,但是入职培训的重点是让新编辑对意识形态把关工作有概括性的认识,帮助新编辑扣好职业生涯的“第一粒扣子”。

(二)学术编辑职后培训,提升把关能力

学术编辑肩负着推进国际传播能力建设,加强话语体系建设,打造融通中外的新概念、新范畴、新表述的使命任务,因此,其意识形态把关能力提升尤为重要。由于学术编辑的专业性强、理论素养要求高、知识更新速度快,因此该编辑岗位在继续教育方面的要求也较为严格。国家新闻出版署等部门规定出版专业技术人员每年的继续教育学时不少于90学时。此外,出版社各级主管单位也会组织相关培训、宣讲活动或会议,以加强这方面的教育。如笔者所在的高等教育出版社,编辑除了要完成国家规定的不少于90学时的继续教育培训,还要参加教育出版传媒集团和出版社等不同层面单位举办的不同形式的学习活动(如远程讲座、畅想书院授课等)。出版社的职后培训意在继续强调意识形态工作的重要性,并在实际编辑工作中着力加强学术编辑把关能力提升实操性的讲解和训练。

(三)出版业务与党建群团工作相结合,强化政治理论学习

党的基层组织在当前党建工作中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出版社的日常业务工作要与党建群团工作相结合,党员由出版社的党支部带领,有组织地进行政治理论学习,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出版社要让所有学术编辑都自觉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同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确保正确的出版方向,认真贯彻总体国家安全观,有效防范和化解各类风险。同时,出版社也要高度重视非党员学术编辑把关能力提升。出版社通过支部扩大会议、学习小组等方式,带领非党员学术编辑学习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党的重要文件、党和国家主要领导人重要讲话、新“四史”等文献,使所有学术编辑都能增强政治站位意识,深入领会新思想、新观点、新要求。

二、通过遵守法规扎紧制度篱笆

意识形态把关工作的意义非常重大,需要学术编辑时刻绷紧一根弦;意识形态把关工作的内容体系也十分庞大,容不得半点懈怠。对学术出版选题、书稿的处理,学术编辑必须遵守相关法律法规、行业规范,同时出版社需要建立健全内部规章制度,扎紧制度的篱笆,筑牢思想的防线。

(一)遵守法律法规

目前,我国已形成包括《中华人民共和国著作权法》《出版管理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印刷业管理条例》《出版物市场管理规定》《出版物市场管理规定(2016)》《中華人民共和国文化产业促进法(草案征求意见稿)》《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等法律法规在内的与出版发行和语言文字相关的较为完善的法律体系。作为出版从业人士,学术编辑要想更深层次地提升自身把关能力,首先就要熟悉这些法律法规,并以此为准绳,更好地判断和解决工作中遇到的问题。

(二)执行行业规范

除了国家正式出台的法律法规,出版行业内的规范、各级主管部门的提示也是出版社制度建设的一部分,如《新华社新闻报道中的禁用词》等,需要出版社总编办等部门和学术编辑留意搜集并参照执行。但是,这类文件并非正式的具有法律效力或行政约束力的文本或标准,因此,学术编辑需要甄别判断其内容的权威性,灵活掌握其中的内容,不宜盲目机械照搬。

(三)健全内部制度

出版社作为编辑出版工作的平台,需要为学术编辑创造一个安全良好、健康向上的工作环境,这包括要让规范的流程、健全的制度为学术编辑的业务工作和把关能力提升保驾护航。

出版社要重视意识形态把关的制度建设。除了“三审三校”制度、重大选题备案制度等国家明文规定的行业制度外,出版社还要根据自身特点制订内部的质量管理和保障体系,规范合理的流程和制度可避免编辑因个人的疏忽而造成的工作疏漏。比如,笔者所在出版社不仅有《图书质量管理规定》《图书质量保障体系》这类详细规定图书出版流程和细节的文件,还有由总编办、意识形态工作领导小组等组织编写的《意识形态工作手册》《重大选题备案相关材料汇编》等文件,其中整理收录了党和国家及主管部门关于意识形态工作、教材建设的重要论述、重要文件、重要讲话汇编,以及集团公司和本社关于意识形态工作的相关文件。此类文件非常重要,每年都会修订更新,学术编辑应常备案头,以便随时查找、翻阅、学习。

(四)建立专家外审制度

学术出版内容专业性强,很多是具有前沿性的新知识、新观点、新理论,学术编辑面对一些新问题时,基本无前例可遵循。此时学术编辑自身的学科背景、知识储备固然重要,但是仅依靠编辑自身来把关新问题是远远不够的,这时出版社就需要“引入外脑”,构建相关制度体系,如组织专家审稿、匿名评审、学术咨询等制度,通过各类专家来帮助学术编辑和出版社把关新问题。

三、通过实践提高防范风险能力

这一环节的制度建设,主要指编辑工作要在一套固定的规范流程中进行,即要让经过长期实践检验、完善的制度来确保各个出版环节的有效运转,确保不会因为编辑个人的疏漏而导致书稿出现错误。针对学术出版工作的特点,学术编辑要梳理好自身工作内容,规范著作和论文的选题、组稿、加工流程,及时发现和解决书稿中出现的问题,做到守土有责、守土负责、守土尽责。

(一)谨慎选题组稿

优质的选题、合适的作者是书稿成功的基础和保障,因此谨慎的选题论证、作者审核制度是确保出版物意识形态安全的第一步。必要时,学术编辑还需要邀请专家提前介入评审书稿流程,而在作者写作或交稿之前,学术编辑需要让作者提前了解交稿规范、内容、结构、体例等要求,并强调意识形态方面的重要性,防患于未然。

(二)收稿前预审

对收稿前的预审,学术编辑主要检查作者是否按照交稿规范完成书稿,其写作内容是否完整,章节安排是否合理。虽然预审并不是仔细阅读书稿,但是学术编辑也要通过浏览目录、前言、绪论、结语,以及章节内标题、章节头尾段落等,把握书稿的框架、重点内容、文字风格。这样可及早发现书稿中较明显、严重的问题,避免问题较大的书稿进入正式的编辑加工环节。

(三)严格进行审读加工

学术编辑在审读加工书稿时,要严格落实编辑加工流程中的“三审三校”制度、印前质检制度等。另外,书稿需要进行重大选题备案、重点书稿审读、地图插图送审的,学术编辑要按规定要求规范执行。

在学术出版工作中,学术编辑面对的文稿通常是学术著作或论文。而学术出版要服务党和国家中心工作和战略任务,学术研究要立足中国实际,回应现实关切,因此其内容往往围绕党和国家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以及人民群众关注的历史和现实问题展开研究、解读和辨析。对此,学术编辑不仅要对隐蔽性强的问题保持警醒,“高度重视苗头性、倾向性问题,打好主动仗,防患于未然”[3],还要善于区分政治原则、思想认识、学术观点等问题,切实把好书稿的政治导向关、学术质量关和价值取向关。

四、通过总结回溯铸牢防控体系

(一)成品书自查

国家规定要对出版后的图书进行成品书质检,若有问题,及时发现、及早解决。通过总结回溯铸牢防控体系的制度建设主要分为编辑自查、出版阅评、社内检查和主管部门检查四种形式。

第一,编辑自查。学术编辑将半年以来出版的新书进行一次例行新书自查。该检查结果可用于图书重印、挖改。学术编辑不应把例行自查当作“走过场”,而是应借此机会复盘,检视自己在编辑加工过程中的疏漏,避免日后工作再出现同样的错误。第二,出版阅评。图书出版后,学术编辑应及时组织专家对重点图书进行阅评,以及要求作者审阅样书,同时注意收集读者意见,妥善记录专家、读者等提出的问题,并与作者认真判断和甄别错误,明确修改意见,及时挖改。第三,社内检查。图书出版后,出版社有常规检查与不定期专项检查(如地图自查,二维码、网站风险自查,图书封面、插图自查等),不定期专项检查往往是针对某些重要却容易出问题的环节。对此,学术编辑应高度重视,对检查出的问题引以为戒,在今后工作中格外留意。第四,主管部门检查。每年各级主管部门也会展开对成品书的例行检查或专项检查,出版社应高度重视。学术编辑也应将此类检查视为良好的学习机会,认真分析检查出的问题的原因,并举一反三,避免再犯。

(二)同行经验交流

编辑工作是一项经验性较强的工作,学术编辑需要在实践中不断总结经验,逐步提高处理各类问题、风险防范的能力。除了个人的能力提升,编辑部各成员之间的交流、提醒、相互促进也十分重要。这种工作交流一方面靠编辑主动,另一方面也靠所在单位的组织和引导。因此,出版社和编辑部内部应积极开展编辑交流、典型案例分析等活动,鼓励编辑分享个人经验,通過梳理与总结个人的经验或教训,将其转化为集体的经验与智慧,不仅使学术编辑个人能力得到提升,而且能带动出版社业务水平的整体提升和事业发展。

五、结语

综上所述,文章从学习培训、遵守法规、实践提高、总结回溯四个方面探讨了在制度建设层面助力学术编辑把关能力提升的策略。这四个方面是环环相扣、互为补充、相互促进的关系。目前,国际国内形势复杂,党领导人民“不断推进理论创新、实践创新、制度创新、文化创新以及其他各方面创新”[4]。所以,作为保障学术编辑把关能力提升的制度,其具有重要性和合理性,既要保持必要的稳定,也不应一成不变,需要在编辑工作实践中不断调整和完善,使其与社会进步、行业发展相适应,为在新时代展示高水平研究成果,支持优秀学术人才成长,促进学术交流发挥积极作用。

[参考文献]

[1]国务院研究室编写组. 十三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政府工作报告》辅导读本2021[M]. 北京:人民出版社,中国言实出版社,2021.

[2]习近平.在中共十八届三中全会第一次全体会议上的讲话[M]// 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习近平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论述摘编.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14:86.

[3]习近平.意识形态关乎旗帜关乎道路关乎国家政治安全[M]// 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习近平关于社会主义社会建设论述摘编.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17:176.

[4]习近平.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7.

猜你喜欢
学术出版制度建设意识形态
全媒体时代学术出版转型与图书馆的责任
自媒体视阈下高校社科学术期刊出版转型探索
学术出版知识服务研究
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建设探究
提升南昌市软实力研究
意识形态、文艺、宣传与百姓生活
文化软实力发展与我国意识形态安全
二胎题材电视剧的多维解读
葡萄牙大学章程对我国大学章程建设的启示
西方涉华纪录片意识形态的建构与展现